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双小传祸起萧墙》是“百年百部中篇正典”丛书中的一种,共收二篇中篇小说,内容分别如下:
李准的《李双双小传》以1958年“大跃进”与随后的人民公社运动为背景,讲述了农村妇女李双双冲破丈夫的阻挠,为集体办食堂,提高劳动效率,并在这一过程中帮助丈夫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的故事。水运宪的《祸起萧墙》通过主人公傅连山二进二出佳津的遭遇,叙述了某省电业局在体制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却使我们通过这一典型的局部事件看到了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看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其艰巨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双双小传祸起萧墙/百年百部中篇正典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准//水运宪 |
出版社 | 春风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李双双小传祸起萧墙》是“百年百部中篇正典”丛书中的一种,共收二篇中篇小说,内容分别如下: 李准的《李双双小传》以1958年“大跃进”与随后的人民公社运动为背景,讲述了农村妇女李双双冲破丈夫的阻挠,为集体办食堂,提高劳动效率,并在这一过程中帮助丈夫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的故事。水运宪的《祸起萧墙》通过主人公傅连山二进二出佳津的遭遇,叙述了某省电业局在体制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却使我们通过这一典型的局部事件看到了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看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其艰巨性。 目录 李准《李双双小传》 水运宪《祸起萧墙》 序言 百年中国文学的高端成就 孟繁华 从文体方面考察,百年来文学的高端成就是中 篇小说。一方面这与百年文学传统有关。新文学的 发轫,无论是1890年陈季同用法文创作的《黄衫客 传奇》的发表,还是鲁迅1921年发表的《阿Q正传》 ,都是中篇小说,这是百年白话文学的一个传统。 另一方面,进入新时期,在大型刊物推动下的中篇 小说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上。因此,中篇 小说是百年来中国文学最重要的文体。中篇小说创 作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它的容量和传达的社会 与文学信息,使它具有极大的可读性;当社会转型 、消费文化兴起之后,大型文学期刊顽强的文学坚 持,使中篇小说生产与流播受到的冲击降低到最低 限度。文体自身的优势和载体的相对稳定,以及作 者、读者群体的相对稳定,都决定了中篇小说在消 费主义时代能够获得绝处逢生的机缘。这也让中篇 小说能够不追时尚、不赶风潮,以“守成”的文化 姿态坚守最后的文学性成为可能。在这个意义上, 中篇小说很像是一个当代文学的“活化石”。在这 个前提下,中篇小说一直没有改变它文学性的基本 性质。因此,百年来,中篇小说成为各种文学文体 的中坚力量并塑造了自己纯粹的文学品质。中篇小 说因此构成百年文学的奇特景观,使文学即便在惊 慌失措的“文化乱世”中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 成就,这在百年中国的文化语境中不能不说是一个 奇迹。作家在诚实地寻找文学性的同时,也没有影 响他们对现实事务介入的诚恳和热情。无论如何, 百年中篇小说代表了百年中国文学的高端水平,它 所表达的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焦虑、矛盾、彷 徨和不确定性,都密切地联系着百年中国的社会生 活和心理经验。于是,一个文体就这样和百年中国 建立了如影随形的镜像关系。它的全部经验已经成 为我们最重要的文学财富。 编选百年中篇小说选本,是我多年的一个愿望 。我曾为此做了多年准备。这个选本2012年已经编 好,其间辗转多家出版社,有的甚至申报了国家重 点出版基金,但都未能实现。现在,春风文艺出版 社接受并付诸出版,我的兴奋和感动可想而知。我 要感谢单瑛琪社长和责任编辑姚宏越先生,与他们 的合作是如此顺利和愉快。 入选的作品,在我看来无疑是百年中国最优秀 的中篇小说。但“诗无达诂”,文学史家或选家一 定有不同看法,这是非常正常的。感谢入选作家为 中国文学付出的努力和带来的光荣。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版权和其他原因,部分重要或著名的中篇小 说没有进入这个选本,这是非常遗憾的。可以弥补 和自慰的是,这些作品在其他选本或该作家的文集 中都可以读到。在做出说明的同时,我也理应向读 者表达我的歉意。编选方面的各种问题和不足,也 诚恳地希望听到批评指正。 是为序。 2017年10月20日于北京 导语 2018年适逢中国现代白话小说问世100周年,值此之际,春风文艺出版社重磅推出《百年百部中篇正典》,选取百年来文学和社会价值兼具的100部中篇小说作品,并按照发表时间顺序编辑而成。丛书收入了鲁迅《阿Q正传》、萧红《生死场》、巴金《憩园》、沈从文《边城》、铁凝《永远有多远》、贾平凹《天狗》、王安忆《小鲍庄》、余华《现实一种》、格非《褐色鸟群》、苏童《妻妾成群》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中篇力作,展现了百年中国中篇小说创作所取得的巨大实绩。丛书中的大多数作品都曾荣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月报百花奖等国内最重要的中篇小说奖项。这些作品都具有鲜明的独创特点,已经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书是其中的《李双双小传祸起萧墙》分册,由李准的《李双双小传》、水运宪《祸起萧墙》组成。 精彩页 李双双小传 李准 一 李双双是我们人民公社孙庄大队孙喜旺的爱人,今年有二十六七岁年纪。在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以前,村里很少有人知道她叫“双双”,因为她年纪轻轻的就拉扯了两三个孩子。在高级社的时候,很少能上地里做几回活,逢着麦秋忙天,就是做上几十个劳动日,也都上在喜旺的工折上。村里街坊邻居,老一辈人提起她,都管她叫“喜旺家”,或者“喜旺媳妇”;年轻人只管她叫“喜旺嫂子”。至于喜旺本人,前些年在人前提起她,就只说“俺那个屋里人”,近几年双双有了小孩子,他改叫作“俺小菊她妈”。另外,他还有个不大好听的叫法,那就是“俺做饭的”。 双双这个名字既然被这么多的名称代替着,自然很难有露面的时候,可是什么事情都有变的时候,一九五八年春天“大跃进”,却把双双这个名字给“跃”出来了。她这个名字,不单是跃到全公社,又跃到县报上、省报上。李双双这个名字被人响亮亮地叫起来了。不过话还得说回来,她这个名字头一次出现在人们面前,还是在一九五八年春节后,孙庄群众鸣放会上的一张大字报上。故事也还得从那个时候说起。 一九五八年开春,全乡群众打破常规过春节,发动起来一个轰轰烈烈向水利化进军的高潮。孙庄的男女青年们,都扛着大旗、敲着锣鼓上黑山头修水库去了,村子里剩下的劳力,也都忙着积肥送粪,耙春地,下红薯秧苗,可是终因劳力缺少,麦田管理怎么也顾不过来。 这时候,社里党支部发动群众鸣放讨论这个事,要大家想办法解决。社里开了个动员会,第一天,大字报就在街上贴满了。这天,乡里党委书记罗书林同志来孙庄,他和社里老支书老进叔,看着一街两行房山墙上贴的红红绿绿的大字报。就在这时候,他们被一张大字报吸引住了。 这张大字报的字写得很大,字迹写得有点儿歪歪扭扭,可是上边的事却写得格外新鲜。上边写的是: 家务事, 真心焦, 有干劲, 鼓不了! 整天围着锅台转, 跃进计划咋实现? 只要能把食堂办. 敢和他们男人来挑战。 “妇女能顶半个天”。 这一张大字报贴出来不要紧,可把罗书记喜欢透了。他念了一遍又一遍,拍着老进叔的肩膀头说:“嘿,老伙计,这可有了办法了。这一张大字报重要得很!要是能把家庭妇女解放出来,咱们这个‘大跃进’可就长上翅膀了!”他接着就打听这个李双双是谁家的。 老进叔想了想说:“如今这些年轻媳妇,我都还安不清位,这都是不常开会那一号。” 罗书记说:“你打听打听,这个人可要好好培养。能想出来这一条就不简单,有股子冲劲儿!” 提到“冲劲儿”,老进叔说:“这么说来,兴许是喜旺媳妇。” 罗书记说:“怎见得是她?”老进叔说:“那个小媳妇可能拿得出来了!去年大辩论时候,上到台子上发言的就是她。就是平常开会少一点儿。前两天,我见她跟喜旺还干仗哩!” 两个人正谈论着,树影儿已经正了,地里的人也都回来了,围着过来看大字报。老支书就问他们:“这个李双双是不是喜旺媳妇?”有人说“是”,也有人说“不是”。 有人说:“这就是喜旺家写的,去年冬天扫盲上民校时候,她报的名字就叫李双双。” 还有人说:“那个媳妇利利索索的,读书心眼可灵了,她能写出这几个字。” 大伙正在议论,恰巧喜旺推着小车从地里回来了,喜旺有三十四五岁年纪,比双双大着七八岁。他原来也是个贫苦出身,新中国成立前在镇上饭馆里当过两年小学徒,后来因为端菜打破了两个八寸瓷盘,怕挨掌柜的打,就偷跑到外边,跟在吹鼓手班子里讨了两年饭,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回到村里。 大伙看见喜旺,就叫着他问:“喜旺,你看这是谁写的大字报,是不是您小菊她妈?” 喜旺听说双双贴了大字报,先吓了一跳。他忖着:“这个‘出马一条枪’的货,该不是把前天和我吵嘴的事儿掀出来了吧!”他又见乡里罗书记和老支书都在这里看着那张大字报,更是不能承应。他哼着哈着走到那张大字报跟前先念了念,心里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又听见罗书记说:“写得好!这张大字报写得真好!”他才慢慢吞吞地说:“就是俺做饭的写的。” 喜旺话音一落地,大家哄的一声笑起来。喜旺听着别人笑,还只当是别人笑他吹牛,急忙证实着说:“你们不信哪!真是俺小菊她妈写的。她就叫李双双,她会写字呀!她不光在这里贴大字报,平常写的小字条,把我们那个屋子都贴满了。”他这么一说,大家笑得更厉害,罗书记笑着问他:“平常她写的小字条上都写些什么?”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