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周俊强,安徽无为人。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以客座研究员的身份赴日本财团法人“知的财产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主要论文有:((知识、知识产品、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法基本概念的法理解读》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4期)、 ((与公共健康危机有关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中国法学》,2005年第1期)、《马克思关于服务的商品性论述与法律对于服务的财产权保护》 (《学术论坛》,2009年第9期)、《署名权问题探析)) (《知识产权》,2011年第10期)等。 目录 导言 第一编 无形财产权体系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无形财产权类型化与体系化的基本理论考察 第一节 体系化思维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大陆法系无形财产权体系的演变 第三节 普通法系财产概念的内涵及其发展 第四节 无形财产概念的本真意蕴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无形财产权类型化与体系化的信息哲学基础 第一节 信息概念的含义与信息哲学的范畴 第二节 信息概念的哲学规定与信息存在的二三种性态 第三节 波普尔的世界三分与物质间接存在的信息三界 第四节 物质存在的两种意义与信息内容的三个层级 本章小结 第二编 基于信息哲学的无形财产类型化探索 第三章 基于客观创生信息的知识财产 第一节 知识产权概念的信息哲学分析 第二节 知识产权客体的信息结构 第三节 知识产权制度的价值基础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公众评价信息的资信财产 第一节 资信的概念内涌 第二节 资信的财产意义 第三节 资信的信息结构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人类信息活动的服务财产 第一节 服务的现象与问题 第二节 服务活动的信息哲学分析 第三节 服务劳动的价值创造 第四节 服务活动的非人身性 第五节 服务财产权的基本范畴 第六节 “一对一服务”的实证分析——以冠名权为例 第七节 “一对多服务”的实证分析——以网络虚拟财产为例 本章小结 第三编 无形财产权体系化的外部协调 第六章 财产权理论的体系分析 第一节 财产形体的内涵与物债二元的隐喻 第二节 客观资源的财产与主观制度的财产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财产权制度的体系安排 第一节 范式民法典的财产权体系结构 第二节 我国民法典的财产权体系构想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周俊强著的《无形财产权的类型化与体系化研究(基于信息哲学的分析)》以无形财产权为研究对象,以类型化与体系化为研究目标,引入信息哲学为研究方法;在对类型化与体系化理论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两大法系的财产概念与无形财产权体系的产生、发展与演变,进而提出无形财产权的概念内涵;在对信息哲学的理论体系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以信息创生、信息评价、信息活动为标准,对无形财产的现实样态作出类型概括;在深刻揭示财产形态划分的理论内涵与物债二元体系的理论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客观资源与主观制度两个层次的财产结构;在对范式民法典的体系结构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之上,提出包括无形财产权在内的我国民法典财产权的体系构想。 内容推荐 周俊强著的《无形财产权的类型化与体系化研究(基于信息哲学的分析)》引进信息哲学的分析方法,揭示了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权利类型的共同内涵,阐述了资信财产权作为无形财产权的内在依据,论证了服务现象作为人类活动的财产权客体属性,提出了以客观资源与主观制度两种层次结构对传统民法物债二元财产体系进行与时俱进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