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杨新磊(1974.12~ ),男,陕西宝鸡市人,博士,教授,硕导,影视学家,传播学者。本硕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博士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历任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4编导,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讲师,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副教授兼学科带头人,河北传媒学院特聘教授兼硕导,河南平顶山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已发表论文110篇,其中,A&HCI收录1篇,SCI收录1篇,CSSCI等各种国内核心收录35篇。论文曾获国际传播学会2009年度一等奖、陕西省2010年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论文创新二等奖。参与国家级课题4次,参与省部级课题6次,主持省部级课题4次。曾编导长纪录片《中国基督教》,期间赴日本横滨采访,后被美国纽约协和神学院收藏。曾导演电视剧《天缺一角》、电影《群英会》、电影《法门寺之侠女神器》等,反响强烈。 目录 1 导言 1.1 选题的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结构脉络与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及其拓荒意义 1.6 应用价值 2 概论 2.1 现象学 2.2 本论著从现象学界定的建筑 2.3 本论著从现象学界定的影像 2.4 互文性 2.5 建筑与影像的互文性 3 文本间性——影像中的建筑 3.1 摄影中的建筑 3.2 电影中的建筑 3.3 电视中的建筑 4 主体间性——建筑中的影像 4.1 客厅里的影像及其禁忌——住宅作为电视接受的亲情空间与伦理家园 4.2 公共建筑内的影像展映及其作为媒介仪式的人类学意义 4.3 电影院——建筑作为现代人无意识底层性欲乃至原欲泊憩的港湾 4.4 美术馆里的另类影像——建筑对录像或视像艺术当代性与先锋性的形塑与重构 4.5 地下铁内的镜语与拟像——城市中产阶层迅疾旅途中驿动而羁泊的心境 4.6 大遗址乃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影像的介入及其尴尬窘境 4.7 园林中的“影”——蕴含丰约人文情愫的营造语汇及其华夏美学韵致 4.8 影像主题建筑“物化”的生活美学及其环境行为学“锚固” 4.9 会堂内“可见/在场”的影像与“不可见/不在场”的权力 4.10 因“土”而“乡”:“反规划”的乡土建筑与“文化寻根”热潮中的乡村影像 4.11 隐私被广播:从建筑乃至城市“电子眼”的广谱看远程监控影像的伦理悖谬 4.12 数字建筑中虚拟影像的“上手状态”与“苍莽之境” 4.13 建筑与电影的异质同构——从Montage源于Bauhaus说起 5 建筑与影像的悖谬与契通 5.1 作为艺术的建筑与作为艺术的影像之比较 5.2 作为文化的建筑与作为文化的影像之比较 5.3 影像创作充分彰显建筑能动性的策略与方法 5.4 建筑设计巧妙利用影像能动性的理念与通途 5.5 影像化或高度互文影像的建筑设计乃至工程施工总图 5.6 建筑与影像互文性的意向表征——文脉 5.7 前现象学时期学者对建筑与影像的关系之认识及其缺憾 5.8 现象学对建筑学理论的统摄与归集 5.9 建筑即影像,影像即建筑 6 定量研究 6.1 针对“文本间性”和“主体间性”的调查与统计 6.2 基于“建筑与影像的互文性问题”的数学建模 7 结语 7.1 初步结论 7.2 不足之处与存在的问题 7.3 后续研究展望 图表总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建筑影像学概论/Conspectus of Architecture-image Ology》在国内学术界率先提出并建树“建筑影像学”这一全新交叉学科,必将推动建筑学理论走向纵深,引起建筑学界、园林学界、影视学界、传媒学界等高度关注,开创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跨界融合、协同创新的崭新天地。 这部著作可作为上述四个一级学科及其所辖各二级、三级学科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这些学科硕士、博土研究生的重要参考资料。此书更是广大电影、电视、摄影、设计等视觉艺术从业者开阔视野的重要源泉,也对建筑或园林设计一线人员的业务提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