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在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系统介绍和评述企业改制的各种法律方法,对每种改制方法的渊源、特征、内容、程序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地阐明。以最新的司法解释及案例精析,企业改制成败的实证研究,迅速开启成功改制之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成功改制(企业改制操作与诉讼实务最新修订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作者 | 钱卫清//李智慧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重在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系统介绍和评述企业改制的各种法律方法,对每种改制方法的渊源、特征、内容、程序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地阐明。以最新的司法解释及案例精析,企业改制成败的实证研究,迅速开启成功改制之门。 内容推荐 《成功改制——企业改制操作与诉讼实务》一书是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钱卫清律师继《国有企业改制法律方法》(钱卫清著,法律出版社2001年12月版,该书系统介绍和评价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法律方法)一书出版后与知名改制专家李智慧联袂著述的有关国有企业改制的又一作品。《国有企业改制法律方法》重在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系统介绍和评述企业改制的各种法律方法,对每种改制方法的渊源、特征、内容、程序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地阐明。与《国有企业改制法律方法》一书不同的是,本书更加注重改制过程中的实务,即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环节和因改制引起的纠纷与诉讼。在改制操作方面,不再强求各种改制方法上的面面俱到,而是结合作者李智慧长期参与指导企业改制的经验和国家有关部门近期颁行的改制政策,将各种主流改制方法中的一些共同的环节,如资产评估、员工身份置换与补偿、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设置、改制后的企业(公司)的形式选择和相关登记等关键环节的政策依据和具体操作力求详尽地介绍给读者,以期对改制实践发挥指导作用,增强本书的实用性;在改制相关的纠纷与诉讼方面,围绕最高人民法院最近颁布的《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运用,逐条注释该司法解释的内容,并举出一些相应的案例来说明相关法学原理的运用。可以说,前书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企改制的各种法律方法的系统梳理和总结,因而较重视理论层面,而本书则是对各种改制方法尤其是企业公司制改造中的关键环节如何操作以及如何理解与运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改制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的全面介绍,因而更注重实务层面。 如前所述,本书比较注重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具体环节的操作和诉讼实务,内容也大体围绕这些内容展开。全书由正文和附录组成,正文部分包括引论、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基本环节及其操作、企业改制相关诉讼研究、当前国有企业改制的实证考察、改制相关诉讼典型案例,附录部分收集了在企业改制和改制诉讼过程中的经常应用的重要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名称,供读者在改制或改制纠纷过程中检索查阅。 第一编“绪论”。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当前的改革、国有企业改制的基本程序、国有企业改制的基本方法、国有企业改制的基本法律问题等事关国有企业改制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简短、通俗的介绍,使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国企改制的性质、历程、基本方法、基本程序、新形势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等重要问题有初步的了解,为阅读和应用随后的章节作好铺垫。 第二编“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基本环节及其操作”。结合财政部、前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前国家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家有关部门近期颁行的关于企业员工身份置换与安置补偿、国有资产产权评估等政策性规定(尤其是财政部于2002年发布的财企313号文以及和其他部委联合发布的859号文),对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员工身份置换和员工持股、改制中的产权界定与资产评估、资产重组及其法律问题、企业改制中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设置、变更公司形式与公司登记等关键环节的法律或政策依据以及具体操作作了全面的介绍。在这些章节中,笔者旨在向读者说明在设计改制方案和执行改制方案的过程中尽量用好、用足国家给予改制企业及其员工的各项优惠政策,既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员工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又要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至于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代理及法律服务(中介机构提供的咨询、评估、法律等服务)本不是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操作环节,但这些中介服务却贯穿于改制的全过程,是企业改制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因而作为本编中的一章加以介绍。 第三编“国有企业改制主要类型与运作”。此编包括三章内容,详细介绍了管理层收购(MBo)国有企业法律实务、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问题以及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法律问题等目前实践中几种典型的国有企业改制运作模式。 第四编“当前国有企业改制实证考察”。本编实际上是对第二编内容的呼应,在第二编中向读者介绍了企业改制的关键环节的操作之后,本编通过对企业改制的成功和失败的个案的实证考察,分析这些个案中的得失,总结出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供读者在设计企业改制方案和具体操作改制方案时借鉴参考。 第五编“企业改制相关诉讼研究”。此编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对企业改制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与诉讼所涉及的基本问题的概要介绍,后一部分则是对最高人民法院新近颁行的关于审理企业改制案件的司法解释的注释及例解。 前面部分即国有企业改制的相关纠纷与诉讼概述,对企业改制的相关纠纷和诉讼的概念、特征、范围,企业改制所引发的权属纠纷与诉讼,企业改制所引发的债务承担纠纷与诉讼,企业改制中的其他纠纷与诉讼,调处企业改制纠纷与诉讼的基本依据与原则,司法解释的出台背景、经过与意义等基本问题作了理论上的梳理和概括。此部分类似于本编的总论,既要指导和服务于后面部分,又要具备一定的总括性和前瞻性(毕竟最高人民法院此次颁行的司法解释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为读者理解和应用后面部分提供一定的理论作指导。 后面部分即《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精解与例析,着力于对司法解释的内容逐条加以注释,条文的注释中包含条文中的关键词的理解、条文的主旨和精神、条文所体现的法学原理、条文在其他民事基本法律中的渊源等内容,出于方便读者理解与运用的考虑,条文注释之后还附有跟该条相关联的部分法律(含司法解释)条文和该条所体现的原理在具体案例中的运用。使读者在读完本部分内容后能够理顺司法解释和其他民事基本法律之间的关系,为其在诉讼实践中准确寻求法律依据和运用本司法解释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第六编“企业改制相关诉讼典型案例”。本编则是第三编内容的呼应,通过向读者介绍和分析若干重大复杂的改制诉讼案例,向读者介绍如何把握案件的焦点问题、作者对案件中的主要问题的见解、作为律师和当事人在诉讼中应该采用的诉讼策略和技巧,以期对涉讼的读者提供一定的指导。 附录部分收集了国有企业改制及改制诉讼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法律、法规与规范性、政策性文件的名称,以供读者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检索查阅,使本书部分起到工具书的作用,增强本书的实用性。同时附录部分还列出了本书的参考书目。 目录 再版说明 内容提要 前言 第一编绪 论 3 第一章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当前的改革 12 第二章国有企业改制的基本法律问题 13 第一节国有企业改制的法律性质 14 第二节企业改制所涉及的基本法律关系 17 第三节国有企业改制的法律后果 18 第四节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22 第三章国有企业改制的基本方法 22 第一节国有企业改制的法律方法 26 第二节国有企业改制的财务方法 30 第四章 国有企业改制模式选择的法律分析 30 第一节选择改制模式应重点考虑的因素 33 第二节国有企业直接改制模式及法律特点 42 第三节国有企业整体改制与主辅分离相结合的改制模式 50 第四节国有企业分立式改制模式 62 第五节国有企业“破产不停产”改制模式 71 第六节“承债式行权”改制模式 82 第五章 国有企业改制的基本程序 82 第一节企业公司化改制的操作程序 87 第二节其他改制方法的操作程序 97 第六章中央企业改制的基本法律问题 97 第一节中央企业改制的现状与法律动向 107 第二节中央企业改制的基本法律模式 110 第三节中央企业改制中的疑难法律问题分析
第二编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基本环节及其操作
123 第一章企业改制中的员工身份置换和员工持股 123 第一节员工身份置换 126 第二节经济补偿的标准 132 第三节人员安置 134 第四节员工持股 141 第二章 改制中的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 141 第一节企业改制中的产权界定及其纠纷调处 150 第二节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评估 157 第三节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161 第三章资产重组及其法律问题 161 第一节改制中资产处置的基本内容 164 第二节改制企业土地资产的处置 169 第三节企业改制中的债务重组 174 第四节企业改制中的资产剥离 181 第四章公司治理结构及其法律问题 181 第一节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184 第二节产权多元化的方式 187 第三节股权结构设置 190 第四节“三会一层”的权力制衡 195 第五节经理人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198 第六节公司治理结构的美国一英国模式和德国一日本模式 201 第五章 变更公司形式与公司登记 201 第一节公司形式的选择 214 第二节公司登记 221 第六章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律师服务 221 第一节企业改制过程中律师服务的主要内容 223 第二节主协调律师制度 226 第三节国有企业改制方案的法律设计 230 第四节改制相关法律文书概要
第三编国有企业改制主要类型与运作
235 第一章管理层收购(1VIBO)国有企业法律实务 235 第一节管理层收购(MB())国有企业的兴起与实践 242 第二节我国管理层收购(MB())的法律障碍与应对方式 253 第三节管理层收购(MB())法律实务 265 附录:MBO相关法律法规 274 第二章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问题 274 第一节国有企业改制与外资并购国企现状 277 第二节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环境 282 第三节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实务操作 294 第四节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主要法律问题详解 309 第三章 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法律问题 309 第一节 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制的历史背景与现状 311 第二节民企参与国企改制的法律路径 314 第三节目前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制的法律障碍 318 第四节 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制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第四编当前国有企业改制实证考察
329 第一章 国有企业成功改制典型案例- 329 案例之一:某电3有限责任公司改制案 337 案例之二:某发动机配件厂改制案 344 案例之三: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改制案 352 第二章 国有企业改制失败典型案例 352 案例之一:某机电厂改制案 360 案例之二:A化工厂股份制改造案 365 案例之三:B服装公司改制案 373 第三章对国有企业成功改制的思考 373 第一节把握好改制工作的总体思路 376 第二节重视具体操作问题 379 第四章对国有企业改制失败的反思 380 第一节企业员工的身份置换问题 381 第二节国有资产的出售或转让问题 382 第三节股权结构设置问题 383 第四节股份交易机制的问题 第五编企业改制相关诉讼研究
387 第一章 国有企业改制的相关纠纷与诉讼概述 387 第一节企业改制的相关纠纷与诉讼的概念、特征、范围 391 第二节企业改制所引发的权属纠纷与诉讼 395 第三节企业改制所引发的债务承担纠纷与诉讼 402 第四节企业改制中的其他纠纷与诉讼 407 第五节调处企业改制纠纷与诉讼的基本原则与依据 414 第六节司法解释的出台背景、经过与意义 422 第二章《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精解与例析 424 一、案件受理 435 二、企业公司制改造 448 三、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造 461 四、企业分立 467 五、企业债权转股权 473 六、国有小型企业出售 512 七、企业兼并 541 八、附则
第六编企业改制相关诉讼典型案例 545 案例之一:重庆市建设投资公司、重庆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股权转让纠纷上诉案 561 案例之二:贵州醇酒厂与贵州省兴义市民族商品厂合并纠纷案 571 案例之三:企业出售合同纠纷 578 案例之四:企业改制中遗漏担保债务的承担 590 附录 国有企业改制及改制诉讼法律、法规与规范性文件索引 590 一、综合类 592 二、资产评估类 593 三、国有资产(产权)管理类 596 四、兼并破产与职工再就业类 599 五、土地资产管理类 600 六、劳动关系与劳动保障类 602 七、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类 604 八、公司、企业登记、管理类 605 九、诉讼、纠纷调处类 607 十、其他类 608 主要参考文献 610 后记 试读章节 一、历史的现象——国有企业 国有(国营)企业,自古有之。 公元前20世纪,夏朝,《夏小正》——世界现存最早的记载物候变化的著作——中记载:“三月,妾子始蚕,执养宫事。”描述了阳春三月女奴和她们的孩子到“公家”那里去养蚕的盛事,这是世界上有关国有企业的最早记载。之后的我国历代,以国家为惟一出资人的国有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和发展着,人们耳熟能详的有宋朝的官窑、明朝的江南织造局等,清朝后期洋务运动中兴起的各类官办企业,其数量、规模、影响力均为我国古代“国企”之最。这些企业主要经营三类产业:一是生产专供皇室享用的瓷器、丝织品等;二是生产只有国家才能经营的货币、军火等特殊产品;三是垄断经营可以攫取巨额利润的国民财富的产业,如食盐、铁器的生产与销售等。 历史上的国有企业总是以国家机器组成部分的面目而出现,国家是惟一的出资人,企业的管理方式与官僚行政方式一脉相承。经营上,其生产的产品的特点更决定了它只能接受上级指令而生产,缺乏现代企业作为法人所具有的独立性。因而在本质上更象是工厂,自古便具有“计划经济”下企业的运作特性。 在国外,即使是当代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也都存在着不同数量的国有企业,而且,这些国企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经营不善等问题,也是在不断“改制”之中发展着。在鼓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美国,其国有企业的发展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曾促使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甚至创建了一批包括处于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只是在后来的改革进程中才又采纳了引进私营机制、放松市场管制的政策。在国家对经济干预比较多的日本,其国有企业在战后重建、解决就业、缓和经济危机方面作用巨大,但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也出现了运转不灵、亏损严重等问题,国家不得不通过实施“渐进式民营”来解决。 国有企业的存在及其改革、发展是一个历史的现象,历史地、变化地看待古今中外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今天我们所从事的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P3-4 序言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渐深入,由于人们思想认识上的不断突破和指导企业改制的法律、法规、政策的逐步完善与健全,国有企业改革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到内容上,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变化,国有企业产权问题的改革(伴随着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逐渐成为国企改革的重点,现在已经进入到从根本上触及企业产权和企业员工体制身份的攻坚阶段。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和年初新的一届中央政府的组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级次的建立,从根本上简化了国有企业改制的审批手续;以财企[2002]313号文、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文为主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的出台,从政策上明确了国有企业改制如何进行资产处置与员工安置。最高人民法院也于年初颁布了《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的颁行既为人民法院处理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尚未或正在进行改制的企业进行规范的改制操作提供了行为指南和进行司法预期与评估的标准。在这些大的环境与背景之下,我国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也存在着诸多的现实问题。 当前的国有企业改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改制的任务更加繁重。随着中国国内市场和投资领域的逐渐放开、市场体系和市场竞争规则的完善,国有企业在活力不足、体制包袱过重的情况下不仅要面临来自国内的非国有经济的竞争,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还要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来自外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国有企业必须在短期内完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制任务,才能够保持必要的竞争力以参与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二是改制的内容更加丰富。宏观方面,国有经济的结构和布局要进行根本性调整,国有经济应“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并最终实现国有资本逐渐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和行业;中观方面,不仅要进行“物”方面(企业产权)的改革,也要进行“人”方面(国有企业员工体制性身份的整体退出)的改革,即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制度的变革的同时,对企业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微观方面,在设计改制方案时,方案内容涉及到国有资产评估及不良资产的核销、国有资本变动及财务处理、员工劳动关系变更及身份置换补偿、债权债务重组及土地资产的处置、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设计、公司形式选择等各个方面。三是改制的方式、方法更趋多元化。具体说来,企业改制方式由改革之初的基本不触及企业最终产权的“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经营”发展到以公司化改造为中心,包含企业公司制改革、股份合作制改革、企业债权转股权、企业出售、企业兼并与分立等多种影响企业产权最终归属的改制形式。而且在实践中,各地也在积极探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虽存非议但卓有成效的经验与改制模式,如“长沙经验”(也称“界定式改制”或“两个置换”)、“长春经验”(也称“破产不停产式改制”)等。 在前一阶段,由于国家在企业改制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的不健全和各个地方政府所出台的改制政策的不统一,再加上各个改制企业的情况有别,各地在国有企业改制方面存在着很不规范与统一的情形。如有些企业没有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规定的程序进行,损害职工的合法利益或国家利益;有些企业借改革之机逃废债务,侵害债权人利益;还有的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故意隐瞒或者遗漏债务,损害兼并方或者购买者的利益等等。这些不规范的改制行为的存在,导致许多企业在改制不久就被迫进行“二次改制”或恢复到改制前的状况。更为严重的是,统计显示,由人民法院受理的各类经济纠纷案件中,因企业改制而引发的债务纠纷案件占此类案件的近70%,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实践证明。只有合法、规范的改制,才是最终成功的改制。 针对国有企业改革所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和以往改制所存在的问题,如何把国家新近颁布的改制政策、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新司法解释的精神和各地成功的改制经验运用到国有企业改革中去是关系到能否打赢这场攻坚战的重要因素,也是摆在关注国有企业改革的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我本人于2001年底在法律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本有关国有企业改制的个人专著《国有企业改制法律方法》,该书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所运用过的改制方法和改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述,出版后得到了各界读者的好评与关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该书因为追求体系上的完整性和理论深度而在具体指导企业改制和改制诉讼实务方面实用性不强的缺点也暴露出来,而且该书也不能反映国家最近的改制政策和各地较有影响的改制经验以及本人在企业改制方面的思考的连续性。为了弥补前书在实用性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是基于帮助读者解决改制实践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的考虑,邀请本书另一作者李智慧一方面根据国家新近颁布的一系列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政策和各地涌现出来的成功改制的典范,结合在进行改制咨询、设计改制方案、指导改制操作等方面所积累的经验,本着创新与实用的宗旨完成本书“改制操作”部分的写作;另一方面我结合民商法原理和多年办理此类案件的经验,对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作了简要的梳理和总结,同时从多角度对《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条文进行逐条注释,以期读者能够在理解该规定基础上在设计改制方案时自觉接受该规定的司法指引,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在遭遇改制诉讼时,能够熟练地运用该规定来维护本方的合法权益。 当然。正如本书后记中所言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本书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本书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读者的上述要求,尚需要读者的检验。对于书中的谬误之处,还望方家批评指正。 钱卫清 2003年6月于北京 后记 拙作《国有企业改制法律方法》出版之后,有大量的读者来信或来电话就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资产评估、资产与债权债务重组、员工身份置换与补偿、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设置、改制后的企业(公司)的形式选择和相关登记等操作环节的政策依据和具体操作技巧同著者进行探讨,也有大量的读者和当事人就与企业改制相关的各类纠纷与诉讼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纠纷的可诉性问题、改制行为的效力问题、权利归属问题、债务承担问题等向著者求教。在和读者、当事人的交流过程中,著者也感到了前书在改制方案的具体设计和操作、各类改制纠纷与诉讼的处理和法律适用等具体实务方面存在的不足,而且近一两年以来,国家有关机关在国有企业改制方面又制定了一些新的政策,最高人民法院也于年初颁布《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于是著者产生了推出一本既能弥补前书不足、又能及时体现国家最新的改制政策和司法解释的专著的创作愿望。本书的另一作者李智慧是北京一家著名的资本市场研究中心的高级咨询经理,先后承接并完成了各类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科研机构的改制咨询和管理咨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咨询经验和数量可观的咨询案例库,但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深感到积累的经验没有能够理论化和系统化所带来的不便,也产生了将自己所积累的企业改制咨询和服务方面的经验结合国家的改制政策进行理论升华和系统化并形成一本专著的创作愿望。随着双方业务上的往来和相互协作与配合的增多,最终达成了充分发挥各自的经验与优势、合作完成一本体现创新与实用的有关企业改制操作与改制诉讼实务方面的著作的创作共识。同时,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李静、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邓定远和对外经贸大学经济学学士荆博也参与撰写了部分篇章。 本书侧重在追求内容的创新和实用上,在体系的协调与完整性上未免有些欠缺,企业改制操作与改制诉讼实务两大内容有“粘”或“拧”在一起之感;改制操作部分重于实践操作,对理论性问题较少涉及;在改制诉讼实务部分,对于当事人或律师在此类诉讼中应该采取的诉讼策略论述不足;在注释司法解释条文的过程中,个别条文注释的内容展开得方面不够,收集的案例也不够翔实。 另外,细心的读者在阅读完本书“改制操作”部分后,会发现在改制操作方面,本书不再强求各种改制方法上(如公司制改造、股份合作制改造、企业分立、企业兼并、企业出售、债权转股权等)的面面俱到或系统地展开介绍某一种具体的改制方法,而是结合作者长期参与指导企业改制的经验和国家有关部门近期颁行的改制政策,以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为基本方法,将各种主流改制方法中的一些共同的环节,如资产评估、企业资产重组、员工身份置换与补偿、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设置、改制后的企业(公司)的形式选择和相关登记等关键环节的政策依据和具体操作力求详尽地介绍,使读者在设计改制方案时能结合改制企业的具体情况,活学活用,而不拘泥于陈规或生搬硬套。在司法解释的注释部分,对个别条文,著者也谈了一些个人看法,这些观点有些甚至是针对条文自身合理性的,此类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希望不会对读者造成误导。 本书在写作体例上分为正文与附录,由绪论、改制操作、改制诉讼研究、改制实证考查、改制典型案例、附录等六部分构成。先由德恒律师事务所钱卫清律师结合自己在企业改制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心得与李智慧共同提出总体写作思路,经过集体讨论后由邓定远协助拟定写作大纲。在此基础上,各位著者进行了分工。依篇章的先后顺序,各部分的分工如下:钱卫清完成本书第一编第四章,第三编第一章、第二章(本章与邓定远合作完成),第五编;李智慧完成本书第一编第一章、第二章(本章与邓定远合作完成)、第三章第二编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附录(本部分与邓定远合作完成);邓定远完成第一编第二章(本章与李智慧合作完成),第三编第二章(本章与钱卫清合作完成),附录(本部分与李智慧合作完成);李静完成本书第二编第三章;荆博完成本书第四编。本书初稿完成后,由钱卫清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并统改定稿。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史庆华、李寿双等律师承担了部分书稿的统筹与打印工作,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在本书的写作工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大量论著和文献(包括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和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的其他律师为本书作者提供的各类典型案例),我们已尽量注明出处并附参考书目,在此谨向原作者表示感谢!感谢法律出版社的蒋浩先生、王政君先生为本书的顺利出版所给予的大力支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本书后期的统稿与出版过程中,正值首都“非典”肆虐之际,在此,对为本书的顺利出版付出辛劳的同仁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作者理论与实践水平有限,再加上企业改制行为自身的复杂性,书中难免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斧正。 钱卫清 2003年6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