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比希莫特--论长期国会(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英)托马斯·霍布斯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托马斯·霍布斯著梁雨寒译的《比希莫特--论长期国会(精)》,又称《英格兰内战对话录》,在本书中,一位历经英国内战的睿智长者向一个颇具才华的年轻人讲述了1640年至1660年二十年间英国议会政治的艰难变革历程,再现了世界上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期汹涌澎湃、险象环生的历史图景。霍布斯以诙谐辛辣、堪称一绝的语言表达对英国内战史指名道姓、点拨曲直,“剑拔弩张”地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哲学思考。毫无疑问,这是他极具风格化的一部作品。从思想价值上看,这位近代国家学说的奠基者以他亲历的英国内战史佐证了自己在《利维坦》里提出的经典理论。 作者简介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英国政治家、哲学家。他创立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完整体系,指出宇宙是所有机械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他提出“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说,指出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而订立契约所形成的,是一部人造的机器人,反对君权神授,主张君主专制。他把罗马教皇比作魔王,僧侣比作群鬼,但主张利用“国教”来管束人民,维护“秩序”,提出“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说,指出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而订立契约所形成的的,事一部人造的机器人,反对君权神授,主张君主专制。 目录 对话1 对话2 对话3 对话4 序言 霍布斯的《比希莫特》,或通称《英格兰内战对话录 》,一般被认为可能是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之后的几年内写 成的,一直到作者逝世的 1679 年都没有正式版本。然而 三年之后,霍布斯的老出版商,威廉·克鲁克出版了一本 名为“马姆斯伯里的托马斯·霍布斯先生文集”,其中的 第一篇论文被命名为“比希莫特”,后面还附了另外三篇 文章,其中前言部分有如下介绍 :“无论对大众来说还是 为了纪念霍布斯先生,我的责任心驱使着我,让我竭尽全 力保证这部文集以最原汁原味的风格出版。训真辩妄之心 也让我备受煎熬,因为有关‘英格兰内战 史’的好几个虚 假的版本一直以来误导了全世界,也滥用了霍布斯先 生的 名字,我能随便指出这些五花八门的拙劣抄本当中出现的 上千处错误,还有至少一百处地方是整行缺失的。我承认 ,霍布斯先生出于某些考虑,曾经反对将此书出版,然而 现在此书受到书商们空前的热捧,既然无法阻止,我想我 也没有必要担心冒犯谁,只需要做我认为对的事,于是我 现在面向世人,出版此书的原始手稿,此稿由他自己的抄 写员抄写,大约在 12 年前由他亲自交到我手中……”同 时,克 鲁克先生还登出了一封霍布斯的亲笔信,写于这位 哲学家去世前不久, 就是关于这件事的,其中部分解释, 也部分更正了他自己以前的声明。他在这封信前面加上了 霍布斯对自己生平与为人的辩护,这份辩护在1680 年又重 新修订过,名为“致一位学者的信 :论马姆斯伯里的托马 斯·霍布斯先生的声誉、忠诚、礼貌与宗教”,前面还插 入了如下文字:“敬告读者:鄙人现在将一部霍布斯先生 的作品呈献予您,即《英格兰内战对话录》(一些人可能 偶然读过此书的抄本),本书取自一份未完成的手稿,且 之前未公开出版,故而此举大概有违作者之意,我现在附 上几份他的亲笔信,读者可自知。他在 1679 年 6 月的 一封信中写道 :‘很久之前,我便有意将《英格兰内战对 话录》出版,为此我曾将此书呈予陛下,待过了些时日, 我觉得陛下大概已将本书阅读完毕,便恳求他允许将其付 梓。但陛下(尽管兴致勃勃地听完了我的陈述)还是直截 了当地拒绝了我。于是我把书取了回来,后寄往你处抄录 一份,待你抄录完后,我把原稿赠予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学 者朋友, 这位朋友现在已去世一年有余。陛下自有明鉴, 且在书籍出版方面总归比我思虑周全,故而我不敢冒此不 韪,免得冒犯陛下。所以我现在请你也不要考虑出版之事 。我知道若是将此书出版,你大概能大赚一笔,但我宁愿 我自己失去二十倍于此价值的收入,也不想考虑将本书出 版或做任何推动本书出版的事’”,等等。这些内容同样 在另一封稍晚(1679 年 8 月 19 日)写成的信中亦可见 ,这封信是已到暮年的哲学家寄给朋友约翰·奥布里的( 信的结尾部分被奥布里收录进了他的“霍布斯生平小传” 当中,后刊于“博德利图书馆通信集”,参见第 2卷第 614 页),相关段落如下 :“我得知自己那本有关内战的 书已经流传甚广,心中实在愧疚,尤其因为我未能得到陛 下的出版许可,但绝非因为那些印本粗制滥造或被安上某 个愚蠢的标题。纵然盗版多有错漏之处,我相信任何有独 立思考能力的人足能洞悉那段历史所充斥的邪恶。” 虽说克鲁克的版本比起之前那些盗版确实要好不少, 不过它仍然不是完全忠实于最原始的副本,而我自信我现 在已经找到了这个副本并打算加以利用。我说的这个副本 是一份经过精心抄写的手写稿,之前一直保存于牛津的圣 约翰学院。当然,经过一番仔细的校对,我认为这份手写 稿极有可能与目前已知的一个版本存在关联 a,后者属于 上面提到未经授权的版本,我发现手稿中的大量修改订正 之处都是基于该未授权版本的内容,而且该版本正好能补 充手稿中某些缺失的段落。手稿后面的部分有些地方被抄 写者谨慎地涂抹掉了,我下了很大一番工夫对这些地方进 行辨别,大体还算成功,但仍有极少数的地方无法复原。 我还是选择毫不犹豫地将这些段落加入了原文之中,因为 很显然,这些段落之所以被删除,并不是因为它们影响了 著作整体的行文结构,而是因为其中表露出的观点太过激 烈,而且太过直白—— 即使已经经过了抄写员之手;若是 联想到霍布斯在上文提及的那些信件中表达过的想法,那 么这种涂抹行为就不难理解了。这些修改或附加之处,如 有部分重要者,我会在页脚的注释中提请读者注意,其中 再有重中之重者,我会另行标明。a 至于这本书自身,想必有见识的读者能从其中获益良 多,用沃伯顿的话来说,各位都是“精明的读者”。我尤 其推荐对历史研究有着 浓厚兴趣的读者阅读本书,当然, 对于哲学家与政治家来说,本书亦值得一读。因为“虽然 他显得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但霍布斯在历史上的地位 正愈来愈为人所重视。纵然物是人非,但言辞与著作中所 透露出的思想能超越这种沧桑变化,能对哪怕是最遥远的 未来产生影响”(见利奥波德·冯·兰克《英国史》)。 为了证实这条观点,我们不妨再引用马瑟斯先生的原话— —正是这位编辑很久之前为本书定下了“比希莫特”之名 。 “提到霍布斯先生,”他说道,“他是一位聪慧过人 的饱学之 士,他遍览史书,又通晓古今各国政制。同时, 我也认为他是一位诚实之人,一位真理的爱好者。他历经 詹姆斯一世与查理一世两朝,也见证了查理死后的空位期 与查理二世的复辟,复辟之后他又活了十八个春秋。他的 人生中有十年的时光是在内战中的英格兰度过的,所以他 得以近距离地观察这场内战,并与许多当时最杰出的人物 交流,这些人后来都卷入了内战之中,或拥戴国王,或拥 戴议会——我个人认为他是一位十分具有参考价值的作家 ,他亲眼见证了查理国王治下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与政策 ,而这些事件或政策通常被认为是不愉快的冲突的根源” ,等等。 这样看来很有必要就上文提到的这位老哲学家的抱怨 提供一个解释,他抱怨说这本著作一直以来被安上了“愚 蠢的标题”。“论长期议会”这一副标题在手写稿中原本 是有的,但之前市面上的那些版本却没有登用这一副标题 ,结果读者只能对着本书的大标题(即“比希莫特”)一 头雾水。好在现在我们能会其本意了,所谓“比希莫特” ,即意在与知名的“利维坦”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 借以突显一个合法政府的形象。 注释: a 尽管那些出版商多番保证,安东尼·伍德先生(还 有奥布里先生)还是指出了这个版本中存在的许多错误, 而且给出了充足的论证理由。这个版本被重新收录于 1750 年版的《托马斯·霍布斯伦理学与政治学著作集》当中, 后弗朗西斯·马瑟斯所编的 1815 年版的《英格兰内战时期文选》也选择了这个 版本,但少数地方做了推敲修改。最后,莫尔斯沃斯版的 《英文著作集》也循此版,我将其与手写稿进行了比较。 a 我用星号括注了那些以前未见印刷的字段,这其中 就包括了本书的题献。还有, 我用 *[ ]* 标出了那些原 本在手稿中抹去的句子。我还会在脚注中重点标出某些霍 布斯亲自在手稿中做出的修改。 F.T. 哈瑟姆(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 写于1889 年3月 导语 托马斯·霍布斯著梁雨寒译的《比希莫特--论长期国会(精)》与《利维坦》共同构建了霍布斯“国家学说”的完整体系。《利维坦》讲述的是自然状态下的个人如何一步步建立起国家,而这个国家又如何能有效运行的故事;《比希莫特》讲述的则是一个原本秩序正常的国家如何一步步走向崩溃的故事。在这本书中,对于英国内战史,霍布斯提供了丰富而妙趣横生的细节。这些细节经他哲学家的头脑加工,再以他诙谐辛辣、堪称一绝的语言风格表达出来,即使再苛刻的读者,也难以抵挡其中精彩。 书评(媒体评论) 虽然他显得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但霍布斯在 历史上的地位正愈来愈为人所重视。纵然物是人非, 但其言辞与著作中所透露出的思想能超越这种沧桑变 化,能对哪怕是最遥远的未来产生影响。 ——利奥波德·冯·兰克 《比希莫特》实际上是霍布斯对其在《利维坦》 中所宣扬的理论所做的个案研究。他想借内战时期的 事件来推行自己的如下政治观,即宗教应受主权者的 控制,主权者应当享有绝对的权力和权威。如果不能 满足这些条件,内战就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A.P.马蒂尔尼 以往我们认为霍布斯主张以对横死的恐惧迫使人 放弃自己的私欲,但《比希莫特》提出了与之相反的 观点,霍布斯在这本关于英国内战的对话录中告诉我 们:希望与恐惧之间的微妙平衡的转化,既有可能让 人从此顺服,同时也有可能激起叛乱。 ——以赛亚·博斯 精彩页 A:若时间也如地形一般有高有低,那我确信,时间的“制高点”应该在1640年到1660年之间。一个人要是能从魔鬼山④上往下看,看看彼时的世界,观察人们的行为——尤其是英格兰的,他大概能遍览此世所有不公与愚蠢,苍天可鉴,乃是人类虚伪与自负才诞下此世之不公与愚蠢,故而虚伪自是双倍的罪恶,而自负亦是双倍的愚蠢。 B:我倒真想见识您所说之此番景象。您曾历经那个时代,而彼时汝之年龄又恰逢人类对于善恶的判断力最优良之时,我请您把我带上您所说的那座山上看看(尽管不能看得很清楚),在您所见的种种事件中,窥见那些人的动机、主张、正义、诉求、诡计以及作为。 A:1640年,英格兰的政府尚是君主制的;当朝君主,乃是查理,历代君王中首位以此为名者,其所持主权,乃垂自历代先王六百余年大统,而其上承苏格兰之王系,可溯之期则更为久远,至于爱尔兰王位,亦源自其祖先亨利二世;查理从未失德,不仅举止得体,为人良善,且虔心敬神,心系万民,别无他求。 B:他如何落得败亡境地?遥想当时,他在各郡都有精兵,合计总有6万人,各个军火库中存放着不计其数的弹药,可用来卫戍地方。 A:倘若这些精兵与所有其他臣民彼时都愿听从陛下的指挥,则何愁不能延续詹姆斯国王一朝的太平盛世。但民风已彻底败坏,不法之徒竞被视作国之栋梁。 B:但除开这些心怀恶意之人,国中应当犹有忠良,足够组成一支生力军,防止人民为贼人所惑,群起而叛之。 A:那是自然,我认为,国王若是手头有钱,便能在国内募到足够的士兵。只因常人鲜能深明双方之大义,只考虑哪一方能付得起钱,能带自己发财。但国王囊中羞涩,而其敌人,假意宣称欲使人民免于重税,只承诺些似是而非的事情,便拉拢了伦敦市的钱袋子,还有英格兰绝大多数的自治市镇,甚至某些大人物。 B:可人民何以堕落至此?又是何人在引诱他们? A:引诱者分多种。其一是牧师,他们自称为基督的臣属。有时,他们在向民众传道时,还会自称是上帝的使者;他们宣称自己有天赋权利,分则治其教区属民,合可定经国大事。 其二,尽管远不如前者,但教皇势力在英格兰仍阴魂不散,盘桓于教俗两界,尽管议会法案早已命令废逐之,但仍有人相信吾辈犹应由教皇统治,认为教皇乃基督代理,理应以基督之名,辖治所有信徒。我们称这些人为天主教徒(Papists);至于我们前面提到的牧师,一般称为长老派信徒。 其三,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混乱刚开始时虽未被人发觉,但后来他们公开宣布自己支持信仰自由,这些人观点各异。其中有些人,由于主张集会自由,各自独立,被称为独立派。还有人认为受洗婴儿年幼无知,故而出生洗礼实为无效,这些人就被称作再洗礼派。还有人主张基督的国彼时即将降临地上,这些人是第五王国派。除此之外,还有贵格派、亚当派等等,此类名字与信条下奇百怪,我已记不甚清。所有这些人之所以起而反对陛下,乃是缘于《圣经》已译成国语,于是万民皆能阅览,便总有人自视有高论。 其四,有许多智力更优之人,其受教优渥,年轻时博览古希腊与罗马共和国时代名人所著之作-,于是通晓其时政制与事件。那些书中大赞民众政府为自由之治,而贬君主制为暴政。于是他们无比向往斯人之政府形式。这类人后来成为下院的多数派,想来就算他们不是多数派,他们也必有本事凭自己的口才影响他人。 其五,又有伦敦市与其他商贸重镇,眼见低地国家叛其西班牙君上乃得巨富,无不心向往之,总觉本国之政制须依样变革一番,方能有此荣华富贵事。 其六,更有无数人早已将家财挥霍无几,或认为现有资财难填一己之欲;更有甚者,分明体魄强健,却不愿诚实劳作。此类人唯恐天下不乱,心想自己若能在这乱世中侥幸依附于某党派,而该党往后又能坐大,则自己定能分得不少钱财,自是再好不过。 最后,一般民众对于其所肩负之义务多茫然无知,知晓治权之理者万中无一,更鲜有人理解为何国王与国家能于其人不情愿之下取其钱财,反倒认为私有财产绝不许有旁人染指,若无自己同意,任谁也不准以公共安全作借口将征敛加诸己身。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