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前一百年(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曾思玉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曾思玉所著的《我的前一百年(上下)》是一部涵盖开国将军、老一辈革命家曾思玉一生颇有革命传统教育意义的传记著作。这部著作以朴实无华的笔调叙述了曾思玉经历过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平建设五个时期,形成的恰好是一部浓缩了的党史、军史和国史,更是一部难得的革命传统教材。

该书观点准确,与党史、军史高度吻合。史料真实,直书事情的本来面目。感情充沛,字里行间处处充满了亲情、爱情、战友情、同志情。作者是我党我军的高级领导干部,在书内却像普通人一样书写了自己的感受,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都深深地敲击着读者的心灵,作者无心教育读者,却深深地教育了读者,使读者感到共产党的伟大、人民军队的伟大、革命先烈的伟大,新中国来之不易、改革开放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进而自觉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更好地建设新中国。

经过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宣传部审读,认为这部书稿弥足珍贵,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党的历史的内涵,具有很好的革命传统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

内容推荐

《我的前一百年(上下)》由曾思玉所著,以传记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记叙了百年间老一辈革命家曾思玉从一个农村孩子,到加入共青团、投身革命,经历了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奋斗,成为开国将军的波澜壮阔的一生。

在这部厚重的《我的前一百年(上下)》中,作者以革命家的胸怀和朴实的语言,展示了中国革命战争辉煌壮烈的篇章,热情讴歌了我党我军的光辉业绩和优良传统,生动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宏伟历史画卷,细腻描述了将军个人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曾思玉将军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平建设五个时期。这部书的出版不仅将为研究党史军史提供弥足珍贵的资料,更是一部厚重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目录

上 卷

第一章 童年时期/ 1

 乳名辛龙保 大名曾世裕/ 1

 撵走“三角班”/ 6

 连遭不幸 家况愈下/ 7

 地主婆抢走鲤鱼/ 9

 初尝生活的艰辛/ 10

第二章 投身革命/ 15

 参加农民请愿斗争/ 15

 六间房屋被烧/ 18

 参加信丰农民武装暴动/ 22

 领着老表打游击/ 25

第三章 苏区岁月/ 29

 红军打下信丰城 决意入伍当红军/ 29

 保护红旗险丢命/ 32

 枪支走火险中弹/ 34

 “AB团”打得我茫然/ 37

 进青年学校 改名曾思玉/ 41

 张贴标语迷惑敌人/ 43

 土办法打苦竹山无果/ 49

 归建上杭途中/ 50

 攻打红石寨险掉悬崖/ 51

 乐安战斗险遭不幸/ 53

 以其人之“绳”还“缚”其人之身/ 55

 奔袭新淦县/ 58

 遭敌追击 竹鞭下藏身/ 60

 红军勇士血洒苏区/ 64

第四章 战略转移/ 67

 别了,苏区/ 67

 浴血湘江/ 72

 突破乌江/ 74

 诈开城门 占领遵义/ 77

 流鼻血不止险丧命/ 78

 鏖战土城/ 82

 冒充“中央军”搞侦察/ 83

 迷雾送信与敌遭遇/ 86

 化装侦察虚张声势/ 88

 农场渡河/ 89

 为毛主席挑选担架队员/ 93

 翻越夹金山/ 94

 缅怀李棠萼参谋长/ 97

 回师部途中救舒同/ 99

 急送毛主席亲笔信/ 101

 突破腊子口/ 106

 化装侦察俘获敌人运输队/ 109

 陕北苏区有红军/ 110

第五章 宝塔山下/ 114

 直罗镇战前勘察/ 114

 踏雪访黄河/ 116

 东征/ 120

西征 / 125

 入抗大学习 痛失战友张振山/ 129

 三大主力会师/ 132

 开设甘泉、鄜县办事处/ 138

 毛主席接见两位县长/ 144

 聆听毛主席教诲/ 147

第六章 八年抗战/ 150

 抗日烽火/ 150

  三原改编/ 150

  东渡黄河 乘火车北上/ 153

  民族的吼声/ 155

  混乱不堪的原平站/ 156

 平型关大捷/ 156

 误会射击险遭不测/ 160

 到敌人后方去/ 161

  开展敌后山地游击战/ 162

  挺进冀南平原/ 163

  向冀鲁边进军/ 164

  组建东进抗日挺进纵队/ 165

  鏖战大宗家/ 166

 转战晋西吕梁山/ 167

 夜袭午城镇/ 171

 张庄、井沟伏击战/ 173

 汾离公路三战三捷/ 177

  薛公岭伏击战/ 178

  油坊坪伏击战/ 181

  南偏城伏击战/ 182

 挺进山东/ 183

  樊坝战斗/ 185

  陆房突围/ 186

  梁山战斗/ 186

  率学员赴山东/ 187

  日寇搜查 粮囤藏身/ 190

  马头镇遭日寇伏击/ 193

 创建鲁西平原抗日根据地/ 194

 运河支队/ 199

 新婚一夜即出征/ 204

 频繁战斗的1941年/ 207

  潘溪渡巧伏日寇/ 207

  苏村集鏖战/ 212

  栖凤楼战斗/ 214

  军区党代会/ 214

  古云集、昌邑战斗/ 216

  北方局的指示/ 216

  教三旅编入二纵队/ 217

  转战运东/ 218

  袭击日寇富岛“讨伐队”/ 219

  举办运动会/ 219

  讨伐孙良诚/ 220

  羊山集战斗/ 220

  东北庄战斗/ 222

  第一次精兵简政/ 223

 难忘的峥嵘岁月(1942年)/ 224

  突破日寇的“囚笼”政策/ 224

  孙良诚投敌 高树勋南撤/ 225

  第二次精兵简政/ 226

  开展夏秋攻势/ 227

  突破“铁壁合围”/ 228

  咬紧牙渡难关/ 237

  张新泽起义/ 239

  第三次精兵简政/ 240

 伟大的转折(1943年)/ 241

  坚持昆张地区斗争/ 241

  武工队为民除害/ 246

  粉碎最后一次“扫荡”/ 249

  进军泰肥/ 256

  偷袭东平/ 256

  偷袭八公桥/ 259

 大反攻前夕(1944年)/ 264

  巩固和扩大根据地/ 264

  春夏攻势/ 266

  奔袭清丰/ 267

  严惩汉奸刘本功/ 274

  开展大练兵/ 280

  鲁西南战役/ 280

  追歼耿聋子/ 281

  攻克插花楼/ 285

  奔袭寿张/ 286

 整风中出现的问题/ 287

 抗战胜利(1945年)/ 289

  攻克郭小砦/ 289

  攻克南乐/ 295

  东平战役/ 305

  阳谷战役/ 312

  攻克延津、封丘/ 322

  攻克滑县/ 325

  接待延安来的首长/ 328

  巧取汤阴城/ 329

 敌后武装力量建设/ 334

  党的绝对领导/ 335

  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336

  民兵建设/ 338

  带兵、练兵、用兵/ 340

 后勤保障和生产运动/ 344

 九二式步兵炮外传/ 348

 我所在部队的组织沿革/ 356

 第八军分区主要干部烈士名单/ 365

第七章 解放战争/ 367

 邯郸战役/ 367

  创造战场/ 368

  诱敌深入/ 369

  合围歼敌/ 371

  遍地圈“羊”/ 374

 北上热河/ 376

  强攻遵化/ 376

  夺占要点/ 378

  平绥路以北反击战/ 380

  收复赵川镇/ 381

  奔袭沽源城/ 383

  奔袭崇礼城/ 383

  保南战役/ 387

  攻克望都/ 389

  伏击歼敌/ 390

  攻克定县/ 393

 战斗在正太线上/ 397

 攻克兴济/ 401

 出击大清河北/ 406

  奔袭正定城/ 406

  昝岗战斗/ 407

 清风店歼灭战/ 409

  引蛇出洞/ 409

  寻求战机/ 410

  强行军/ 412

  合围北进之敌/ 415

  分割歼敌/ 417

  瓮中捉鳖/ 419

 石家庄战役/ 421

  去野司受领任务/ 421

  战前准备/ 423

  强攻云盘山/ 425

  突破内、外市沟/ 429

  解放石家庄/ 431

 进军察南/ 434

  三查三整/ 435

  出击察南/ 435

  强攻蔚县/ 437

 转战冀东/ 439

  进到冀东地区/ 439

  奔袭丰润/ 441

  攻克昌黎/ 442

  直捣香河城/ 443

  又克武清城/ 446

  攻克三河城/ 447

  回师平张线/ 448

 新保安歼灭战/ 451

  火速北上/ 451

  阻击、侧击和尾追/ 453

  抓住三十五军/ 456

  围而不打/ 458

  全歼守敌/ 462

 四纵队改编为第六十四军/ 465

 太原战役/ 466

  太原设防情况/ 467

  向太原进军/ 468

  对汾河西区的战法研究/ 469

  从南屯、南上庄开刀/ 471

  为攻城创造条件/ 474

  强攻太原城垣/ 476

 陇东追击/ 481

 解放宁夏/ 487

  向银川开进/ 488

  敦促第八十一军起义/ 489

  中宁签字/ 492

  金(积)灵(武)之战/ 494

  雨夜入银川/ 497

 20年后回故乡/ 500

 解放战争时期烈士名单(团以上)/ 502

第八章 回师秦陇治“盲肠”/ 503

 受命筑路/ 503

 筑路前的准备/ 506

 筑路的日日夜夜/ 507

下 卷

第九章 抗美援朝/ 513

 枕戈以待/ 514

 临战准备/ 516

  作战动员/ 516

  整编与补兵/ 516

  换装与训练/ 517

  学习经验/ 518

 入朝参战/ 523

  跨过鸭绿江/ 523

  二十天的夜行军/ 525

 参加第五次战役/ 530

  第一阶段/ 530

  休整十天/ 535

  打得“急了、远了、大了”的原因/ 536

  第二阶段/ 541

 转信与彭总/ 543

 积极防御 持久作战/ 545

  洪林带车队入朝/ 545

  零敲牛皮糖 积小胜为大胜/ 548

  三次遇险/ 550

  德寺里攻坚战/ 552

  阵地训练/ 554

  粉碎西线“秋季攻势”/ 555

  整编与“三反”运动/ 569

  地下长城/ 571

 移防西海岸/ 579

 交接防务/ 579

 海州勘察地形/ 584

 任兵团副司令员/ 588

 向毛主席汇报战况/ 590

 出席停战签字仪式/ 592

 后勤保障/ 603

 兵站运输/ 605

 物资保障/ 605

 战场救护/ 606

 反细菌斗争/ 606

 战俘问题/ 609

 抗美援朝后记/ 614

第十章 进高等学府/ 615

第十一章 沈阳十年/ 621

 任沈阳军区参谋长/ 621

 重点设防和守备/ 624

 落实“深挖洞”指示/ 626

 领率机关建设/ 628

 集训与演习/ 629

 首届参谋工作会议/ 631

 筹建办公楼/ 633

 开垦北大荒/ 634

 击落蒋军侦察机/ 638

 赖传珠政委病逝/ 644

 打倒“陈曾曾”/ 645

 在沈的最后半年/ 649

第十二章 武汉七年/ 653

 动荡的武汉局势/ 653

 奉命急赴武汉/ 654

 解放干部/ 657

 成立省革命委员会/ 663

 搞“五湖四海”/ 664

 三线建设/ 666

 关注群众生活/ 667

 改造千年沉湖/ 670

 “聚宝盆”/ 673

 支援新区/ 678

 抓“六厂一校”/ 679

 人是要吃饭穿衣的!/ 682

 建焦枝铁路/ 684

 明港演习/ 688

 建设二汽/ 690

 建4号高炉/ 694

 率团访朝/ 697

 长江第一坝/ 704

 毛主席说我不是“死党”,是“活党”/ 717

 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724

第十三章 济南六年/ 729

 “批林批孔”/ 729

 建设东海长城/ 733

 悲喜交织的1976年 / 743

 陪同叶帅视察/ 749

 勘察渤海湾/ 751

第十四章 南京三年/ 754

第十五章 大连安居/ 782

 美丽的海滨之城/ 782

 如何打赢局部战争/ 787

 回忆往事/ 788

 重回故地/ 795

 百岁生日/ 809

永恒记忆/ 814

  革命战友/ 814

  同志情谊/ 822

  社会活动/ 827

  革命伴侣/ 830

 书画习作/ 831

 我的怀念/ 833

  鲁西巾帼英雄/ 833

  相濡以沫65载/ 834

  党的好干部/ 835

附 录 我前一百年的主要经历/ 837

参考文献/ 856

后 记/ 857

试读章节

记得在1916年,五岁的我住在外婆家,我和小舅刘勉哗各用一根稻秆偷偷地去吸米酒缸里的酒酿,进行喝酒比赛。由于想赢他,我就使劲地吸,可是不胜酒力,片刻便醉倒在酒缸边。母亲见我醉得不省人事,吓坏了,立即把我抱到水塘边,用水塘的水往我身上浇,我好半天才苏醒过来。结果,气得外公把小舅打了一顿。从此以后,我一闻到酒味就反胃难受,于是就与酒彻底无缘了。

童年的我对爷爷用水烟袋吸烟时咕噜咕噜的声响颇感好奇,一日趁爷爷不在房内,拿起水烟袋就一通猛吸。我本想尝尝水烟袋的滋味,结果却把含有浓浓烟油的水吸到了肚子里,顿时呛得头晕目眩,四肢无力,想吐吐不出,想站站不稳。为此,奶奶一面责怪爷爷的不是,一面用凉水给我反复漱口并喝了一大碗凉茶,我才逐渐恢复了常态。

我从这两次痛苦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正如以后我常说的那样,吸烟、喝酒对别人也许是一种享受,对我却是痛苦。这些经历使我养成了终生不再沾烟酒的习惯。

在农村,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放烟花爆竹,烟花爆竹有的是点燃后直飞冲天,有的是点燃后立即抛出去,听那一声炸响。由于我年幼无知,爆竹点燃后用手紧紧攥住,不知道抛出去,结果我的左手被炸得露出了骨头。

十几岁时,有一年正月里,正是农闲,大人小孩都在尽情玩耍的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们做起了孔明灯。先用毛竹做支架,用铁丝做底座,贴上毛边纸,然后把古松树根砍下来,装在孔明灯上,点燃后,孔明灯就会缓缓地升向天空。当时人们都忌讳孔明灯落在自家房子上(不吉利),可我放飞的孑L明灯就偏偏落在了邻家的房顶上,于是人家找上门来吵架,母亲不得不向人家说好话,赔礼道歉,人家才肯罢休。

我小时候比较淘气,喜欢用土枪打鸟。一次,我看到邻居家茅房墙上有一只喜鹊,我举枪就打,一声枪响后,喜鹊刚好掉在茅房里,而茅房里正好有人,吓了人家一跳,人家就来找我母亲质问,母亲又得向人家道歉,说了半箩筐好话,人家才气呼呼地回去了。小时候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曾氏家族十年一任为县衙门收取赋税,有一年,轮到我爷爷担当此差。一天,爷爷去收税时,高兴地对我说:“辛龙保,我带你去安息圩(今江西省信丰县安西镇)、爱高圩玩。”我听了很高兴,愉快地跟爷爷上了路。记得当时这两个地区有茂密的森林,遍山的竹子,由于我年岁小,一路东蹿西蹦,玩得筋疲力尽,可不知为什么好端端的我一下就染上了伤寒病,爷爷看我发病的样子,被吓坏了,立即找来人和竹藤椅,把我绑在竹藤椅上抬回了家。奶奶、父亲、母亲一边找大夫给我看病一边埋怨爷爷,经过几天的吃药治疗我才能下床走动,得以康复。

小时候的我经常下水塘里游泳,并学会了踩水。游泳时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在水塘里留下一串脚窝,因为只要有脚窝,鲫鱼就会钻进脚窝里,然后我再返回来潜到水下去脚窝里抓鱼,我一个脚窝一个脚窝地抓,每次都能抓上一两斤,所以,家里经常能吃到我抓的鲫鱼。

在旧社会,人们崇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信条,我家也同样希望自己的子孙能成为识文断字的文化人。1917年春节过后,我已六岁,母亲为我添了新鞋新帽,并剪掉了头上的辫子(年轻男人不再留辫子,女人也不再裹小脚了),外公送来了纸墨笔砚和用藤条编织的书包(那时候禁止洋货进来,从外国进来的东西都在前面加个“洋”字,如洋油、洋铁、洋布、洋火、洋蜡),到邻居家楼上由本村曾泽树老人办的私塾,报上大名,我拜孔夫子上了学。开始学《三字经》,先生只带领我们反复朗读“人之初,性本善……”却不讲三字经的含意。我从小就有较强的记忆力,半年时间就能流利地背诵《三字经》全文,接着又学习《百家姓》。由于我学习认真、勤奋,经常受到曾泽树老人的夸奖和赏识。第二年,我去离庄上几里远的庙上初等小学(洋学堂)上学,学习国语、算术等课程。由于学习刻苦,学习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多次受到陈校长的称赞。

到1920年,我的一个妹妹和三个弟弟又先后出生,家里还给我和弟弟曾世祺招了童养媳,此时,我们家已是三世同堂12口人的大家庭。收养童养媳是旧社会的一种习俗,男方家庭贫穷,怕将来无力支付娶媳妇的彩礼或想尽早增加家庭劳力,便先与女方家商定,可以不用花钱或花很少的钱就把女孩抱来抚养,待成年后再与男孩圆房成婚。

这一年春夏之交,正是早稻抽穗扬花之时,发生了严重的虫灾,早稻所收无几。我们家吃饭都成了问题,所以没有能力继续供我上学读书,从此,年仅10岁的我就辍学在家。

P4-5

序言

首长的《我的前一百年》这本书即将完成,想请人写序,思来想去也没有合适人选。想想也是,以首长55年中将和大军区司令员的资历和声望,找个合适的人写序确非易事。于是心中便琢磨,何不自告奋勇呢?我虽有姓无“名”,有身无“份”,才疏学浅,但承蒙首长信任与厚爱,协助康永保同志整理本书,对首长出书的初衷及在本书写作、整理过程中发生的许多故事都比较了解,有很多让我受益匪浅的感悟想与读者分享;且我跟随首长近十年,对首长的性情十分熟悉,虽在身份、年龄上相距甚远,但如能以一名人民共和国的当代军人的身份为我军曾经驰骋沙场、戎马倥偬而又镇定自若的高级将领的自传写序,不仅能提供一些新的阅读视角,或许还能成就一段佳话。

于是斗胆向首长毛遂自荐。首长问:“为什么?”回答:“我想向您的晚辈们展现您这本书内容以外平凡、真实而又极具含金量的一面。”首长说:“你试试看。”欣喜之余,也颇感压力,因为我资历浅薄,自知愚钝,为首长的书写序,为我能力所不及,妄发议论,贻笑大方。

85年前,一个衣食温饱没有保障的农村少年立志为了贫穷的人民翻身解放,远离家乡和亲人,拿起武器,跟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了民族和人民的解放而冲锋陷阵,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其间共经历41次遇险,每次都是命悬一线,每次又都逢凶化吉。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从不放弃,坚定不移地跟随党走下去。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还因林彪事件而大受冲击,最后还是毛主席的一句话“我看你不是死党,是活党”才得以脱身。就是离休后,还饱受癌症的折磨,但最终战胜了病魔,除了较为先进的医术,我想这更多的是毅力的体现,是战胜一切、看开一切的坚韧信念的体现。首长的前一百年可以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中国半部近代史和现代史,见证了抗击列强欺凌的悲壮,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兴起,见证了中国的强力崛起。面对这样一部不平凡将领的巨作,我耗时多日整理思绪,方敢动笔。

首先,说说首长出这本回忆录的初衷。首长以前出过几本回忆录,除了一本综合性的,其他四本都是特定题材的,由于种种原因,每本书都有首长不太满意的一些地方。三年前,首长说想更正其中不准确的内容,补充欠完整的事件、人物,把他亲身经历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及“文革”那段特殊时期展现出来,给后辈留下一部更饱满、更真实,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历史材料。首长还说,应该放上战友们、同志们的照片,让更多的人更直观地了解他们,缅怀他们,纪念他们,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勇往直前、不怕苦不怕牺牲、公正廉洁、为人民奉献毕生的高贵品质和优良传统。

《我的前一百年》由首长口述,康永保同志负责记录、修改和整理,我负责打印、校对(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我是首长回忆录的第一位读者)。在正式写作之前,首长给我们定了三条原则,现在看来,本书完全达到了首长的要求。

一、能弄准确的一定要百分之百弄准确,不能百分百弄准确的绝不能弄错。实事求是,不能存在主观因素,不能故意夸大或缩小,之前出版有误的,不能为了统一而放任,要坚决更正过来。如首长在朝鲜战争期间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的照片和标志有误,本书进行了更正;又如首长主政湖北期间建设的武钢4号高炉(之前写的是5号高炉)和高炉的容积,首长觉得不准,通过湖北档案馆、武钢厂等多方核实后,最终进行了更正。在对战斗战役的描述中,不论职位高低,该对指挥员进行批评的一定要批评。如在1932年年初,首长作为一○八团二连政委接应一○七团归建上杭,先是不合常规地被派为前卫连,后与敌接触苦战,而一○七团却不来增援,二连死伤惨重,首长对一○七团团首长的批评就毫不隐讳。该自己承担责任的一定要深刻检讨,不要推脱。如对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的失利,虽是因上级提前发起战役而导致部队不能及时进入阵地,但首长进行了深刻的检讨,主动承担了作为一名军长应该担负的责任。

二、以“我”为线索,多突出战友和同志们,凡是知道战友名字的一定把名字加上,有照片的把照片加上,不管是健在的还是已故的,有重要影响的要另起章节。所以本书才会有数篇悼念战友的文章,才会有那么多与战友的合影。首长对战友的那份情怀绝不是我等晚辈所能感同身受的,每当电视、报纸上播放、刊登某位老首长、老同志逝世的消息,沉痛的心情便会立刻显现在首长脸上和言行上,寝食不安,郁郁寡欢,以至于我们公勤人员不得不偷藏报纸。在首长身边多年,很多次听到关于首长与战友之间的往事,印象深刻的是对犯了错误的部下或战友的形容:那个家伙,不听招呼,自作主张,唉,可惜了……语气中没有丝毫责怪之意,而“恨铁不成钢”的扼腕叹息之情则溢于言表。

三、语言上通俗易懂,结构严谨明晰。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但背景、前因后果、时间、地点、人物都要叙述明了,衔接上要严谨,要精简,层次分明。

在正式写作阶段,有两方面让我由衷地佩服,可以说是五体投地。一是首长缜密的思维。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简写,涉及的内容需要在什么书上查证等,首长虽没有书面上的计划,可安排得缜密无暇,运筹于心。二是首长的记忆力,不管是一年前,还是五年十年前,就算是三十年五十年前的事情,首长都能完整地回忆出来,就像电脑一样精准,让人难以置信。我想,这也许是他能成为我军高级将领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用一年时间顺利完成了初稿,本以为后面的整理和出版会很顺利,可大大出乎我所料。首长对最终的定稿要求异常严格,甚至有点苛刻,他全程参与了全书的修改:标题的拟定,照片的挑选、插入位置和文字叙述都是亲力亲为,文字表达更是斟字酌句,从初稿到定稿七易其稿,对整本书进行了七遍系统的修改。要知道,整本书有65万余字,300多幅照片,一个年轻人就是看七遍65万字的刊物也得花费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更何况首长年已百岁。首长自己从头到尾修改了四遍,由康永保同志从头到尾读给首长听了三遍。自从初稿开始,基本上就没有了周末,由于读的时间过长,康永保同志的嗓子都哑了,白天硬撑着,下了班就基本不说话了。首长更是放弃了练书法、听戏的爱好,全部精力都扑在了整理这本书上。由于天天工作,保健医生担心首长累着,于是给首长下了“命令”:一天只许工作三个小时。可首长每天都会在这个时间上翻倍,怎么劝都不行,即使是去医院检查身体期间,也要带上一大摞稿子。雷厉风行的作风,在首长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首长的执著给了我们公勤人员无穷的动力,一心想保质保量地把这本书完成,让首长满意。

《我的前一百年》终于要出版了,首长的夙愿也将要实现。读者看到的将是一部高质量的自传,此书倾注了首长的诸多心血,希望读者能从这本书中真正感受到一名老红军、老将军关心后辈、激励后辈、教育后辈的良苦用心,更希望我们后辈能牢记历史,并能从中受到启发,博学知识,全民一心,共同奋斗,提高警惕,共御外侮,谨记“创造辉煌明天,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领悟老一辈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崇高境界。

以上所言是为序,其实是该书第一读者的肺腑感言。

杨龙武

2011年春

后记

《我的前一百年》这本书,是对我的《八年抗战》《烽火岁月》《名将曾思玉》《曾思玉将军历险记》《亲切教诲终生不忘——曾思玉面谒毛主席纪实》这五本书的进一步修改、丰富、整理,是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根据日记、笔记、史料和并肩战斗的战友们、一道工作的同志们交谈等得到的材料综合而成的。这本书记录了我出生到百岁生日这一百年间的点点滴滴:从参加暴动,参加红军经历长征,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在四大军区工作期间参与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是如何按毛主席、周总理指示,是如何按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部署完成所应完成的任务的过程。以此来歌颂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是如何带领人民翻身得解放,是如何带领人民走上幸福安康的道路;歌颂老一辈革命家,缅怀那些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牺牲了的战友们和同志们;同时对自己的人生作一个回忆总结。希望本书对当代的年轻人及后来人了解更多的历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鼓舞、鞭策年轻人奋发图强、报效祖国能起到点参考、引导的作用,这也是我写本书的初衷之一。

这本书能顺利完成,我要感谢帮我写作整理前五本书的同志们,只有同志们之前的辛劳才能有《我的前一百年》这本书。写一本完整的、错误最少的、图文并茂的、实事求是的回忆录,是我的一大夙愿,今天终于完成。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康永保同志几年来的辛勤努力,他为了本书,翻阅了无数资料,放弃了很多周末及节假日,抱着病为我整理,辛苦了。还要感谢杨龙武同志,小同志不仅参与了整理,还负责了全部的打印、校对、照片修整。最后,感谢所有对本书提供帮助的同志及单位。

本书所涉及的战斗战役及事件已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可能在时间、地点、人名、经过上有误,恳请了解情况者指正,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曾思玉

2010年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7: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