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導論:新語文學對於早期中國研究的方法論 意義一 第一編 新語文學的理論和方法 早期現代還是晚期帝國:中國古典語文學在18世紀的 轉變 語文學還是語言學?跨越洲際的 反應 日本“新訓詁學”芻議 出土古代中醫寫本與科技文獻研究、寫本文化研究和 新語文學 通假字、新語文學和出土戰國秦漢簡帛的研究” 當代中國的寫本文化及其對研究戰國後期至秦漢的書寫實踐 和方術類文獻的啟示 《鄭文公問太伯》與中國古代文獻抄寫的 問題 第二编 新語文學與早期中國歷史文化研究. 秦與漢初律令中馬“食禾”釋義及其方法論啟示. 讀岳麓秦簡小割一則 “或”:上博楚竹書《恒先》的一個疑難概念研究 先秦道家的“無名”與“有名” 誠字新釋及其宗教起源 歸屬於周公的“德”說内涵新探:以《尚書·周書》為研究 中心 第三编 新語文學與出土早期文獻研究 利用語文學和新出土文獻校讀古書舉隅:以《淮南子》 為例 “俞”字的閘釋及考釋:《說文》以來的漢字闡釋 肺腑而能語 醫師色如土:以《皇門》為例檢視前人校 讀古書的得失 結合出土文獻校讀古書舉隅 秦漢簡《日書》“學”篇的定名:兼談孔家坡漢簡《日書》 “學”篇的復原 古籍訓詁二則
导语 贾晋华、陈伟、王小林、来国龙编的《新语文学与早期中国研究》的中心主题为重新探寻和实践有关早期中国经典著作及新出土文本的解读方法。受到新近出版的《世界语文学》一书的启发,且鉴于日本“新训诂学”、西方“写本研究”和“文本批评”及涌现于世界各地的各种“新语文学”的成效,本书尝试寻找、设计和实践一种适合解读早期中国文本并阐释蕴含其中的历史、思想、宗教、文化等意义的“新语文学”。这一以方法论为基本定位的新语文学仍然以清代考据学的范式为出发点,认为语文学分析是解读早期中国文本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新语文学以文字学、音韵学及训诂学为主要工具,并结合目录学、校勘学、语法学、写本学、文献学等。新语文学格外强调清代学者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以证据和实证为基础的分析,及精细入微和竭泽而渔的谨实考证。与此同时,新语文学提倡超越纯粹的语言和文本研究,着重于阐发汉字、语句及文本所蕴含的历史和思想文化内容。本书探寻和展望一种特别适合早期中国文本研究的跨学科范式。 内容推荐 贾晋华、陈伟、王小林、来国龙编的《新语文学与早期中国研究》以重新探寻和实践有关早期中国经典着作及新出土文本的解读方法为中心主题,尝试寻找、设计和实践一种适合解读早期中国文本并阐释蕴含其中的历史、思想、宗教、文化等意义的“新语文学”。作为一种“使文本可以被理解的学科”,新语文学不局限於传统的“关於历史文献的语言研究”,而是致力於通过解读文本而阐发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运用这一双重方法,新语文学希望一方面避免宋代儒学的“六经注我”的方法,不做缺乏语言文献研究的演绎;另一方面超越清代考据学的局限,将语文学分析与现代及後现代众多学科的理论和研究相结合,充分运用2。世纪以来新发现的文字资料,并采用当代新技术诸如数据库和检索功能等。本书期望这一新视角能推动早期中国文本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学界激发有关早期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范式。本书作者包括(世界语文学)主编埃尔曼、《剑桥中国上古史》主编夏含夷及执笔者夏德安,《早期中国宗教)主编马克,国家教委简帛整理项目首席专家陈伟,及数位长江学者和讲座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