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青春期的我们你要懂/紫竹轩心理咨询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徐军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多年来一直工作在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线,接待和处理了大量的青春期案例。徐军著的《青春期的我们你要懂/紫竹轩心理咨询丛书》从青春期青少年经常遇到的问题入手,以大量的青春期心理案例导入,通过分析案例和思考问题给予积极和健康的相应专业指导。
本书旨在让我们一起了解青春期、走进青春期、探索青春期、读懂青春期。本书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操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可读性、参与性、针对性。
本书不仅是心理学知识的普及读本,也可作为父母、教育工作者、社工人员、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学爱好者的专业用书,更是处于青春期阶段的青少年自我了解和成长的读本。
作者简介
徐军,高级职称,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湖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湖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14年创立紫竹轩心理,2015年和2016年徐军教授的课程获得湖南省妇联、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文明办共同举办评定的“十佳家庭教育精品课程”。
目录
前言
引言——初始的喜欢
第1章 成长的烦恼
一、身体的变化
二、对身体的好奇
三、自我独立需求
四、跳跃的思维
第2章 学业报告
一、显性压力
二、隐性压力
三、学习习惯
四、考试作弊
第3章 青春之路
一、关注自我形象
二、校园暴力
三、手机依赖
四、网络成瘾
五、叛逆与独立自我
六、模仿与攀比
七、撒谎与人品
八、挫折教育
九、责任教育
十、角色认同
第4章 情感世界
一、俄狄浦斯情结
二、青春期的“早恋”
三、同性恋
四、师生恋
第5章 环境适应
一、新学习环境
二、生活环境
三、现实与虚拟门
第6章 家庭成长
一、管教方式
二、沟通方式
三、单亲家庭门
四、重组家庭
第7章 青春期的力比多
一、奇异的梦境
二、好奇与渴望
三、白日幻想
四、欲望的宣泄
五、负罪感
第8章 亲子之间
一、亲子冲突
二、亲子沟通的技巧
三、亲子冲突的处理方法
序言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几乎每天都会接到自称“十万火
急”或者“焦急万分”的家长的求助,求助的话题主要是
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了,尤其是觉得孩子到了初中之后
,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原来孩子是活泼开朗的,突
然之间变得沉默寡言了。有的家长还说自己的孩子原来在
小学阶段属于“人见人爱”的“乖乖虎”,对人有礼貌,
对家长都是“言听计从”,然而到了初中之后变得任性和
肆意,谁的话都听不进去了,搞得家长和老师都头疼。有
的家长还说和孩子为了一件小事发生了争吵和冲突,甚至
有的家长痛诉和孩子开战好久了,还有的家长非常着急地
问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心理问题了?
为什么父母们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一下子变得陌生和遥
远,仿佛孩子在一夜之间换了一个人似的?因为父母们觉
得孩子在小学阶段几乎是和父母无话不说的,父母可以通
过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知道孩子的内心需求,甚至孩子
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父母都会及时掌握和了解,因为孩
子会直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当孩子到了初中之后一切都变了,他们不再直接表达
自己的内心感受,他们也不再和父母无话不说了,他们学
会了沉默,学会了独立,他们有了巨大的反差和变化。大
部分的父母还是按照过去和孩子的说话方式与孩子相处,
可是孩子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父母和孩子多说了
几句话孩子就会觉得烦,孩子的脾气也变得比较大,总是
嫌父母唠叨,有的家长还说孩子回到家就是一个人躲在自
己的房间里不出来。孩子们变得让父母们有此无法适应了

站在心理咨询师的角度,我特别能够理解家长们的心
情,因为他们不知道孩子怎么了?孩子遇到什么问题了?
为什么孩子变得让人琢磨不透?为什么根本无法像小学阶
段那样地交流,甚至是有些吃不消了呢?
实际上孩子们确实是变了,而家长们还没有意识到孩
子在_点一点变化,还是用过去的眼光和心理来看待孩子们
,还是用过去的方法与孩子们交流,总觉得孩子是不会变
的。即使有的家长意识到了孩子的变化,但是不知道怎么
与孩子交流和沟通,更别说和孩子愉快地相处了。
孩子们到底怎么了?
他们想干什么?
难道他们不想和家长交流吗?
莫非他们就是愿意用这样的方式和父母沟通?
实际上孩子们到了一个人人生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
那就是“青春期”,这会是一个让大部分家长又爱又恨又
无助的阶段,一个让孩子自己也搞不清楚的阶段,一个需
要对他们特别关注和关爱的阶段,也是一个需要家长和孩
子互相了解、彼此走进内心世界的阶段。
可惜,孩子和家长都没有意识到彼此的需求和变化。
父母和孩子都站在各自表达主观意愿和需求的角度,于是
矛盾和冲突就不可避免,进而会出现父母和孩子彼此之间
的不理解、不接受、强对抗、不沟通的局面,也是令许多
家长头痛的情况。如果用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就是出现
了“鸡同鸭讲”的局面。
孩子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渗透
在全部家庭生活之中,来自家庭的每个人或某些事物对孩
子有着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积极或消极的不同影响
,家庭教育不仅包括家长有意识地对子女施压的影响,也
包括家庭生活气氛、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等潜在因素的影
响。
从我多年来从事婚姻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经历来看
,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如家庭
所处的历史时代、社会区域、家庭生活环境(如家庭结构
、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生活方式等)、
家长素质等。而大量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在影响青少
年发展的众多家庭因素中,家长是最重要、最具决定性的
因素。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
么样的孩子,家庭可以塑造一个积极、健康、阳光、有爱
心的孩子,同样,家庭也可以培养出一个消极、自私、自
卑、焦虑、没有责任心、抑郁的孩子。
当然家庭教育是一种非学历教育,也不需要持证上岗
,家庭教育的执行者——父母,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家庭
教育培训,没有教育者资格的认定,家长们总认为祖祖辈
辈都这样过来了,不都是这样吗?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样
难管教?就是这样不听话呢?
当然也有一部分家长,张口闭口都是西方家庭自由教
育,觉得中国古代的教育就是“赤裸裸”的杀人式教育,
对孩子一味迁就与忍让、一味纵容与接受,造成孩子长大
后“盲目自信”“无法无天”和“唯我独尊”的心理状态
,父母如果不按照自己的要求或者内心稍有不顺就对父母
拳脚相向,父母只有无奈的叹息与后悔,那么到底什么样
的方法比较适合与孩子们交流和沟通呢?
由于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缺乏教育理念和教育
意识,在孩子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上非常随意,往往家庭
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主要取决于家长的意志
和想法,家长喜欢怎么教育孩子就怎么教育孩子,从来不
会问孩子是不是喜欢,或者孩子需不需要。因为家长会说
:“我是你爸爸,我不会害你的!”或者说“你将来就知
道了,爸妈都是为了你好!”
实际上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家风、家道教育,就是对孩子的终身教育,而且良好的家
庭教育自孩子出生开始,寓于日常生活当中,寓于亲子互
动中。家长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家长说了
什么,更重要的在于家长做了什么。
譬如,有的家长天天麻将手不停,小酒嘴不停,天天
电视看不停,手机玩不停,却动辄要求孩子好好读书、好
好做作业,那又怎么给孩子做好榜样呢?
如何让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最简单的方法
莫过于父母自己首先学会习惯性阅读,孩子们看在眼里,
学在行动,自然而然会慢慢地爱上读书。因此,在家庭教
育中,父母的身教重于言教,也决定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
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私人教育和特色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家庭教育建立在亲子关系、血缘关系和感情的基础上,家
长对孩子的了解是非常直接和深刻的,是学校老师无法替
代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长
意志的影响。面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家长容易感情用事,
表现为教育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不理智,如溺爱、放任、简
单粗暴。
记得常有一些家长向我哭诉,他们曾经为了更好地和
孩子沟通,迫不及待地到社会上学习了纯西方家庭教育课
程,上了各类家庭教育培训班,学的时候好像非常有心得
体会,自己也尝试着去做,但是一旦遇到孩子不如意的地
方,家长们原来学的东西,什么接纳啊、包容啊、倾听啊
全部丢得“无影无踪”了,基本上是被“打回原形”,等
事情过后父母们除了后悔还是后悔,于是又陷入到无所适
从的状况。
有的家长原来对孩子是“老虎式”教育模式,凡事要
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模式,结果发现孩子在小学阶段还
比较好用,而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根本就没有用,于是在多
次使用原来模式无效的情况下,沟通的方式就变成了“绵
羊式”模式,一味地顺从孩子,毫无章法和尊严,自己做
得累,搞得孩子也比较烦躁,有时候孩子还会说:“你能
不能别装啊!”
孩子在青春期的表现,搞得父母们一筹莫展,他们不
知道该怎么办了。父母们常说的话就是:与孩子们交流真
的是硬的不行,软的不行。
面对家长们的求助,我特别能够理解家长焦虑的情绪
,也能感受到家长们为了与孩子较好地沟通所做出的积极
努力,但是家长们可能忽略了国外的教育方法、沟通模式
、生活理念、思维模式等很多因素是不能直接嫁接和使用
在中国孩子身上的,因为中国孩子有着不同于国外孩子的
人格特质、心理模式、接受方式、中国文化影响等因素,
所以需要家长们仔细地思考与反思。
如果家长们想和青春期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交流,有
一个满意的交流,请你静下心来,给自己两周的时间,安
静地看完本书,认真思考与分析,对照你自己与孩子的情
况,慢慢去感受,相信对你会有所帮助,因为你想了解和
知道孩子们到底怎么了,你想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了。
好的,接下来,请和我一起走近孩子,走进孩子们的
内心吧。
导语
如果家长们想和青春期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交流,有一个满意的交流,请你静下心来,给自己两周的时间,安静地看完徐军著的《青春期的我们你要懂/紫竹轩心理咨询丛书》,认真思考与分析,对照你自己与孩子的情况,慢慢去感受,相信对你会有所帮助,因为你想了解和知道孩子们到底怎么了,你想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了。
精彩页
一、身体的变化
案例1-1:“绰号”的烦恼
“老师,我好像得病了。”走进心理咨询室求助的是一个看起来十三四岁的小女孩,正值青春期的阶段。
我暂且称她为小锦(出于保密原则,本书提到的所有人物皆为化名)。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她的状态:衣着宽松,略微驼背,不说话的时候一直低着头,一直不停地玩弄自己的衣角,即使说话的时候也不敢与我对视。
“你好,谢谢你对老师的信任,看看我怎么可以帮到你?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的想法的呢?”我用心理咨询专业的方式和孩子建立信任的咨询关系,内心接纳孩子的一切,用不排斥、不轻视的态度,用价值中立和保密原则,积极关注的方式来了解她的情况。
她大约有3分钟的时间是沉默的,面部表情显得十分纠结,玩弄衣角的动作显得更加明显了。我知道此刻她正在心里面进行斗争,我一直很耐心地等着。
过了几分钟的沉默后,她略微松了口气,似乎作出了决定,但仍然不敢看我,我甚至能够看到一抹嫣红从她的脖子开始蔓延,直至满脸通红。
“我的胸部不知道为什么变得越来越大了……”她呜咽着说出这一句话,声音很小,我几乎快听不清楚了。
原来这就是她来心理咨询室求助的主要原因,也是她刚才沉默半天难以开口的原因。我已经尽量地保持和善和接纳的态度,她面对的毕竟是一个异性的咨询师。
“你觉得这对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我尽量使用中性的词语,避免对她造成刺激和再次伤害。我没有用不痛不痒的语言进行所谓的“安慰”与教育,比如:这怕什么啊,好多女孩子到了你这样的年龄还没有开始发育,你看你多好啊?国外的女孩子都会觉得自己多美啊!
好多女孩子想有你这样的效果,都去做手术了……你怎么就不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呢?
你放心吧,我保证今后在社会上会有好多男孩子喜欢你……
如果用这样的话是无法体现出心理咨询的效果的,也是无法真正帮到这个求助的孩子的。
问题是在现实中许多家长、长辈们、老师们,面对孩子这样的问题时,他们没有学习过心理学,没有学习过交流方法和技巧,他们不会用我们心理咨询师用的方法,甚至还会用简单的教育式、经验式、权威式的口气来和孩子交流,效果可想而知了。
“我的同学老是笑我,说我是‘大胸妹’。跟我一起住的室友也经常拿这个开玩笑,有时候还偷偷地摸,我觉得好难受。她们都说我有病……”小锦眼部有点泛红,眼泪也一直在眼眶里打转。
此刻,我能够明显感受到小锦那种与众不同、被人误解的无奈。
因为与众不同,所以觉得孤独;因为与众不同,所以不被理解;因为与众不同,所以自我怀疑……
小锦这样的情况我也不是第一次遇到了——青春期早熟。 实际上每个人的身体都是有差异的,儿童出现青春期早熟的现象也是十分正常的。正是因为过早产生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小锦在自己的同伴中“鹤立鸡群”,她比同龄人领先一步。然而,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要承担来自周围人异样的眼光的,小锦亦如此。
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来看,小锦并没有什么问题。小锦会陷入目前这种状态的原因只不过是生理知识的匮乏影响了她的自我价值感和心理健康发展,让她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所以会出现自卑、内向、不合群、不愿与人交往等心理,甚至会影响她今后正常的异性恋爱、择偶和组建家庭。
作为成年人,我们经过了青春期的阶段,我们都很清楚地了解青春期的变化和特点,我们知道人在进入青春期时会产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以及性方面的成熟。但是对于很多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这方面的生理知识可能还没有及时普及。因此才会产生这样的“误会”。
不仅是小锦,她的同伴对生理知识也是缺乏的,因此她们才会如此。然而对于小锦来说,同伴对她的不认可,加之身体外形的“异样”转变,导致她对自己开始产生怀疑。
我意识到这类问题可能让我的助理(女性咨询师)来处理和解决是比较合适的,毕竟让一个异性的成年人来给一个正处于敏感的青春期的小姑娘普及生理知识似乎不是最妥当的事。于是我请助理给女孩做一个咨询,让助理告诉求助者正常的生理与心理的关系。
在获得我助理专业的解释和心理咨询之后,这个小女孩满脸高兴地离开了,咨询室外响起了孩子的歌声。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