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逻辑研究/理论智慧与实践探索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陈红娟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陈红娟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逻辑研究》从实践逻辑的角度系统探讨了中因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创新的问题。重点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同时期主题生成、理论创新的基本环节以及理论向实践转化等关切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的关键问题,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行的基本规律。本书对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有效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陈红娟,河南省鹤壁人,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马藏》编撰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爱知大学客座研究员。科研方面: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CSSCI来源期刊2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5篇。论文曾获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第十二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二等奖等。被评为上海年度(2016年度)“社科新人”,上海市“曙光学者”。教学方面:2013年获第三届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一等奖;2017年,被选拔为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同年,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学比赛,被评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 目录 总序 中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缘起:问题与特质 0.1.1 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 0.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质 二、已有研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0.2.2 国外研究现状 0.2.3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视域下实践逻辑研究的必要性 第一节 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的认识 1.1.1 结合论 1.1.2 理论创新论 1.1.3 其他相关论点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矛盾解析 1.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态结构分析——基于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1.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矛盾三重解构 1.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矛盾的对立统一 1.2.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的外在体现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阐释中实践逻辑的“合法性” 1.3.1 本质之内在性的理论定位 1.3.2 本质之超越性的现实依据 1.3.3 实践逻辑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 第二章 问题的凸显与表达:实践对发展理论的诉求 第一节 实践作为起点之缘由 2.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问题 2.1.2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指向 2.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身特质 第二节 实践诉求之生成进路 2.2.1 认识与实践差异性存在:实践诉求生成之可能 2.2.2 辩证唯物主义视域内理论与实践的演化 2.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实践诉求生成的具体路径 第三节 实践诉求之表达 2.3.1 实践诉求具体表达:矛盾的凸显与变迁 2.3.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实践诉求表达 2.3.3 表达方式一:问题沉淀与过滤——“基本问题”的生成 2.3.4 表达方式二:非“基本问题”的演化 第四节 实践诉求之定位 2.4.1 共时性维度:在时代中定位 2.4.2 历时性维度:在历史中定位 2.4.3 现时性维度:在现实中定位 第三章 实践互动与理论创新:理论生成的四个环节 第一节 调查研究 3.1.1 调查研究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方法 3.1.2 调查研究实例枚举 3.1.3 作用一:明晰事实 3.1.4 作用二:统一思想 第二节 定点试验 3.2.1 定点试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环节 3.2.2 定点试验实例枚举 3.2.3 作用一:降低运行风险 3.2.4 作用二:推动理论内生 第三节 经验汲取 3.3.1 总结实践经验 3.3.2 作用:理清关联关系 3.3.3 借鉴国际经验 3.3.4 作用:提取“共性”要素 第四节 理论提升 3.4.1 从经验到理性:理论生成的关键 3.4.2 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 3.4.3 理论内部突破 第四章 大众认同与践行理论:理论走向实践的三重转化 第一节 转化障碍 4.1.1 认知误区 4.1.2 认同障碍 4.1.3 利益阻滞 第二节 学理化 4.2.1 理论的内部分解 4.2.2 理论的内在建构 4.2.3 学理化双重效用 第三节 大众化 4.3.1 理论前提 4.3.2 实现路径 4.3.3 存在问题 4.3.4 对策分析 第四节 现实化 4.4.1 制度规约 4.4.2 政策转化 4.4.3 条件与限度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逻辑的整体审视与现实启示 第一节 问题意识与整体建构的有效链接 5.1.1 问题意识主导方向 5.1.2 整体建构相对滞后 5.1.3 二者的有效链接 第二节 理性选择与经验汲取的恰当契合 5.2.1 理性选择的回归 5.2.2 经验汲取的勃兴 5.2.3 两者的恰当契合 第三节 灵魂性与灵活性张力的适度制衡 5.3.1 张力的存在 5.3.2 限度的突破 5.3.3 正确的态度 结语 研究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逻辑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陈红娟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逻辑研究》立足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现代化实践,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逻辑存在的合理性、实践推动理论创新的环节及其理论转化为政策制度的过程等问题,旨在总结历史经验,为当前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提供借鉴。 本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特色”产生的现实根源,有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规律的认识;明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问题”“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总结了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科学有效“结合”的历史经验,为当前我们如何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进行理论创新,提供了借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