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荣毅仁的前半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高仲泰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高仲泰,作家、资深新闻人、影视编剧。擅长创作历史题材小说。近几年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和非虚构作品《望族》、《大外交官》、《租界》、《阖闯王朝》、《夫差王朝》、《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跨过鸭绿江》、《太平轮》等。小说具有人物形象饱满、题材宏大、故事性强、还原当时时代氛围和社会肌理等特点,受到文学界、史学家和广大读者的肯定。出版散文集《在纽约买棵圣诞树》、《我的故乡是吴国》。创作电视剧本《望族》、《荣氏兄弟》、《魂归江南》、《西津渡》、《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电影剧本《荣毅仁1949》、《大清公使》。电视剧《望族》、《西津渡》先后在央视和众多地方台播出。根据小说《租界》(2010年版)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已获列项和公示,在筹拍之中。作品多次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奖”等政府奖和多项文学奖。非虚构作品《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获全国出版行业畅销书奖,2010年版小说《租界》入围参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其中《望族》、《大外交官》、《阖闯王朝》列入中国作协建国以来重要长篇小说文库。
后记
今年冬天多雪、寒冷。连续几天的暴雪,雪积
数尺,这在江南是难得一遇的。也许是少见,孩子
们和年轻人有种掩饰不住的雀跃,到了我这个年纪
,已没有兴奋感了,不过看到世界变得简洁干净,
心里也另有一番仿佛换了人间的感受。
没有黄泥小炉煮茶,没有浊酒一壶,亦没有三
朋四友聊天。我觉得,在那种特别清新润朗的氛围
里,加上大雪封门,无人打扰,正是阅读写作的好
时光。那几天,我重新找出几大本采访簿,翻阅起
两部书稿,一部就是本书——纪实文学《荣毅仁的
前半生》,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待出。另一部是电视
文学剧本《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也在待拍中。这
两部作品是我继非虚构小说《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出版后的续作。
荣毅仁历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
长,国家副主席,是国家领导人——按照规定,有
关他的任何形式的作品均为重大题材。虽然自感在
事实与叙述的分寸上还是拿捏得不错的,但心里还
是感到些许忐忑不安。
凝望窗外雪片纷飞,天地浑沌一片,在柳暗花
明又一村的感慨之余,心中难免五味杂陈。写重大
题材的艰难、焦虑和变数,外人是不会知道的。
但我从来没有后悔也从来没有抱怨写荣毅仁和
荣氏家族的题材,纵然难,纵然这种写作几乎没有
现实的功利,纵然如此费时费力,我觉得这是非常
值得的。重大题材自有其独特的分量和价值,具有
深厚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正是这种魅力,
促使我尝试涉猎去写荣毅仁,写荣氏家族。在《荣
毅仁的前半生》出版之际,本来只想简要地做一些
说明,但因为感慨良多,回顾到了多年来书写荣家
这个题材的心迹和经历,借这个机会,在这里多絮
叨几旬。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进入媒体工作,这
为我采访、研究荣家创造了条件。在写过多篇散文
和报告文学以后,1987年我准备撰写电视剧《荣氏
兄弟》和长篇纪实文学《红兵船绿兵船》,为此经
预约在国贸巧克力大厦访谈了时任中信公司董事长
荣毅仁先生。他一声“无锡小老乡”,让我这个出
道不久的无名记者一下就打消了拘谨和紧张。他用
略带上海口音的无锡方言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没有
一丝一毫的官腔,完全是聊天式的,拉家常式的,
谈得很广泛,历时一个半小时左右,比原定的时间
延长了一小时。这是我唯一一次与荣老面对面地较
长时间的访谈,荣老的和蔼可亲和雍容大度给我留
下了深刻印象。
此后,电视剧本《荣氏兄弟》很快就完成,并
投入了拍摄,荣毅仁嘱咐他居住在上海的妹妹荣毅
珍代他看一遍剧本,并强调,在什么范围拍就在什
么范围审,他不再过问了,态度很宽容豪爽。后期
制作期间,我完成了报告文学《红兵船绿兵船》。
审片通过后,出版社的美术师也找到了荣家兵船牌
面粉的商标图标,以此为蓝本完成了封面设计,当
一切即将抵达期待值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令
荣毅仁非常生气的事,引起了一场风波。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导致电视剧取消在央视及其他台的播
放,几百万元(相当于现在的数千万元)的投资打
了水漂——无锡市委市政府、无锡电视台、上海电
影制片厂、南京话剧团几年的辛劳付之东流,亦导
致我二十余万字的报告文学出版搁浅。
至于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会引起以温文尔雅
著称的荣毅仁怒不可遏,我就不便在这里说了。平
心而论,作为电视剧编剧和报告文学的作者,我受
到的影响是惨重的,埋首苦干了四五年取得的成果
戛然而上。这当然让我感到不甘,心里有种难以诉
说的悲凉。这种心情,如同一个农民,面对即将丰
收的田野,突然遭遇一场猝不及防的天灾而颗粒无
收,一时的喜悦变成欲哭无泪。
有人曾劝我给荣老写封信,诉说我的无辜,恳
求他对我这个小老乡的作品网开一面。我婉拒了,
我理解荣老的心情,他决不是意气用事。也有人劝
我以后别碰荣家的题材,别去冒这种风险了。毋庸
讳言,由于那件事的发生,荣氏的题材变得敏感起
来,以至于我十年前写长篇小说《望族》及改编电
视剧时候,有关部门多次问到,这个故事是否是荣
家的原型,我自然是竭力否认。但我心中有数,我
在小说和剧本中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资本家创
业的表达,即使不是以荣家为原型,也是不可避免
地隐含着荣家故事对我的影响、暗示和驱动。
那些故事始终在我心里蠕动着,赶都赶不走。
停顿了一段时间后,我又重新开始了对荣氏企
业文化的研究。这种启动是不由自主的。而且据我
所知,至少在上海,武汉和江苏,尤其是无锡,官
方及民间对荣氏的研究和探讨一直在持续,在深化
。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历史的参照,而荣氏企业作
为中国近现代最大的经济实体,它的奇迹般的崛起
,它的管理特色,它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到兼济天下
的财富精神,在新时代赋予了人们新的考量和理解
。这个家族所创办和建造的工厂、学校、图书馆、
公园、桥梁,以及他们的信仰、气节和所创造的企
业文化,不仅成为经济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也
鞭策着人们的现实担当。
尤其是荣毅仁在改革开放
目录
序章
一 半是笑容,半是眼泪
二 紫砂茶壶和三足鼎立
三 暗伏危机的“黄金时期
四 突如其来的大祸降临
五 黎明前风雨如晦
六 彷徨和抉择
七 面粉霉烂案缠身荣毅仁
八 上海成了红色城市
九 满园春色关不住
十 陈毅夫妇做客荣宅
十一 上海的早晨不平静
十二 荣毅仁另辟蹊径
十三 华懋饭店的风吹皱“一池春水
十四 一代巨贾荣德生远行
十五 戴上“红色资本家”之冠
后记
精彩页
序章
荣毅仁对1949年5月25日这个战火纷飞的晚上怀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那一晚,荣毅仁通宵未眠,孤身一人待在上海康平路的住宅内,夫人杨鉴清和四个孩子都去了香港,家里空荡荡的,寂寥无比。他衣冠整齐地待在书房里,似乎在等待着什么重要客人的光临。他时而坐在沙发上喝着茶,静静思考着,时而起身在地毯上踱来踱去。他头脑极其清醒,丝毫没有睡意。他感到有些兴奋、也有点紧张,甚至稍稍有些惴惴不安。他清楚,这个晚上,上海的历史正在发生巨变。这个圣约翰大学历史学学士,有自己对历史和投资的双重敏锐和洞察力,并毕生受惠于此。但他并非没有精神压力,因为像他这样的大资本家,留下来的毕竟不多。也毕竟不是身边微末之事的变化,而是一场狂飙。他艰难地作出了留下来的选择,这选择对与不对,他自己都没有肯定的答复,但有点是确凿的,这是他深思熟虑和审时度势的结果。
璀璨的霓虹灯已熄灭,万家灯火已剩下寥若晨星的几盏。黄浦江的外国军舰和商船已撤退到吴淞口,江面一下显得空旷和萧瑟。苏州河里的小舢板和木船在微漾氤氲中无声无息,大上海从未像这一晚这么幽暗。那些平时灯红酒绿,裙裾飘逸,舞客穿梭的夜总会、舞厅已早早闭门,即使开门,也门可罗雀。没有人还能在这样的时刻贪图享乐。像荣毅仁一样,大多数上海人都在等待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有的是兴奋不已和热切期盼,有的是无奈和迷惘,有的是恐惧和恐慌。
紧闭的门后、窗帘后,在暗处有一双双惊疑不定的眼睛在闪亮,有一双双竖起的耳朵在听着外面的点滴动静。
在战火中苦苦挣扎的饱尝了乱世辛酸的上海市民对于战争有种本能的恐慌。他们不了解共产党,但他们了解国民党政府,这个政府早已恶名满贯,人们憎恨这个无道的、腐败的、对民间疾苦冷若冰霜的政权。而共产党会比国民党好多少呢?他们说不上来。
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却说过这样一句话:不会有比国民党政府更坏的执政者了。
荣毅仁同意父亲的判断,爹爹断事一向稳重、透彻,举重若轻,对大格局和大方向的事拿捏得住。他和伯父荣宗敬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危害有切肤之痛。所以,这一判断不仅仅是一句气话,一句诅骂,一句牢骚,而是荣家这些年所经历的惨痛遭遇的血泪体验和心头留下的肉红疤痕阵阵作痛的呼喊。
这些年,荣毅仁和他的家族就像身处动荡咆哮、茫茫无际的海洋,海岸是如此遥远。可今晚过去,新的一天来到时,能看到他所渴望的海岸吗?他希望能看到。 他的家乡无锡已在一个月前解放了,几乎没有打上什么像样的仗,国民党的城防军就溃不成军了。在这之前,荣家在去留问题上争执不一,父亲荣德生铁了心要留下来。他的几个儿子、侄子走了、荣氏家族的多年的合作伙伴、执掌福新面粉系统的王禹卿走了。老人说:“脚生在你们身上,你们要走,我拦不住。反正我不走。”
在无锡解放前几天,有谣言说,申新的荣老板荣德生逃到香港去了,荣德生听说后,断然乘上黄包车在无锡城兜了一大圈,在车上,年过七十的荣老先生笑眯眯地和遇见的熟人打招呼,后面跟着几个无锡商界的头面人物。谣言不攻自破。荣毅仁知道后,对夫人杨鉴清说,要是我在无锡,也会跟着爹爹出去兜圈子的。这叫父唱子随。那个时候,荣毅仁就决定留下来了。他和爹爹一样,不顾许多人的劝阻作出了留下来的决断。
解放军接管无锡后,爹爹安然无恙,受到了礼遇。虽然电话不通了,但几天前父亲还请人带来了口信,嘱他不用担心。他目睹的解放军是支仁义之师,他接触到的共产党官员简朴淳和、礼贤下士。他们保护和支持民族工商业,无锡工厂和商铺从解放之日起从未停工停业,市面繁荣,人心稳定,原来笼罩在工商业人士心头愁云惨雾一扫而光。
外面激战正酣。清晰地传来隆隆的炮声、有的炮声像低沉的雷鸣。枪声密集、急促、猛烈,夹杂着巨大的爆炸声和铿锵有力的号子声,震天动地,惊心动魄。他时不时拉开窗帘,看一下窗外,五月的花园黑漆漆的,花木森森,宿鸟静寂。花园外的马路人烟稀少,但有时会有急促的脚步声、车轮辘辘声掠过他的耳鼓。目力能及的深远的夜空是通红的、红得有点诡谲。可以看到一大坨一大坨乌黑的雨云般的硝烟在艳红中升腾。
到后半夜,枪炮声稀少了,骤然间戛然而止。大上海安静了下来。安静中有种尘埃落定的气息。有种激荡以后的静气。
有件事让荣毅仁感到焦虑和犹豫,一个多月前,因为一起所谓的霉粉案使他受到了起诉。国民党军方因为东北战场惨败,将原因之一归结荣家面粉厂加工的面粉发霉变质,致使部队拉肚子而影响了战斗力。这当然是无稽之谈!荣家历来视信誉为生命,“戒欺”是他们的信条。每天早晨,荣德生、荣宗敬兄弟都要以一碗用自己工厂产的面粉做的面疙瘩汤作为早餐,用自己的舌尖来检验粉质,口感稍有欠缺,马上通知厂家找出原因,加以改进。荣氏兄弟将这个抱朴守拙的习惯坚持了好多年,并在第二代得到了传承。
销售霉烂的面粉,欺诈客户,投机取巧对于荣家来说是
导语
高仲泰著的《荣毅仁的前半生》介绍:荣毅仁无疑是青史留名的伟人,他的一生,尤其是“留下来”后的大半辈子有过风浪,摔过跟斗,但总的来说曾迸发出华丽的非凡的爆发力。他一生大多数时间都是资本家,解放前是民族资本家,解放初转化为红色资本家,后来是国家的资本家,他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之路与共和国变幻莫測的时代风云紧密相连,他的功绩散发灼灼光芒。
内容推荐
瑞典诗人托马斯说,“我受雇于一个伟大的记忆。”荣毅仁的一生,上关国家巨变,下系家族荣辱,他所经历的,是一个传奇而跌宕的时代。荣毅仁的家族,从荣熙泰到荣宗敬、荣德生到荣毅仁再到荣智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犹如百年老梅,穿越世纪风云而香如故。
作者以丰富的素材、宽广的历史角度,追忆荣毅仁及其家族的辉煌和坎坷,细致人微地、全景式地书写了荣毅仁的一生。全书分《荣毅仁的前半生》和《荣毅仁的后半生》两册。
本书为高仲泰著的《荣毅仁的前半生》,主要叙述荣毅仁从圣约翰大学毕业,正式进入家族企业任职后,道路曲折、险情重重的经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荣毅仁经受了深重的磨难,然而他和荣氏家族矢志不渝,出生入死,艰难图存,坚守民族气节。在历史转折时期,荣毅仁做出正确抉择,顺乎历史大势,为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工业化的启动出谋献策,竭尽全力。在公私合营中,荣毅仁率先交出荣氏二十余家企业,以振兴民族实业,表现了可贵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被誉为“红色资本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