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曹昇著的《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全新典藏纪念版上下)》讲述了李斯是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千古第一丞相,传国玉玺上刻着他写下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他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是先秦政治智慧的集大成者。 同时,他也是从最卑微的起点到位极人臣的第一人。他三十岁时仍一文不名,命如厕鼠,后只身入秦,九死一生,方谋得小小官职。他周旋于吕不韦、嫪毐这种权倾天下的人物之间,低调谨慎,不忘理想。他暗中观察局势,隐忍待发,抓住时机冒死面谏秦王,终于崭露头角。其后数年,作为秦王手中的一枚暗子,间六国、削权臣、夺军权、震宗室,将少年赢政一步步推向了权力之巅……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李斯韬光养晦,于不知不觉中崛起为大秦帝国的决定性人物。在成蠕自焚、缪毒被诛、太后被禁、吕不韦被逐等政坛地震发生后,李斯的锐气几乎已无人可挡。然而,一场由赢政本人发起的政治风暴,却给了他迎头痛击,让其经营数年的成果濒临毁灭。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李斯凭其天授雄才,洋洋洒洒写下一封流传千古的谏书,挽狂澜于既倒,扭转了个人命运,并且,让大秦帝国从此走向了一条伟大而灿烂的道路一扫六合、震四宇,碾六国,统四海,最终结束了群雄纷争几百年的春秋战国,使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然而,在毕生梦想实现之后,李斯的命运,又将迎来怎样意想不到的结局? 作者简介 曹昇,新派历史小说名家,出版有《流血的仕途》《嗜血的皇冠》等历史畅销佳作。 《流血的仕途》于2007年7月首版推出仅四个月后,即达四十万册的惊人销量,被中国书业评选为“2007年人文社科类图书年度受欢迎历史小说”。 曹昇挟令人惊叹的写作才华,一反以往历史小说的平铺刻板,以诙趣的笔法还原历史,用鲜活的文字复原历史,将当时多变的历史格局与李斯运筹帷幄的政治智慧写得妙趣横生、自成一派,被读者誉为近年来“极具智慧的历史小说家”。 目录 第一章 一个普通青年的觉醒 第二章 谁的咸阳? 第三章 吕不韦的前世今生 第四章 强者,更强者! 第五章 相府突围 第六章 李斯的精心布局 第七章 王者现身 第八章 最漫长的一天 第九章 李斯的重大转折 第十章 合计同谋 第十一章 一场夺权实验 第十二章 军权之争 第十三章 神秘来客 第十四章 英俊王子 第十五章 王室惊变 第十六章 危机中的咸阳 第十七章 成蟜之败 第十八章 权利蛋糕再分配 第十九章 嫪毐之叛 第二十章 王者立威 第二十一章 嫪毐之死 第二十二章 母子决裂 第二十三章 归去来兮 第二十四章 吕不韦的背影 第一章 逐客令 第二章 郑国营救路线图 第三章 神龙出世 第四章 久违的韩非 第五章 最高武官 第六章 初度出使 第七章 三城记 第八章 小巫见大巫 第九章 回马枪 第十章 再见吕不韦 第十一章 韩非入秦 第十二章 韩非之死 第十三章 统一之战 第十四章 帝国的初夜 第十五章 始皇三十四年 第十六章 焚书坑儒辞 第十七章 皇帝的恐惧 第十八章 死亡之旅 第十九章 沙丘之变 第二十章 大清洗 第二十一章 天下大乱 第二十二章 步步进逼 第二十三章 李斯的倒塌 第二十四章 黄犬之叹
序言 动笔写《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是在 2006年初。 当时的想法十分简单,仅想围绕秦帝国丞相李 斯的一生,写一则中篇随笔而已。当文章前几部分 连载于天涯“煮酒论史”时,读者们的热情远远超 乎我的预期,更给予了许多我本不配拥有的赞誉, 从而让我平添了膨胀的野心和虚妄的勇气,于是越 写越庞大,越写越不可收拾,终至竞成此书。 李斯出身于社会底层,年轻时只是楚国一个看 守粮仓的小吏。出于对人生价值的敏感,对个体存 在的焦虑,他义无反顾地走出了故乡上蔡,来到秦 国的都城咸阳,开始为梦想而冒险,为命运而抗争 ,最终从一介贫贱布衣,跃升为秦帝国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的丞相,并影响了中国未来两千多年的政 治格局。这当中,李斯经历了怎样的奋斗历程?他 又是如何成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在史书里,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有诸多未尽之 处,让人难以满足。本书试图采用镜像法则,站在 李斯的角度,以正史记载为基准,正史不到之处, 则辅以合理的推断和揣摩,接续空白,贯穿前后, 对李斯的一生进行详尽还原,使之丰满而完整。 李斯的一生,从战国末年延续至秦帝国。这一 时代,上接春秋,下开汉唐,为中国历史之关键转 折。而要游历这一辉煌的时代,再没有比李斯更为 合适的“导游”了!其时的重要人物,如赢政、吕 不韦、韩非、蒙恬、赵高,等等,或和李斯利害纠 缠,或和李斯恩怨不休;其时的重大事件,如吕不 韦专政、嫪毐谋反、赢政收权、谏逐客书、统一战 争、废除封建、焚书、坑儒、二世之立,等等,李 斯或亲身经历,或一手促成。可以说,了解了李斯 ,也就在相当程度上了解了那个传奇的时代。 本书的写法,和通常的历史小说不同。我无意 将历史简化为一桩桩斑驳往事的罗列。古人已远, 但他们曾和今天的我们一样,也会体验到压力、愤 怒、绝望,也会感受愉悦、幸福、狂喜。不仅李斯 ,也包括赢政、吕不韦、韩非、蒙恬等人,正因为 他们那颗曾经火热跳动的心,才跳跃出那个光辉灿 烂的伟大时代。而我写作的目标,便是临摹他们的 思绪,重温他们的心迹,和读者一起“以心证史” ,仿佛亲历,而不是只站在遥远的地方冷眼旁观。 本书之写作,并不囿于历史,而是时常跳出, 生发开去。古今中外,多有征引,连类属比,求深 求趣。而这也可勉强算是本书的风格吧! 本书分上下两册,此为上册,起于李斯离开上 蔡,终于吕不韦被逐出咸阳。时间跨度为十八年。 由于水平所限,谬误难免,还望读者不吝指正 。 曹昇 2007年4月26日于杭州
导语 对于千古一相李斯的解读,至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超越《流血的仕途》。作者曹昇,人称曹三公子,研究历史数十年。《流血的仕途》自上市以来,便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及关注,至今销量已近百万册,上市当年被中国书业协会评选为“年度最受欢迎历史小说”。 曹昇著的《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全新典藏纪念版上下)》洋洋洒洒六十万字铸就,还原了李斯在战国末年的乱世里,从区区草民步至大秦政坛男二号的奋斗历程,也复活了李斯与嬴政、吕不韦、嫪毐、韩非等枭雄明争暗斗的历史图卷。 本书采用镜像方式,站在李斯角度,对其一生进行展示和解读——协助秦王离间六国、夺取军权、削权重臣、震慑宗室,将少年赢政一步步推向傲视六国、统一天下的始皇之位,也成就了他的终极梦想……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李斯的独家仕途笔记来读,也可以作为职场、从商、自我成功不可错失的技术秘籍,一读再读。 书评(媒体评论) 《流血的仕途》读完让人感到惊心动魄,它不 但在讲历史,讲古人的智慧,更是在讲人性。它不 是那种看起来跟我们没什么关系的历史著作,也不 是随处可见的通俗读物,而是通过对历史画面的描 述,让读者受到启发,有所收获。 ——潘石屹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李斯是一个复杂的人。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后秦纪》中说 ,李斯“是圣是魔,未可轻易评说”。可见,李斯 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一两句话说不清楚。 ——孙立群(南开大学古代史教授) 《流血的仕途》里有一种向上的精神,这种精 神让人心潮澎湃,不可阻挡。正如胡适所言:李斯 的“有为”思想,影响了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 !我想,也许不光是狭义的“知识分子”,现在的 公务员、经理人、老板、学生等等,读曹昇这本书 ,都必将受益匪浅。 ——刘波(近现代文学博士)
精彩页 公元前254年,李斯第一次登上了中国历史的大舞台。 李斯此时扮演的角色,只不过是一名小得不能再小的公务员,在楚国上蔡郡做看守粮仓的小文书,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浑浑噩噩,不知老之将至。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在上班时间溜号,牵着自家养的一条黄色的土狗,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出上蔡东门,到野外追逐狡兔。 上蔡郡是一座小城,李斯生于斯,长于斯,并一直认为自己将和自己的祖父、父亲一样,死于斯,葬于斯。外面的世界,对他来说并没有清晰的概念。李斯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房子不大,但已足够居住;薪俸不高,但尚算衣食无忧。老实说,就这么过一辈子也是蛮好的一件事情。在投胎人世的时候,阎王爷如果也肯给你这样一份合同,我相信,十个人里头有七八个都会毫不犹豫地签字画押。不知不觉间,青春年华在悠闲缓慢的生活中渐渐逝去,意志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里悄悄消磨。总之,在此时的李斯同学身上,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将在未来的二十多年里,占据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央,扮演着显赫的男二号,享受着最好的灯光和机位,拥有着最多的特写和对白。 然而,一件偶然而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就是这件小事,改变了李斯的一生,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李斯多少有些洁癖,几乎从不在吏舍的公共厕所内方便。这天,他忽然内急,忍,强忍,再忍,继续忍,忍了又忍,直到不能再忍,只得捧着肚子,弯腰夹腿,直奔吏舍厕所而去。厕所里的几只老鼠正不无哀怨地吃着粪便,见有人来,吓得惊惶逃窜。 有些人上厕所只是为了清空肚腹,有些人却可以在清空肚腹之余,悟出来一番道理。这不,李斯在畅快淋漓地解决了内急问题之后,一边系着裤带往回走,一边悲叹起厕所里那几只惊恐的老鼠来:它们“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推此及彼,自己所管粮仓里的老鼠,却可以“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同样都是老鼠,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李斯是一个极其认真的人,他决定将厕鼠和仓鼠的贫富差距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为此,他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很简单:他把仓鼠抓住,关在厕所里,再把厕鼠抓住,关在粮仓里。三天之后,他来检查实验成果。结果如下:曾经的仓鼠现在也开始“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曾经的厕鼠现在则“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见到此情此景,李斯不由得百感交集,说出了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第一句台词:“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通过这次实验,李斯明白了一个道理:“鼠在所居,人固择地。”他开始反省自己迄今为止的一生。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活了二十多年,都活了些什么?看看自己身边,尽是庸庸碌碌之徒,难道我也要和他们一样,朝生暮死,无声无息?一想到此,李斯浑身泛起一阵神圣的战栗。他趴到地上,一阵干呕。 大丈夫于人世间,有两个问题必须问问自己:活着时怎样站着?死去时怎样躺着?留在上蔡郡,他注定将一事无成。他将被胡乱埋葬在某个乱坟堆里,他的名字只会被他的儿女们偶尔提起,而等到他的儿女们也死去了,他的肉体也早已在棺椁里腐朽烂透,他的名字也将不会被世间任何一个人所记起。到那时,上天入地,也找不到半点李斯曾存在过的痕迹。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一股熊熊的野心之火燃烧在李斯死寂了二十余年的心中。他感觉到,名利的野兽正在他的体内苏醒,并向他发号施令。而他,也将乐意遵从。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于是,李斯作出了一个决定:离开偏僻贫瘠的上蔡郡,到能让他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地方去。 果断和决绝是李斯一贯的作风。他在同事们的一片惋惜声中,辞去了为众多乡亲羡慕的公务员一职。他要到兰陵去,他听人说过,兰陵有一位当代的圣人——荀卿荀老夫子。他要去投奔他,学习帝王之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的头脑和智慧,便是他仗以扬名立万的武器。 李斯辞职之后,才将他的决定告诉他那可怜的妻子。可怜的妻子吓坏了,然而丈夫的意愿又怎能违背?她一边为丈夫收拾包袱,一边流着眼泪。两个年幼的儿子问:“阿妈,你在做什么?”她说道:“阿父要出远门去了,要很久才能回来。”妻子将收拾好的包袱递到李斯手里,小声问道:“万一事情不成呢?” 李斯歉疚地望着妻子,说:“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去试一试,就算我不能证明我可以,那也要证明我不可以。” 李斯摸了摸儿子的脑袋,以为告别。最小的儿子刚学会说话不久,他仰望着自己的父亲,脆声说道:“阿父,等你回来了,我们再到城外逮兔子去。” 李斯眼眶一热。他不许自己犹豫,背上包袱,夺门而去。(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