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董大南、陈俊平、王解先著的《GNSS高精度定位原理》分为10章,主要介绍了GNSS高精度定位的基本概况和基本原理。作为一种尝试,本书略写同类型书籍中常见的空间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和观测方程内容,避免与现有的教科书雷同。同时,本书从物理、通讯和地球物理的角度,以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为起点,推导并介绍GNSS电磁波信号的基本特征和传播介质的影响,阐述GNSS信号及系统误差的物理机制。同时介绍接收机内部捕获、跟踪和提取GNSS信号的系统设计,输出数据的压缩原理和数据传输方式,阐述GNSS高精度定位和定向测姿原理,以及数据分析中比较前沿的算法。 本书可作为GNSS定位研究领域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研究生教材,特别适合勇于接受挑战、拓宽知识领域和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学生和科研人员。 目录 丛书序 序言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GNSS发展历史 1.2 现代卫星导航系统 1.2.1 GPS卫星导航系统 1.2.2 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 1.2.3 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 1.2.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1.3 GNss高精度定位应用 1.3.1 走向高频 1.3.2 从误差源到信息源 1.3.3 单天线扩展到多天线 1.3.4 多技术融合 1.3.5 高精度动态应用 1.3.6 GNSS无线电掩星探测 2.1.3 数据码 2.1.4 导航电文 2.2 其他导航系统的信号构成 2.2.1 GLONASS卫星信号 2.2.2 Galileo系统的信号构成 2.2.3 北斗导航系统 第3章 GNSS信号的基本特征和传播 3.1 电磁波信号的物理特征 3.1.1 麦克斯韦方程组和平面电磁波 3.1.2 电磁波的频率特征 3.1.3 电磁波的极化特征 3.1.4 电磁波的干涉和衍射 3.1.5 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 3.2 GNss信号的传播:从自由空间到地面 3.2.1 GNSS信号在电离层中的传播 3.2.2 GNSS信号在对流层中的传播 3.2.3 CNSS信号在地面的广义多路径效应 计算和思考 第4章 卫星信号处理 4.1 GNSS接收机捕获原理 4.1.1 串行捕获算法 4.1.2 基于FFT/IFFT的并行捕获算法 4.1.3 弱信号的捕获算法 4.2 GNSS接收机跟踪原理 4.2.1 载波跟踪算法 4.2.2 码跟踪算法 4.3 软件接收机系统设计与分析 4.3.1 系统总体架构 4.3.2 射频信号接收硬件设计与分析 第5章 地面接收端产生的误差 5.1 卫星和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 5.1.1 微波暗室测定 5.1.2 室外机器人测定 5.1.3 室外短基线测定 5.2 多路径误差 5.2.1 多路径误差定义 5.2.2 多路径特征 5.2.3 多路径消除方法概述 5.3 接收机钟差和周跳 5.3.1 接收机钟误差 5.3.2 接收机周跳 5.4 空基和地基相位缠绕 5.4.1 相位缠绕效应 5.4.2 空基相位缠绕 5.4.3 地基相位缠绕 第6章 卫星数据压缩与传输 6.1 数据压缩基本原理与信息熵 6.1.1 数据压缩的信息论基础 6.1.2 信息熵与冗余度 6.1.3 数据压缩的性能指标和标准 6.2 卫星信号压缩技术 6.2.1 有损压缩 6.2.2 无损压缩 6.2.3 GNSS数据的Hatanaka压缩 6.3 接收机输出的数据传输 6.3.1 TCP/IP协议的层次结构 6.3.2 IP协议 6.3.3 TCP协议 6.3.4 TCP/IP协议在卫星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6.4 基于UDP的卫星数据传输 6.4.1 UDP通信协议概述 6.4.2 UDP数据报格式 6.4.3 UDP基本工作过程 第7章 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 7.1 坐标系统 7.1.1 地心坐标系 7.1.2 地理坐标系 7.1.3 测站坐标系 7.1.4 卫星固连坐标系 7.1.5 我国采用的高斯平面坐标系和高程系统 7.1.6 空间坐标与高斯平面坐标的转换 7.1.7 大地参考系统和大地参考框架 7.1.8 国际大地参考框架 7.1.9 ITRF实现的难点 7.2 时间系统 7.2.1 时间系统的定义 7.2.2 时间系统之间的转换 7.2.3 GNSS时间系统 7.2.4 守时和授时 计算和思考 第8章 GNSS高精度定位原理 8.1 GNSS观测量 8.1.1 伪距测量及其观测方程 8.1.2 载波相位测量及其观测方程 8.1.3 观测方程的线性组合 8.2 误差改正 8.2.1 对流层延迟误差改正 8.2.2 电离层延迟误差改正 8.2.3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8.2.4 测站相关修正 8.2.5 多路径效应的实时模型改正 8.3 单站精密单点定位 8.3.1 单站精密单点定位的函数模型 8.3.2 单站精密单点定位的随机模型 8.3.3 单站精密单点定位的参数估计方法 8.4 多系统精密单点定位 8.4.1 GPS/GLONASS综合数据处理统一模型 8.4.2 GPS/GLONASS系统时延偏差 8.4.3 频间差特性分析 8.5 载波相位差分技术 8.6 观测值中的周跳检测 8.6.1 多频周跳探测算法 8.6.2 单频周跳探测算法 8.7 整周模糊度估计算法 8.7.1 参数估计理论和FARA算法 8.7.2 最小二乘模糊度搜索算法 8.7.3 Z变换和LAMBDA算法 第9章 GNSS定向测姿原理 9.1 GNSS定向测姿的需求 9.2 GNSS定向测姿的基本原理 9.3 共用时钟GNSS多天线接收机的定向测姿技术 9.3.1 共用时钟G:NSS多天线接收机测姿原理 9.3.2 测姿算法中单差和双差等价性讨论 9.3.3 单差模糊度估计的ASA算法 9.4 GNSS/INS紧耦合定位定向测姿的基本原理 9.4.1 GNSS/INS紧耦合数学模型 9.4.2 INS误差状态方程 9.4.3 GNSs/INS紧组合系统的状态方程 9.4.4 GNSS/INS紧耦合系统观测方程 9.5 GNSS单天线伪姿态角定向测姿的基本原理 9.5.1 伪姿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