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斯蒂芬·金著的《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经典写作课》一部分是回忆录,一部分是斯蒂芬·金这位畅销作家的小说课。这本极佳的非虚构作品,完整体现了金的创作观点和方法。金的写作建议基于自己真实的写作和生活经历:跌宕的童年,初为作家的岁月,成名后与酒精的斗争,一九九九年险些命丧车祸——正是这次车祸让他发现了写作对他本人的意义:“写作之于我好像是一种坚持信念的行为,是对绝望的挑衅和反抗。”
本书行文生动、幽默,还带着点自嘲,献给粉丝、作家和热爱好故事的人,将给所有读过的人带来乐趣和力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经典写作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斯蒂芬·金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美)斯蒂芬·金著的《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经典写作课》一部分是回忆录,一部分是斯蒂芬·金这位畅销作家的小说课。这本极佳的非虚构作品,完整体现了金的创作观点和方法。金的写作建议基于自己真实的写作和生活经历:跌宕的童年,初为作家的岁月,成名后与酒精的斗争,一九九九年险些命丧车祸——正是这次车祸让他发现了写作对他本人的意义:“写作之于我好像是一种坚持信念的行为,是对绝望的挑衅和反抗。” 本书行文生动、幽默,还带着点自嘲,献给粉丝、作家和热爱好故事的人,将给所有读过的人带来乐趣和力量。 作者简介 斯蒂芬·金,1947年生于美国缅因州波特兰市,后在缅因州州立大学学习英语文学。1973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魔女嘉莉》,随即大获成功。迄今已出版四十多部长篇小说和两百多篇短篇小说,代表作有《肖申克的救赎》《绿里奇迹》《它》《重生》《守夜》和“《黑暗塔》系列”等,被《时代》周刊誉为“无可争议的惊悚小说大师”。有超过百部影视作品取材或改编自他的小说。2003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2004年获“世界奇幻文学奖”的“终身成就奖”,2007年获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爱伦·坡奖”的“大师奖”。《守夜》是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七成故事曾被改编为影视剧。 目录 金先生论写作 第一版序 第二版序 第三版序 简历 写作是什么 工具箱 论写作 论生活:附记 续篇 第一部:关门写作,开门改稿 第二部:书目 第三部:补充再补充 序言 金先生论写作 陆谷孙 Skephen King(斯蒂芬·金,以下统称金先生)是美国 当代恐怖小说大师,十岁前后开始试笔,到2000年五十三 岁时已发表作品三十五部,其中大多畅销,不少被改编为 电影,可算是妙品等身了,而金先生所得稿酬之丰,数达 亿万,时辈亦少见其比。1999年6月19日,金先生在缅因州 作每日午后例行散步时遭遇车祸,伤势严重,但此人此时 已经染上人称“写作强迫症”的痼疾,因而在动过六七次 大手术,膝盖处打入又取出七八枚大号钢钉之后,在自称 “日服百药”的情况下,终于坐在轮椅上重新握起笔来, 将一部已经破题的经验谈加回忆录式小书续完。翌年,一 本十数万字的《论写作》[1]问世,旋成畅销,引来好评如 潮。一时间,读书界流传一句“Long live the King!” 的口号,直译当然是“国王万岁”,用在金先生身上则是 祝他体健又笔健的意思。 早从友人处借得一册《论写作》,只是不相信写作这 一行可论可教,所以仅信手翻阅一二而未窥全豹。这次要 出远门,便故意把这本书带上,心想读不了几页,准保发 生催眠作用, 使我可在长途夜航机上睡一觉了。哪知道,金先生毕 竟是位通俗高手,把个枯燥且已被人做烂了的题目发挥得 妙趣横生,让我飞一路读一路,旅程结束,刚好把书读完 ,下飞机时——据接机人说——不但没有倦容,而且被金 先生的幽默诱发的笑影还挂在脸上呢。 作家论写作往往容易落入窠臼,即使像奥威尔 (George Orwell)如此富于创意的作家也不例外。我曾选 用他的“政治与语言”(Politics and Language)一文作 教材,意在请学生质疑此文最后的写作“六诫”,诸如“ 决不使用你在铅印文字中常见的隐喻、明喻或其他修辞手 段”(Never use a metphor, simile or other figure of speech which you are used to seeing in print.),我告诉学生奥威尔这话说得过于绝对了,而 Never is a long word,即不可轻言“决不”或“永不” ,特别是一个自诩信奉自由主义的作家。 金先生的《论写作》虽也有慎用被动语态,多读加多 写之类的劝诫,但他不作高头讲章,不强加清规戒律,而 是“开口见喉咙”,瑜瑕不掩地径作经验谈。奥威尔“六 诫”之四就是“可用主动语态时决不用被动语态”,理由 则付之阙如;金先生却用了好些例句,将主动和被动两式 并列比较,像把“我的初吻总被我想起和莎耶娜那番罗曼 史开始的情景”一句改写为“我和莎耶娜的罗曼史以令我 终生难忘的一吻开始”,顿时生动地凸现被动语态在何种 语境中何以不宜的道理,比之一般的泛论自有更强的说服 力。说到作家必须多读,金先生又以自己为例,坦陈童年 读过不少于六吨的漫画,之后才敢效颦试笔,成年后每年 读书在七十至八十种,平均一个月六七种,可谓书蠹矣! 《论写作》的最后附有约百部的书单一份,那都是给金先 生留下过深刻印象的作品,虽则并非都是经典。(很高兴, 拙译欧文·肖的《幼狮》亦在其中。)看得出金先生读书仔 细,不但对前辈大家艾略特、海明威、斯坦倍克等以及当 代作家格里森姆(John Grisham)、黑利(Arthur Hailey) 、卡普特(Truman Capote)、欧茨(Joyce Carol Oats)、 普佐(Mario Puzo,《教夫》作者)等人,还有畅销作品《 廊桥遗梦》和《指环王》等,都要点抹议论几句,甚至连 怀特(E.B. White) 惯用“事实上”这一短语,文章写成 总要检阅一遍,将它砍削一半等细节,牢记在心。说到多 写,金先生比较详尽地回顾了《安妮·惠尔克斯的版本》 从构思到成文的全过程。我没读过这篇小说,但看过据此 改编的影片《蜜柔丽》(Misery,用作人名,与“痛苦”等 字义无关)。故事说的是一个崇拜某作家的女护士,把作家 从雪地车祸救回,精心治疗照护,并想就此把偶像永远拘 禁在身边,在精神上占为己有。初时感恩不尽的作家逐渐 发现救命恩人行状谲怪,脾性暴戾,精神病症状渐次暴露 无遗。于是,一个设计逃脱,一个严密监管,双方从斗智 发展到你死我活的搏杀,故事极为惊心动魄——尤其是 Kathy Bates饰演的女护士形象,由貌似敦厚发展到阴鸷 凶残,跨度极大,看过之后,久久难忘。时隔二十年左右 ,我似乎仍能看到那大仰角镜头中女护士虎视眈眈的双眼 而不寒而栗。据金先生回忆,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构思于 往伦敦的航班上,把情节记录在一张餐巾上之后,“写作 强迫症”不再给作家一刻的安静,到得旅店,一口气就写 满十六页之多的文字。骨架既定,情节、细部描写、对白 等等就会像肌肉一样附着上去,直到作品成为一个有机整 体。 《论写作》之所以成为旅行良伴,还因为金先生的回 忆录部分写得坦白有趣。像女护士安妮·惠尔克斯一样, 金先生“在1975年酗酒成癖”,写作时“每分钟心跳一百 三十次”,此后更染上毒瘾,因为“迷幻药物和酒精是灵 感的最佳媒介”。作为写手,金先生也不是旗开得胜那一 类,而是迭遭退稿,年轻的他把退稿钉在墙上直到钉子不 堪重负为止,而第一部卖得大价钱的小说《凯丽》1 (Carrie),金先生自称从不喜欢,要不是贤妻从废纸篓中 抢救出手稿,怕是永远不得问世了。同样,许多其他作品 ,若非写成后搁置六个星期以期最后推敲一遍,准有若干 “大得可容卡车通过”的漏洞。“修辞立其诚”,纵然屡 被评家、基督教基要主义人士甚至自己的母亲谴责,金先 生用词“从不在乎礼仪问题”,其理由是一把锤子落到你 的手上时,即便你是个敬畏上帝、谈吐拘谨的老处女,你 定会脱口叫出一声“Shit”(直译:大粪),而不 是“Sweetheart”(直译:甜心)。在《论写作》中,读者 不但经常遭遇四字母的粗俗词,还能听到金先生用脏话骂 人,如把文坛势利人物称作“literary gasbag”(文坛放 屁大王)或“transcendental asshole”(超验主义的屁精 )。 喜欢舞文弄墨的人会在《论写作》中找到可与金先生 认同的内容,从而加深亲切感。例如金先生说写作环境切 不可富丽堂皇,而是愈简朴愈好,书桌也不必求大,书房 只需有一扇可以关上的门把作家闭锁在内就可以了。区区 虽非作家,对金先生这番经验谈倒颇有同感。几年前搬家 ,有人建议为我制作一张马蹄形长大书桌,为我所婉拒, 结果至今仍在先父传下的书桌上写字,其面积还不及大学 生新建宿舍中的书桌。书桌上方支一台灯,投下的光圈不 大,被我称之为an oasis of light(沙漠绿洲般的一片光 )。作文的时候,灯光所及便是我的全部心智天地,光束愈 密集,就愈能收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之效。想来,金先生 说,“关上门,把世界锁在门外”也就是这个意思了。最 后的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据熟悉我英文笔迹的家人、学生 说,金先生题在扉页上的On Writing 二字,与我的草体 如出同一人之手。我嘿嘿一笑,取过纸笔一口气写下几组 ,经比照,区区的书法果如金先生一般出色;或者,更确 切地说,金先生的书法如我一般拙劣。 导语 《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经典写作课》是作者斯蒂芬·金的回忆录和写作指南。本书刚刚出版时,《娱乐周刊》欢呼:“斯蒂芬金万岁!”这本极佳的非虚构作品,完整体现了作者的创作观点和方法。金的写作建议基于自己真实的写作和生活经历:跌宕的童年,初为作家的岁月,成名后与酒精的斗争,1999年险些命丧车祸——正是这次车祸让他发现了写作对他本人的意义:“写作之于我好像是一种坚持信念的行为,是对绝望的挑衅和反抗。” 书评(媒体评论) 一本独一无二经典。 ——《华尔街日报》 《写作这回事》是《风格的要素》之后最有洞见 和最实用的写作论。 ——罗杰·埃伯特 这是本很特别的书,异常生动,充满了智慧和实 用的真相。 ——迈克尔·夏邦 精彩页 2 大约一年之后,我和妈妈还有哥哥戴维一起住到威斯康星州的西德皮尔。我不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搬到那里。我母亲的另外一位姐妹凯尔(二战期间她曾经得过WAAC选美冠军),跟她那位爱热闹嗜啤酒的丈夫一起住在威斯康星,我妈妈搬去也许是为了跟他们住近一点。也许吧,但我不记得曾常见到威尔莫一家,事实上我谁也没见过。我母亲上班,可我也不记得她做的是什么工作。我想她也许是在一家面包房打工,可我记得那份工作来得更晚些,是我们搬到康涅狄格州以后的事,那次搬家是为了跟露意丝姨妈和弗莱德姨父近些。(弗莱德不喝啤酒,也算不上爱热闹;他是位小平头爸爸,很骄傲地开着一部盖着篷的敞篷车,只有上帝知道为什么。) 我们住在威斯康星州期间请过许多保姆。我不知道是因为我和戴维太难对付所以才不干的,还是因为另有高就,又或者是因为我母亲对她们要求太高。我只知道有过好多保姆。我记得清楚的唯一一个叫尤拉,也许是叫碧欧拉。她才十几岁,块头有房子那么大,很爱笑。尤拉-碧欧拉非常有幽默感,我当时即便只有四岁,也能看出这一点,可她的幽默感很危险——她的每一阵拍手摆臀甩头的大笑之中仿佛都藏有一声霹雳雷霆。我看人家用隐藏摄像头拍摄的真实场景时,看到那些看孩子的保姆突然发作,痛打孩子时,总是会想起我跟尤拉-碧欧拉一起的日子。 她对我哥哥戴维是不是和对我一样厉害呢?我不知道。我对她的回忆里没有哥哥。不过,他可能不大遭受这位尤拉-碧欧拉飓风的危险袭击;他六岁,应该已经上一年级,大多时间在射程之外。 尤拉-碧欧拉经常在跟人煲电话粥说笑时,招手叫我过去。她常会抱住我,胳肢我,逗我笑,然后自己一边笑不拢嘴,一边一巴掌扇到我的脑袋上,力道大得把我掀翻倒地。随后她又会伸出赤脚胳肢我,直到两人又笑成一团。 尤拉-碧欧拉很爱放屁,她的屁又响又臭。有时候她兴头上来,会把我扔到沙发上,把她穿着羊毛裙子的屁股坐到我的脸上,然后放屁。她还会大笑着叫一声:“炮!”我感觉自己就像被埋在沼气焰火里。我记得眼前一片黑暗,记得我要窒息了,也记得自己大笑。我当时似乎挺害怕,却也觉得挺搞笑。从好多方面说,这位尤拉-碧欧拉让我对文艺批评家有了充分准备。一位两百磅的保姆朝你脸上放屁,还大喊一声:“炮!”你有了这样的经历,《乡村之声》之流再怎么样也很难吓倒你了。 我不知道别的保姆是怎么走的,但尤拉-碧欧拉是被解雇的,起因是鸡蛋。一天早上,尤拉-碧欧拉给我煎了个鸡蛋当早点。我吃了,又跟她要一个。尤拉-碧欧拉就给我煎了第二个蛋,然后问我还想不想吃。她眼睛里的神情仿佛说:“小斯蒂威,谅你也不敢再吃了。”所以我又要了一个。然后又要一个。一个又一个。我吃了七个鸡蛋才停下来,我想是七个——我的脑子一直记着是七个,记得很清楚。也许是因为鸡蛋吃光了,也许是因为我哭着说不要了,再不然就是因为尤拉-碧欧拉害怕了。我不知道,但是也许幸好游戏到第七个蛋就结束了。七个鸡蛋对一个四岁孩子来说实在不少。 我有一会儿感觉还不错,后来就吐得满地都是。尤拉-碧欧拉哈哈大笑,打我的头,又把我关进衣柜,还锁上柜门。炮!她如果把我关进浴室,可能还会保住这份工作,可她没有。我倒不介意待在衣柜里。里面很黑,但是散发出我妈妈用的科蒂牌香水味,门下头还有令人安心的光透进来。 我钻在衣柜深处,背靠着妈妈的外套裙子。我开始打嗝——打又长又响、燃烧的火一样的大嗝。我不记得胃里难受,但我当时肯定难受,因为我张开嘴巴准备再打一个火热大嗝时,又吐了。全吐到妈妈的鞋上了。这一吐宣告了尤拉-碧欧拉的结局。我妈妈那天下班回到家,见到保姆躺在沙发上睡得正香,小斯蒂威被锁在衣柜里,也睡得正香,头发里还粘着半干的碎煎蛋。 P4-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