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明窗小札1963(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金庸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金庸数十年新闻生涯中近千万字的政论文字,一直没有结集出版。两年前,金庸秘书受命搜集、整理金庸上世纪六十年代撰写的专栏文章。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金庸用“徐慧之”为笔名撰写的“明窗小札”专栏。这一专栏从1962年12月开笔,持续到1968年10月,除1967年间中断几个月外,几乎每天一篇。
“金庸秉持‘明辨是非,客观中立’立场,可谓眼观全球,心怀民众,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而文风朴实简洁,观点鲜明犀利,见解独特新颖,尽显一代大师的风范。”
作者简介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一九二四年生。曾任报社记者、编辑,电影公司编剧、导演等。一九五九年在香港创办《明报》机构,出版报纸、杂志及书籍,一九九三年退休。先后撰写武侠小说十五部,开创了中国当代文学新领域,广受当代读者欢迎,至今己蔚为全球华人的共同语言,并兴起海内外金学研究风气。
曾获颁众多荣衔,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英国政府O.B.E勋衔及法国最高荣誉“艺术与文学高级骑士”勋章和“骑士勋位”荣誉勋章,剑桥大学、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等校荣誉院士,北京大学、日本创价大学、台北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名誉教授,并任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学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文学院兼任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等公职。
其《金庸作品集》分由香港、广州、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四地出版,有英、法、意大利、希腊、曰、韩、泰、越、印尼等多种译文。
目录
明报:立场与原则
明辨是非积极中立
七元五角买一份报纸
从明报起价说起
谈孟彻斯特的《卫报》
《印度时报》和《自由谈》
谈《自由谈》
一个梦想一个杂志
中国:社会和经济
北京的资产阶级
三个问题
“他们都没有笑!”
北京大学的一个故事
马列代替了孔孟
铁掌中的肥皂
人民公社和干部
“包产、包工、包肥料”
塞翁失马多难兴邦
“百货展览会”
中共今后的农业
中共今后的工业发展
中共恢复经济的关键
“野兽被吃光了!”
中共与西方距离缩短
中共在欧洲的“分站”
美商人垂涎中共市场
香港是中共的大客仔
中共要战争还是安定?
香港:中英纠纷
九龙城寨六拆六罢
十五年前的九龙城事件
苏联:专制与强权
一首苏联新诗:《害怕》
谈《集中营里的一天》
苏联试行“利润动机论”
昔日名将竞相谄谀
西伯利亚人口难增
苏联妇女努力扮靓
消息报上一场笔战
苏作家被押人疯人院
苏联集体农场真相
《迂回曲折》中的插曲
造反、反党和通敌
爱伦堡为何受抨击?
卡斯特罗在苏联
赫鲁晓夫的烦恼
奶罩与苏联人的经济
为赫鲁晓夫而艺术
苏联人民的新课题
中苏:历史与论争
成则马列败则反党
抢了二千多个香港
瓦德西看中俄关系
康熙强过彼得大帝
三百年前的中俄文件
雅克萨之役的大胜
康熙出术,折辱俄使
莫斯科电台的中国语
莫斯科记者捉迷藏
截然不同的遭遇
受中共批评的苏片
美国:内政与外交
坚尼迪被戴红帽子
攻击坚尼迪的书
詹森的胜利是什么?
詹森与国会之间
美苏:冷战与对峙
太空武器位居首席
美苏核武器的比较
下一步是高峰会议?
热线能不能防止核战
小麦事小影响甚大
詹赫之间如何相处?
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危机的内幕真相
“轰炸派”和“封锁派”
总统之弟献策见功
美国侵古的军事计划
内幕文章引起抨击
两个苏联元帅的命令
亚洲:外援与内困
反对马来西亚的三仁兄
亚洲的三大势力
印尼是第二个古巴
美国为什么援助印尼?
中国人感到忧虑
南韩读书人误国
一个美国人在外蒙古
南韩的“制米运动”一
日本何以忽亲中共?
亚洲人改变历史?
缅甸会成为共产国家吗?
高棉拒受美援之后
南越:动荡与危机
南越的自卫性村庄
南越局势如何演变?
女人安全,光头危险
第六位和尚的自焚
南越危机未消除
在“过渡”气氛下的西贡
南越办报纸者特多
中印:边境冲突
“将我写的字吃下去”
葡萄牙大捧中国人
春天早临印度不安
中共对印俘洗脑?
中印冲突事件一周年
西欧:合纵与连横
老戴不死美国不安
“翘鼻冷对千夫指”
盟国的核子部队
十五国的军事同盟
北约拥有的军队实力
华沙公约国的兵力
欧洲的新变化
许谟并不过份亲美
东欧:求变与困境
捷克和北京填鸭
难以相信的慷慨
罗马尼亚背叛苏联?
捷克对人民的让步
捷克作家的“挑战”
罗马尼亚的经济情况
保加利亚人害怕失业
波兰电影模仿新潮派
共产阵营:分裂与派系
印尼共党亲毛反赫
“不结盟”的共产党
亚洲共党的六点立场
亚洲共党为何支持中共?
印共分裂成二派
意共的拥毛泽东派
比利时与巴西共党
美共澳共态度如何?
人物之一:政坛名流
高棉元首施汉诺
坚尼迪最接近的人物
哈里曼老当益壮
麦米伦的继任人
英首相的三位继任人
哈里曼与赫鲁晓夫
南越第一夫人
尼克逊竞选美总统?
吴廷儒和勤劳人位党
赫鲁晓夫打羽毛球
“第一夫人”的女儿
马来西亚与拉曼
鲁斯克与詹森
西德未来领袖艾哈德
西德将向苏联靠近
英国新首相许谟
最有权力的女人
美国的第一夫人
承继父亲之妻的国王
陈丽春的自恋犴
戴高乐有了对手?
英相下放工厂农村
匈牙利作家谈赫鲁晓夫
新任的美国第一夫人
狄托有三个太太
痛悼最优秀的敌人
人物之二:社会精英
史东希尔为何许人?
一个名报人的死
最伟大漫画家大卫罗
一个女间谍的事迹
杂感:哲理与和平
“真理是白色的”
读周榆瑞兄近况有感
十年前的两件事
二千五百年前的一封信
罗素的信仰
苏联元帅和袁崇焕
“免于饥饿的宣言”
秘密武器:“愚蠢”
邪派高手赵燕侠
十大政治家的年龄
文艺:创新与争议
台湾武侠小说的套子
《自由谈》中三问题
美国的武侠小说迷
最畅销的间谍小说
世界最大胆的影片
最大胆影片的争论
自称新潮不免可惜
“第四十一个”及其他
科技:生态与环保
美太空人的降落地点
全世界都闹水荒
人类未来的朋友
一千猎犬为人牺牲
女人身上的新发现
美苏同意启用新历法
各国:世态与风情
日本为世运所作的准备
金门已成游览“胜地”
导语
本书辑录了金庸于1963年在专栏中发表的193篇社论、时评与漫谈等杂文。涉及内容包括:明报的立场与原则,中国的社会和经济,美国的内政和外交,古巴的导弹危机,亚洲各国的外援和内困,西欧国家之间的合纵连横,东欧的求变和困境,文艺创新与争议,生态与环保,各国的世态与风情,社会趣闻与传奇等等。
后记
《明窗小札》是我在《明报》以“徐慧之”笔名撰写
的专栏。从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到一九六八年十月,前后大
约六年。
这些集子所收的文字,是从近二千篇中挑选出来的,
之前都没有结集成书出版。这次编选时,主要根据内容来
分门别类,加上小标题注明,完全是为了方便读者的阅读
。每一篇文字都注明了发表的日期,排列按照时间先后的
顺序。每一篇文字的内容,和当日《明报》发表时完全相
同,不作任何改动,以保持其历史的原来面貌。
我写《明窗小札》,一九六七年曾经中断几个月,其
余的几乎是每天写一篇,写完次日在《明报》上发表,大
都是对当时的国际形势和重大新闻所作的分析和评述,也
有对政坛人物的介绍。当年的电信和通讯远没有今天的发
达,除了参考每天的电讯稿外,更多是借助翻阅大量的外
来期刊和报纸,从中选择重大新闻和事件,摘译之后加以
综合,尽量说出事件的真相,也表达了自己的分析和看法
。这些事件和人物已经成为历史,在当时却是全世界都关
注的新闻和重要人物。
孑L子说:“温故而知新。”读者们当可发觉,所表达
的见解和评述,我都尽力保持“明辨是非,客观中立”的
立场,是非未必完全明辨,客观和中立却是一贯的,其中
的推测与预断,也幸而没有重大错误。
《明窗小札》预计出四册,每一册按照年份来标明,
文字多的分为上下。每一册都附有新闻照片,希望让读者
们能更直观地接触历史和事件。
《明窗小札》的收集整理和出版策划,承李以建先生
和吴玉芬小姐协助良多,谨致谢意。
二〇一三年五月二十八日
书评(媒体评论)
他既是报纸的主笔,也是报纸的作者……从某种
意义上说,迄今为止,金庸堪称报界的第一人,因为
这不是偶尔的几天突击,也不是几个月的特殊情况的
应变,而是长达数年持续不断的每天写作担当。
——李以建(金庸秘书,《明窗小札》香港版编
辑)
查先生的评论文笔浅白亲切,将读者当朋友,而
不是课堂里的小学生。国际冲突、社会问题,查先生
夹叙夹议,讲得深入浅出。这套本事,来自中国民间
。旧时中国民间有说书人,评人叙事,就是此一风格

——陶杰(香港才子)
金庸一手写小说,一手写社评。他在小说中一再
引用“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孟子名句,也
反映了他撰写社评时的心情与坚持。
——刘国重(网络著名金庸小说研究者)
精彩页
明辨是非积极中立
一九六三年一月十七日
从昨天起,我正式加入明报编辑部工作,除了写这《明窗小札》专栏,还协助金庸兄选择《自由谈》的稿件。过年之前多了一份兼职,心境愉快,偕妻子到裕华国货公司买了一个大花瓶,准备新年里插桃花之用。这花瓶上绘的都是战将武士,杀气甚重,以备新年赌钱,大杀三方。瓶底写着“成化年制”,应当是明朝名瓷,但价钱便宜,想想又不像,只好等廖福林兄、宋玉兄等来鉴别一番了。
在我《明窗小札》之旁,多了一位邻居,乃是周青兄写的《北望神州》专栏,内容报导大陆和台湾的近事。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国,都在香港之北,周青兄一眼望去,看到什么就写什么。他材料的主要来源,是大陆所能出口的各种书报杂志,台湾的各种书报杂志,英文书报杂志中关于中国问题的部分。周青兄也是本报编辑部的工作人员。这专栏所以请自己人写,倒不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因为稿费有限,工作辛苦,外间朋友不见得肯花这么多工夫去研读和消化资料,而且我可以肯定的说,若非本报工作人员,一定会觉得不值得。另外一个原因:自己人日夕见面,更容易掌握和坚持本报“明辨是非,积极中立”的政策。
所谓“积极中立”,并不是消极地既不亲共又不亲台,既不反共又不反台,更不是什么第三势力、中间路线,尼赫鲁式的不结盟主义,狄托式的修正主义。乃是站在中国人的爱国立场,对中共和国府的施政一视同仁地对待,凡是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赞扬之,有害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反对之。如果国家的利益和老百姓的利益发生矛盾之时,我们以老百姓为重。
当然,我们也不免有看错了问题的时候。如果我们的见解件件正确,岂非比北京和台北诸公更加明智?事实上决无是理。但我们占了三个大便宜。第一是旁观者清,没有利己利党的打算,头脑容易清醒。第二是说话总比做事容易,指手划脚的批评,自是方便过手忙脚乱的做事万倍。第三是我们很肯接受读者诸君的批评意见,明报读者十万(以平均每份报纸有两个人看来计),大家对各种问题提出意见,十万个臭皮匠,未必便不及一两位英明伟大的诸葛亮也。
以上所述,是金庸兄和我数日长谈的大致结论。我既加入明报,自当遵守明报办报方针,我的工作,可以说是“十万个臭皮匠的收发员”,让更多读者能和明报打成一片,对于国际问题、中国问题、香港问题,大家有一个明智的、尽可能正确的看法。我们说得对,请大家赞同,我们说错了,请大家指正。
欢迎读者们不断来信。
七元五角买一份报纸
一九六三年一月二十二日
一位读者写信来问我:“你所看到的这许多外国新闻资料,是从哪里来的?”答复是这样:买来的。当然是买的,难道这是偷来的不成?这位读者的意思,大概是问我从什么地方买来的。那些主要的报纸杂志,例如《纽约时报》、《星期六晚邮报》、《展望》等等,我是向西书铺订的。《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有远东航空版,香港售价是每期两元,如果长期订,价钱就便宜得多。以《时代周刊》为例,我一次过订阅五年,只需一百九十五元,每期合到七角五分,只是市价的四分之一。
英美杂志的长期订阅价目,往往比零售便宜得多,主要原因在于广告。美国大公司刊登广告,最重视一家杂志的订户多少,总销数尚在其次。大概他们以为订户是固定读者,生活稳定,是广告的良好对象,西方国家杂志以广告收人为主,往往越销得多,经济上越是没有好处。为了争取广告他们便以极大的折扣争取长期订户。
九龙尖沙咀码头前,有一档报贩专卖外文航空版的报纸,美国的《纽约时报》、《纽约先驱论坛报》,英国的《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每日快报》、《每日邮报》,西德的《佛兰克福日报》、《汉堡日报》,日本的《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以及《曼谷日报》,《马尼拉时报》,《新加坡海峡时报》等等都有。普通都是一元一份。如果每一种都订下来,当然太不经济,我也没有这许多时间去阅读和利用。我经常去翻翻,看到有合用的资料,就花一元买一份。那报贩是一位中年女子,见我是熟客仔,后来不反对我东翻西翻。逢到跑马日,她往往还笑嘻嘻的说几句:“老板,今日发财!”
我经常购买的报纸,最贵的是《泰晤士报星期刊》,在英国卖六便士(港币四角),香港西书店里却卖七元五角。这主要是航空邮费,还有一部分是利润。我相信利润一定要相当大,因为我见书店中常常存着卖不去的旧报。那份报纸很厚,航空邮费实在不便宜,只要有一份卖不掉,书店便颇有损失了。
在一月六日的《泰晤士报星期刊》中,有一篇该报驻北京记者若克·马苟斯(Jacque Marcuse)所写的报导,描写中共大陆上一般中层阶级者的生活。这位马苟斯先生是老北京,中国通,又是长驻的记者,他的观察当然比走马看花式的外国访客要深入得多。只是他身在北京,所写的报导如果太得罪中共,势必要成为不受欢迎的客人,不免有请他自动松人之虞,因此笔下留情之处,也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5: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