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对联新语
分类
作者 陆家骥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系一部全面讨论对联文化的专著,作者撷集了大量经典对联、对联掌故、逸事及制联的“修辞”讲求,并以此来研究中国的对联文化,探究其深刻含义。将理论与对联制作的实际,熔铸于一炉,勾绘出对联新方向,在港台及海内影响甚大,流传极广。

内容推荐

本书系一部全面讨论对联文化的专著,作者撷集了大量经典对联、对联掌故、逸事及制联的“修辞”讲求,并以此来研究中国的对联文化,探究其深刻含义。其内容仿《世说新语》撰注方式,按照姓氏、逸事、书院、掌故、节气、辨误、巧成、伤逝、途说、佳话、雅兴、世故等二十四类来分门别类论述,创联话新猷,期求不落前人窠臼,不蹈前人编例,很值一读。

目录

姓氏第一……………1

逸事第二……………45

书院第三……………63

掌故第四……………79

节气第五……………98

辩误第六……………116

巧成第七……………13l

伤逝第八……………145

途说第九……………163

佳话第十……………175

养晦十一……………190

雅兴十二……………203

世故十三……………219

嵌名十四……………232

索解十五……………260

任诞十六……………274

忿捐十七……………290

竞美十八……………304

守分十九……………333

求疵二十……………347

集句廿一……………363

广被廿二……………38l

长短廿三……………402

议论廿四……………421

后记…………………441

试读章节

姓氏第一

《日知录》称: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得二十有二。战国以下,人以氏为姓。而五帝以来之姓亡矣!盖五帝以来,中华民族之人伦关系未备,男女之血统婚姻相混,意识模糊。伏羲氏为求端正风俗,始有“姓”之制度建立。“姓”由女、生两字相连而成。远古游牧时代,为母系社会,子女多从母姓。农业社会兴起,父系取母系以代。“氏”因此得以发扬光大。

“姓”所以统系百世,以别婚姻;“氏”则为区划子孙所由自,以彰功德。是以男称“氏”,女称“姓”,贵者有“氏”,众庶称“民”。“氏”之兴起,其蓬勃发展当在战国时代。农业社会趋于定型,父系社会因此奠定始基。有识之士,多以其封地为氏相标榜,形成社会上一支新生力量,遂成民族之特征。

将姓、氏混为一谈,始于太史公司马迁。《史记》书中不云乎:齐姓姜、秦姓赢、文王姓姬,氏则无论焉。可见当时之姓、氏,已代表同一意义,不再分别矣!惟古者,姓可以为氏,氏则不能为姓;性别婚姻,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分;氏与姓不同,可通婚姻,同姓者不可婚。盖姓以分宗,氏以类族也。然而,以今日观点衡之,则未必尽然。异姓中之嫡表兄妹,属于近亲,血统关系密切,不可结婚,法有明文规定。可见,姓、氏与男女之婚姻关系,仍有待商榷处,疑点尤多。

“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指出,我国人姓氏,可上溯至黄帝十四子。据《姓纂》载:黄帝有子廿五。十二子以德为姓。其长子姓任,另有姓: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等十姓氏。综上所说,便是史书所称:“五千年前,黄帝赐封十二基本姓氏。”信而有征也。

《中华姓府》云:我国人的姓,竟然多达六千三百六十三个,每一个姓皆有出处、来源,在此六千余姓中,计:

一字姓:三千七百三十个;

两字姓:二千四百九十八个;

三字姓:一百二十七个;

四字姓:六个;

五字姓:二个。

举例来说:根据明人笔记指出,有姓“六”的。乃因明成祖恼怒方孝孺不肯为其作《登极诏》,以诛九族相要挟。方反唇相讥,即诛十族亦不惧,坚不从。致牵连屠其“师”族,凑成十族。可怜方之老师阖族,亦因此受到无妄灭族之灾。幸而有人为方氏藏匿一子,继其宗祧,得所延绵。恐被朝廷识破,改“方”为“六”姓,暗示方氏头未断也。亦可谓用心良苦矣!故今之六姓,实方姓嫡传也。

姓氏之有专用联,源于春联之滥觞,献岁贺新,所以缅怀祖德,发扬历史光辉,继往开来,有以承嗣传统,善颂善祷者也!兹辑为《姓氏第一》,专篇缕述之。

偶于书肆中,见有《姓氏专用春联》成书出售,怦然心动,随购回一册仔细参详其内容,亦仅属以其华族先人逸事,取制为上联或下联,配以适当词语切对成联。讲求其联之工整,不言可喻。惟不足以显扬其祖德,仅略见其端倪而已!管窥以为,此作为华族子孙客堂、书斋之点缀则可,用作为大门楹联则不可,盖少宏扬祖泽之功也。为宽广读者视界,特用括弧载联文于原植联下端,供欣赏之备。占幅不大,聊博一粲,如何?P1-2

序言

生平雅爱对联、诗词,一经览阅,往往爱不释手,耳熟能详,有时也能试着抄录几句,作为消遣。日子一久,累积渐多,总想做一次有系统的整理。一九七六年一月三十日,当拙文《腊尽春回话春联》在《“中央”日报·副刊》发表后,更增强了此一意念,经过一年来的埋头努力,终于达成这个心愿。

虽然,有关对联的著作,称得上“汗牛充栋”,随处可见。然而,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一般来讲,对联的引述和注释,都稍嫌简略了些。这对具有文学素养的人来说,点到为止,是当然的。对一般有志于此道的年轻朋友来说,却成了一种困扰,寻求这些内涵的解释,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到什么地方去查,有没有足够的时间,这都是疑问。因此,我才谬想起,仿照《世说新语》撰注的方式,先将对联分门别类,并尽量容纳一些相关的逸事、掌故,熔铸于对联的叙述中,来激发读者的兴趣,做一个闭门造车的始作俑者。

策划开始,最大的困惑是写作的体裁问题,内子陈霞美女士建议我用白话文撰写,她说道:“登在《‘中央’日报·副刊》一文,写得较深,不适宜一般人阅读。远不如你和张先生今夏替黎明公司翻译的《奇袭乌干达》容易被人接受,看到的人都认为通顺而流畅。”经过一番考虑,我还是援用了文言文记叙的方式,理由很简单:

(一)对联的注释,常引用到经典、名人札记或稗史。而这些叙述多用文言文写成,难不成我在引用原文时,再改用白话文重写一次,岂不是成了“对注释再注释”的二重奏?不但浪费篇幅,同时也失去了引用原文的范围和标准。甚至不知道这些话,究竟是我说的,还是原著所记载的。

(二)对联的本身,便是一篇短文,是比《世说新语》更为简洁的条举。白话文的对联,少之又少。既然谈对联,总得在文言文上下点工夫,用它写注释,岂不是一举两得?

(三)若干联语的缀作,是从某项叙述演绎而成,这项叙述,往往是用文言文写的。改成白话文,根本无法达成目的,反而增加解释上的隔阂。

以上便是我编著本书的一点衷曲,如果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或别有宝贵的建议,仍请不客气地告诉我!就此打住。下面我将要改变一下叙述的体裁,言归正传了!

对联原称楹联,以其悬于楹柱遂名,始用于新春楹帖,号为“春联”,乃桃符蜕变得之。

《独断》称:“海中有度朔之山,上有桃木,蟠屈三千里,卑枝东北有鬼门,万鬼所出入也。神荼、郁垒二神居其门,主阅领诸鬼,其恶害之鬼,执以苇索,食虎。故十二月岁竟,画荼、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后人因之,持桃木雕二神像悬户,辟邪而镇宅焉。已而简像为神名,或嫌神名过简,增其藻吉词,蔚成春联之大观。

《蜀祷杌》云: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演逊题桃符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是乃最早之春联,系蜀主孟昶所制。迨明太祖大力提倡,诏命家户悬联贺正,春联之规模始大具。有清一代,更光大其用,及于吉凶庆吊,及厅室庙堂楹柱之饰。由宋而明而清,时至今日,蔚为风尚。

对联文类小品,兼有骈文风格及诗词韵味,实为我国文学独具之形式。品类既多,用途各异。总以贴切工稳,别出心裁见赏。其在览阅之余,苟有所得,每能心会神往,借博一粲,宠辱皆忘,此其所以养性怡情者欤?

吾家世以诗礼相承,文章以显贫以清,自渐愚庸,书剑无成。伤嗟老大今年逾知命矣!回溯往哲,不胜唏嘘。宁甘淡泊读书以自娱耶!爰就管窥所得,不避杜撰及闭门造车之嫌,采撷精警联语,仿《世说新语》撰注体制,依姓氏、逸事、掌故、规箴、雅致、勉勖、巧成、语谶、谐趣、佳话、贺颂、胜迹、轻诋、双关、抒怀、败德、伤逝、解颐、旷达、排调、文学、戒惧、庙祀、集句等,凡廿四类,每类廿篇,共四百八十篇,用为刍荛之献,借求引玉。固知识见不广,乖误定多。幸邦人君子,有以匡教。

书成之日,恭逢母亲大人八秩之庆,母氏幼承家学,系出三槐望族,乃桐城姚姬传先生令嫒,淑节太老师得意门生,获其嫡传,誉为桐城派仅存之硕果。今余稍具握管能力,得慈母督教之功尤多,谨以此作慈母八秩寿诞之无量颂献。

本书谬蒙岫公期许,公以望百高龄,犹垂注于后进之奖掖,感激莫名。谨掬微忱,为公之福体康祥,作大椿寿颂。

丙辰冬月朔后三日,海陵陆家骥拜识

后记

                  一

本书出版,瞬已一纪。而当时关注之长者亲慈,多已仙逝。余亦垂垂老矣!人事几回伤往事,曷胜浩叹。至续集之诺,虽筹之已熟,缘于编纂上之顾忌,产生出三大商榷:

(一)避免东拼西凑,陈腔滥调之一再重复,似须去芜存菁,正集犹待更张。

(二)扩大搜集范围推出新猷,有所突破,使能耳目一新,勾绘出谈联新方向。

(三)兼及考据及修辞,使对联制作之讲求,能更上层楼。将理论与实际,熔铸于一炉。

馆方认此构想正确,不惜毁弃原版,频添增订后之巨额制版费用,嘱余作为全盘性之更张,将原集及拟编之续集,合并汇整,以利事功。此种“为出版而出版”之基本理念,令人感激。是以欣然从命之余,不顾溽暑炎夏,焚膏继晷,历两阅月,增修整理始成。其中甘苦,又复谁道?

此次增订过程中,有若干细节,必须缕述者:

(一)原拟“悉予包容”之百家姓氏“专用联”,经查我国人姓氏,多至三千六百余,且若干姓氏(如“六”姓)亦属鲜见。除已于拙著《年趣》按《百家姓》顺序,逐姓书联外(请参阅《商务人人文库》特七七七号原书一零五至一八一页),增订时,已将习见姓氏近百联,相机列入。如仍有个别需求,请迳函本馆编辑部转余,有询必答。请照。

(二)增订后之本书,已非原貌,但仍保持原书精神,去糟存精,特别强调:

1.一贯性:如姓氏按支系排列。引述诗词时,全文抄录,免查阅之七页。衍辞依字数多寡,顺序排列,着重有条不紊,便利查考。

2.完整性:书中资料之搜集,力求完整、撮要而充实,从《书院》、《气节》诸篇可见之。

3.趣味性:除原书中之精华外,更新搜集之资料熔铸以成,如《巧成》、《佳话》、《雅兴》诸篇是。

4.修养性:如《养晦》、《世故》、《忿捐》、《守分》、《任诞》诸篇,或正面指陈,或反面规戒,深具养性励志之功。

5.报道性:就当前联友间之交往、活动,以对联制作为重心,择要报道。

6.知识性:如《掌故》、《索解》、《议论》诸篇,均为其他类同之联话书中所仅见者。

7.比较性:增订后,专列《竞美》、《约要》、《衍辞》诸篇,使就对联制作性质,能有所比较其优、劣、长、短之利弊,加以揣摩体会。

8.正确性:对若干联话所载不实之说,分别于《辩误》及《途说》两篇中指出,专篇讨论之。

9.择善性:古人不肯面责人过,认为有伤忠厚。形诸文字者,则更少之又少。然凡事无法求其尽善尽美,虽制作之高手,不能避免乖误及偏失。爰本“以联论联”之旨,对若干旧作或名作,提出弊病所在,旨在研讨制作上之缺失,并无人身攻击,或自诩其能之意,目为“择善固执”,似亦无不可。

(三)增订前,原书中若干类同或篇幅过分简短者,均予合并或增补,以资调适。

(四)本书之增订,内子陈霞美女士及小儿陆怡之协助抄誊、搜集资料,使得在最短期内,圆满达成任务,实深感之。谨在此致以谢忱。

庚午二月二十三日,陆家骥再识

                二

此次增修,旨在除旧布“新”,以符命名之旨,有待指陈者:  《嵌字十四》本乎“入乡随俗”之义,多有更张,尤以昔日文人游戏之中吃花酒,捧歌女,殊不合时宜,况嵌字与嵌名,相似而有辨,今则更为《嵌名十四》,以符实际。

《企羡廿一》列叙诸子,多半已作古,余亦垂垂老矣,今以《集句廿一》取代,无非就原有体认之引义,有以指陈,举例以明,虽耗时费事,所以优为之也。

《广被廿二》纯属拙文《沧海遗珠话对联》有所引发。就楹联中少见之宗教楹联,加以缕陈,既属立异,又成标新,为习见联语、联话中之仅见,浅尝一脔如何?

《长短廿三》,遵友好之建议,将原有《约要廿二》及《衍辞廿三》前后各节的相对陈辞节选后,在同篇中一并提供,使同性质之长短各联有所归纳,免翻阅、对照之烦,是乃上策,有以服善而遽予更张者。至于涉及争议,或待修订部份,亦同时加以增补,以应需求,徒以余读书不多,所知欠广,年老昏迈,倘有不周或措辞不当处,读者谅之,则幸甚矣!犹忆本书初版在一九七八年初,已有二十余年,今馆方不惜扩大版面重新排版,以飨读者,所费不赀,尤深惶悚。前后已经四次改排,以符“新”貌,焉能无感?

时在二零零四年二月,

岁次甲申正月既望,陆家骥再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5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