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走入江阴最早的聚落
02 吴文化发源地的历史鉴证
03 江阴奇碑
04 至圣之所
05 悠悠古塔史千秋
06 见证忠义之邦
07 被遗忘的人文情怀
08 仰圣之思
09 锁航要塞 江上雄关
10 江阴名园
11 刘氏兄弟故居
12 中西合璧的建筑缩影
13 橡胶大王和他的职业教育梦
14 江阴蚕种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筑苑(8芙蓉遗珍江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巡礼)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张志强 |
出版社 |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目录 01 走入江阴最早的聚落 02 吴文化发源地的历史鉴证 03 江阴奇碑 04 至圣之所 05 悠悠古塔史千秋 06 见证忠义之邦 07 被遗忘的人文情怀 08 仰圣之思 09 锁航要塞 江上雄关 10 江阴名园 11 刘氏兄弟故居 12 中西合璧的建筑缩影 13 橡胶大王和他的职业教育梦 14 江阴蚕种场 精彩页 树有根,水有源,万物如此人亦然。从整个江阴境内来说,祁头山遗址是目前考古已知的具有人类文明存在的最早聚集部落,而祁头山人则是江阴最早的居民。祁头山文化是一种史前文化遗存,它的发现和发掘,将江阴乃至江南地区的人文历史推进到了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2000年8月15日,在新长铁路江阴段建设取土时发现了祁头山遗址。由南京博物院、无锡市博物馆、江阴市博_物馆组成江苏省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考古钻探调查。2000年9月21日至2001年1月底,江苏省联合考古队对祁头山遗址进行第一次考古发掘(图1)。通过发掘发现,遗址与马家浜文化属同一时代,距今约有7000年历史。该遗址于2000年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40处候选名单之列。 2002年,祁头山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祁头山遗址的地理位置 祁头山遗址位于江阴市东外环路与芙蓉大道交汇处,澄江街道东郊绮山村南(图2)。 祁头山地处太湖之北、长江南岸,北距长江5公里,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周围广泛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各时代遗址:东距张家港东山村马家浜文化遗址约7公里;东南距周庄龙爪墩崧泽文化遗址约9公里,距离无锡彭祖墩马家浜文化遗址约30公里;南距商周佘城遗址约6公里;西南距青阳南楼崧泽文化遗址约15公里;西距璜土石庄高城墩良渚文化墓地约30公里。祁头山遗址的发掘,贯穿了江阴地区先秦时期文化的传承。 2、祁头山遗址的基本情况 祁头山遗址为距今7000年前马家浜文化时期的遗存,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该地是一处高出地面约5米的台地。据钻探调查,可以初步确定遗址北部为墓葬区,南部为居住区。文化层堆积厚度在3米以上,最厚处达3.8米。可分为14层,耕土以下为马家浜文化时期的文化层,在墓葬区630平方米的发掘区域内,发现红烧土块铺垫层,出土彩陶小罐、石锛、石斧等器物,据初步推测,应与房屋有关,可能是建筑遗迹,由于被上层众多迭压的墓葬打破,已无法辨别其结构和形状,仅在部分残存的居址中发现火塘遗迹10余处。火塘均采用平地挖浅坑的方法,并留有火塘口,其平面近圆形,直径20~30厘米,深10~15厘米。火塘周围因长期火烤已烧结成黄褐色硬块,塘内保留有大量草木灰烬,并出有釜和支座的残片。草木灰烬后经淘洗,又筛选出碳化稻粒和较多的动物骨骼。 137座墓葬均位于遗址西北区,该区墓葬层次堆积多达8层,各层次和同层次间的叠压打破关系异常复杂,最多一组打破关系的墓葬达10座。随葬器物较少,一般一两件,多者五六件,少数墓葬无随葬品,多采用实用器物随葬,基本器物组合为釜和钵。钵大多放置于死者头部下,仅137号墓一钵盖于死者面部上。釜则大多砸碎后置于死者身上或身侧。墓葬中出土的随葬品极具特色,陶器盛行平底、圈足器,亦有少量三足器,器类有钵、豆、罐、支座、纺轮等(图3)。 发掘的132座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墓葬均位于遗址西北区,该区墓葬层次堆积多达8层,自2层下至9层文化层都有墓葬分布。各墓穴均呈长方形,方向都为东西向,墓主头东脚西,取仰肢俯身葬,头枕于钵或豆盘上。由于墓葬层次上下叠,打破关系异常复杂,如墓葬图4所示。 P1-3 导语 江阴有着7000年人文史、5000年文明史和2500年文字记载史,江阴文化属吴越文化,江阴枕山负水,襟带三吴,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芙蓉城”“忠义之邦”之称。张志强主编的这本《筑苑(8芙蓉遗珍江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巡礼)》汇集了江阴市国保、省保单位14处,由本书作者统筹编写任务及要求,各文保单位相关领导执笔,从建筑与文化的视角解读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彰显了本地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果。本书作为江阴市文保单位的宣传窗口,在增强大众读者的文保责任感、使命感和自信心方面,具备积极且重要的社会价值。本书图文并茂、语言简练、可读性强,为大众读者了解江阴建筑文化打开了一扇窗。 序言 江阴,自汉代开始被称作暨阳,别称澄江、澄 川,又因城池形似芙蓉湖畔盛开的芙蓉花,所以又 有“芙蓉城”的美称,位于长江三角洲苏南板块, 东连张家港、常熟,南与无锡相连,西邻常州,北 滨长江,与靖江相望,素有“江尾海头”“澄江福 地”“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2001年被命 名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无数文物遗址承载着江阴的光辉岁月。 说起江阴,最为世人所熟知的便是“旷世游圣 ”徐霞客,但特有的文化宝藏却不止此一处。距今 7000年左右的马家浜文化时期一处重要的大型聚落 遗存——祁头山遗址,就坐落在江阴市城东新区夏 家村,祁头山文化是在青莲岗文化、湖熟文化以后 ,第三次以遗址所在地来命名的江苏古文化遗存。 同时,江阴有着5000年文明史、3800年筑城史,而 这悠久的筑城史,就始于佘城遗址,佘城遗址的发 现佐证了吴文化的发源地在江阴。 唐宋年间江阴已有“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 之会”的繁荣,而后的建筑更是精美无比。儒家思 想以其开放兼容的理念成为历代统治者的信条,儒 学推动了国家文明与文化的发展进步,孔子被推崇 为至善至圣之人。而江阴就有着始建于北宋景佑三 年,后历经元、明、清、民国初期以及20世纪90年 代先后共五十多次扩修的文庙,又称为孔庙。与此 同时,江阴还有一座建于北宋、距今一千一百余年 、历经战火、几经兴废的兴国塔,以及奇特的心经 碑。 到了明、清时期,江阴青阳镇的集镇夹锡澄运 河为市,南来北往的商贾客船在此停泊休息、补充 给养和交流,从而使得南北新桥繁华无比。明清之 后,由于社会变革,有着“江海门户”“锁航要塞 ”之称、且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江阴,在黄山附近架 起了炮台。 近现代史上,江阴更是人才辈出,有并称“刘 氏三杰”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刘半农、中国 现代民族音乐奠基人刘天华、民族音乐大师刘北茂 三兄弟,有中国橡胶工业先驱薛福基先生等。历史 是城市的底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而文物则是历 史文化的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古邑江阴》《江阴文物胜迹》《历史上的江阴 》等书很好地梳理了江阴的文化、历史脉络。江阴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江苏省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7处,笔者尝试从建筑和人文的角度去解读这 些文物,从多角度、多侧面向广大读者阐释历史文 物的丰富内涵,展现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就 。 建筑物是人类文明存在的一个显著标志,从原 始社会的洞穴,到封建社会寺庙宫殿及普通民居, 再到现代社会的高楼大厦乃至摩天大楼,无不标志 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于古建筑来说更是对历史某 个时代社会风貌的展现或某个地方特色的反映,标 志着当时社会科技发展与施工技艺的水平,以及当 时人们的艺术创作和认识水平。古建筑是历史留给 我们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它是先辈们智慧的结 晶,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古建筑是承载过去、现在 和未来的载体,优秀的古建筑更是一个国家乃至一 个民族引以为豪的标识物,它能够增进民族的归属 感和认同感,增进民族自信心。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江阴市文广新局 、江阴市文物保护办公室、江阴市文联、江阴市园 林旅游局、各文物保护单位的大力支持,江阴市摄 影家协会主席顾强提供了部分照片,在此一并致谢 ! 内容推荐 江阴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张志强主编的这本《筑苑(8芙蓉遗珍江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巡礼)》尝试从建筑和人文的角度去解读这些文物,从多角度、多侧面向广大读者阐释历史文物的丰富内涵,展现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