“李山讲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故事”这套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专门为青少年读者撰写的第一部历史故事书。全书以李山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春秋五霸》的讲稿为基础,针对当下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在《左转》 《史记》等权威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补充,抽丝剥茧地为青少年读者揭开重重历史迷雾,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对春秋、战国历史重新演绎,深入解读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乱世称雄的历史真相,讲述激情四射的春秋、战国历史。
本书是李山讲战国七雄故事的第二部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山讲战国七雄故事之百家争鸣(彩图版)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李山 |
出版社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李山讲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故事”这套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专门为青少年读者撰写的第一部历史故事书。全书以李山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春秋五霸》的讲稿为基础,针对当下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在《左转》 《史记》等权威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补充,抽丝剥茧地为青少年读者揭开重重历史迷雾,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对春秋、战国历史重新演绎,深入解读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乱世称雄的历史真相,讲述激情四射的春秋、战国历史。 本书是李山讲战国七雄故事的第二部分。 作者简介 李山,河北新城人。汉族,1963年生。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古代文学文献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担任课程主要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诗经研究、古代散文研究等。出版过《诗经的文化精神》、《诗经析读》、《中国文化史》、《先秦文化史讲义》及《牟宗三传》等著述,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子之之乱——肥水流到外人田 金台招贤——燕昭王重金买“马尸” 田单复国——火牛阵肋齐再续艰难国命 稷下元老——淳于髡智谏齐王 将相之和——发文者之功,传武者之力 毛遂自荐——成才需趁早,成名靠推销 秦宣太后——一个威猛不羁的奇女子 巧谏威后——一场关于爱子方式问题的纷争 屈原投江——一代忠臣终作古,千古流芳端午节 奇货可居——吕不韦最成功的投资 甘罗拜相——十二岁为相的神童 重用李斯——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走上黄泉路 神医扁鹊——能起死回生的全能医师 战国四将——杀人不眨眼的“英雄事迹” 战国百家——异彩纷呈的思想之花 导语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至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本书是李山讲战国七雄故事的第二部分。凡阅读此书,历史不再枯燥,古典不再艰深,是一部很好的历史启蒙读物。 精彩页 子之之乱 ——肥水流到外人田 战国时期,燕王姬哙崇信儒家禅让学说,在苏代、鹿毛寿的鼓动下,燕王哙大集群臣,废太子姬平而禅位于相国子之,自己反北面称臣,出居别宫。燕王哙还把俸禄在三百石以上的官员的印信收回,以便让子之重新任命各级官员,从而真正行使国王的权力,一时造成燕国内部大乱。 燕王愚昧禅位 自苏秦离开燕国就任齐国客卿后,燕国迎来了一个相对和平时期。燕王哙感到内忧不存外患已解,便只顾沉迷于酒色、贪图安逸,待到年事已高,就更不肯临朝听政了。相国子之身长八尺,腰大十围,肌肥肉重,面阔口方,办事利索,处事果断,深得燕王哙的信任和倚重。子之久执国柄、位高权重,不免专横跋扈,大臣们没有不怕的。有一次子之坐在堂上撒谎说:“刚才跑出去的是什么?是白马吗?”侍从都说没看见。有一个人跑出去追赶,回报说:“有白马。”子之重赏了这个人,其实他是想通过这个伪命题来考查侍从是否真的对他忠诚。 苏秦的弟弟苏代、苏厉以推销谋略受到各国的尊敬,子之跟苏代结成姻亲,企图夺取政权。 正好,苏代出使齐国回来,燕王哙问他:“齐国的孟尝君近况如何?”苏代说:“田文是非常精明的人。不久前,齐王夫人病亡,七个嫔妾都受到齐王的宠爱。田文想探知哪个嫔妾会被立为夫人,便送上七副玉质耳饰,其中一副特别加工打造,最为美观。第二天,田文看那副最精美的耳饰被谁戴着,就劝齐王立她为夫人。”燕王哙不禁哈哈大笑,心想田文可算是摸透了人的心理,便继续问道:“齐王田辟疆有孟尝君这样的贤臣,那依你的观察,他有没有成为霸主的可能?”苏代说:“当然没有。”燕王哙不解,问道:“为什么?”苏代说:“知道田文的贤能,却不将权力都给他,那怎么能称霸呢?”燕王哙恍然大悟,心想寡人身边也有办事果断、精于政事的子之,于是更加信任、倚重子之。 在这之后,子之的亲信、高级官员鹿毛寿向燕王哙进言说:“我看大王不如把国家让给丞相子之。人们都说尧是贤君,他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这样既得到了天下人的赞扬又不至于失去天下。如果大王把国家让给子之,子之他也一定不能接受,这样大王就能和尧齐名,受到天下人的敬仰。” 燕王哙也真是有点傻,听了这番话,不但没有呵斥鹿毛寿没脑子,反而相信了。事实证明燕王哙的智商确实不高,他将国家大事都托付给了子之,子之的地位也因此更加显贵,朝中有很多大臣都听他的指挥。 当时的燕国太子姬平知道子之将来必定会篡权,便暗中拉拢一批大臣,加上以前就效忠他的,俨然能与子之对抗。子之怕太子将来会坏事,就找人对燕王哙说:“当初禹重用益,可是又任用启的部下为官吏,等他年老后又认为启不能胜任国君,把君位传给了益。随后启和他的党羽进攻益,夺得了君位。天下人都说禹只是名义上将君位传给了益,随后就让启去夺取。现在大王把国家托付给子之,可是任用的官员都是太子的人,这样名义上让位给子之,实际上却是让太子去夺取。”按理说,这样的话说出来不被杀头才怪,但是燕王哙听信了! 燕王哙为了一个虚名,真的将官吏的印信都收回来并且交给子之。子之随即选拔亲信,治理朝政,而燕王哙也始终都没再过问朝政。子之虽无君王之名,却行君王之实。 齐王趁火打劫 子之当权的第三年,燕国大乱,百姓恐慌。高级将领市被与太子姬平密谋攻击子之。齐王听说后,派使者对太子姬平说:“我早听说太子深明大义,准备抛弃私情而树立公义,整顿君臣关系,平定燕国的内乱。我的国家虽然不大,不值得追随在你的左右,但尽管如此,仍愿意听从太子之命!” 这是一套典型的外交辞令,虽然听起来真是悦耳,可是齐国人心里不是这么想的。 太子姬平受到鼓舞,更加有信心,他广泛联络党羽、聚集士兵,并派将军市被带兵攻打子之。而市被非但没能攻克敌人,反而投效了子之,与百姓一同去攻打太子姬平。这让原本就不太平的局面更加混乱。这一战持续了好几个月,市被战死,双方伤亡的人数达到好几万,燕国人心惶惶。 这时齐国才派兵去平定燕国的内乱,说是平定内乱,其实就是趁火打劫。太子姬平也没有想到原来齐国是另有企图,燕军无心恋战。齐军长驱直人,拿下了几十座城池,生擒了子之,还顺便杀掉了燕王哙。 齐王有意借机吞并燕国,他向孟子征求意见说:“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也有人劝我吞并,你怎么认为?”孟子回答说:“吞并它而使燕国人民快乐,就吞并它;吞并它而使燕国人民不快乐,就不要吞并它。一个一万辆战车的国家征服另一个一万辆战车的国家,人民夹道欢迎,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拯救他们逃离水深火热。假定水更深而火更热,情形就会颠倒过来。” P1-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