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国国家安全局》由王国章著,美国国家安全局背后所隐藏的秘密究竟还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本书所涉及的,比起那些隐藏在背后的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秘密而言,不过只是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包括斯诺登多次曝光的那些信息,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然而希望读者透过这冰山一角,能够走近这个神秘的组织,一窥它的前世今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揭秘美国国家安全局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作者 | 王国章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揭秘美国国家安全局》由王国章著,美国国家安全局背后所隐藏的秘密究竟还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本书所涉及的,比起那些隐藏在背后的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秘密而言,不过只是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包括斯诺登多次曝光的那些信息,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然而希望读者透过这冰山一角,能够走近这个神秘的组织,一窥它的前世今生。 内容推荐 《揭秘美国国家安全局》由王国章著,主要内容:美国国家安全局,简称NSA,超越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行动最神秘的情报机构。“棱镜”窃听计划,使得美国国家安全局浮出水面,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拥有着监控全球的网络信息系统。在国际情报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揭秘美国国家安全局》详细揭秘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背景、发展、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导人以及其在历次战争、事件中所进行的幕后操作,让人们清楚地了解了NSA在近百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 目录 前言 序章 棱镜窃听门:被斯诺登推向前台的美国国家安全局 棱镜门:全球秘密窃听事件 始于2004年的监听电话和网络项目 被监视的科技公司:谷歌、苹果都在其中 “棱镜”下的中国网络用户 被监控的盟友 深陷“棱镜门”飓风的美国政府 美国政府在“棱镜”下究竟能看到什么? 其他国家的情报监控 第一章 内部机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组织机构 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职责和使命 最高领导者:国家安全局局长及副局长 CSS:连通军队密码服务的中央安全局 0IG:总监察长办公室 EEO: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 第二章 国家安全局的诞生:“美国黑室”演变的秘密组织 总统签发的绝密“出生证” 神秘的国家安全局招聘程序 美国NSA的全球情报监控计划 侦听站:遍布全世界的“无形之眼” 继承与发展:从“美国黑室”到国家安全局 冷战前后美国NSA的挑战与变革 NSA与美其他情报机构的关联 第三章 局长人物志:在背后发号施令的国家安全局局长 从舰长到通信业务管理者——厄尔·斯通 卡奈因:国家安全局之父 卡特:敢跟五角大楼叫板的局长 最年轻的局长——鲍比·雷·英曼 麦康奈尔:国家安全局的“文雅绅士” 睿智果断的“裁员狂人”——迈克尔·文森特·海登 基斯·亚历山大:国家安全局强硬的“沙皇” 第四章 美俄的较量:国家安全局背后的间谍战 俄罗斯的“邦德女郎”——安娜·查普曼 藏在国徽里的“顺风耳”——“金唇”窃听器 现实中的“无间道”——“振荡器行动” 高空中的“千里眼”——无处不在的U-2间谍飞机 安在美国“后院”的监视器——卢尔德斯监听站 背叛祖国的“爱国者”——上校间谍库克林斯基 第五章 网络信息战:国家安全局开展的信息战 “9·11”之后的逆袭,136 “山谷里的矩阵”——布拉夫代尔数据中心 “自由”号间谍船的毁灭 “网络军团的首脑”——美国网络司令部 “反恐网络进行时”——NSA与Google的“联姻” “黑客帝国的构建”——NSA未来工作的重头戏 第六章 反恐行动:国家安全局进行的反恐斗争 反恐战场上,国家安全局如何和FBI合作 反恐大幕下,美国国家安全局监听功能渗透全球 “反恐战争”是否正在削弱美国 未来反恐,“影子战争”或将成为主流 附录 国家安全局在二战中进行的密码战 1.“世界上最伟大的密码专家” 2.攻克神秘的日本“紫码” 3.“珍珠港事件”情报黑幕 4.“情报猎手”屡建奇功 5.二战中美国的“无敌密码” 6.诺曼底登陆:用谎言保卫真理 7.目标情报委员会的新任务 8.二战中神秘的密码破译机 特工告密人:美国情报史上的泄密者 1.美国冷战期间叛逃第一间谍蹊跷猝死莫斯科 2.埃姆斯:中央情报局里的特大“鼹鼠” 3.谍影重重:罗伯特·汉森 4.解密美国“古巴女王”的双面间谍人生 5.博伊斯:好莱坞的“叛国少年” 试读章节 2013年6月10日,英国《卫报》公布了一段事先录制好的视频,在这段仅有12分钟的视频里,一个形容消瘦的年轻人戴着半框眼镜,缓缓开口对全世界说道:“我叫爱德华·斯诺登,29岁,曾经在美国中央情报局任职,担任技术助理职位……”爱德华·斯诺登,一个引起了世界关注的名字,仅仅在五天以前,他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 2013年6月5日,英国《卫报》率先在新闻界扔出了一枚重磅炸弹:美国国家安全局一直在进行着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行动,每天都有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被美国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上交给国家安全局,这些通话记录包括用户的通话次数、通话时长以及通话时间等,但并不涉及具体的内容。就在人们还未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之际,第二枚重磅炸弹再次抛出——次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称,美国国家安全局与联邦调查局两大情报机构合作,通过进入微软、苹果、雅虎以及谷歌等九大网络科技公司的后台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在网络上的一切活动,包括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照片,甚至其个人文件等隐私资料。美国舆论界随之一片哗然。而抛出这些消息的人,就是这个形容消瘦的年轻人——爱德华·斯诺登。随着斯诺登的爆料,神秘的“棱镜”计划也逐渐浮出水面。 “棱镜”计划始于2007年,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的正式名称为“US一984XN”。据悉,该计划投入的年度成本在2000万美元左右。在斯诺登爆料之前,这项计划从未对外公开过,对于一直占据互联网精神道义高地,并叫嚣着要捍卫互联网精神以及公民隐私的美国政府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据悉,“棱镜”计划能够对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监控,一是即时通信的内容,另一个是既存资料的内容。“棱镜”计划所针对的监控对象主要是与国外人士发生通信的美国公民,以及参与该计划的公司所服务的境外客户群等。通过这个项目,美国国家安全局随时可以锁定某个特定的目标进行监控,了解他在网络上的实时动态。而但凡在互联网上的内容,包括照片、视频、电子邮件、语音交谈信息,甚至档案传输和社交网络细节等内容,国家安全局都能够通过棱镜项目进行监控。 据《华盛顿邮报》披露,“棱镜”项目对国家安全局至关重要,该局的大部分报告,原始材料都来源于通过“棱镜”而获得的消息,甚至美国总统的日常简报内容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来源于“棱镜”所监控到的内容。据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总统每日简报》文件中所涉及的1477个计划都来源于通过“棱镜”项目所获得的信息。而美国国家安全局所提供的情报中,大约有近1/7来自“棱镜”项目。 6月9日,英国《卫报》宣称,从斯诺登处取得了一项机密档案。档案透露,国家安全局拥有一个强大的情报收集工具,该工具被称为“无界告密者”,它能够从电脑以及电话网络中搜集大量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建立一个“全球热力图”来对信息资料进行解读。也就是说,使用者选定地图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后,“无界告密者”都能够通过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检视,自动筛选出关于指定国家的资讯,以提供给国家安全局进行分析解读,从而推测出该国各领域的发展趋势。 根据斯诺登所提供的一份全球热力图显示,在2013年3月间,美国国家安全局透过网络所搜集到的信息达970亿条,其中对伊朗的情报搜集数量最多,超过140亿条;其次是巴基斯坦,大约135亿条;而作为美国最亲密的阿拉伯盟友,约旦也以127亿条排在了监控名单的前几名;埃及和印度也分别以76亿条和63亿条的信息搜集量名列前茅;而美国本土所搜集到的情报也多达30亿条。根据各国情报搜集的多少,全球热力图中对各个国家和地区标上了不同的颜色。其中,红色表示监控情报最多。从中国大陆上所标记的橙色来看,虽然其情报获取量未能达到监控名单的前五,但显然,中国也被美国列入重点监控对象。值得一提的是,与美国来往甚密的德国竞也属于橙色标记等级,而其他欧洲国家则几乎都是绿色,可见美国对于德国依然存有戒心。 “棱镜门”事件愈演愈烈,斯诺登却依然没有罢手的打算。6月16日,英国《卫报》报道,斯诺登披露了一份国家安全局2009年8月的文件,文件显示,在俄罗斯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出席伦敦G20峰会期间,美国驻英间谍曾密切监控其通信信息,而英国情报机构也在峰会期间对外国政治家和官员的电脑及电话进行了监控,以截获其通信信息。 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的国家安全局和美国政府迅速作出了反击。6月21日,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联邦检察官已正式对斯诺登提起诉讼,指控他涉嫌间谍罪以及窃取和转移政府财产等罪名。但即使如此,美国也未能阻止斯诺登的继续爆料。6月23日,斯诺登再度发表声明称,国家安全局曾入侵中国移动公司的网络,试图获取中国地区的手机短信信息,并曾对清华大学的主干网络以及Pacnet电讯公司香港总部的计算机进行了持续攻击。据悉,Pacnet公司拥有全香港地区最庞大的海底光纤电缆网络。 P2-4 序言 “你早已经生活在了这样一个世界里:你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有人在听;你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除非是在黑暗中,否则都有人在仔细观察。”这是英国作家乔治·奥维尔在20世纪40年代末所著小说《1984》中的一句话。 监听、监视、监控,这一系列的事情曾频繁地出现在小说以及影视剧中,但2013年6月,一个名叫爱德华·斯诺登的年轻人却将这一切赤裸裸地呈现在了我们的现实之中。斯诺登将深藏于美国政府背后的“棱镜”计划展现在了世人面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涵盖全球的窃听网络。世人顿时惊觉,原来在信息世界里,美国也一直孜孜不倦地推行着它的“霸权主义”。 早在多年以前,好莱坞的银幕上就出现了各种类似“棱镜”计划的间谍题材,将美国的情报机构“黑化”成为完全不尊重人权与隐私的“信息盗窃者”。如今,人们却不禁感慨,好莱坞的导演们确实具有敏锐的目光,早已看透了政府藏在黑暗里的脸孔,才在银幕上一次次地预言了斯诺登式的现实故事。 也许正是由于好莱坞的孜孜不倦,美国的情报部门在众人眼中并不陌生,尤其是在影视剧中以高频率出现的美国中央情报局与美国联邦调查局。 一直以来,大多数人都认为,美国中央情报局便是美国最神秘的间谍大户,但凡是被揭露出来的与美国有关的间谍活动,无一不扣在了中央情报局的头上,有时也让中情局有苦难言。直到斯诺登的出现,才终于扯开了美国情报界最神秘情报机构——美国国家安全局的面纱。 一份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的报告中提到过这样一句话:“在美国,最有权势的情报人物无疑是国家安全局局长,而并非中央情报局局长或者联邦调查局局长。”事实确实如此,一直被认为是美国情报大户的中央情报局实际上对美国情报机构全部活动的控制率不超过15%。 那么,这个被斯诺登以及“棱镜门”事件推到聚光灯下的神秘机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 美国国家安全局简称“NSA”,由于其神秘的存在,一直被人戏称为“No Such Agency”,即“没这个局”。自成立之后,国家安全局一直处于高度保密状态,无论是报纸还是杂志都极少刊登关于它的消息,甚至在政府内部,也并非所有人都知道它的存在。莫斯科的《文学报》就曾这样评论过它:“美国情报人员的嘴巴实在太严了,他们从未提到过国家安全局,甚至从他们的表情中也难以察觉到这个部门的存在。” 这样一个几乎不为人知的部门,却堪称全球最大的“情报工厂”,它所拥有的雇员超过16万人,它所编织的侦听网络几乎覆盖全球,它的间谍活动每小时至少耗资100万美元……它仿佛拥有千里眼和顺风耳,无论你躲在哪一个角落,只要它想知道你的消息,它必然就会知道,但你却永远看不清它的样子。 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雏形——美国“黑室”,在成立之初不过是一间隐没在闹市中占地不过25平方米的房间。它为美国在一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它经历了二战的洗礼,展开了惊人的蜕变;它与各国的间谍组织斗智斗勇,谱写了一段段人类间谍史诗。在历经风雨的同时,它也享尽辉煌与荣光,最终成为美国情报界乃至世界情报界的霸主。 美国国家安全局名义上是国防部的一个部门,但实际上,它隶属于总统,并直接为美国国家安全局委员会提供情报;它所有的开支以及人员编制都不受财政部以及人事部的管辖;它甚至能够监控包括中央情报局以及联邦调查局在内的其他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它每天所提供的情报占据了美国政府每天所收到情报的90%。 在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发展历程中,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美国政府的角色一直在变化,为了适应当前国家利益的需要,国家安全局也一直在进行着不停的变革与发展,寻找着在每个不同时期的角色定位。 在战争中,国家安全局主要承担的职能是监控敌人的一举一动,截获所有军事方面的信息,作出分析解读,提供有用情报,帮助军队获得胜利。但进入和平年代之后,国家安全局的角色定位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9·11”恐怖袭击事件在美国上空投下了恐怖主义的阴影,反恐成为了美国政府在和平年代的头号任务,而这项任务就落在了国家安全局的头上。 在恐怖主义的威胁下,美国国家安全局拥有越来越多的权限,同时也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责任。打着“维护国家安全”的旗号,美国国家安全局将监控网络遍布了全球每一个角落,试图将世界每一处发生的事情都置于它的视线之下。 直至斯诺登掀起了美国情报监控网络的神秘一角,人们才惊觉,原来每一天世界都在上演真人秀,全球公民被迫参演,美国国家安全局则是这场真人秀的观众。他们能够任意撕开你的秘密,偷窥你正在进行的活动,甚至可能知道多年以前你躲在某个小角落里,干了什么不为人知的事。不得不说,斯诺登所披露的这一切简直引起了继世界末日之后全球最大的恐慌。美国政府的狡辩,“受害”国家的谴责,人权组织的抗议……所有一切交织在一起,上演了一出现实悲喜剧。 美国国家安全局背后所隐藏的秘密究竟还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本书所涉及的,比起那些隐藏在背后的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秘密而言,不过只是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包括斯诺登多次曝光的那些信息,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然而希望读者透过这冰山一角,能够走近这个神秘的组织,一窥它的前世今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