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让你在公司显得很能干的52种方法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美)罗斯·麦卡蒙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罗斯·麦卡蒙曾是一个来自小地方的没背景、没资源的普通航空杂志社职员,当他跳槽到《时尚先生》时,他发现自己和周围同事格格不入。衣着不得体,不认识大人物,不懂商务午餐规则,甚至不会在酒吧点酒水。他不知道如何在这样的知名杂志社工作,也不知如何能在纽约生存下去。
但在纽约工作几个月之后,他发现一个真相:原来身边的每个人都是冒牌货,都缺乏安全感,原来他仰慕的那些人,并不比他聪明和勤奋,他们只是更擅长“显得”比别人优秀。
于是,他的整个职业生涯都用来痴迷地研究,在什么样的细节上做出改变(从汇报工作时的措辞到商务午餐的握手寒喧,从面试时的眼神交流,到走上演讲台的动作设计),就能让你摆脱职场透明人的尴尬,成为气场强大的精英。
作者简介
罗斯·麦卡蒙(Ross Mccammon),资深媒体人,GQ杂志编辑,《企业家》杂志商务礼仪专栏作家。
2005年至2016年,在《时尚先生》杂志担任高级编辑,负责流行文化、品酒、汽车和礼仪方向的报道。曾为ELLE、《大都会》、《连线》、《彭博商业周刊》、《得克萨斯月刊》、《父母》等杂志供稿,现居纽约。
目录
1 首先,一则小故事
2 你应该继续读这本书吗?
3 如何应对面试
4 面试黄金法则,再加一条
5 如何与招聘人员谈话
6 在面试里如何表现
7 如何度过上班第一天
8 清单一览表:看你初期如何搞砸工作
9 与新同事闲聊时如何回应你不了解的话题
10 头一两年干不好新工作,意义何在?
11 如何微笑
12 如何闭口不言
13 职场说话之禁忌
14 如何在贵宾云集的高级餐厅吃一顿有意义的午餐
15 商务午餐原则之补充
16 如何闲聊
17 闲聊话题清单——送给不爱闲聊之人
18 如何让电梯里的交谈变得有意义
19 如何比稿
20 说说激情
21 如何握手
22 如何应对迟到
23 教你如何做到准时
24 下班后如何找家好酒吧喝酒
25 如何边喝酒边工作
26 工作聚会如何开始
27 工作聚会如何结束
28 工作聚会上你应该去跳舞吗?
29 如何祝酒
30 祝酒时绝对不能说的话
31 害怕做演讲怎么办?
32 演讲时的禁忌语
33 服用赞安诺后如何演讲
34 如何与“重要”的人交谈
35 如何看待着装
36 耳熟能详的工作风格及闻所未闻的规则
37 潇洒不羁风格
38 骗子的曼陀罗园
39 关于合作
40 关于赞誉
41 如何写电子邮件
42 写电子邮件的其他规则
43 在社交媒体上立场鲜明未必是件好事——尤其在你找工作期间
44 如何威慑人
45 论浑蛋
46 你是个浑蛋吗?
47 脏话篇
48 如何与讨厌、妒忌、不喜欢见你的人共事?
49 “两杯啤酒和一只小狗”——测试你对某人的感觉
50 量化得分
51 如何忘记不堪回首的往事
52 为什么要一直做个局外人?
致谢
后记 如何写一本行为指南
附录1 阅读书单:非“励志”的励志书
附录2 威士忌酒名的读法
附录3 书里没涵盖的秘诀
附录4 主要度量衡对照表
序言
这本书要告诉你什么?
让我来猜猜看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我说得不对,
我向你道歉,我误解了你,希望你无论如何也要看完这本
书。如果我说对了,那么,显然我有点儿神奇。
我猜,你是个不错的人!
总之,我就是这么认为的。你聪明、有才华、心怀抱
负,但却做不到尽善尽美;你认为自己不具备竞争“优势
”,“人脉”、资源乏善可陈;你没有“出身名门”,感
觉自己就像是跑马场上的赛马;你也不是首席执行官的亲
信,当事情不“乐观”时不能依靠裙带关系来解决;你并
没“结识”多少“重要人物”。
你是个门外汉。
而这种门外汉的身份让你感觉不安。求职面试时你缺
乏“信心”,做“陈述”或“演讲”时你不知所措,在“
重要餐会”上点菜时你也犹豫不决。
你会觉得我用了这么多引号“有点傻”。
但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其实这些描述也通通都可以用
在我自己身上。我很聪明,算得上有才华,也有一定的理
想抱负,但当我2005年意外地(在我看来,应该是奇迹般
地)接到《时尚先生》杂志的电话,让我去面试编辑职位
时,我真觉得自己不能胜任。我那时任职于美国西南航空
公司的杂志(航空杂志界的《时尚先生》),有北得克萨
斯大学(号称得克萨斯州东北部或俄克拉何马州南部地区
的哈佛大学)的文凭,在某种程度上认识些重要人物,但
他们都在达拉斯(而至于纽约,我几乎没有什么重要人脉
)。
我以为,以我的条件我在纽约的职业生涯一定会以失
败告终,因为我并不是合适的人选,也配不上那样的工作
。我是个冒牌货,一个月之后他们就会发现的。(这里有
一条法则:工作时间不满一个月,不足以让你看清一个人
。你看到的很可能只是他伪装的样子,而不是他真实的样
子。如此便能解释你为什么会看到他在洗手间里盯着奢华
的电子水龙头半天不动,直到有会操作的人走了过来。)
“冒名顶替综合征”这个词是在1978年出现的,来源
于佐治亚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保利娜-克兰斯和苏珊娜’
艾姆斯,最初主要见于精英阶层女性,但后来也应用于男
性,且应用程度不亚于女性。它会给你带来三种感觉:你
不如别人想象的那般成功;你的成功得益于你的好运;就
算你取得了成功,也并没什么了不起的。
从一开始,心理学家就在研究和探讨可能导致“冒名
顶替综合征”产生的原因。它到底是一种性格特点还是一
种心理状态?到底是环境所致还是植根于我们的成长方式
?还是它仅仅反映了人们心理上的焦虑感?抑或是抑郁感
?那些自诩为“冒牌货”的人们是否真如有些研究者所说
,实际上要比他们表现出来得更为自信?他们是否运用了
“自我表现策略”,或有意或无意地,让自己显得格外谦
逊,以降低别人对他们的期待?
本书不是要分析人们为什么会产生“冒牌货”的感觉
,而是要告诉你这种感觉真实存在。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美国最高法院法官):“我成
为法官的第一个月深感恐惧……无法相信竟然顺利度过了
!感觉自己简直就像个厚颜等待命运裁决的冒牌货。”
凯特·温斯莱特(英国女演员):“有时候,我早上
醒来,出发去拍摄,然后就在想,我做不到,我是个骗子
。”
查克·洛尔(《生活大爆炸》《好汉两个半》的编剧
兼制片人):“当你看到你写出来的那些东西正在被排练
时,你会觉得想吐。自然而然地,一种感觉就产生了:‘
我是个令人厌恶的人,是个骗子。我要去躲起来。’”
亚历克西斯·奥哈尼安(美国知名社交新闻论坛网站
Reddit的联合创始人):“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真是
太可怕了。”
蒂娜·菲(美国剧作家、喜剧演员和制片人):“那
种狂妄自大才刚冒出来,你还没来得及得意一小会儿,脑
海里就划过一个念头——你是冒牌货。”
梅丽尔·斯特里普(美国女演员):“我就会想,别
人为什么会想在电影里再看到我?我又不会演戏。那我为
什么还要干这个呢?”
我刚到纽约时,和那些同事都不一样,显得格格不入
。我衣着不得体,不认识任何重要人物,不懂商务午餐规
则,甚至不会在酒吧点酒水。(此时,你可能正在质疑我
打扮自己和养活自己的能力,请原谅。)我不知道如何在
这样的知名杂志社工作,也不知道如何在纽约这样的大城
市生活。
但在纽约工作了几个月后,我发现了一个真相,我越
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我身边的每个人都是冒牌货,都有缺
乏安全感的时候。只是我认为,这种缺乏安全感并不会拖
后腿,反而会成为那些有志之士取得成功的助力。根据韦
恩图的原理,当困窘与雄心交叠时,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除此之外,一些看似奇怪的举动也会蕴藏着这样的能量

超级重要法则:每个人都有行为怪异、精神紧张的时
候。不管他多么赫赫有名,地位多么举足轻重,这都无法
避免,尤其是那些看起来总是自信满满的人。
我开始明白,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你的才能和行为
举止。我最尊敬的那些人,也不见得就比我聪明多少、勤
奋多少(但相信我,他们都是才华横溢、工作努力的人)
,他们只是更擅长于“显得”比别人优秀。他们举止得当
,表现得体。他们的成功似乎在于他们能够更得心应手地
运用这些成功之道,且看起来令人觉得他自信满满。
随着我遇到的有意思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工作关系,
这些人里有同行,也有著名演员和音乐家),我逐渐认识
到:其实大部分所谓的成功准则并不起作用。你不必“推
销”自己,不必建立“关系网”,也不必“正确”穿衣(
尽管它能给你加分)。但是你得明白,为什么人们需要这
么做。你得表现得公正不阿,即使你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事——不管是在会议室、在商务餐桌上,还是在下班后的
酒吧。
同时,我也认识到:问题的根源不是你不懂那些职场
交往规则或技巧,而是你不懂如何来掩饰自己的不足之处

这是本关于成功的书。我从我的视角看待成功,我不
想提出某种“体系”或“哲学”。关注如何得到一份工作
,不如关注如何应对面试;关注如何战胜对公共演讲的恐
惧,不如关注如何走上演讲台。这本书更关注战术,而不
是战略。它不是要告诉你“是什么”,而是要告诉你“怎
么做”和“谁来做”。
本书看似谈的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事,实则不容小觑,
原因有三:第一,这些小事如果处理得不好,带来的心理
焦虑可造成严重后果(事实上这种焦虑完全可以避免);
第二,这些小事象征着你的优秀品质以及严谨的处事态度
,可以体现出你的做人准则、奉献意识和细心程度;第三
,这些小事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它们会教你如何让身
边的人感到轻松愉快,如何快速地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以
及如何弥补失误等。
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都痴迷于研究这些小事——从杂志
故事的措辞表达到商务午餐开始时的握手寒喧——研究它
们怎样才能让人难忘,怎样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产生重
要的影响力,并且为我们带来利益。
“冒名顶替综合征”不需要克服,这也不是一件你“
假装”它不存在就可以逃避的事情,而你也不能“把假装
的成功当作真正的成功”。是的,你需要利用恐惧感来成
就自己。你的门外汉身份、你的错误都值得你欣然接受。
为了更接地气,你不得不认真对待职场中的这些小规矩。
导语
人设就是你的名片,能让人快速地了解你,人设需要遵循本源,名片需要一定的包装。本书通过52种方法引导你找准自己的定位,从着装、沟通技巧、工作表现三方面教你打造职场人设,打动他人,获得认可。
这是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职场笔记”,罗斯·麦卡蒙从一名航空杂志普通职员,跨界成为《GQ》《时尚先生》杂志的资深编辑,本部作品记录了他转型之路上经历的尴尬和收获的小小成就,从怀疑自我到释放能量,这是一本非常生活化的职场书。
罗斯先生不仅是资深编辑,还是《企业家》杂志商务礼仪作家,他对流行文化、礼仪和品酒方面都颇有研究,他的文字幽默风趣,能让你学到不少实用的职场礼仪知识。
该不该在朋友圈晒自己的加班照?怎样克服演讲前的紧张情绪?怎样才能摸索对领导的心思?如何通过观察细节搞清职场的得分规则?本书教你避开职场雷区,更懂领导的心,用更聪明的方法解决那些光靠努力解决不了的事。
《纽约时报》、《娱乐周刊》、沃顿商学院终身教授——亚当·格兰特鼎力推荐。
后记
如何写一本行为指南
有时候你必须坚信自己有天赋、有动力、聪明、有趣
,并且睿智。瞧,没有人会为你坚持做某件事,不会有这
样的人。对了,他们可能会支持你,他们可能会称赞你。
他们可能会说:“是的,我认为她不错。”但“为你坚持
”?不会的,那得靠你自己。
我发现写作的最好方式是树立权威,包括写杂志简介
、幽默小品、教学随笔以及你现在读的这本书。写文章要
黄中通理,钉嘴铁舌。表达要明白晓畅,不要吞吞吐吐或
犹豫不决。(尤其是不要犹豫不决。有点吞吐尚可,但犹
豫,看在老天的分上,要坚决杜绝。)对于一个自我感觉
是局外人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大胆的举动。但这是你必须
做的,你要抓住机会,宣示你的权威。
对于你来说:想写的书就好比你认为的不可能得到的
工作,不该得到的升职,就好比你还没准备好要负的责任
,还没有资格在开会时反驳一个同事愚蠢的想法。
但你必须让自己和他人坚信你已经做好了这些准备。
你必须告诉老板你想要什么,必须告诉你的同事他失去了
理智,你必须敢于在一群聪明人面前承认你不知道的文化
背景,你必须敢于面对一个诋毁你努力的人。
即使你紧张,你也要发表演讲。如果你想写一本书,
你就一定要写。(也许你会写出完全不同的主题,但我不
想让你闯入我的创作领域。)也许你会写出一部关于妈咪
啦啦队的青少年小说;或是写一部纪实文学,记录你在令
人愉快的、迷人的欧洲之地所发生的人文趣事,以回报那
里人们对你的热情;或是写一本书名为《我的坚果去哪儿
了》或《松鼠能教我们什么》这样的书。瞧,我不知道你
要写什么,这是你的书。但关键是:你必须行动。你必须
怀着感激之情、自知之明,并带着仅剩的一点让你保持清
醒的自我怀疑,和自我感觉傻兮兮的微笑,去行动吧。
精彩页
首先,一则小故事
2005年5月16日,星期一
那天午饭后,我回到了办公桌前。我的办公室在办公大楼东北侧的二楼。这栋办公大楼地处达拉斯和沃思堡之间的郊区,位于一个不起眼的商业园中。我是一名年轻的编辑,供职于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航空杂志《精神》。刚吃午餐时,我要了一份“福乐鸡”快餐店打包的大号三明治,在开车回来的途中吃了它。对于当前的状态,我不甚满意——不管是三明治,还是我在达拉斯郊区的这份工作。
回来后,我发现电脑键盘上赫然放着一张字条。虽然我不认识字条上的人名,但他所属的那家传媒公司,我却是知道的。此外,字条上还有一个纽约的电话号码。
我觉得很奇怪,因为那家传媒公司是赫斯特——家顶尖的传媒集团,总部位于纽约。它旗下拥有多种各大报刊亭常见的杂志,包括《时尚》《嘉人》《好管家》《大众机械师》《时尚先生》等著名杂志品牌。
于是,我回了电话。
“我是赫斯特杂志国际集团的招聘主管,目前集团正在公开招聘编辑,我想和你谈谈,不知你对这个职位是否感兴趣?”电话那头说道。
我顿时蒙了。眼下,我有份相当不错的工作,我供职的《精神》杂志在美国的9或10家航空杂志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哦,不对,是7家。客观地说,30岁的我算是个成功人士。但是,对于赫斯特来讲,我却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精神》与《时尚先生》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所以,当招聘主管说想和我谈谈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周末乘坐西南航空公司的航班由费城飞往匹兹堡,在飞机上看到了一本航空杂志,读到了我的文章,他觉得还不错。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小事!第二反应是:肯定是什么地方出错了!接下来,第三反应是:绝对是弄错了!
我这人就是这样:每当机会靠近的时候,我就会“犯病”,头脑一阵眩晕,且心生疑惑,从心理上产生抗拒感。(“流浪者合唱团”有这样一句歌词:“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汽油味。”没错,比如我。而机会给我的感觉就好比汽油,令人排斥,尽管它同时也会令人欣喜。)和那个招聘主管通话的时候,我正是这种感觉。在大概15分钟的时间里,他问了我很多尖锐的问题,都是关于我的工作和杂志的。接近尾声时,他说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话,可是每一句都恰到好处。所有的面试筛选谈话都是这样,不会给出明确答复,让人猜不出结果。事实上,这是对招聘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他们在工作中必须做到谨言慎行。(就像联邦反歧视法会出于谨慎考虑,禁止在招聘时问某些问题一样。)
通话持续了快20分钟了,但基本上都是他在问我问题。终于,我忍不住了,直接开口问他:“您的意思是……”
如果你能观察到我当时的大脑思维活动,就会发现那一瞬间我的脑海中急切地重复着一个声音:“请说《时尚先生》!”
“《时尚先生》有一份工作,你可以试试。”他说道。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