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盛世华章传雅韵
曲韵·十九个人的苏昆口述史
钱璎:此生甘苦为昆来
顾笃璜:苏昆须坚持文化自信
尹斯明:几经世乱无悔时
邹家源:我为苏昆“跑龙套”
张继青:春心无处不飞悬
柳继雁:梦绕南昆情常在
凌继勤:应喜后来居我上
尹继梅:几度沧桑歌未歇
尹建民:心系雅韵无悔时
赵文林:一曲水磨见恒心
周友良:弦歌不辍追梦人
王芳:重接慧命续传统
吕福海:水磨生涯韵自足
邹建梁:一曲笛声满庭芳
俞玖林:十年遍唱牡丹词
沈丰英:经典盛世当醒来
周雪峰:梅花妙曲入人心
刘煜:盛时新响续佳音
蔡少华:活态传承兰韵新
跋 源远流长盛世流芳
后记
参考书目举要
引子 重寻雅音六十年
情怀·六十年的筚路蓝缕
昆曲的命就是苏州的命
民锋苏剧团回归苏州
苏昆剧团正式成立
“文革”中在劫难逃
失而复得“苏昆”之名
险些被“大潮”淹没
再次得到全国关注
昆剧节举办一波三折
昆剧遇上了好时光
两台大戏背后的故事
良辰美景经典重生
附录1:祝江苏省苏昆剧团成立
附录2:苏昆名称变迁简表(1951—2016)
入戏·六十年的传习之路
一生爱好是天然
学戏排戏演戏忙
见缝插针传承传统
“继”“承”字辈同堂学艺
苦乐之中的一代传人
重建剧团万象新
“弘”字辈脱颖而出
“小兰花”清脆发声
“振”字辈紧紧跟上
品牌大戏展示苏昆精华
附录1:民锋苏剧团(含苏州市苏剧团)主要剧目排演简表
附录2:江苏省苏昆剧团前期剧目排演简表(1956—1969)
流芳·一曲雅音的传承拓新
那些难忘的第一次
苏昆发展与智慧碰撞
六十苏昆的跨越之道
附录1:苏昆历年获奖记录(1989—2016)
附录2:苏昆近年大戏传承表(1999—2016)
追梦·从《十五贯》到“青春版”
当年《十五贯》风行全国
如今“青春版”走向世界
白先勇的拿捏和分寸
东方大雅的寻梦之旅
附录1: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足迹(2004—2017)
附录2:青春版《牡丹亭》是怎么成功的
附录3:“十年青春版”座谈会节选
典范·非遗传承的苏州样本
文化传承一脉相连
昆曲魅力和城市品牌
“文化苏州”和昆曲之路
活态传承的非遗典范
国家战略下的昆剧弘扬
附录1:昆曲:经典是如何流行起来的
附录2: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这些年背后的故事
附录3:苏州昆剧院青春版《牡丹亭》:致力于推动昆曲走向观众
附录4:苏昆六十年:一部好戏复兴一个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