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王冠中,男,安徽宿松人,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12-2013年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CSUSB)健康科学系做访问学者。主要学术兼职:共青团中央“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特聘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政治学与行政学会理事,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理事。曾获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首都师范大学“青年燕京学者培育对象”等人才称号。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健康政治学与国家健康治理,中共党史党建。专著有《社会资源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十年内乱与抗争》等。曾在《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当代中国史研究》等刊物独立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转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政府协同的概念、理论及实践 第一节 政府协同的概念内涵 第二节 政府协同的支撑理论 第三节 行政协调:政府协同的早期实践 第四节 大数据与政府协同的展开 第五节 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实践中的政府协同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大疫病防控中的政府协同 第一节 鼠疫防控中的政府协同 第二节 霍乱防控中的政府协同 第三节 天花防控中的政府协同 第四节 国家疫病防控体系初建中的政府协同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大疫病防控中政府协同实践评析 第三章 20世纪50年代血吸虫病防控中的政府协同 第一节 血吸虫病的流行及危害 第二节 血防机构组建运行中的政府协同 第三节 血防科研中的政府协同 第四节 血防宣教和群众动员中的政府协同 第五节 五十年代血吸虫病防控中政府协同实践评析 第四章 新时期艾滋病防控中的政府协同 第一节 艾滋病的蔓延、传入及危害 第二节 艾滋病防控政策制定执行中的政府协同 第三节 艾滋病防控机构组建运行和防艾科研中的政府协同 第四节 预防艾滋病宣教和国际合作中的政府协同 第五节 新时期艾滋病防控中政府协同实践评析 第五章 新世纪非典防控中的政府协同 第一节 非典的蔓延及危害 第二节 疫情监测报告中的政府协同 第三节 疫病危机化解中的政府协同 第四节 非典防控国际合作中的政府协同 第五节 新世纪非典防控中政府协同实践评析 第六章 新中国重大疫病防控中政府协同实现机制及变迁 第一节 权威型政府协同实现机制的建立 第二节 向混合型政府协同实现机制转型 第三节 以信息化推进政府协同实现机制现代化 第四节 新中国重大疫病防控中政府协同实现机制演变规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与附图目录 后记
导语 对疫病的政治应对,除了需要执政党和政府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做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外,还需要政府体系内部不同层级、不同区域政府以及政府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协同作战,才能提高疫病防控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基于此种认识,王冠中著的《新中国重大疫病防控中的政府协同及实现机制研究》以政府协同理论为基础,将重点探讨新中国重大疫病防控中的政府协同举措、过程及协同实现机制,为此后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经验借鉴。 内容推荐 王冠中著的《新中国重大疫病防控中的政府协同及实现机制研究》讲述了在新中国重大疫病防控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始终面临着健康资源紧缺和人民需求急切的矛盾。在此种情况下,要有效防控疫病,化解卫生风险,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就必须在信任和权威基础上,实行政府“上下”、“左右”和“内外”等多方协同,实现疫病防控模式从“单中心孤军奋战”向“多中心通力协作”转变。经过70年的实践,新中国重大疫病防控中的政府协同,经历了从初期的应急式协调,到计划体制下以行政协调为核心的政府协同,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混合型政府协同这一历史演进轨迹。总结经验,新时代中国疫病防控中的政府协同,需要以信息化为基础推进政府协同实现机制现代化,努力从权威型政府协同实现机制向混合型政府协同实现机制转型,这也是提升政府健康治理水平和推进国家健康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