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高士其自传(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高士其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高士其自传》是高老的亲笔自传,是高老在他最后病重的8年时间里,开始写作他的回忆录。本书记载了他的传奇一生,如童年时节、清华岁月、美国留学、上海创作、延安生活、十年战乱等,展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真是的高士其。回忆录的内容空间跨度,从宗教,文化,哲学,科学,自然科学的技术,社会科学的政治、人文科学的艺术、诗歌、音乐、摄影,思维科学的各种思维形态,俱皆包罗。

内容推荐

《高士其自传》是一本特殊的回忆录,是由高老晚年在住院期间亲笔撰写的。

高老用平淡而朴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他极其传奇的一生和内心的独白。在这本回忆录中,既能看到他一些鲜为人知的童年趣事和求学经历,又能看到他走上科普创作之路中的艰辛和坚韧,还能看到他与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之间的交往和友谊。从本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高老的一生是苦难而悲壮的,但他却以无比幽默乐观的心态走完了这看似苦难悲壮的外在生活历程。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四个春秋

 温暖与寒冷

 我的名字的由来

 家庭成员情况

 住房情况

 节日生活

 苏州四季景象

 看图识字

第二章 童时趣话

第三章 七载清华

 童子军生活

 后记

第四章 美国留学

 出国前的准备

 登岸以后

 配眼镜的故事

 日内瓦湖之游

 搬家

 波士顿之行

 到好莱坞去

 巧遇李公朴

 美国回忆录拾遗

第五章 旅欧杂记

第六章 求索之路

第七章 延安岁月

第八章 陪都风云

第九章 途经滇越

第十章 香港梦魇

第十一章 桂林生活

第十二章 桂东履险

第十三章 天的进行曲

第十四章 江南行程

第十五章 台风来兮

第十六章 奔向新中国

第十七章 新中国成立后高士其生活篇章

附录

 附录一

高士其先生生平简介

高士其同志永垂不朽

关于高士其“中华民族英雄”称号的由来

高士其传略

高士其生平与文学、科普活动年表

 附录二

是高士其照亮了“高士其星”

闪耀在宇宙星空中的“高士其星”(摘要)

全国人大吴阶平副委员长在“高士其星”命名仪式上的讲话

全国政协王文元副主席在“高士其星”命名仪式上的讲话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高士其星”命名

仪式上的讲话

 附录三

论高士其科普

 附录四

奔泻不息的生命激流——怀念父亲高士其

高士其——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

 附录五

习仲勋如是评价高士其暨保护高士其小楼

习近平支持建立高士其铜像,重修高士其故居

 附录六

在《高士其全集》(第一卷)首发式上的讲话

著名作家徐迟谈高士其

康克清对高士其的评价

胡乔木谈高士其

后记一 文理哲三者并重方为大家——人民科学家高士其的成长道路

后记二 从大文化的五大关系解读高士其——揭开高士其之谜解答钱学森之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四个春秋

温暖与寒冷

在幼年的时代,在父母的抚爱中,我们感到温暖,离别了父母的时候,就有一种寒冷的感觉;在学校里,在同学的友情交流中,我们得到了温暖,在离别了同学的时候,我们心里也有一种寒冷的感觉;在社会里,在群众的生活中我们得到了温暖,在离别了群众的时候,我们心里也有一种寒冷的感觉。艺术工作者,在他们艺术工作里面寻求温暖,作家在他们写作里寻求温暖,科学家在他们的试验工作里面寻求温暖,当他们被迫停止了工作的时候,他们心里也都会有一种寒冷的感觉。而我们青年男女们啊!曾为着追求恋爱的温暖而喜悦,也曾为着遭遇了恋爱的寒冷而悲伤,我也是亲身体会过这些温暖与这些寒冷的一人,而现在抗战胜利复员以后,我虽然孤零零地流浪到这寒冷的都市,虽然被顽固的病魔侵害着而被迫停止了一切工作,但是我仍然可以在我的回忆里寻求我的温暖。

——高士其于抗战胜利后

我生于1905年11月1日,即农历乙巳(蛇)年九月廿三日农历乙巳年九月廿三日应为公历1905年10月21日。由于过去缺乏这方面的工具书,大都采用换算的方式,所以误认为是公历1905年11月1日。从此,高士其在他的户籍和所填工作履历中均以此日期为准,所有介绍他的报刊文章也以此日期予以报道。,清光绪三十一年;与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是同岁,与宣统皇帝的师傅陈宝琛是同日。

那时,正是日俄战争中止的时期,人家打仗,却拿我们东北的土地作战场,这是中国走进耻辱和苦难的年头。我的祖父伯瑾先生从江西安福县丁忧回来,我的父亲高赞鼎先生也从日本留学请假返回。因我家住宅高家祖宅在福州市鳌峰坊,旧时门牌为46号,现为福州市鳌峰坊1~3号。人满,就租了军门前2号郭宅首进院落作临时住宅。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何咏阁女士新婚的第一年是住在江西安福,在我祖父的衙门里生下了我的姐姐度平,我姐姐出生后第二年,我的母亲又怀孕了。在农历九月廿三日,公元1905年11月1日中午的时候,我就在母亲的那间右正房有蚊帐的古老大木床上呱呱坠地了。我是旧法接生的,接生婆用大剪刀通过火焰消毒,剪断我的脐带,我从母亲的子宫出来,和胎盘脱离,于是我第一次睁开小眼睛看见了外界的风光。

我平安地出世了,家里人自然是一场欢喜。得到这个喜讯,我的祖父算一算我的生辰八字,是五行缺金,就在案上翻《康熙字典》,翻来翻去,拣出一个“”字,就决定命名我为“仕”。“仕”是我这一辈的排名,在我祖宅的神主盒里,有一副对联,上联写道:隆运清时仕学咸 我的祖辈排行是清字,我的父辈是时字,我的同辈是仕字,我的儿辈是学字,我的孙辈是咸字。“”却是一个古字,有许多人都不懂这个字的意义,因而后来常常把我的名字写错了,不是写一个“镇”就是写同音别字了。

我的外祖母家里得到了我诞生的喜讯也是异常欢喜,她老人家就将准备好的小新衣、小新帽、小新鞋等包了一包,叫人送到军门前交给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那一年身体颇弱,没有足够的奶给我吃,就请了一位山里的畲妇做我的乳母。那畲妇身体结实,胸部尤其发达,一双大脚,头上梳成像蝉壳一般隆起的鬈髻,耳朵挂着一副银质的大耳环,一口山里人的口音,我就是吃她的奶汤长大的,所以后来我的身体也强壮。

我出生后的第二年,我母亲生了我的弟弟仕登,生后不久,我的祖父就去江苏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县)做知事。这时候我家里还有一个14岁的慧姑和12岁的伦叔,于是我的祖母和母亲就带着这些孩子们全家迁往苏州了。

这是我第一次旅行和渡海,那时我才2岁。这一次的海行,没有留下一点印象。我最初的回忆是在从上海到苏州的火车上,我在车厢里坐在祖母身旁,倚着车窗外望,火车徐徐开行,有一个穿制服的人手里拿着红旗,一步一步地在月台上走。两旁房屋渐渐稀少,田野迎面而来,有人在稻田上播种,有人在小河里划船,水牛在田中慢慢地走,一站又一站地过去了,苏州到了。

我们坐了一辆马车,在夕阳斜照下经过了一条木桥,进了城门。马蹄声嘚嘚,风吹着我们的衣裳,在谈话中我们就到了仓米巷的一家门口停下了,那就是我祖父在苏州租好的一间颇为宽大的屋子。

最初我睡在母亲的前房。有一天晚上我被吵醒了,并被抱到了祖母的床上。第二天早上,我睁开眼睛,真奇怪,房子变样子了,我仔细一看,这是我祖母的房间啊!我昨夜是在我母亲的房间里睡的,怎么会跑到这里来了?祖母叫我起来,给我穿好衣服,我以奇异的眼光望着她的脸,她用手摸着我的头说:“你的母亲昨夜里生了一个小妹妹,你喜欢吗?”我笑着点点头说:“我很喜欢!”我急着就要去看母亲。她的房子是怕风的,于是我轻手轻脚地跑到我母亲的后房,看见门虽然开着,但是门口已经挂着一个厚厚的棉布帘,我望了一望,听见房里面有小妹妹的啼声,我就走开了。

苏州到了

我和平姐跑到大门口,坐在长板凳上,望着街上来来往往走路的人,有一个演傀儡戏的,把小舞台和道具陈设在我们门口对面的墙边。那小舞台高过一个普通人的头,下面围着幕布,使我们看不见幕后人的活动。那小舞台左右两旁有两个入口处,锣鼓响起,小傀儡登场了,会说话会动作,真像活人一般,我看得很入迷。我也明白他们所有的活动都是有人在幕后把持,我心里就想得到这些小人作我的玩具,不久之后我也有了自己的玩具。  在元旦我得到了一盏西瓜灯,我的平姐得到一盏鱼灯,登弟得到一盏虾灯,我的祖母房里挂着一盏走马灯,那走马灯中间有一个圆轴,上面糊着纸人纸马,灯的外围糊有花纸,上面画着房子、门、桥、山水之类的景致,那圆轴上端插着一个小蜡烛,灯里点起了烛火,空气因火而动荡,那个圆轴就会不断地旋转。纸人纸马的影子投射在外围的花纸上,就好像真人真马大跑起来,真是好看。

春节是灯节,每逢春节各式各样的灯笼都上市了,有西瓜灯、鲤鱼灯、虾灯、龙灯,那是灯的海洋。当然走马灯是其中的佼佼者,是最出色的春灯。远远望去,好像人骑在马上,一个又一又个不停地向前飞奔,这是十分动人的场面。

在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我得到了各式各样颜色不同的香袋,有的是葫芦,有的是桃,有的是小老虎,都是用绒线打成的,里面放着木香,异香扑鼻。有一种是最简单的,用花线结成的一个小网袋,内装樟脑丸一枚,据说挂在胸前可以避瘟疫。还有一种用黄布或黑布制成的小方袋,里面藏着道士的符咒,叫做符袋,据说挂在身上会驱逐鬼魔,避免疫病。这符袋照例每年都是从紫清宫那里送来的,我们家里的每个小孩都必须挂,尤其是在外出的时候。

在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我得到各样各色的瓷制玩具,小塔、小屋子、小狗、小桌子、小椅子、小花盆、小香炉之类。我对这些玩具都非常爱惜,有一件不见了,就会大哭起来,因为玩具的不见,我就会联想到人的不见。于是在我的心里已经萌芽着生与死的观念。

在我未识字以前,我就听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和童话。慧姑(六姑)和伦叔常常讲故事给我听,如《老虎姨母》、《中山狼》、《三国志》、《西游记》、《聊斋志异》等。

慧姑是讲故事的能手。每当夕阳西下,我就找她去,要她讲故事给我听。她讲一些狐仙鬼怪的故事,都来源于《聊斋志异》。

鬼这个概念出现在我的幼小心灵中还是第一次。鬼这阴间的流浪者,地狱中的过客,怎么会跑到阳世来和活人打交道呢?它来到阳世聚会的时间都是在黑夜,天一微亮,它就消失了,不能久恋。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真叫我百思不得其解。从此,我独自一个人在黑暗中停留总有些害怕。

有一天晚上,大雨过后,空气新鲜极了,我们围坐在客堂里,她给我讲《封神榜》的故事,在《封神榜》等古典小说里,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这是一对天上最高的领袖。有吕洞宾、何仙姑等八仙,有天兵天将、千里眼、顺风耳等。我家信道教,我的道名叫做“成瑶”。“瑶”就是王母娘娘的瑶池呀! 每年还发给我一枚用黄布袋装的护身符,上面写着“急急如律令勒”六个大字。有了这个护身符装在口袋里,就不怕疾病和灾难,也不怕鬼魅了。  春风吹拂的寂静夜里,慧姑在书桌旁给我讲《西游记》的故事,从花果山、水帘洞讲起,一直到唐三藏西天取经。当然她不是全部讲的,而是选择几个紧要处来讲。

于是,在我小小的脑海里就飘浮起许多幻影,凭空地在黑暗中建筑起一个鬼神仙佛的世界来了。

P1-6

序言

1937年高士其到达延安的消息轰动了整个延安城,人们纷纷前去探望,包括毛主席和周副主席。那时,我住在杨家岭窑洞。觉哉同志回来后也跟我说道:“美国回来的科学家高士其在近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来到延安,这是一个奇迹,他的精神非常感人!”

毛泽东、陈云称高士其为“新中国第一个红色科学家”高士其在延安发起了新哲学会、自然辨证法座谈会、,成立了国防科学社。每天都有大批的年轻人围着他,听他讲述人生经历与自然科学。每临开大会时都让警卫员背上主席台坐在毛泽东的身边,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美国芝加哥大学一直认为高士其是该校的骄傲,每当中国留学生来到芝加哥大学时,校方无不自豪地向他们介绍到:“你们中国的文学与科普泰斗高士其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但我认为高士其首先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是从中国大地上走向美国与世界的。

高士其原名高仕镇?。1934年他开始科普创作时,掷地有声地宣誓道“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改名为高士其。此后他一生都恪守着自己的誓言。

高士其毕生从事着把科学交给人民和教育青少年的事业。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迄今,高士其的事迹与精神感动与引领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走上社会变革与科学的道路。所以,他被全国青少年亲切地称为“高士其爷爷”。

正如习仲勋同志所说:“高士其不仅是中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也是全世界人民学习的榜样。”无疑,高士其是一个可以走向世界的红色经典人物,并普遍地为世界所接受与欢迎。

今天我们要学习高士其的事迹,学习高士其的科学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内容,也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涵。

王定国

二〇一五年三月十八日

后记

从大文化的五大关系解读高士其

——揭开高士其之谜解答钱学森之问

在《文理哲三者并重方为大家——人民科学家高士其的成长道路》一文中,主要强调的是文化、科学、哲学三者的关系,指出文化是科学的基础,而哲学是科学的升华。今次随着认识的深入,笔者又着重阐述了大文化五大关系的原理对于培养大师级人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亦是“答钱学森之问”。而科学文化界的重量级大师亦如是而生矣!

我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教育家高士其之所以成为一代大师,其毕生所持,先则文理哲三者并重,此为还是明确之理性认识,后则暗合大文化之五大关系,尽管是模糊之感性意识,然此走向皆为规律之道欤。

要读懂高士其其人,要了解高士其之所以为高士其以及高士其是怎样成长的,他的成长道路是什么,要全面分析高士其,我们必须通晓文化的五大关系及其原理。按照他的心路历程与发展方向进行寻踪。

对于文化,我们一直不甚了了,尽管《辞海》也作了一些广义与狭义的解释,但皆泛泛,而无深刻系统的内容。自古以来,人类对文化的定义有上千条之多,而富有代表性的则为三百多条,这三百多条中却以美国历史上两次对文化的定义最为重要。美国第一次对文化的定义有三点:一、白人;二、盎格鲁、萨克逊;三、新教。几十年后,美国对其文化进行了第二次定义,依然是三点:一、新教;二、天主教;三、犹太教。

值得指出,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对文化的定义是物质与精神兼而有之,而物质多于精神,而美国第二次对文化定义则由物质与精神兼而有之转向了纯精神的领域,同时,追根溯源,趋向根本,新教源于天主教,天主教则源于犹太教,美国历史上对文化的两次定义无疑对我们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正如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与赵朴初有关宗教与文化的著名探讨,彼二人一致认为:“宗教是文化。”而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亦曾对工作人员如是说道。

那么,根据这一定义,中国的文化则为:儒、道、佛。这也是一个朝着真理之谛的走向,拾阶而上,登堂入室的智慧哲学、实证哲学,故在基督与天主的世界里,佛教却成为了美国的第三大宗教。

由此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出,文化的根源则来自于宗教,因为,宗教是探讨生命生死和宇宙时空的根本性问题。

西方学者一直在说:“哲学是科学之母”。然此言谬矣!实际上文化是科学之母,因为,一切科学都产生于文化,都是在文化的大地与基础上诞生的,故文化是母亲,是大地,是基础,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思维科学皆然。而哲学是科学之父,因为它是一切科学的综结与概括,并对科学的发展规律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与作用。故哲学是父亲、是天空、是规律。打一个比喻,亦可以说是父精母血而孕育了科学的孩子。

遂后由自然科学产生了技术、工程;社会科学产生了政治、经济、法律等;人文科学产生了各种艺术、文学、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思维科学则产生了各种思维形式,如形象思维、具象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乃至直觉思维,等等。

那么,文化与哲学又是什么关系呢?当任何一种文化诞生后,这一文化的核心——哲学也即达到了应有的高度,并随着这一文化的发展而相应地向前发展,如儒家文化与儒家哲学,道家文化与道家哲学,基督教文化与基督教哲学,佛家文化与佛家哲学都莫不如此。这样,宗教,文化,科学,与下并列的政治、技术、艺术、思维四者,及哲学就形成了文化五大领域的次第关系。

笔者近年来,倾心于大《文化论》研究,赫然发现其中之由。复以此原理解读一切人、一切事,则短长劣优,个中原由与因缘了然于目。亦以家父高士其之生平作一对照。

翻开这本《高士其自传》,他明确写道,从小阅读《三字经》、《幼学须知》、《千字文》、《大学》、《中庸》等启蒙经典。八百字的《大学》让他背得滚瓜烂熟,甚至可以倒背如流。可见他儒学文化的底蕴是深厚的。同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理念,也于他幼小的心中扎下了根。

本书中还写到:他从小就出生在一个道教信仰的世家,于各种节日莫不佩戴道家的护身符、香丸袋带等物品,且以此礼仪祭祀祖先。而当高士其携带祖传的《易经》一书,来到清华,发现《易经》开篇中他最喜欢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竟与清华校徽的名句同。此后,这本《易经》又伴随他远涉美国,乃至奔赴延安,并辗转于抗战时期的各个地方,尔后不幸遗落。而在1944年,桂林避难的一隅之地,他以《易经》研究出科学字母、趣味数学和几何。并与柳亚子先生交谈,让亚子先生十分惊异。后在广州写出了《自然辩证法大纲》、《什么是自然古典哲学》等两篇哲学论文,并将它寄给延安的毛泽东主席阅读。乃至在1946年于广州创作的科学诗《天的进行曲》中仍可显露《易经》之端倪。如果说《易经》属于文化哲学,那么,如前所说科学哲学、政治哲学、技术哲学、艺术与思维形态的哲学则为第三、第四的层面了。

进入清华以后,他又开始阅读《圣经》,并成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并于1929年当选为全美中国基督教留美学生委员会中部主席兼总会计。

在美国,他正式对哲学这一概念所代表的理念产生了兴趣,实际上,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学习中他早已进入了哲学领域。文化与哲学的关系,在每一种文化产生以后,这一文化的哲学也到达了应有的高度。随着这一文化的发展,文化的核心、精髓、升华的哲学也在相应的发展。

三十年代回国以后,由于疾病的折磨与生活的困苦,他又日诵佛教的《金刚经》、《心经》、《地藏经》,遂又渐次进入了佛学哲学与超哲学的境界(见《高士其回忆录》上海篇日记)。

宗教是根本,哲学是升华,把最根本的与最升华的结合起来,因为宗教必然会涉及过去、现在、未来,也必然会涉及世界、宇宙与时空,因而在时间与空间的两方面的哲学研究中,必然是最为广阔而深邃的,尽管现代科学对时空的探索与发现远未穷其底奥,但它却为人与人类提供了最为广阔与深邃的哲学思维。美国历史上两次对文化的定义告诉我们,宗教文化的核心——哲学,是文化的基础、底蕴与升华,是最重要的文化元素。

由此之上,其他哲学领域如文化哲学、科学哲学、政治哲学、经济哲学、法律哲学乃至人文、艺术、思维、心理哲学就一览众山小了。因为它令人站在了一个既是最根本的基础的也是雄踞于巅峰的高地。

对于科学而言,早在高士其五六岁时,由于生病与兄弟姐妹的死亡,就开始接触到了微生物、细菌、病毒等知识。离开家族的私塾教育后,于新式小学、清华求学及赴美留学期间又一直孜孜不倦地学习自然科学及其技术、知识。因此,文化的五大关系在高士其这里不是对立的而是融为一体的。尽管他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但在感性认识上就是如此了。

1934年,他又结识了艾思其,并成为挚友,遂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经世济时的工具,遂在延安又与周扬、艾思奇、董纯才等人发起了新哲学会、自然辩证法座谈会的哲学团体。

同时,他在人文科学的艺术层面上,对文学、诗歌、音乐、摄影都有强烈的兴趣与爱好。自小阅读了众多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与诸子百家经典,于清华学习时,又阅读了《鲁宾逊漂流记》、《天方夜谭》、《双城记》、《基督山恩仇记》、《茶花女》、《莎士比亚剧作集》等原著小说,及拜伦、雪莱、凯之、斯诺、邦德、彭斯、歌德的英、德文版诗集。离国前夕,他惆怅感慨而兴奋昂然,遍游西子湖畔,并拜谒岳庙,庄重宣示他的民族大义与爱国情怀,而这正是他童年阅读《说岳全传》的因缘使然。

于美留学时期,他在耶鲁大学图书馆里几乎阅遍了全世界的名著。他还经常在芝加哥歌剧院聆听歌剧与贝多芬等人的交响乐,还买了留声机与一套唱片携带回国。而归国途经欧洲,又在德国莱茵河畔歌德故乡流连忘返、畅舒情怀,并购买了德文版的《浮士德》一书。

高士其爱好集邮,但出国前夕,却将十分珍爱的集邮册转赠给他认为堪为承继的同学萨本远。他还酷爱摄影,从清华时期到美国留学期间,一直在旅游途中拍摄各种风光旋旎的照片,从而留下了一本历史上罕见的科学家摄影作品集。在芝加哥音乐学院,高士其还习奏了小提琴。

关于人文与艺术,亦如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论校”中谈道:“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而所谓“诗书宽大之气”即培养有自由思想与独立精神之国民与知识人士。正如西方传统大学普遍浓郁的人文与艺术气息。惜今中国诸大学只注重实用的学科,此亦大师缺如故也。

同样,人文艺术也进一步塑造了高士其的才情文思和创新性的浪漫主义写作风格。

高士其的晚年,又响应钱学森的倡议,发起了对思维科学的研究,写下了“建立科学思维适应全新时代”,“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思维的发展史”等一系列文章。

而在政治上他最终选择了共产主义作为经世济民的工具,医治现实社会弊病的方剂。延安宝塔山所射出的真理之光,让他看到了新中国的曙光,所以,在日本进攻上海的“八·一三”的隆隆炮火之夜,他拖着病残的身体,千里迢迢而义无反顾地奔向了延安。

在延安时期,由边区政府举行的“八·一三”周年纪念大会上,高士其当选为科学界的代表,而丁玲当选为文艺界的代表,他们与毛主席一起坐在主席台上,向台下欢呼雷动的干部、战士挥手致意。

在那一刻,高士其的身份与角色便已定位了。

然而,宗教文化、人文艺术的浓浓情怀依然洋溢在他的心头,见诸于笔端而形诸于文章,而共产主义本身实际上就融合了宗教的精神、文化的理念以及人文艺术真善美的人性关怀。这在高士其的科普作品及文章中,亦演绎的淋漓尽致,而这正是大文化五大关系的原理与精神的生动体现。

正如“高士其回忆录——美国留学篇”中写到:“民不聊生,青年吸毒,老年酗酒……我是同情美国穷人的。从此我的思想倾向于社会革命,倾向于真理的追求,倾向于共产主义信念。但我没有和基督教绝缘。我认为政治信仰与宗教信仰应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

同时他还写到“我的爱好是多方面的,除了医学和细菌外,还爱好诗歌、音乐、美术及社会科学、哲学。我认为各个领域的学问都应结合起来,相互渗透,他们都是我们先人的宝贵遗产,都是建设我们现代文化的蓝图。”

这样,高士其在文化的五大关系上完成了他的全部旅程,从而锻造出一代科普大家,而成就了把科学交给人民的历史使命,并使千百万人在继承、发扬、光大这一事业与工作。

从这意义上来讲,高士其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没有一个科普作家乃至科学家像他一样,拥有如此全面而深刻的文化内涵,那是一个用人类文明全副武装起来的人。写科普作品于他而言,不过是担一桶水,取一瓢耳。以是缘故,焉不成为科普之父。故中央组织部盖棺定论为:民族英雄。

盖彼以一介残躯,引导中华民族走向科学的未来。又焉为虚哉!

翻开高士其的科普著作,有关儒、道、佛、基的内容、知识与比喻比比皆是。虽然,由于五四运动的影响,不乏充满时代的揶揄,且具娱乐大众的科普意味。但在高士其的回忆录中,这一真理式的崇向,便真实地、自然地流露出来。

高士其的以上具体事例甚多,由于本文的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列举了。倘诸君雅兴,皆可自阅。

然无独有偶,回顾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刘少奇以及其他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著名人物的成长道路来看,亦是遵循这一文化五大关系发展规律的历程而成长起来的,并以此环绕与拱卫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和事业,故皆在此中领域,成为一代大家与大师。而这也是“钱学森之问”的症结所在。在这里,就不一一尽述了,或可另辟文章,翔实考据而道来。

综上所述,我们所揭示的是一个真正的高士其,我们也应该还原一个历史的、真实的高士其,他的心路成长历程,他的本来面貌。惟其如此,才能揭开高士其之谜。同时也揭示了现代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文化、科学大师的惊世迷案。而这正是高士其诞辰105周年暨中国科普研究所成立30周年之际出版《高士其自传》最有意义与最有价值之处了。

故笔者最后倡言:今正是时矣!成立中国高士其研究会,对提高全体国民与知识界人士大文化之觉醒则不无裨益也。

高志其

2010年3月14日于北京大雪纷飞,春雷鸣动之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4:5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