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致中国读者 前言 第一章 通往霸权之路 一、改封江户 二、杜鹃啼叫 三、禁教和锁国 四、“庄屋仕立”的确立 第二章 大名和浪人 一、藩制的确立 二、浪人和倾奇者 第三章 儒学和武士道 一、儒学的独立 二、武士道与复仇 第四章 农村和城市生活 一、农村生活 二、町的形成 三、江户和大阪 第五章 元禄时代 一、“犬公方”政治 二、元禄之风 三、“好色”文学与“义理”文学 第六章 “米将军”及其时代 一、农村和城市的变化 二、新井白石改革 三、享保改革 第七章 田沼时代 一、“田沼政治” 二、各藩改革 三、新学问和新思想 第八章 宽政改革与江户文化 一、乐翁和鹰山 二、京传和歌磨 第九章 天保改革及其前后 一、大御所时代 二、天保改革 三、江户文化的鼎盛时期 四、国民文化的萌芽 年表 译注
精彩页 一、改封江户 “天下糕” 有一首狂歌这样唱道:“织田捣(米)、羽柴和(面),天下糕,德川张嘴就吃掉。”此歌把织田信长、丰臣(羽柴)秀吉、德川家康三人统一天下的过程比作做年糕。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的过程中劳苦功高,而成果却被德川家康坐享其成。那么,家康是否真如此歌所唱,只是将他人做好的糕点一口吞下这么简单呢?此事还有待商榷。 德川家康的确只是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几近完成的统一大业画上句号而已。但是,要想为持续近三百年之久的幕藩体制打下坚实基础,德川家康必须付出不同于两位前辈的努力和心血。据说,德川家康曾深刻感怀道:“人之一生如负重荷行远道,不可急。”作为专制君主,德川家康的这种苦楚虽然不被一般民众所理解,但这的确是一个想要开辟新时代的封建统治者的真实苦楚。 入主江户 1590年(天正十八年)8月1日,德川家康率军离开五国领地移至关东,以江户为经略逐鹿的根据地。这就是所谓的“入主江户”。五国指三河、骏河、远江、甲斐、南信浓,这些地方是“(东)海道第一武士”德川家康千辛万苦打下的地盘。而关八州则是后北条氏自北条早云以来,历经五代九十年的领地。德川家康到来前的一个月,后北条氏才刚刚灭亡。 由于德川家康灭亡后北条氏有功,因此他被改封关东有着论功行赏的意味。丰臣秀吉早在此前便开始改封大名领地,这一措施与太阁检地相同,都是为了建立统一的封建制度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前期准备,二者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在改封过程中,德川家康尽管受到家臣变动带来的强烈冲击,但总体来说,并没有值得他慌乱的事情发生。相反,人们甚至觉得改封是德川家康的一次良机。说起来,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都是将政权由尾张(今名古屋)伸向西日本,而德川家康却是由三河向东扩展。这一点在思考织丰政权与德川政权的性质差异时是颇具启发性的。 家臣集团的部署 改封后,德川家康与旧领地的联系被斩断了。无论是否符合其本意,他都必须转变为新的大名。一般来讲,封建领主的权力由家臣数量和土地台帐记录的土地面积决定。但是,在谈及日本近世大名与战国大名的区别时另当别论。德川氏建立霸权的基础力量在于德川家康进入关东以后对家臣集团和农民的巧妙统制。不过,这还需要德川家康充分发挥三河以来的统治经验,并按照新领地的状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丰臣秀吉不知为何几乎未对德川家康的内政进行干涉,这也成了德川家康建立霸权的有利条件。德川家康将德川氏的直辖地和下级家臣的知行地集中在临近江户的武藏、相模、伊豆等曾经是后北条氏直辖地的南关东诸国,将食封万石以上的上级家臣置于远方。德川家康的这种做法与后北条氏部署家臣集团的方法大不相同。下级家臣的知行地由德川氏直接检地,尽可能贯彻“一个村子一个领主”的原则,将村庄变为新的统治单位。 另外,后北条氏的直辖地少,不稳定,而德川氏将几乎一半的领地(一百万石)集中在江户周围。这些被集中在江户附近的下级家臣就是后来的旗本和御家人。他们的知行地逐渐被编入幕府领地,大致以宽文年间(1661-1672)实施的关东幕领总检地为节点,大多数下级家臣移至江户,成为藏米取,直接从幕府米仓中领取实物大米作为俸禄。 1722年(享保七年),藏米取在旗本、御家人中占到89%。剩下的11%,除去几乎原样保留旧知行地的少数大旗本外,剩下的下级家臣即便分配到了知行地,也只能按照幕府官方规定的比率来征收年贡。 德川氏就这样利用分配和调换知行地的方式来强有力地控制家臣集团。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后北条氏统治时期会用等价金钱来表示知行地的价值,如“几贯钱之地”。在这种方式中,知行地的价值被称为“贯高”。而德川氏取消了这一制度,并以米谷的收获量来计算知行地的价值,即“石高”。在后北条氏的统治下,人们可以用金钱或农产物来缴纳贡租,但知行地的价值只能用“几贯几文”的金钱来表示。德川氏为了将旧规统一为实物缴纳,入国之时即规定以石高来表示知行地的价值。这种替换方法只有两种实现的可能,一是通过检地来确认实际的收获量,二是制定一定的换算方法,将贯文换算为石。由于人国之初尚且无暇检地,因此德川氏采取的大概是第二种方法。 P3-6 导语 畅销六十年,研究日本江户时代的经典之作。 《江户时代(岩波新书精选)(精)》是日本近世史研究大家北岛正元名作。是“新经典·岩波新书精选”中的一部,是一本经典中的经典。这是一段可歌可泣、风起云涌的历史。翻开它时,是芸芸众生之像。合上它时,是天地悠悠之感。 不读懂江户时代,不足以真正理解日本。 序言 就电影、戏剧、广播、文学作品,甚至是孩子们看的 漫画而言,江户时代都是个好题材。这种现象不是从今天 才开始的,很早以前便是如此,只不过最近更为明显罢了 。“江户热”是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是一种复古潮流的表现。但是,很多作品对江户时代的 认识未必正确,这是非常危险的。错误的江户观不仅会误 导人们崇拜英雄、讴歌暴力,甚至还会在民众心里烙下错 误的江户时代印象,扰乱正视现实的价值取向,这是很可 怕的。 江户时代不断被拿上台面,这大概是因为“封建”依 然以各种形态残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们与“近代” 巧妙结合,存在于我们所关注不到的地方。要想区分这些 古旧的东西、予以摒弃,就必须探明引发这些问题的根源 ——江户时代的真实样貌。以古为镜的道理便在于此。 这也是笔者写下本书的初衷。不论什么时代,在它形 成的过程中,必然有积极向上的建设性举措存在。而当这 一时代即将崩溃时,初期的建设性举措反而会抑制新生的 事物。日本封建社会发展到顶峰的江户时代也是如此。这 就是历史,如果能让读者明白这一点,本书的目的便达成 了。 二战后,江户时代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 以农村为中心的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仅占总人口7%的武士 阶层如何.统治着占总人口90%的农工商“三民”长达三个 世纪之久?这一社会结构是怎样形成的?又是如何崩溃的 ?这些问题也不过是最近几十年才解开的。 本书将在参考学界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 笔者个人对于江户时代的理解。在有限篇幅内不遗漏基本 事实,通俗易懂地勾勒出江户时代的整体轮廓,这绝非易 事。至于笔者是否做到了这一点,权由读者评定。另须说 明,本书以德川家康改封江户为江户幕府成立的节点,这 是因为该事件是德川家康争夺日本霸权的直接出发点。另 外,主流观点认为,天保年间是近代日本的起点,故本书 遵循该说,将江户时代的结束定在天保年间。 本书参考了许多前辈的研究成果,在此不便一一列名 致谢,请允许我统一向各位学者致以谢意。另外,也感谢 岩波书店编辑部中岛义胜先生对我的多方照顾。 北岛正元 1958年12月
内容推荐 江户时代(1603-1867)是日本封建制度的最后一个时代,是为当今日本留下最多遗产的时代,是日本文化全面走向成熟的时代。 《江户时代(岩波新书精选)(精)》是一本关于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日本近世史研究大家北岛正元在有限的篇幅内,从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向我们再现了江户时代的样貌:德川家康进驻并建设江户、幕府官制改革、儒学与武土道的融合、浪人与任侠者对新秩序的挑战、“好色”文学与町人文化的兴盛、连年频发的农民起义、国民文化的萌发等。 在精炼而隽永的记叙中,作者反思了日本江户时代社会剧变对后世的深刻影响,意蕴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