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长河史迹寻踪/杭州全书湘湖白马湖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裘乐春 |
出版社 | 西泠印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裘乐春编著的《长河史迹寻踪》尝试对正在消失或已经湮没的那些古迹进行钩沉,将那些遗存文化整理出来,以期通过这般初探,触动人们对滨江地区长河的历史文化给予重视,乃至重新审视。全书行文分山湖河池、巷陌市井、来氏府邸、坛庙古冢四个章节,含山川、河流、街坊、巷弄、池塘、桥梁、宅第、祠墓、塔庙等29条史迹。一文一叙,详古略今。 目录 山湖河池史迹导语 西江塘故址 古渡故址 冠山 槐河 白马湖 井山湖 池塘 堤闸 山一村 孔家里 巷陌市井史迹导语 街巷里弄 市肆铺行 民居 古桥 古井 牌坊 兴胜塔 来氏府邸史迹导语 来氏肇基 来氏发科 来氏宅邸 来氏宗祠 坛庙古冢史迹导语 冠山寺 兴胜禅院 延庆寺 双庙 下新庙 朱天庙 土谷庙 柳塘庵 古墓葬 参考书目 跋 序言 从空中俯瞰钱塘江南岸,视线穿过飘忽的云烟 ,郁葱的冠山历历在目。它的东麓,一片朦胧的屋 宇,几处池水熠熠生辉,一条纤细的长流从黄沙白 草的江岸豁口起而南下,汇人茫茫的湖泊。镜头拉 近,街道若格,屋宇井然,粉墙乌瓦,市廛点缀花 簇,河畔槐荫如廊,街上贸易繁忙,游人熙来攘往 ……如此祥和,饶有风情。这便是“聚族而居,守 望相助者数千户焉”的长河,一个钱塘江南岸的古 老集镇。 钱塘江惊涛骇浪,西江塘下槐水映照。这片沃 土,曾经诞生了蕴积深厚的萧然文化。考古发掘出 土的石斧、瓷豆、三足鼎、印纹陶罐等证明,这里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生息,从事着渔猎农作。 周秦时,长河纳入会稽郡版图。周敬王二十八年( 前492年),长河为越王勾践抗拒吴兵的古战场。时 至今天,境内的峰峦丘壑、江湖河港,丝丝缕缕, 都能找到吴越春秋的痕迹。隋唐以降,长河是越州 永兴县的一隅。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长河 建乡,“以吴夏方孝行名”称夏孝乡。元至元十六 年(1279年),改乡为都,长河属三都、四都。清 同治二年(1863年)设镇,始名长河,沿用至今。 浙东乡村,聚族而居。长河郡望,人文璀璨。 时在南宋,金兵南侵,北方众生纷纷南渡。有河南 鄢陵人、北宋刑部侍郎来之邵曾孙来廷绍随驾南迁 。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来廷绍出知绍兴府 事。长子来师安筑屋冠山,守庐尽孝,筚路蓝缕, 来氏的肇基开启了长河的文明之旅。从南宋嘉泰二 年(1202年)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七百年 间,来氏世代耕读,甲第繁盛,受皇上封诰101道, 出了进士24人,举人57人,庠生97人。那句脍炙人 口、流传至今的乡谚“无来不成榜”,就这样世世 代代铭记了来氏家族不朽的荣耀。 冠山巍峨,马湖锦绣,长河由来形胜。作为灿 烂文化的象征,滨江地区公布并记录在册的文物保 护单位共48处(点),长河占据其中32处(点), 另有一条长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长河的历史文化 遗存,除了闻名遐迩的越王城遗址、大革命时期农 协会遗址群、白马湖度假胜地、冠山风景区外,还 有西江塘故址、义渡故址和包括腾蛟厅、起凤厅、 会宗堂、慎俭堂、咸毕堂在内的九厅十三堂古建筑 群遗址遗存。 1996年,杭州市滨江区建立,长河与西兴、浦 沿三镇一起划入杭州市区行政版图。今天,在“沿 江开发、跨江发展”大战略的指引下,长河与西兴 、浦沿一起驰上了滨江发展崛起的快车道。今天的 长河,告别从前,已然气象万千。 随着社会的发展,长河彼时的原生态景象大多 已无寻。《长河史迹寻踪》尝试对正在消失或已经 湮没的那些古迹进行钩沉,将那些遗存文化整理出 来,以期通过这般初探,触动人们对滨江地区长河 的历史文化给予重视,乃至重新审视。全书行文分 山湖河池、巷陌市井、来氏府邸、坛庙古冢四个章 节,含山川、河流、街坊、巷弄、池塘、桥梁、宅 第、祠墓、塔庙等29条史迹。一文一叙,详古略今 。 裘乐春 2017年5月 导语 考古出土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长河一带就已经有人类生息繁衍。长河素为江防前哨,在唐宋时期已经筑有江防大塘。进入明清后遂改为石塘,终使得“五百年前鱼鳖之地”成为“三、四两都”富饶的之乡。裘乐春编著的《长河史迹寻踪》一书分山湖河池史迹、巷陌市井史迹、来氏府邸史迹、坛庙古冢史迹四部分,以长河历史演进为经,以历史人物、重要古迹、民风民俗、重大事件作纬,梳理、截取长河历史文化中最灿烂夺目的片段和材质,用清新通达的语言进行叙述,图文并茂地为读者揭示长河历史上的璀璨人文和绵延不绝的历史文脉。 后记 槐水南流,小船穿过一座座桥洞,途经逼仄的 泽街,过大河沿,在旗杆墙门埠头上岸,然后换坐 黄包车。黄包车轱辘咿呀作响,孤独的行者渐渐消 失在雾蒙蒙的江边渡口…… 并非呒端勾勒图画。父亲少年时背井离乡,为 谋生辗转学艺于绍兴、萧山、海宁、上海多地。父 亲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在长河镇亦仁堂药铺 当过三年学徒。父亲80岁那年,独自去长河镇寻找 过当年的药堂。时光荏苒,父亲记忆里闹猛的集镇 ,此时冷冷清清,药堂拆去改成了别的店堂。父亲 87岁时离世,他对长河的感怀之情深深印在我的脑 海中。 长河与我的居所只有一江之隔,我对长河的印 象,最深的莫过于屋脊两端起翘的燕尾,还有弄堂 旮旯随处可见、数量很多的宅门砖雕,不但图案精 致,还有必须查阅词典才能明白意思的题刻,如“ 垂裕后昆”“惟怀永固”“其旋元吉”等等,这是 农耕文明家风文化的产物,它和建筑艺术结合为一 体,散发着醇厚的气息。 长河文化积淀丰厚,为挖掘史迹,使本书言之 有物,在撰写过程中,首先立足于地方文献,或方 志,或丛集,或专题文献的历史记载,先后在浙江 图书馆、杭州图书馆、滨江档案馆、萧山图书馆、 萧山博物馆查阅资料。同时,走访当地亲见、亲闻 、亲历过长河变革的前辈,获取口述资料。先后请 教过多位长期从事乡邦文化的研究者,如参与编纂 1989年版《长河镇志》的来小钦老师,来小钦老师 提供了珍贵的清咸丰七年《代理浙江绍兴府萧山县 正堂加六级记录十二次倪》碑文字史料;还有《白 马湖风物》作者之一的傅水生老师和拍摄长河风物 达二十年之久的韩桂芳老师。又如孔家里村,在提 交专家审阅的初稿中没有涉及,承蒙孔氏七十四世 孙孔万高陪同,参观孔氏宗祠、孔家里村落,并阅 读了其提供的《孔氏砾山宗谱》,方得以成文。在 此,一并向支持我写作的前辈和朋友们表示由衷的 感谢。 长河的文化遗存引起过专家学者的关注,同济 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系曾为长河古镇风貌的 保护做过规划,有幸阅读了《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 长河历史风貌保护规划实施方案》,它为书稿有关 章节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本书撰写将近一年。由于笔者学识所限,书中 难免存在差错,诚恳希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裘乐春写于杨家门家中 2017年9月20日 精彩页 白马湖 西湖烟水一扁舟,十里斜阳映素秋。行到卧羊坡尽处,越王城上月如钩。 这是清代文人张文瑞从长河泛舟白马湖、湘湖后的归舟之诗,诗人用白描手法勾勒出素秋季节烟水斜阳里的白马湖风光,简静疏逸,意境深长。 平畴敞野,洼注成若点星,虽凌坞之荫密,汤井之团聚,不乏村落烟火,要皆是山之可驱役而使令矣……排马湖之荡漾也,永兴塔之撑空也,飞虹桥之堰仰也,渔舟钓艇之络绎排列也,真令人应接不暇矣。 从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冠山志》对白马湖周边的描写,可见白马湖三面层峦叠嶂,湖中烟波云岚影,风景极佳。事实上,白马湖远离闹市喧嚣,一直以来为文人墨客避世隐逸之地、幽赏抒怀之乡,他们留下大量有关白马湖的诗词歌赋。明代来集之的《雨中花慢·雨中自排马湖归》词,笔致温婉,借景抒怀。词曰: 全未分明,疑水疑山,望中一片平芜。看蜻蜓软翅,蝴蝶沾须。翼重鸢飞忒忒,肩寒鹭立趄趄。笑新诗口滑,墨气浮天,罩定葫蒲。 前村未远,吾庐闲在,庐中贮有琴书。浑未识,茫茫身世,一半含糊。往事回旋若梦,新怀历落多疏。旁人若问,元真何处?多在重湖。 来集之家族后人、长河来氏二十五世孙来裕恂游白马湖,作《望野》诗。诗曰: 秋色口东阡,苍茫云树连。有山皆落木,无水不含烟。霜气珊瑚海,风光玳瑁天。丹黄迷一片,造物亦呈妍。 诗中描写了白马湖清秋季节极佳的湖光山色。在诗人眼中,苍茫云树、霜枝明艳如珊瑚,天色澄明似玳瑁,这些都是濡洙白马湖的性灵而生发的。今天的白马湖,自然山水与创意生活相融,亲水、清洁、绿色、无视觉污染,天蓝、水清、树绿、花繁,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正朝着“和谐创意、城乡一体、生态之都、创意天堂”的总体发展目标前行,成为宜业、宜居、宜文、宜游的和谐创业示范湖泊。 白马湖在《会稽地志》中有载:汉周举乘白马游而不出,以为地仙,白马湖之名由此而来;或说湖形似马,湖水白光淼淼,因此后人据其形,取名白马湖。 白马湖历史悠久。它原是钱塘江的一个涡湖,江湖一体,钱塘江水经南面的湘湖直人白马湖。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在此排兵布阵,进攻被困于傅家峙山顶(今越王城山)的越王勾践军队。史书记载,越与吴在钱塘江边结盟后,吴兵才撤走,勾践夫妇及范蠡于此驾舟别国入吴为质。明朝礼部郎中孙学思有《越王城吊古》诗。诗曰: 越峤迢迢旧有城,越王曾此驻行兵。至今月黑千峰夜,似有排空战马声。 清康熙朝翰林院编修陈至言有诗:“可怜百战陈兵地,白马银涛剧可哀。”史书记载,白马湖是吴越争霸的古战场之一。 六朝时期,这里是白浪滔滔、舟行艰难的江海之域。南朝宋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王》诗云:“屯云蔽层岭,惊风涌飞流。”约在唐代中后期,西兴至半爿山的江塘形成固化,白马湖才与钱塘江分离。唐长庆二年(822年),钱塘江江潮为患,有名叫石瑰者,奋力筑堤,以抗水势,不幸丧生。唐咸通年间(860—873年),石瑰受封“潮王”,在勾践去吴渡址立祠,即今石姥祠,这是白马湖别称石姥湖的由来。 沧海桑田,白马湖湖域面积已不如从前浩渺开阔。现在的白马湖,实测周长约20千米,常年水位在5.6米左右,全湖水面面积约1720亩。以马湖桥为界分为东西两湖,其中东湖约720亩,西湖约1000亩,分属西兴、长河两镇。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全湖有大小岛屿10个,大者达180亩,小者10亩,若沧海浮螺。白马湖是长河镇内水系与外界相沟通的枢纽,西连长河,东达西兴并与萧绍运河相通,南可抵湘湖。白马湖沿岸有傅家峙、塘子堰、汤家井、马湖村、包家湾、山郎戴、杨桥头等自然村,有的村落引水进村,构筑河埠,形成颇具特色的水巷。 白马湖东南群山起伏,山形丰富,最高海拔200米,山中谷坞幽邃,植被茂密,环境宁静,具有浓郁的田园风光。湖中渔业资源丰富,菱角鱼虾鲜美。山麓还有茶叶、水果。2008年,杭州市人民政府投人170亿元治理白马湖,启动“一城、一平台、两中心、两区、三村”等产业项目,集动漫研发孵化中心、动漫会展中心、动漫商务服务中心于一体。中国动漫城落户白马湖畔,成为中国国际动漫节永久性举办地。 P40-4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