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舌尖草木/知味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许石林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在倡导低碳生活的当下,素食俨然成了一种时尚。而在美食家许石林看来,素,应是简单简朴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而非无肉的奢靡。《舌尖草木/知味》收入许石林近年来关于素食的72篇文字,旨在呈现自然草木的舌尖滋味。从常见的瓜果时蔬到意涵丰富的茱萸、石斛,从关中的腊八面到广东的春菜煲,再到非洲的英吉拉,作者在描述自然美味的同时,也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道法自然的质朴生活的图景。
作者简介
许石林,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烹饪协会名誉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华吟诵学会理事、中国古琴学会专业委员会会员。主要著作:《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
目录
序:草木,何止于舌尖
从麦子说起
一“麦”相承

江米·糯米
鸡头米
莲芡
山芋

洋芋
英吉拉
茵陈
香椿
香椿·甜椿·臭椿
莲菜
薹子菜
灰灰菜
皂角
榆钱儿
槐花

凉拌扫帚
白菜
萝卜
黄花
荆芥
苦菜
苜蓿
呛子

枸杞
马齿苋
驴奶头
时蔬

小蒜

青菜
拔树罢园菜
海菜

荔枝
构桃

梅子






银杏
甜秆儿

野菜
春菜
秋菜
花椒出头
花粥饭



三分蜜

茱萸
腊八面


薯叶·蓬子
刺蓟面
粽子
石斛

爱素食,不爱素食秀
序言
草木,何止于舌尖
我非素食主义者,但很敬佩素食者。只是见素食
者每每高傲矜炫,又喋喋不休劝人弃荤而茹素,也颇
不以为然。
“肥腯为恒情所同嗜,淡泊非尽人所能甘”,淡
泊者必有至德,固非常人可及。而强求他人决然而率
同,不啻拔苗助长。
我喜爱草木,尝言:若学生物学,必选择植物学
。此性之所由也。前辈作家如孙犁、汪曾祺等先生,
也明文有喜爱植物甚于喜爱动物,汪先生写草木之文
,我以为是白话文登峰造极之作,他写葡萄月令,用
流水账法,却写得化腐朽为神奇,词约义丰,趣韵无
尽。更前代者如清人薛宝辰、李渔等,可谓异代先生
知音。
我自信对自己家乡草木,无一不知其名其用。每
至一地,必被当地草木吸引,徜徉于田地、菜圃,盘
桓于林间、树下,孜孜询问土人,乐而忘返,见每种
草木,必要穷究其性,明晓其用途而后罢。那一年夏
末在喀纳斯湖畔,徜徉于图瓦人的村庄以外,在草地
上骑马,看草木先荣者已结籽破壳、后发芽者娇艳怒
放同株,当地人说,至下雪,也有花朵盛开者,遂感
物候之神奇:于此极寒之地,草木珍惜每一秒生长繁
衍的机会。所谓生生不息,于此感悟至深。
草木之可食者,于人更加亲切。记得高考之年,
赶往县城中学补课,我还抓紧时间于后院开拓一片菜
地,深翻平整、耙土为畦,挑水灌溉,栽种番茄、辣
椒,又围以短篱。数日后刮黄风,天地为之遮蔽,数
尺不可见人,我坐在教室,心里牵挂的却是自己的小
菜地……
既天性好之,凡外出结伴旅行,自然充当义务讲
解,虽不免谬误错漏,亦每每使人增广见闻而有称谢
者。归而付诸文字,发表于报刊。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人尚好新异,良有以
也。今人尤狭陋偏枯,学习工具不可谓不先进便捷,
却终日多专注于自身,无暇留心于外物。又有好空谈
心性者,费词滔滔,却于饮食起居、吊祷俎豆、待人
接物几近无知。譬如草木,房前屋后恒常所见者,概
不关心,却于远来舶品,敷以罕名者,追逐不已。
“口腹之外,尚有事在”,草木岂止于草木者也
!孟尝君名为好客,分为三等,上客食鱼、乘车,中
客食鱼,下客止于食菜。此贵肉鱼而贱菜蔬也。有云
“咬得菜根,百事可为”者,亦贱菜蔬之言。苏东坡
好美食,于酒醉后,煮菜羹醒酒,此恰以卑贱而救富
贵也。让人想起往世故史,危难之中,那些出身寒微
,起而扶危救国,事竞功成而不争,复退居蔽野的卑
贱之人。 李笠翁有云:“声音之道,丝不如竹,
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
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此前人推其极而论之
言,亦当作今人饮食之借鉴。
留心可食之草木,感上天造物活人之心良苦。坐
对一丛,应天感悟,草木之属,何止于舌尖,必达乎
心尖欤。
许石林
2018年1月14日于深圳
导语
《舌尖草木》这“舌尖”二字,于许石林所以要集成此书而言,轻矣!读许石林谈吃和食的一切文字,一定要小心,口腹之外,必有事在,熟悉许石林的人,读这些关于吃的文字,字里行间能看到票房里凛然正气地唱《斩马谡》和《击鼓骂曹》的许石林,不熟悉许石林的读者,你们一定会有一种在听起来轻巧的“舌尖草木里”,仿若手执一柄高倍数放大镜,在许石林的心尖上慢慢扫过,口腹和草木已为次要,细细看去,遍见这位古道热肠的文化布道者,在引你品咂人生况味里的各色奇绝风景。
书评(媒体评论)
许石林,善杂散文,所善其余美事更杂,美食老
饕,京剧名票,民俗专家,许石林对中国传统礼乐文
化的整理非单止于研究,还在日常生活行为中的践行
,乃至捍卫,这早已在其陕西和深圳两处“故乡”的
友朋和拥趸之间传为佳话。对传统文化用情之重,引
来越来越多虔敬有加的仿效者和跟从者,中国今天不
乏传统文化不遗余力地鼓吹者,而做到许石林这样为
人为文能言行一致互为辉映,才学主张能落地生根开
花以形成浑圆饱满的文化气场,所到处,近之,能收
牵心动魄之功者,委实不多。《舌尖草木》这“舌尖
”二字,于许石林所以要集成此书而言,轻矣!读许
石林谈吃和食的一切文字,一定要小心,口腹之外,
必有事在,熟悉许石林的人,读这些关于吃的文字,
字里行间能看到票房里凛然正气地唱《斩马谡》和《
击鼓骂曹》的许石林,不熟悉许石林的读者,你们一
定会有一种在听起来轻巧的“舌尖草木里”,仿若手
执一柄高倍数放大镜,在许石林的心尖上慢慢扫过,
口腹和草木已为次要,细细看去,遍见这位古道热肠
的文化布道者,在引你品咂人生况味里的各色奇绝风
景。
—— 高小龙
精彩页
关中各县,皆有可夸耀的以麦面做的小吃,各有特色,异彩纷呈,不可替代。蒲城的名小吃,首推蒸馍,就是馒头。西府如乾县、宝鸡一带,新媳妇过门,要给族人擀面条,显示她在娘家的厨艺教养。擀面的动作、擀成面的厚薄、切得细不细、均匀不均匀,调汤调得味道合适不合适,等等。蒲城人考新媳妇,看她蒸馍的手艺。
蒲城人到外地吃馒头,觉得这里的不能吃、那里的不能尝,显得非常难伺候。一般人知道蒲城馒头好的,招待蒲城人吃饭,主食上馒头,会特别谦虚地叮咛一句:“咱这儿的馍没你们蒲城的蒸馍好!”
蒲城所产的麦子质量好,做法又讲究功夫。近些年蒲城又恢复了半个多世纪以前的老传统,到外地看亲友,送蒸馍当点心。我从老家蒲城回深圳,带两箱蒸馍,分赠给同事。
麦子在中国种植的历史非常悠久,《诗经》可为之证,如“我行其野,芃芃其麦”(《鄘风·载驰》),再如“爰采麦矣?沬之北矣”(《鄘风·桑中》),可见中原地区早就有麦子种植。
孔子的学生宓不齐(子贱),在鲁国的城邑单父(今山东菏泽单县)当单父宰,主持单父的工作。齐国攻打鲁国,单父将成为战场。当时正值麦子黄熟时,可是,政府下令关闭城门,任何人不得外出,以免齐兵乘势攻入城中。经常遭受战争侵扰的人慢慢地就皮了,警惕性放松了,眼看城外的麦子将熟,老百姓就推举那些年长辈分高的人为代表,去政府沟通。父老代表见了“政府发言人”宓子,说:“麦子熟了,敌军还远着呢,让老百姓出城收割,能抢回多少是多少,一来老百姓得到好处;二来这些粮食就不会落入敌人的手中了(且不资寇)。”话说得非常中肯,听上去有道理。但是,几次来沟通,宓子都没有答应。后来,齐国的军队打过来,到了单父扎营,准备打仗。老百姓这时候被武装起来打仗,再也不能出外收麦了。
当时鲁国主政上卿季孙氏非常生气,派人拿着“红头文件”专程去通报批评宓子。宓子听完了上级的申斥批评,皱着眉头说:“今年因为战争,没有收到麦,明年可以再种嘛。现在战争时期,时局这么乱,老百姓出城乱收麦子,必然胡乱抢收,闹出许多是非诉讼不说,许多平常不劳动的人也会趁机外出收麦,这样一来,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就很喜欢经常有战争、闹乱子,这样他们可以趁乱胡来。现在单县一年损失了收成,对整个鲁国来说,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放任民众趁乱胡来,浑水摸鱼,养成这种侥幸心理,成为不劳而获的‘幸民’,那对国家的伤害必然很大,人心思幸,放弃法度规则,没有是非善恶,不是一年两年就能修复的。”季孙氏听了这话,非常震撼,他羞愧地说:“哪儿有个地缝哟,让老夫赶紧钻进去。”
后世有人评价宓子的做法和解释,说他显得很迂阔,也有人说其胸怀和眼光持世甚远。我选择后者。其实,当此危难之时,有宓子那种镇定的人是罕见的。大概宓子认为战争的胜负都不重要,人心乱才是重要的;战败亡国可能都不重要,亡天下即人心里没有了是非,才是真正的亡了。
自古有本富末富之分,而幸民以侥幸奸诈致富,称奸富,最下等。宋朝苏辙也说过:“侥幸得财,非民之福。”故从前各朝代,士大夫进谏匡正世风、重整法纪者,无不建言杜绝幸门。今天这样说,已经显得很迂阔了……
宓子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人不要脸了,要钱有什么用?
自古以来,幸民恰与幸福无关。P4-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