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爷爷的爷爷哪里来(无障碍阅读)/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贾兰坡 |
出版社 | 北京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爷爷的爷爷哪里来》是学者贾兰坡专门为了解答“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而写的科普书。本书分为《爷爷的爷爷哪里来》和《悠长的岁月》两部分。全书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向大家讲述一个个娓娓动听的研究中国古人类历史的故事。我们可以在作者深入浅出的叙述中了解人类起源的历史,跟随作者的足迹一起寻找古人类起源、生存的证据,体会人类由原始走向现代、由低级迈向高级的艰难历程。 目录 爷爷的爷爷哪里来 一、从“神创论”到认识上的蒙昧时期 二、“人类起源”科学来之不易 三、北京人头盖骨 四、北京人头盖骨丢失之谜 五、北京人是最早的人吗? 六、找到了比北京人更早的人类化石 七、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八、人类使用工具也是人类起源的证据 九、人类诞生在地球历史上的位置 十、21世纪古人类学者的三大课题 十一、保护北京人遗址 悠长的岁月 我的童年 断断续续的学校生活 考上练习生 初到周口店 狗骨架和两本书 难忘的升级考试 学会“四条腿走路” 刻在心间的名字 主持周口店发掘 盐井沟挖“龙骨” 发现了三个头盖骨 辗转云南行 升为技士 周口店日寇大开杀戒 进修解剖学 南下受阻 北京人失踪 “偷”出北京人遗址图 开药房谋生 美国古生物学家葛利普 与胡适谈合作 重振周口店 一场长达四年之久的争论 发现了丁村遗址 寻找比北京人更早的人 广西探洞寻“巨猿” 河西之行 寻找细石器的起源 从死神身边逃脱 路途依然遥远 流逝的岁月留下了什么 我的读后感 序言 从博客到微博,从文字到图形,当今社会,人们 的阅读已经呈现出碎片化和图形化的强烈趋势。同时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从纸质阅 读逐渐转变向电子阅读,换言之,读“屏”时代在悄 悄置换读“纸”时代。一方面,电子产品的流行貌似 普及了阅读,在繁华城市的地铁上,经常可以看到人 们拿着电子产品聚精会神地阅读;但另一方面,这种 碎片化的蜻蜓点水似的阅读除了牵动人们的嘴角和面 部神经之外,却已经很难打动人的心灵,触及人的灵 魂,它的娱乐性大大超过了审美性。所以,在貌似全 民狂欢的阅读里,人们其实离阅读的实质已经渐行渐 远…… 在这个快速消费品盛行的时代,当真正意义上的 阅读越来越远离人们生活的时候,人们价值观的确立 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为阅读对人生正确价值观的 确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个人 的阅读历史就是其价值观形成的历史,阅读的内容与 方式决定了其价值观的内容与形成过程。价值观的培 养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他们 的阅读数量与质量决定了其成长的方向与速度。尤其 对于正处于学生阶段的孩子们而言,如果仅仅注重考 试分数的提升,心灵成长就会滞后,甚至营养价值稀 缺或者内容不良的读物则会把他们引上人生的歧途。 所以,面对当下浮躁的阅读与人生状态带来的人们价 值观崩塌与信仰缺失的大环境,我们重新倡导青少年 甚至是成年人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就成为一件迫在眉 睫的事情。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自称只读三十年前的作品 ,因为缺乏生命力的作品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被人遗忘 。那些在三十年后仍能看到的作品,无论如何,都或 多或少有一些可取之处。如此看来,世界经典文学名 著已经经过岁月长河的淘洗,得到历代读者的认可, 其传递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各种精神品质对青少年的 成长大有裨益。 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我们精心策划了这套语文 新课标必读丛书。为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阅读名著 ,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综合考虑文学价值与实际需要,精心选择书 目 世界文学名著浩如烟海,每个人都不可能一一阅 读。为此,我们根据语文新课标的阅读要求,以及各 地区中、高考的考试大纲,再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 水平,从浩如烟海的作品中精心选择书目,以满足学 生考试的实用性需要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审美需要,可 谓一举两得。 二、制订整体阅读方案,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作品 为了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每一部名著的主要内容, 我们根据阅读名著的读者体验和经验,特地为读者制 订一整套的阅读方案,包括对作家生平、作品评价、 名著情节、人物关系、重点章节、艺术特色和与作品 相关的影视剧的介绍与推荐。这套阅读方案可以帮助 读者快速而深刻地了解名著内容,并对名著产生更浓 厚的兴趣。 三、精准注释与点评,扫除阅读障碍 为消除国家、文化和时代隔阂,我们根据每部作 品的特质有所偏重地进行注释。注释的内容从总体上 分为科学知识类,难解字词类,历史、文化、风俗类 ,地名、人名类等,这就为读者从客观阅读和主观感 悟上扫除了阅读障碍,从而能让他们轻松地从名著中 汲取营养。与此同时,这些注解和导读在设置上摒弃 了功利性,以保证阅读的顺畅和完整,让世界经典文 学名著的文学性和经典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设置相关栏目,帮助读者深入思考 每一部名著后面都设有“读后感”,这可以帮助 读者更好地理解名著的思想内容、情节设置、艺术特 色、人物形象等,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心灵共鸣,获得 阅读的满足感。而“读书与思考”栏目则设置了四到 五道阅读思考题,并给出答案示例,可以带领读者深 入了解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情节与思想等,加深对名 著的印象,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备考方式。 五、组织专家团队,倾心打造经典书系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邀请了著名作家、高校知名 文学研究专家、中小学教育专家,从文学和教育的角 度对本套丛书进行审定,致力于把本套丛书打造成中 小学生新课标课外阅读读物的首选读本,让中小学生 在由各个领域的专家共同制订的阅读方案的帮助下, 爱上阅读,学会阅读,扩大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换言之,这是我们为学生和老师精心制订的一套阅 读方案和教学方案。 总之,这是一套审美与实用完美融合的丛书。我 们精心策划,只祈望读者于喧嚣浮躁的时代背景下重 拾经典,深度阅读,在这套丛书里滋养心灵、陶冶情 操,从而建立起更富足的精神世界!当然,因本套丛 书种类多,编辑工作繁复,可能出现百密一疏的情况 ,敬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我们会尽力把工作做得日 臻完美。 刘心武 2016年5月 导语 《爷爷的爷爷哪里来》向广大青少年介绍了“人类起源”的基础知识。作者用平实且通俗易懂的文字将晦涩难懂的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古脊椎动物学知识展现在我们面前。在作者笔下,一个个娓娓动听的研究中国古人类历史的故事异常亲切地扑面而来。从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贾兰坡先生为了实现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精神,对劳动人民体贴入微的关怀之情,对知识如饥似渴的热爱之情,面对困境时乐观坚强的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这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 我们随着贾兰坡爷爷的脚步,一起探寻人类的起源,寻找生存的证据,边学习边成长,体会人类由原始走向现代、由低级迈向高级的艰难历程。 精彩页 一、从“神创论”到认识上的蒙昧时期 人很早就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由于科学的落后,人们得不到正确的认识,说人是用泥土造的,也就是“神创论”。“神创论”在世界上流传很广,东、西方都有这样的神话故事传播。 在中国广为流传的是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抟土造人。古人们认为,世界上最初没有万物,后来出现了盘古氏,他用斧头劈开了天、地,天一天天加高,地一日日增厚,盘古氏也一天天跟着长大。万年之后,成了天高不可测、地厚不可量的世界,盘古氏也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支撑着天与地。他死后化成了太阳、月亮、星星、山川、河流和草木。天地星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出现了,只是世界上还没有人。这时女娲出现了,她取土和水,抟成泥,捏成人,从此世上就有了人。 在国外的神话中,也有相似的说法。埃及的传说中,人是由鹿面人身的神哈奴姆用泥土塑造成的,并与女神赫脱给了这些泥人生命。在希腊的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用泥土捏出了动物和人,又从天上偷来火种交给了人类,并教会了人类生存技能。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神话传说被宗教利用,成为宗教的经典,并撰成教义,更加在人们心目中广为流传。关于“上帝造人”,古犹太教《旧约全书》的《创世记》部分,说上帝花了六天时间创造了世界和人类:第一天创造了光,分了昼夜;第二天创造了空气,分了天地;第三天创造了陆地、海洋、各种植物;第四天创造了日月星辰,分管时令节气和岁月;第五天创造了水下和陆上的各种动物;第六天创造了男人和女人及五谷、牲畜;第七天上帝感到累了,休息了。在基督教《圣经》中的“创世说”中说耶和华上帝创造了天地之后,世界仍一片荒芜,于是他降甘露于大地,长出了草木。耶和华用泥捏了一个人,取名“亚当”,造了一个伊甸园,把亚当安置在里面。伊甸园中有各种花木,长着美味的果实。后来耶和华上帝感到亚当一个人很寂寞,在亚当熟睡之时,抽出他的一根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取名“夏娃”,上帝把各种飞禽走兽送到他们跟前。后来,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上帝把亚当、夏娃贬下尘世,随后发了一场洪水以示对世间罪恶的惩罚,并造了一条挪亚方舟,来拯救世间无辜的生灵。 不管是女娲抟土造人也好,还是上帝造人也好,这些神话的传说都并非出于偶然,而是人们很想了解和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由于不得其解才造出了“神创论”。 我小时是在农村度过的。逮蝈蝈、掏蛐蛐、捉鸟、拍黄土盖房是我们那个时代儿童最普遍的游戏。每逢我玩后回家,母亲都要为我冲洗,有时一天两三遍。母亲边搓边唠叨:“要不怎么说人是用土捏的呢!无论怎么搓,都能搓下泥来。”我6岁时到离我家不远的外祖母家读私塾,也常听老师和外祖母这样说。可见“人是泥捏的”的传说流传得多广、多深了。 何时出现的传说,不得而知,想来在有文字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而与“神创论”唱反调的还得说是中国的学者。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春秋时代(我国历史上一个时代名称,前770年—前476年)的管仲(?—前645年)在《管子·水地篇》上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意思是说:水是万物的根本,所有的生物都来自于水。他的这句话说出了生命的起源。 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在诗歌《天问》中,一口气提出了100多个问题。对女娲抟土造人也提出了质疑:“女娲氏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说,女娲氏既然也有身体,又是谁造的呢? 最使人惊奇的是,山东省微山县出土的东汉时期的“鱼、猿、人”的石刻画,原石横长1.86米,纵高0.85米(现藏于曲阜孔庙),作者不知是谁。在原石的左半部,从右向左并排着鱼、猿、人的刻像,让人看了之后,很自然地会想到“从鱼到人”的进化过程。 18世纪的法国博物学家乔治·比丰虽然也曾指出,生命首先诞生于海洋,以后才发展到了陆地——生物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化,器官在不同的使用程度上也会发生变化的科学论证,但是并没有指出从鱼到人的演化关系。 指出从鱼到人的演化关系并发表名著的是美国古脊椎动物学家威廉·格雷戈里。1929年他发表的《从鱼到人》,把人的面貌和构造与猿、猴的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相比较,把我们的面形一直追溯到鱼类。在当时,由于获得的材料有限,在演化过程中缺少的环节太多,有人嫌他的说法不充分,甚至指责他的某些看法是错误的。把从鱼演化到人的一枝一节都串联起来,谈何容易,你知道演化经过了多少时间吗?鱼类的出现,从地质时代的泥盆纪起,到现在已有3.7亿年了,这是多么漫长的时代呀! 能够说明演化资料的来源,并非是虚构的,而是来自于地下。地层内就是一部巨大的“书”,它包罗万象。有许多许多东西是由地下取得的,就拿脊椎动物化石来说吧,其实也就是老百姓经常说的“龙骨”。它们绝大多数是哺乳动物的骨骼,由于在地下埋藏的时间较长,得以钙化。但是要成为化石,还要有一定的条件。首先,包括人在内的动物死亡后,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