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茶叶侦探
分类 生活休闲-烹饪美食-家常菜谱
作者 曾园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钱锺书先生为何说日本茶道无聊?
被国人诋毁600年,倪瓒为何被无印良品推崇?
朱元璋杀了驸马,为何茶叶走私更加猖獗?
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都流淌着茶的基因,我们经常喝茶,却未必了解茶背后的文化。在《茶叶侦探》中,作者曾园不谈各种高深莫测的茶道,也不谈繁琐的茶叶知识,而是用客观事实和冷静的分析,讲述茶的文化内涵,还原茶的真实历史。
通过本书,你会发现,钱锺书竟然是茶叶拼配的高手;标价千万的古董茶,绝对价有所值;广东人的早茶离不开报纸……
作者简介
曾园,作家、媒体人,前新周刊、南都周刊主笔。曾在《读书》《三联生活周刊》发表书评、翻译与文化评论。在《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等媒体开设专栏。2009年出版随笔集《词的冒险》。2015年起在《南方都市报》《南都周刊》开设茶文化专栏。
目录

茶道 打破第一泡茶的铁律
茶道战争
一枪一旗的神话
茶道的风雅与世俗
后茶道
茶人 当无印良品遇到倪瓒
茶叶拼配师钱锺书
1951年,周德伟的茶会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薛定谔的猫与茶
茶趣 茶与iPhone
撒拉亭:年轻的茶
冰岛问茶
冰岛茶的滋味
茶战 杀驸马,就能禁止茶叶走私吗?
茶叶、来复枪与卡尔梅克人
总统的茶炊
因抗税而诞生的国家
茶探 广东人的茶
普洱出山记
茶叶侦探:吴疆vs石昆牧
茶贸 卖茶买钟的乾隆
18世纪全球首富——潘启官
世间已无伍秉鉴
序言
别人谈茶,先动嘴。
曾园谈茶,先飞腿。
唐德刚抱怨曹雪芹红楼中人都看不到脚,他还
指望某人不经意间露出脚,看看是大还是小,好教
人辨认描写对象是汉人还是满人。曾园感叹眼下茶
界一线制作者也把那双揉茶的大脚收起,收得如此
刻意,茶叶侦探再也无着眼处。
我们还天真地以为,茶叶里那残留的汗水,会
指点我们感知这茶出自一位16岁的傣族少女之脚?
她一定得到佛祖的眷顾,依稀有着莲花的模样。
茶叶大盗罗伯特·福琼到安徽访茶,看到这里
品茶专家都把第一泡茶倒掉,说什么头道姑娘二道
茶,倒掉第一道茶水以为是过滤砂子泥巴什么的,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是为了消除脚气。
我在一张古老的照片上,看到祁门红茶有一个
用脚揉捻茶的环节,现在这场景已经不再。在十三
行门口装载茶箱的外国人并不觉得用脚有什么,从
大量的照片、绘画以及文字流程,我们便可以知晓
,必须用脚使劲踩过的箱子才能装更多茶。
2004年我去云南云县某茶厂采风,一位胸口正
在流汗的资深胖子穿着拖鞋沓沓而来,他身后小山
似的熟普堆子望之俨然。我对看得到的“污染”有
极大的包容心,脏眼睛的东西往往稍纵即逝,但要
动脑筋的事才要命呢。
曾园开创茶叶侦探学,大有顺藤摸瓜、蔓引株
求之意。我在昆明见周渝之时,从未想过这个头发
花白稀疏的糟老头会有一位翻译哈耶克着作的父亲
。我在台北一个小巷寻找殷海光故居时候,也断然
不知道殷海光的自由之路始于周渝的父亲周德伟。
昔日他们相见的书房,如今已是名扬天下的著名茶
馆紫藤庐。曾园极善于找到茶故事的上下家,并告
诉我们家底这种东西,是急不得的。就好比普洱茶
,自然陈化总需要三五年甚至十多年,而加速发酵
人为造假的玩意,必然会曝光在世人面前。曾园指
引我们,茶之路的另一种走法。
钱钟书是拼配高手,瞧不起日本茶,也不明白
宋人的分茶是何物。周作人只爱绿茶,对工夫茶有
敌意,但他哥哥周树人却娶了工夫茶高手许广平。
叶利钦连任,是他以茶亲民。余秋雨对自己的品茶
品位相当自信;蔡澜随身装袋泡茶;日本人惊叹的
“蛾毛”不过是“鹅毛”;吴疆对石昆牧有着非比
寻常的爱;广东人吃早茶爱看报纸;伍秉鉴确实富
可敌国;俄罗斯人吃茶的样子只能用可爱来形容;
在云南雅贿中普洱茶占的比例较高……类似的故事
,宛如读《世说新语》,相当好看。
作者先居昆明,后去澳门,现居广州,习文淫
茶一身本领,说起珠江水、普洱茶来,潇洒自如。
兄弟我恰好经历过某些部分,讲讲本书中常出现的
几位。
田壮壮到昆明去拜访云南民族史与地方史的专
家木芹教授,遇到回家看父母的木霁弘,就坐着喝
茶聊天,木霁弘说起茶马古道的种种好玩。田壮壮
很快便被木霁弘的描述打动,一起上茶山,入藏区
调查,后来他们一起拍摄了深受曾老师喜欢的《德
拉姆:茶马古道》。2004年,邹家驹《漫话普洱茶
·普洱茶辨伪》出版后,我几乎在第一时间写了书
评,木霁弘看了后,让我带书给他看看。他看后说
,邹家驹也在吃茶马古道这碗饭啊。我听着有情况
,就追问。他翻箱倒柜拿出一份策划书,已经发黄
。木老说,1990年,他拿着策划案去找邹家驹拉考
察资助,时任中茶(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
省茶叶分公司)总经理的邹家驹拒绝资助,说等书
出来买一本。木霁弘说,看来邹总真的买了一本,
不然他咋个知道茶马古道?
尽管书中写了很多种茶,但能谈都是往事。只
有普洱茶喝着好喝,看着也好看。现在能让大家因
为茶吵得你死我活的,只有普洱茶了。普洱茶神奇
处还在于,消费历史很久,但文化尚在筑基期,这
让大家都看到其可塑性一面,于是台湾人、云南人
、广东人、上海人、湖北人……先后纷纷加入话语
权争夺,一切才刚刚开始。
这些年,我与曾老师见面都在喝茶聊茶,但我
更怀念一起喝酒的日子。
周重林
2018年8月27日苏州—上海—昆明途中
导语
不喝茶也可以看的“茶书”
不细究茶叶成分,不讲茶艺流程,曾园著的《茶叶侦探》讲的是每个中国人都浸润其中的茶文化。即使你不经常喝茶,也可以借此了解一片茶叶背后的故事。如果你喜欢茶,那就可以通过本书,进一步了解茶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细节。
茶道、茶人、茶趣、茶探、茶战、茶贸,六重视角,既有对一杯冰岛茶的品味,也有对清代茶叶贸易兴衰的深入分析。一本书,入门茶世界,了解茶文化,探索茶所折射出来的社会万象。
知名茶人周重林亲自作序,诚意推荐。在本书中,既有《茶叶战争》的宏大视角;也有《民国茶范》的茶趣;更有细致的侦探,冷静的分析,拨开茶文化众说纷纭的迷雾,还原茶的本真内涵。
精彩页
茶道
打破第一泡茶的铁律
茶行业有段佳话:爱马仕总裁为了一泡百年普洱茶要特地用私人飞机到上海接驾,请大可堂冲泡老茶的茶艺师到巴黎泡茶。
美则美矣,未尽善焉。想象那个场面久了,有一句题外话从我脑海里冒了出来:在巴黎,第一泡茶会倒掉吗?
见识过茶艺的人都明白,第一泡茶往往不会给你喝。一些茶书里也隐隐约约、神秘莫测地(关于茶的书似乎就没有不神秘的)告诉你这一点。《最有效的高血压食疗》《红茶品鉴》与《喝好茶不生病》等书也都沿袭了这种说法。
但为什么呢?如果你执着地问,茶艺师会轻轻地告诉你,这是为你好,因为第一泡茶“不卫生”。但有时因为“茶太贵”,洗茶又免了。那么,贵到什么程度可以免洗呢?
最近读到许玉莲老师的《茶铎八音》,总算豁然开朗。我们知道,茶文化在大陆是断过的。礼失求诸野,茶的知识必定有很大一部分保留在海外华人世界里。许玉莲是马来西亚人,她在《茶铎八音》里谈茶,铿锵有力,往往掷地作金石声。她既反对传统中无意义的“韩信点兵”,也反对无意义“创新”。她谈茶如庖丁解牛,依乎天理。
当然我最喜欢的是她在《第一泡茶可喝》里讥讽第一泡不能喝的铁律如何神圣:“当时初来乍到混沌一片,人家说要这样做便这样做,如得了武林圣旨般慷慨赴义。”这种气氛是真实的,我知道“第一泡不能喝”还有衍生规矩:不仅不能喝,也绝对不能温杯。既然脏,温杯显然就是失礼了。马来西亚也有衍生规矩:普洱茶洗一至二次,红茶洗一次,乌龙茶洗一次,绿茶免洗。许玉莲说:“茶树一般长在远离拥挤地区的山上,空气明媚清新,完全没有空气和灰尘污染这回事。”
我很早就注意到茶人何作如先生泡老茶,第一泡茶他不会倒掉,据媒体报道,他会“用另一个公道杯装着,放在玻璃温茶炉上保持温度,留待最后两泡茶汤淡去的时候提升陈香和浓度,依他泡老茶的丰富经验认为老茶早已荡涤尘埃,非常洁净,就连茶渣也应该喝掉”。
洗茶,应该是源于“卫生”的要求。
美国汉学家费惟恺在《唤醒中国》一书中描述了20世纪中国的精英们担当起“唤醒”的任务,将中国从蛰伏的困境中唤醒。这些精英们认为,这种困境来源于中国人天生的虚弱。罗芙芸认为,这个唤醒计划的大部分是围绕“卫生”这个术语展开的。影视剧里,从“东亚病夫”到“强身健体”的叙事逻辑也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吧。
既然中国的落后源于不卫生,那么强盛的外国就应该是卫生的吧。可是法国优质葡萄酒仍然必须用脚踩葡萄,而非廉价的机械压。在一般观念里,无论多清洁的脚处理食品都不适合。脚出汗呢,脚有伤口呢,但从来很少听到葡萄酒“肮脏”的抱怨,大众喝葡萄酒之前也不会犹疑要不要先“弄干净”才喝。
传说中沾濡了古巴少女大腿上汗水的哈瓦那雪茄呢?点燃之前洗不洗?
茶艺师模模糊糊知道“脚揉茶”的事情并竭力保护着这个行业秘密。但稍稍了解茶的人都知道,“脚揉茶”是传统茶行业里的常识。邹家驹《漫话普洱茶·金戈铁马大叶茶》一书中提到:“云南曾经有过一段脚揉茶的历史。我不明了灵巧的手怎么会被笨拙的脚替代。同佤族交流语言上有些问题,问了几次都没结果。芒糯村小学教师是孟连的佤族,曾经在昆明云南民族学院读过三年书。他告诉我,他们祖上的祖上的祖上到国外打仗,残了手回来,只得用脚揉茶。俗话说,‘胳膊拧不过大腿’,习惯就这样沿传下来。”
邹家驹在麻黑寨碰到老人李顺起,他十二三岁开始帮助父亲在微弱的油灯下揉茶,他边说边用脚比划揉茶的动作,解说揉茶时手要扶着墙或柱子,完了还记得补充一句,脚是洗过的。
某茶企创始人曾偷偷告诉我,央视曾要来拍摄厂房,被他找借口推辞了,他后来投入巨资改造了厂房,才放央视记者进去拍。他走在宽大明亮的车间里很高兴,低声说以前的厂房怎么可能让人看。“还有,压饼的石模都是用脚踩的,日本人看后都提出了意见。”
我在不同场合听说过日本人对中国制茶工艺中“脚与茶的距离”产生过疑问。我觉得其实不必太在意。当我们对一杯茶表达出应有的敬意,其他的解释都是多余的。
我不觉得真正的日本茶人对茶的理解会有很大偏差,千利休提出的“和敬清寂”中,真要去讲那个“敬”字,我想应该包括茶农对土地与气候的敬,茶商对濒临灭绝的传统手艺的敬,饮茶人与执壶者之间的相互敬意。我们听到最多的往往仅强调最后一条,但那不过是一个小写的“敬”。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0: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