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当代中国神话学大师。1946年,任职台湾省编译馆,开始系统化地研究中国神话。1949年回到四川,继续从事文学暨神话学的研究;1978年调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1984年担任中国神话学会主席。 袁珂先生著述颇丰。1950年,《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研究汉民族古代神话的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传说》《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神话传说》(简明版)《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山海经校注》《巴蜀神话》(合著)等二十余部著作及八百余万字的论文。袁珂先生的多数著作被翻译成俄、日、英、法、意、韩、捷克、西班牙等多种语言。其作品还在中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入选学校课本。 后记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以外,全国共有55 个少数民族,蕴藏着生动活泼、奇伟瑰丽的神话传说,是 极其丰富的文化宝藏。 袁珂先生耗费十年心血编撰的《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于1985年出版后大受欢迎,畅销海内外。但袁珂先生精 益求精,对此书扔抱有遗憾:征引文献来自汉文古籍,侧 重于汉族神话传说,少数民族神话除了古籍有征的略存数 条外,几乎不占地位。于是又着手编撰另一部词典,不仅 包括汉文古籍记载中的广义神话,还将少数民族的广义神 话也补充进去。 少数民族神话词条部分,主要取材于毛星主编的《中 国少数民族文学》和谷德明编选的《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 》,其次从江应棵的《傣族史》、李缵绪的《白族文学史 》、胡仲持的《壮族文学概论》、齐木道吉的《蒙古文学 简史》、富育光的《七彩神火》中补充材料。除此以外, 更旁搜博采,搜集到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和汉族民间故事的 小册子约七八十种,从广义神话的角度,择其适合编为词 条者,编写了少数民族神话词条530多条,汉族民间口头流 传的神话也编写了80多个词条,总共618条。其后对稿本又 作了增补、删减和文字修订的工作,陆续增补了40多条, 删减了无关紧要或是重复的几条。只有俄罗斯族,找不到 可以引据的材料,暂付阙如。 经过整理发表在书刊上的少数民族神话,大都有文学 化、故事化的倾向,往往情节复杂,篇幅较长。袁珂先生 以浅近的文言缩写为词条,每个故事缩写为一个词条,几 乎都是再创作,不仅勾画出故事的简略轮廓,还兼顾到细 节的生动,匠心至致,尽显广博、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本书依据的底本为袁珂先生编著的《中国民族神话词 典》(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在编辑过程中 ,修正了个别错字,并根据1985年的民族划分政策,将原 “苦聪人”词条《见到阳光》《神树发洪水》二条合并入 “拉祜族”词条中。本书保留了原版的词条格式和引援出 处,方便对少数民族文化、神话、传说感兴趣的读者及相 关研究者查阅,亦可作为文艺工作者的灵感素材来源。 服务热线:133-6631-2326 188-1142-1266 读者信箱:reader@hinabook.com 后浪出版公司 2018年12月
目录 上册 汉族 二郎担山赶太阳 十兄弟 七星岩 七十二仙螺 七十二娘湾 大阿福 大道公 大禹开三门 大禹诛防风 飞来峰 千人石 马蹄窝 女娲造人 女娲造六畜 王母洞 王鲧与防风 天狗食月 天梯建木 太阳与月亮 长白山 什刹海 丹珠堆 石公山 石龙降火龙 龙泉 龙女盗神鞭 白龙洞 老人山 伏羲兄妹制人烟 伏羲教人捕鱼 李耳治水 找姑鸟 还珠洞 吴刚砍桂 张家界 张灶王 张勃凿犊山 林屋洞 虎鼻狮 法海洞 金鞭岩 金马与碧鸡 药泉 珍珠泉 柳毅井 蚂蚱王 虾蟆泉 临平仙药 禹王碑 保寻太阳 神女峰 神女导航 神农架 神农尝百草 神鱼送屈原 洞庭神君 晋阳湖 秦始皇赶山鞭 娥皇与女英 黄山 黄牛岩 黄善与尧娘 盘古山 盘古王开天 猪娘治水 猪岛、猫牛岛与虎平岛 商伯盗火 望女石 望女思母 望娘滩 梁山伯追祝英台 鲁姜 黑暗传 舜种麻籽 愚公盘山 碧霞元君 漓江九十九湾 鲤鱼姑娘 镜泊湖 螺女江 蟹和尚 攀倒井 蒙古族 天女之惠 天神造人 日蚀与月蚀 化铁熔山 乌恩射日 吉雅其 江嘎尔 麦德尔神女 沙丘国 虎王衣 保牧乐 格斯尔 海力布 鲁俄俄 寒神与暖神 牙线造人 月亮山 石马宝 古隆与札花 四兄弟争天下 兄妹开亲 伢俣开天 防尼变 谷神 阿送火种 阿朝射兄 金凤凰 鱼姑娘 狗取谷种 空心竹 都柳江 东乡族 尤素福 赤孜拉妩 璐妇人斩蟒 纳西族 人与龙 人祖利恩 大鹏斗孽龙 火把节 月其嘎儿 从忍利恩 龙女树 虎之来历 泸沽湖 柴红吉吉美 都支格孔 高取高拔 高勒趣 高楞趣与斯汝命 崇人抛鼎寻不死药 黑白争战 黑底木干 靴顶力士 景颇族 人类始祖 太阳礼物 火神王 目脑盛会 鸟兽觅水 宁冠哇 凯诺与凯刚 能贯娃 景颇三兄弟 鼎腊干种牛 蝙蝠 穆脑斋瓦 柯尔克孜族 四十个姑娘 创世传说 柯尔克孜巴依 土族 布勒作耕 金蛤蟆 达斡尔族 人类起源 三星 仙鹤支地 杀莽盖 松树姑娘 棒锤孩 仫佬族 凤凰山与鬼龙潭 白马姑娘 达伙与磨坊仙子 伏羲兄妹 依饭节 垦王山 羌族 太子坟 斗安珠与木姐珠 白石神 吉嘎布与嘎日堵 羌戈大战 羌族巫师与张道陵 岩石二磨 姐弟造人烟 蔡嘉宝与白云石 燃比娃取火 鹰发大水 癞蛤蟆皮 布朗族 大葫芦 石头王 布朗族来历 艾洛卜我 谷神牙班豪 金湖 蚂蝗取谷种 顾米亚 撒拉族 马生保 老虎 麻斯陆诛九头怪 毛南族 三界公爷 盘与古 覃三九 蜈蚣与鼻涕虫 仡佬族 十兄弟 天仙桥 公鸡唤日 月兄日妹 四曹人 布什布比密制天地 阿力与达勒 阿利捕风 阿鹰击日月 狗传谷种 锡伯族 孤女与黑牛 阿昌族 谷稷 莱赢与纳康 遮帕麻与遮米麻 普米族 巨人简剑祖 月中花红树 普米族三弟兄 黑母牛 嘎达米 塔吉克族 汉日天种 鹰笛 怒族 女始祖茂英充 女猎神 巨兽化万物 阿铁 怒族来源 腊普与亚妮 乌孜别克族 西琳公主 俄罗斯族 (暂缺) 鄂温克族 巴特尔桑 父女成亲 米凯斯克 来墨尔根 神龟撑天 鄂温克人起源 德昂族 卜帕法 大火与洪水 天王地母 水牛与人 生人树 德昂男女 德昂祖先 保安族 三兄弟 神马 裕固族 天鹅琴 火种 珍珠鹿仙子 贵伊斯貂尔 莫拉 京族 天神赎罪 石生与阮通 京族三岛 海龙王之赐 蛤蚧精 塔塔尔族 赫秩儿 独龙族 人、鬼、蛇 马葛棒 天梯 木彭哥 波与南 朋射布兰王 猎人射日 彭根朋 嘎美嘎莎造人 鄂伦春族 三女神 火神 北斗星 阿依吉伦与伦吉善 恩都力莫里根 猎神 赫哲族 七女峰 日耳 北斗星 彩虹 晾鱼 精彩页 二郎担山赶太阳 洪古时太阳有七,此方落山,彼又已出,前后紧接,永是白昼而无黑夜。炎阳难当,人常有死于酷热者。众怨曰:“太阳如此之多,将何以为生!”有壮汉名二郎者,亦常恨太阳之多,闻众人怨语,乃立志赶捉太阳。二郎所到之处,百姓极为欢迎。二郎赶捉太阳初不得法,捉得太阳无处放,方捉其二,其一已逃;更捉其三,其二又逃,总无收容之处。后乃觅得巨扁担,担山两座,往追太阳,捉得太阳,即压之山下,如是太阳乃无从遁矣。续赶续捉,已捉得太阳六个,压之山下。二郎高兴,竟不知所捉有几。一日至潮白河东岸,稍觉困倦,坐而憩息。略感脚痛,脱鞋视之,见脚上起泡,鞋中有细石,乃将鞋中石倾之于地,即成今魏家店西小山。憩息既已,复手执扁担,上山寻觅太阳。四处寻觅,均无所见。忽见一太阳方从东出,二郎乃跺其左脚,顿其右手所执扁担,大呼曰:“往何处逃!”太阳即缩回不复出。 二郎下山,遇众百姓来,笑语二郎曰:“二郎勿再赶,太阳仅余其一矣。”二郎曰:“何以知之?”其一人曰:“前日吾下地,见一太阳在水叶菜下啼哭,问何以哭,太阳曰:‘吾弟兄七人,六兄已被二郎压山下,唯余我一人,犹不肯相饶,奈何!’”二郎笑曰:“既如是,饶之可也。”乃令百姓寻太阳来而诫之曰:“吾不再赶汝矣,然汝从今当听百姓言,不许懈怠,亦不许妄献殷勤,晨出于东,暮入于西,当有定则。人须休息,汝亦宜有休息时。”太阳点头应允。因水叶菜曾庇太阳,太阳感其德,故至今此菜不易被太阳晒干。 《中国民间故事选(第一集)·二郎捉太阳的故事》略云 秦始皇修万里长城,时有太阳十三,轮流出入,民不堪其苦。玉帝命二郎下凡拯民疾苦。二郎至工程最艰巨之渤海所、慕田峪一带,将三尖两刃神刀化作金扁担,担山压日。赤城县、延庆县、小汤山等地,各压一日,是以彼处俱出温泉。尚余一日,二郎正欲以金扁担捅之使下,转念思之,以其于世间尚有用,乃将扁担收回。然太阳经此一骇,本欲落向正西,乃偏落于西南,自此遂为定局。其时渤海甚缺水源,民佚生活仍艰。二郎乃以法力引地底水上山,从此此地水源旺盛,山泉流淌,打井尺余即可见水。因名此地曰“渤海锁”,即锁住海水之意。后乃语讹为“渤海所”。 1983年第4期《山海经·二郎担山赶太阳》略云 十兄弟 一婆姨生十子:顺风耳、千里眼、大力士、钢头、铁骨、长腿、大头、大足、大嘴、大眼。十兄弟方锄地,顺风耳忽闻哭声,命千里眼嘹望,云秦始皇修长城,役夫饥,故哭。大力士奋起代役,半日毕功。始皇惧其作乱,欲杀之,钢头往代,刀斧不入,损刀数十。复笞以棍,铁骨来替,折棍数十。欲投大海,易以长腿,水仅没胫。乐而捕鱼,得数十斤。愁无放处。幸大头来,盛以草帽,仅及其半。共负还家,正欲烹食,而缺柴禾。大足挑一刺出,乃一大椿,足供炊爨。顷刻鱼熟,大嘴尝鱼,一吸而尽,未填牙缝。大眼气哭,泪浪滔滔,汇成江河,推走长城,兼及始皇,全入海中。参见土家族“八兄弟”、彝族“九兄弟”。 《中国民间故事集·水推长城》略云 七星岩 秦始皇修万里长城,驱使鬼神鞭石为助。然鞭石工作,须夜晚为之,天明即自然弃置。时有鬼神正鞭石七枚,行至肇庆地,村鸡忽鸣,鬼神乃隐。石遗于此,列如七星,因名之曰七星岩。其驱石之神鞭即插海滨,据传闻在今广东肇庆江干塔内。 1936年复刊号《民俗·高要的几桩地方传说》略云 七十二仙螺 远古之时,洞庭湖有七十二仙螺,修炼九千九百九十九年,皆化为俊美少女,胜似月宫嫦娥。晨则嬉于水,夜则宿于以珊瑚、玛瑙、翡翠、珍珠所筑之仙螺宫中。一年秋收在望,忽降暴雨,三昼夜不止,洞庭湖水,猛涨三丈,堤坝房屋,尽没水中。男女老少,马牛猪狗,或已毙而漂浮,或垂死犹号呼,此情此景,惨不忍睹。众仙女惧悯之,欲往救,而人多不能全救。一仙女议曰:“脱螺壳以化大船,则可如愿。然脱壳之痛,胜于剥皮,且一日不还壳中,虽重炼千年,亦不得再返仙宫矣。”众仙女为拯万民,均无暇顾此,力脱其壳,化为大船,往拯众民。打捞七日七夜,众民俱得救,而诸仙因疲累过度,俱昏倒于船上。及醒,见七十二船已连为一体,搁浅于湖中滩上。 此时风静浪平,洪水方退,船上灾民,虽从死里逃生,均已困馁无力。七十二仙螺乃聚而议计,齐对大船高呼曰:“变!”顷间湖面突现小岛,上有七十二峰,峰峰势态不同。诸仙乃拔下头上青丝发撒于山头,变为青松、翠竹、麦苗、瓜果;撕裂衣裙掷之峰顶,化为牡丹、金桂、杜鹃、芙蓉;挥洒汗珠于山上,化为涓涓溪流。小岛遂因螺仙之捐舍而丰饶美丽,被救之灾民遂耕耘、生活于此山矣。后人或名此山曰熊耳山、洞庭山,或名曰湘山、君山,而山上七十二峰,至今犹存“翠螺”“碧螺”“黛螺”……之名,盖记诸仙螺之伟绩。 《潇湘的传说·七十二仙螺造君山》略云 P1-5 导语 草原的风、阿里山的花、兴安岭的雪、洱海的月;创世的神祇、射日的英雄、下凡的仙女、放歌的少年…… 华夏儿女千百年来口耳相传的集体记忆,神话学大师袁珂编著的《中国故事(华夏民族的传说与神话上下)》精选浓缩六百余词条,五十六个民族的原生态文化宝藏。 内容推荐 袁珂编著的《中国故事(华夏民族的传说与神话上下)》选收五十六个民族的广义神话,以浅近文言缩写为六百余词条,不仅勾画出故事的简略轮廓,亦兼顾到细节的生动,是通览华夏民族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民间文学之文化宝典,亦可为创意产业及文字工作者的灵感来源、题材宝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