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齐勇,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及国学院教授、国学院院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荣誉主任,湖北省文史馆馆员。1993年至今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特殊津贴,2006年被评为重量教学名师,2017年获评世界儒学研究杰出人物。曾任靠前中国哲学会(ISCP)会长与副执行长、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现兼任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曾到欧美、日本十多所名校讲学。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儒学之精神》《中国哲学智慧的探索》《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儒学与现代化的新探讨》《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研究》《熊十力哲学研究》等。
自序
一、孔子的智慧
(一)孔子其人
(二)复兴周礼与倡导仁德
(三)为政以德与富民教民
(四)因材施教与举反三
(五)创立儒家,至圣先师
二、老子的智慧
(一)其人其书
(二)道论
(三)工夫与境界
(四)无为而治
(五)生态智慧
三、墨子的智慧
(一)墨子与墨家
(二)“兼爱”为中心的十大主张
(三)认识论与科学成就
(四)“名辞说辩”的逻辑学
(五)墨家的地位与贡献
四、《周易》的智慧
(一)卜筮与《周易》
(二)生生之德与通变之道
(三)三才之道的系统观与中和思想
(四)取象比类的象数思维模式
(五)继善成性,崇德广业
五、《大学》的智慧
(一)《大学》其书
(二)三纲领与八条目
(三)以修身为根本
(四)德本财末,义在利先
(五)《大学》的意义
六、《中庸》的智慧
(一)孔子的中庸思想
(二)子思子与《中庸》
(三)性、道、教及诚与明
(三)修身、管理与官德
(五)中庸思维方法论及其当代意义
七、孟子的智慧
(一)人性本善
(二)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
(三)王道与仁政
(四)对政治权力的限制
(五)人格独立和节操
十六、朱子的智慧
(一)“无极而太极”
(二)理气论
(三)心性论
(四)居敬穷理论
(五)朱熹在中国哲学与文化 的地位
今天讨论中国智慧,特别是中国哲学智慧,我们反对不假反思地将西方哲学范畴应用于中国古代文本,我们也反对接近把中西哲学范畴看成是保证对立、不可通约的。
1. 中国智慧中的“问题意识”
美国学者史华兹说:“不能设想,诸如自然、理性、科学、宗教和自由之类的术语能够与诸如‘道’、‘理’和‘气’之类在中国文化内部同样有着复杂历史的术语恰好吻合。”我们运用东西方哲学范畴时特别注意的是,哲学范畴、术语的语义范围,在什么样的语境中,以什么样的方式使用它。另一方面,“了语言、历史和文化以及福柯所说‘话语’障碍等。
中国哲学史是中国人重要的智库,诸子百家、佛教禅宗与宋明理学是中国主要的思想传统。本书即以此为中心,展开对“中国人的智慧”的探讨,涉及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孔子、老子、墨子、孙子、孟子、庄子、惠施、公孙龙、荀子、商鞅、韩非、王弼、嵇康、慧能、马祖、朱熹、等。从理解元典出发,对思想个案进行探讨,体会先贤的问题意识、提问与思考方式、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对理论与实际困境难题的应对方法。从中发掘丰富的人生、伦理、生态、管理等方面的智慧,进而走近古代大哲的心灵世界。
中国哲学史是中国人重要的智库,诸子百家、佛教禅宗与宋明理学是中国主要的思想传统。本书即以此为中心,展开对“中国人的智慧”的探讨,涉及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孔子、老子、墨子、孙子、孟子、庄子、惠施、公孙龙、荀子、商鞅、韩非、王弼、嵇康、慧能、马祖、朱熹、等。从理解元典出发,对思想个案进行探讨,体会先贤的问题意识、提问与思考方式、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对理论与实际困境难题的应对方法。从中发掘丰富的人生、伦理、生态、管理等方面的智慧,进而走近古代大哲的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