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选的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先生有关青年之读书治学及为人的一些短文。其中亦含作者之个人体悟,道理虽浅显,境界却极深广,时感新鲜意味。对现代年轻一代求学、提升生命质量不无裨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青年与学问 |
分类 | |
作者 | 唐君毅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所选的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先生有关青年之读书治学及为人的一些短文。其中亦含作者之个人体悟,道理虽浅显,境界却极深广,时感新鲜意味。对现代年轻一代求学、提升生命质量不无裨益! 内容推荐 本书系著名哲学家唐君毅先生与钱穆共同创办香港新亚书院时期所作有关青年读书、治学及为人之文章结集,作者希望藉此为契机,使青年发愤求学,以提升人生、开拓中国文化之前途。其中亦含作者之个人体悟,道理虽浅显,境界却极深广,时感新鲜意味。本书问世以来极受海内外各界广泛推崇。 目录 说青年之人生…………………………………………1 说读书之重要…………………………………………6 说阅读与听讲…………………………………………11 说读书之难与易………………………………………18 说学问之阶段…………………………………………24 说学问之生死关………………………………………31 精神的空间之开拓……………………………………36 新春与青年谈立志……………………………………46 学问之方法……………………………………………52 学问之内容……………………………………………62 与青年谈中国文化……………………………………73 说人生在世之意义……………………………………90 史华泽论现代文明生活之弊端………………………100 六十年来中国青年精神之发展………………………108 附录 我与宗教徒………………………………………124 告新亚书院第六届毕业同学书…………………130 试读章节 说青年之人生 (一) 人生如四季,青年如春、壮年如夏、中年如秋、老年如冬。四季各有其景象。除非圣人,人难兼备四时之气于一时。青年、壮年、中年、老年,应各有其适宜而合理之人生。 老年应如冬日之可爱,以一慈祥煦育之心,护念后生。 中年应如平湖秋月,胸怀洒落,作事功成而不居。 壮年人应如花繁叶密,枝干坚固,足以开创成就事业。 青年应如春风拂弱柳,细雨润新苗,和顺积中而英华外发。 然如平湖秋月中年与如冬日可爱之老年,谈何容易。到秋冬之际,草木凋零,寒风萧瑟。通常人到中年,便患得患失,人到老年,便暮气沉沉了。而社会文化的生机,不能不期诸青年人与壮年人。 壮年人如树木之已长成,枝叶扶疏,相互之间,不易相容让。孔子说:“及其壮也,戒之在斗。”壮年人好斗,常为造乱之人。人类之战争,常以壮年人为罪魁祸首。 只有青年如嫩芽初发,含苞未放。代表天地之生机,人类之元气。 (二) “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今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当老年中年都腐化堕落,壮年皆死于斗争中时,一代一代的青年,即不断地以其新妍活泼之朝气,使大地回春,而昭苏暮霭沉沉之世界。 青年自然有朝气,因其原在生长。青年自然纯洁,因在生长中之嫩芽上,纵有一点灰尘,也因其生力推动,而随风吹去了。 青年因生长而不怕压力,而不畏权威。谁不曾见嫩芽之自大石之下长出? 青年生长时,其嫩芽要长成大树。他所向往的是头上碧茫茫的太虚,而要求顶天立地。所以青年可以有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倒一世豪杰之气概。 青年自然富于正义感,要求其各方面才能之充量的平均发展。草木之生也直,人之生也直。一直向前生,即正直,正义感之泉源。健全的草木之生长,左一枝、右一枝,花花相对,叶叶相当,必求平衡。青年依其本性,总在堂堂正正的大道上行。他在一时可有所偏向,只看光明在哪里为定。如向日葵之依日之光明在哪方,他便向哪方偏。偏向光明,偏也是正,也是中。 这些都是青年的生机、青年的德性。青年的生机,化社会中的粪壤之腐朽,为花叶枝干之神奇,青年的德性,使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不以中年人老年人之颓败,而得千古常新。 春天是造物者对大地的恩惠,青年是造物者对人类的恩惠,但青年的德性,也是造物者给予青年的恩惠。此不是经青年之自己努力而成,是青年之天德,而非青年之人德。青年不应在此骄傲。青年的责任在依自觉的努力,继天德以立人德。 (三) 青年朋友们,你可曾在自然的纯洁外,时时拂拭你心灵上的灰尘?你可曾在自然的不怕压力、反抗权威、推倒阻碍外,真正求培植你自己之力量,而深植其根于历史文化之土壤,以吸收地下养料与泉水?你可曾在自然的正义感之外,细细去思维什么是人间社会最高的正义,真正求实现此正义而百折不回?你除了凭你自己个人之力,以实现你之抱负志愿、以向光明外,你可曾发愤求师友相勉或尚友古人,以扩大你之胸量、提高你之志气,而看见更大的光明?这些都赖你自觉的努力,而不能只恃你青年的天德。 青年朋友们,如果你只恃你青年的天德,以为即此可以傲视颓败的中年与老年,你便要知,青年转瞬即成壮年,成中年,成老年。青年的德性,随青年以俱来者,也将随青年以俱去。“朱颜今日虽欺我,白发他年不让君。”你到中年老年时,你是不是也会同你所厌恶之颓败的中年老年一样?“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也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世界最大的悲剧,莫如“后之视今也犹今之视昔”了。 如果人类真如草木,我们可以使他自然地生长、自然地衰朽。我们不必担心现代的青年将来之衰朽,因为以后还有代代的青年,会出来以代表天地之生机、人类之元气。然而人类毕竟不只是草木。人之尊贵,在以人力夺天工。人不应自然地生长,自然地衰朽。 所以,我们不能不希望青年以其自觉的努力,充实培养其自然的德性。这样他到壮年才能如花繁叶密,枝干坚固,成就事业;中年才能如平湖秋月,胸怀洒落,功成不居;老年才能如冬日之可爱,以护念提携下一代之青年。春夏秋冬,四时之气,周行不息,而后岁岁年年,人道赖以永存。P1-5 序言 本书所辑,大均有关青年之读书治学及为人的一些短文。这些文章,除在《人生》一刊发表者外,有的是在新亚书院学生所办之刊物上发表过的,有的是在港九所办之《中国学生周报》发表过的。这些文章,因为要勉强适应读者,所以不能畅所欲言。有的地方,不免用时下刊物笔调来行文,这在我个人是并不愿意的。有许多地方,也写得不真切,这是我所引为愧疚的。但是我在每写一文时,我总是在迫切希望青年们能发愤读书造学问,成就他自己,以开拓中国文化之前途。我并未以敷衍塞责的态度来写文。所以这些文章所讲的道理虽很普通,但我想青年看了,仍可有些好处。加以重印,也就不算浪费纸墨了。 方才我说,这些文章所讲的道理,都很普通。同类的道理在古今大学者的口中,恐都是说过的。我这一些文,也未尝想把一切古今人所讲之读书治学之方法态度,加以一综合的说明。所以青年朋友们千万不要以为看了此书,便知一切读书治学之方法态度了。应当由此再去看古今大学者之如何读书如何治学才是。但是我这些文,也有一好处。即这都是为此时代的青年写的。而且也都有我个人之体会与经验为背景。所以尽管古今人多有同类的话,然而我相信,这些文仍多少有一种新鲜的意味。而我所希望于青年朋友的,也只在其能由是而读书治学,皆与其个人之体会、经验连起来,而处处感到一新鲜的意味而已。 这些文之所以如此编排,也略有一理由。第一文《说青年之人生》,可作一篇导言看。这篇文章之主要意思,是说青年之天德并不足贵,只有继天德以成人德才足贵。故后天的学问工夫决不可忽。后天的学问工夫中,最重要的,毕竟仍是读书听讲。故第二文《说读书之重要》,第三文《说阅读与听讲》。读书是以古人及远处人为师,听讲则是以眼前接近的人为师。学问之第一步在有师。此义在昔人时常说到,但现代青年多忽此,不屑读书听讲与求师,乃终于自误,最要不得。第四文《说读书之难与易》,是略说人在读书历程中之甘苦。此甘苦是有层级之不同的。故此文仿《庄子》及《礼记》之二段文之笔调来写。依此笔调,一直写下去,便似太流走,也有类游戏。但我之本意实非喜流走与游戏者。故望读者读此文时,勿一直滑下去看,要随处顿住来看。否则,我之罪大矣。 第五文《说学问之阶段》,第六文《说学问之生死关》,是泛就人读书造学问而逐渐有心得时所经历之阶段与关隘上看。此二文各分五段,皆可一一互相照映来看。 第七文《精神的空间之开拓》,及第八文《新春与青年谈立志》,则是从胸襟志愿之扩大提高上讲学问之道。此是讲的做人之学问与纯求知识之学问之交界处。 第九文《学问之方法》,是说明许多人孤立的讲学问方法之误,而说明学问方法之了解,实与学问同时进步。第十文《学问之内容》,是指出一般人只以求知识为学问之误,而说明学问之内容乃与吾人之整个生活同其广大。因我是学哲学者,所以对于哲学所说者稍多。然我却无丝毫轻忽其他学问之意。 第十一文《与青年谈中国文化》,是一讲青年对中国文化应有之一最简单的认识。我们今日之讲一切学问之目标,一面在成就自己,一面即在谋中国文化之发展。故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都应念念不忘一些中国文化之长处。此书是希望每一国民阅读的,所以我写此文也尽量求浅易明白。我想一中学学生也能看的,所以附载于此。 第十二文《说人生在世之意义》,是提供青年一最简单的人生观。第十三文《史华泽论现代文明生活之弊端》,初是介绍西哲史华泽之思想之一段。此一段文之所以附于此,是要现代青年知道现代社会之文明生活包含许多问题,可使人之精神堕落。青年朋友们应于此警惕。史华泽是现代一知行合一的哲人,他一生的时间多费在南非洲为土人治病。他的思想是要人回到对于一切生命的尊重。而在我们所要建立的中国未来之社会,也应能去掉现代都市文明的毛病。人的精神应归向于朴厚,现代青年之治学做人,也应有点乡土气。只有乡土气而有朴厚的精神之青年,才能真正造学问,使自己成一真正人物。所以在乡村中的青年,不要气馁,在都市中的青年,应当时常警惕着现代文明生活的弊害之侵入自己。此即我之所以附入此短文之理由。 依此次序来编辑此诸文,其中也有一线索,而略成一系统。其中重复的地方与缺漏的地方,自然很多。但是读者如依此序所说之根本义去看,也可以把重复的地方去掉,把缺漏的地方补足,而自己形成一个对于读书治学做人之道的一整个的初步认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