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工智能(伏羲觉醒)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钟云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1.超级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之一,它创造的科技产品,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企业产能的核心、智慧城市的强劲风口,开启无限可能的未来……”叶行嘉在狭窄的会议室为到访公司的“大客户”做项目演示,“感谢王总,感谢各位莅临洽谈。我们是一家机器人初创公司,目标是制造像电影《钢铁侠》中的贾维斯那样的帮助我们工作的人工智能产品。”他克制住紧张情绪,保持镇定,指向会议室前台放置的一台机器人,“很荣幸向大家介绍由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超级人工智能机器人——伏羲。”

在座三位客户随着他的手势看过去。

那名为“伏羲”的机器人静坐不动,圆脑袋,方肚腩,外表呆萌,造型简朴,稍具科技感,但灰扑扑的金属外壳毫不起眼,一时看不出这台人_丁智能机器人有啥“超级”的地方。

“它现在还没被激活,看起来像在课堂上规矩而坐的小学生。”叶行嘉露出轻松的笑容,“请稍等片刻。载入智能程序后,伏羲会立马活过来,火速拯救人类世界。”

客户纷纷好奇地打量机器人,保持礼节性的微笑。会场气氛看似活跃了一些。

“伏羲有先进的动态平衡系统,由智能模块控制其动作。它能判断指令,完成初级工作。它通过锂离子电池组驱动。‘锂电子电池’是‘新时代的汽油’,高能电池组容量为2KWH,耗能相当于一辆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四分之一。通过捕捉、辨识声音和视像,伏羲的传感元件就像人的神经系统一样协调运作起来……”

叶行嘉一边为客户讲解,一边透过玻璃隔断焦急地瞥向会议室外。

杰西带领程序员正在公司技术部紧张忙碌着,对伏羲的智能程序做最后的调试检测。

真要命!在为客户演示的关键一刻,程序忽然出了小故障。老天!这不是坑人嘛!

这一次智能程序演示关乎公司的生死存亡。一旦洽谈失败,绝无第二次机会,公司将面临倒闭的危机。

在城市里,每一天,不知有多少像他们这样的初创公司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倒下,能杀出血路、成功突围的万中无一,绝大部分创业者都“死”在了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毫不夸张地说,从窗户放眼望去,在林立的写字楼之间,弥漫着无形的硝烟,尸横遍野。能在商战中安身立足的几乎都是实力雄厚的资本大鳄,小公司的生存出路只有两条——要么被大企业收购;要么做出技术过硬的尖端产品,获得重要客户的支持,从而发展壮大。

这些年来,为研发人工智能程序,叶行嘉殚精竭虑,耗尽了公司的最后一笔资金,走到今天他已是筋疲力尽,公司再不产出商业效益,他和他一手创办的公司必死无疑。

今天,无论如何,他都得拿下这个难得登门来洽谈的客户。

公司里一众骨干都是叶行嘉的创业伙伴。杰西是他在信息工程系的老同学,公司的“二当家”、技术总监;唐媛媛是公司文员,小明是程序员,也是与他同校的师妹、师弟。三人毕业后就跟随他创办公司,开发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一路携手走来,个中滋味一言难尽。如果公司垮了,叶行嘉该如何面对这帮死心塌地支持他的伙伴?

叶行嘉心急如焚,却又不得不沉住气,极力撑住场面。他示意唐媛媛打开投影仪,先为客户做PPT演示。

“人工智能,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AI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图像和人脸识别,自动程序设计,信息处理,智能编程和搜索,以及复杂而庞大的智能管理系统任务等。”叶行嘉解说机器人伏羲,“它最出色的地方并非动作执行,而是像人那样思考。它的运算能力超过了人脑,甚至超过大型集成计算机。它拥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智能模块。”

P1-2

目录

从把事情做好开始(代序)

1.超级人工智能

2.中国未来的乔布斯

3.龙困浅滩遭虾戏

4.山穷水尽

5.穿过幽暗的岁月

6.BAT公司的灵魂人物

7.柳暗花明

8.似曾相识

9.同出一脉

10.狭路相逢见情敌

11.一台最贵的冰箱

12.江上之月

13.酒中血钻

14.幸运女神的眷顾

15.世界著名学者

16.智能兔

17.日思夜想的人

18.用心良苦

19.刻骨铭心地爱过

20.咫尺天涯

21.灯火阑珊处

22.AI进化

23.夜半谈心

24.熟悉的陌生人

25.山雨欲来风满楼

26.步步惊心

27.高级图灵测试

28.亦幻亦真

29.系统控制

30.不分彼此

31.黄昏降临

3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3.改弦易辙

34.爱恨纠缠于心成死结

35.三生有幸遇见你

36.错过的不会再来

37.智能机器人大赛

38.爱恨就在一瞬间

39.一份赌约

40.夜半惊魂

41.伟大时刻

42.喜气洋洋

43.柳暗花明又一村

44.人机交互

45.但愿人长久

46.宇宙魔方

47.世上独一无二

48.智能评测

49.山外有山

50.赛场较劲

51.初级赛

52.AI之魂

53.以父命名

54.一切尽在不言中

55.一波三折

56.智脑计划

57.一生所爱

58.尾声

序言

代序

从把事情做好开始

李兆欣

写科幻,是一个充满诱惑的陷阱。

托当今科学昌明、教育普及的福,几乎所有理工科学生都想动手写点科幻。原因或为其中的疯狂想象所激动,或有感于所展现的理性光芒,或想到某种可能,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拿起笔,敲打键盘,口沫横飞,一个又一个“了不起”的点子,和足以超越大刘《三体》的鸿篇巨制初见端倪。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些故事绝大部分,或许是所有,都只会停留在想法和设定的阶段,但这些念头和想法本身无可厚非。因为,如果不是对科幻如此欣赏,谁又会将自己的时间精力花在这上面呢?

科幻作品的价值毋庸置疑:启发、警示、开拓、超越,是人类认识历史和未来的有力艺术形式。但正因为这种独特而丰富的特性,科幻的创作不但艰难,更要求创作者具有综合的知识构成和世界认知,其创作手法更有其特殊的复杂性。这正是大量文本似乎有点科幻味道,却又味道不对的原因所在。

爱好文学的尝试者,总会将科幻改变、重绘现实世界的功能放大到极致,却忽视了它强调认知和叙事结合的本质。他们无视书中世界的运作背景,为了先行的理念,找出将其视觉化、“科学化”的表达方式,挥舞起比喻和象征的“倚天剑”,切断了科幻文学视为根基的认知可能性这个基础,最终难免走回文学隐喻的老路。

辛苦码字的网文写手们,则惊喜地发现科幻历史中丰富的元素积累可以成为支撑他们作品的建筑材料。这无疑是对科幻历史的创新使用,甚至客观上起到了翻新历史元素的作用。但网络文学作为强调章节化、连载模式的新类型,还无法和科幻创作的基本理念有效融合,尤其是科幻追求概念突破和超越的审美特征,如果运用到网络文学中将会带来巨大的创作障碍,这也就是网文大多模式简单,强调动作而不是强调概念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作者不能做到,而是这么做几乎无法在动辄几百万字的网文行业要求下生存下来。

至于强调自己是正统科幻创作的作者们,则受困于作品形态简单、非商业化的特点,既无法满足当前网络小说阅读的期待,也很难将科幻文本转变为碎片化、标语化、视觉化的社交网络传播内容,例如《三体》被浓缩为“黑暗森林”“降维打击”这些概念后,才能够进入限定在140字的社会话题行列。

这个困境,并不是每个对科幻感兴趣的创作者都要去面对的,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作追求,尤其是投身科幻创作的作者们,绝大多数是从狂热爱好者转变而来,“写出最好的经典科幻”几乎是大多数作者希望达到的目标。他们并不在意作品能否成为畅销书,也可以不考虑版权出售,创作水平能够接近心目中那些神一般的作者和经典,就是他们最大的目标。无疑,每个行业都需要这种追求最好的从业者,而且他们也一样有成功的可能。比如大刘就是从膜拜、模仿英国科幻大师克拉克开始,一路寻找、尝试、总结自己的风格,最终走上了行业的巅峰。

但除了追求行业巅峰之外,我们永远需要大量适合各种受众、满足不同类型期待的作品。而且客观上必须承认,科幻的核心读者是非常精英的少部分人,也许不到全社会的千分之一。但可能有十倍甚至百倍的读者,希望了解科幻,通过更轻松、更愉快的方式领略科幻的魅力。好莱坞二十年来科幻大片模式的成功,不但证明了这一点,还清晰识别出了这些读者的面貌:期待戏剧化的表现方式,认同偶像的力量,极具好奇心,类型化,拒绝挑战自我观念。

这就是给整个行业提出的问题,或者说是目前商业化、影视化的根本障碍:如何降低科幻的门槛儿,通过不失去核心味道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受众。

这是一个答案简单但注定解决过程缓慢的问题。正因为太简单,会让人觉得似乎有什么捷径,可以不去遵循规律。直到大家一次又一次碰壁,才会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而要做的,也只有三点而已:

理解科幻的创作规律;

理解自己选择的文学类型;

理解如何在所选的类型里应用这个规律。

这三点看似简单的基本规律,是考验一个作者是否真诚创作科幻的试金石。这无关作者得出怎样的结论,也无关作品的风格和题材,而是在创作中是否思考、贯彻其结果。在云南作家钟云的《人工智能:伏羲觉醒》中,以及正在创作的《灵海》三部曲的第二部中,我隐约看到了想把事情按照对的方式做好的身影。

乍看起来,这个有关人工智能的故事不怎么起眼,开头甚至显得过于娱乐化——一个搞人工智能的小破公司濒临破产,员工却身怀绝技。最后的希望落空后,似乎紧跟着就是主人公逆天崛起、靠超级AI大杀四方的情节,分明只是一部题材烂俗、故事老套的网络小说而已。

但钟云的决心远不止于此。作为一个半路杀出来的科幻作者,他清醒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AI是现在的热门题材,不只是小说,十几年来的科幻影视作品都已经反复使用过。试图在世界观和技术想象上再次出奇,这并不是他的长项。但如果能在这些题材中找到一个不起眼却可能撬动整个故事的环节,再围绕这种变化来重新构建类型化的故事,却是他作为一个职业编剧所擅长的。

只要尊重规律,成功总是可以期待的。终于在这些追求高拟真、伦理化的AI故事中,他发现了图灵测试的另一个变体,如果我们以为对面的是AI,而其实对面的是真人呢?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全新的技术假设,世界各国多次举办各种图灵测试大赛,出现过很多次这种案例——测试人员面对的是台“电脑”,其实只是一个和测试人员沟通有点障碍的真人。但能够从类型故事中发现这个点,并依次改变整个类型套路的主题,就是一项需要专业写作技术的工作了。为了不做剧透的恶事,我只能告诉你们,这个改变让我在读到相关段落的时候,有种久违的新鲜感。要知道,科幻作品在题材和想法上重复的可能性非常大,能看到一个给人新可能、新感悟的创意,还是在一个泯然众人的开头埋伏下,着实是非常独特的体验。

这种转化并不是简单的换个名词或者强行扭转什么真相,而是在剧中人的基础上,构建出了一个思考“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人与非人智慧”之间关系的新角度。这就是难能可贵的价值。对于专业的科幻创作来说,点子的价值很有限,能够充分展开一个点的发展和不同层次,才是最重要的能力。因为这个能力的训练,可以让作者在不同的题材和风格里愈发游刃有余。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作者相当了解自己创作的文体,并努力将其和科幻概念结合的尝试。虽然对于核心科幻读者来说,这种偏网络文学的人物和语言风格也许有些难以适应,但作者努力将其言行控制在围绕主题和现实性的层面,而没有提供过于追求悬念或者满足读者快感的服务。在进入故事之后,我们会感受到虽然人物情节有些夸张的戏剧性,但却个性鲜明,行为前后一致,反而有了某种含泪微笑的冲动。作者也并没有完全被切图点的独特性所吸引,走上纯概念的叙述方向,而是吸收了网络文学大量出现素材的风格特点。看完本书,读者不但理解了故事成立的基础,也会对AI领域的基本名词有了一点印象,这无疑是起到了很好的科普效果。

虽然总有遗憾之处,例如开头味道不足、几处关键互动稍显平淡、结尾有些轻易。但放在行业的背景下,在如今急功近利的风气中,看到这样一次融合的尝试,尤其是作者仍处于学习和实验的阶段,这一成果显得弥足珍贵。

给自己一个小目标,从把事情做好开始。即使在科幻创作领域,这仍然是非常了不起的态度。态度虽然不是一切,但会决定很多事情,有了这个美好的开端,相信后面会有更多的期待。

内容推荐

钟云所著的《人工智能(伏羲觉醒)》是一部科学幻想小说。

柏炣的BAT公司出现了始料未及的技术危机,他请来了前下属叶行嘉及其团队帮忙解决问题,随后又提出高薪收编叶行嘉团队及其人工智能“伏羲”的要求。叶行嘉的执念在于唤醒“伏羲”,所以当场拒绝了柏炣。

为达到目的,柏炣不惜采用各种手段,与叶行嘉及其团队发生了一系列你来我往的争斗。

在这期间,与叶行嘉青梅竹马的投资人凯西周旋于叶行嘉和柏炣之间,忽敌忽友,为这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争夺战增添了复杂难测的变数。

历经种种情感的纠葛,叶行嘉终于知道了隐藏在他们之间的秘密,而这个秘密正是唤醒伏羲的钥匙……

编辑推荐

钟云所著的《人工智能(伏羲觉醒)》是根据同名大电影改编的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了一群人工智能爱好者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的故事。人工智能天才叶行嘉带领杰西、小明等人创业,创立了名为“伏羲智能科技”的机器人初创公司。由于商业竞争激烈,公司举步维艰,内部发生争执,伙伴关系决裂。在坚持和放弃的抗衡中,“伏羲”不断进化,超越了弱人工智能研发瓶颈,自我意识觉醒,成为世界首个超级强人工智能。小说情节引人入胜,利用人与“非人智能”的对话展开故事,创意新颖,给人独特的阅读体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1: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