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重林,著名茶文化学者。
主要作品有《茶叶战争》《茶叶秘密》《茶叶江山》
与《绿书:周重林的茶世界》等。
其创办的自媒体“茶业复兴”是茶界影响力大的自媒体之一。
2014年,入选《生活月刊》 “文艺复兴百人集”。
2015年,获得《中华合作时报》“新媒体营销推广个人奖”。
2016年,获得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兴文强茶”杰出贡献奖。
2017年,其企业获得云南省十佳茶文化传播企业奖。
2018年,获得“中华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茶与酒两生花(中国文化的浓烈与清浅) |
分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作者 | 周重林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周重林,著名茶文化学者。 主要作品有《茶叶战争》《茶叶秘密》《茶叶江山》 与《绿书:周重林的茶世界》等。 其创办的自媒体“茶业复兴”是茶界影响力大的自媒体之一。 2014年,入选《生活月刊》 “文艺复兴百人集”。 2015年,获得《中华合作时报》“新媒体营销推广个人奖”。 2016年,获得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兴文强茶”杰出贡献奖。 2017年,其企业获得云南省十佳茶文化传播企业奖。 2018年,获得“中华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目录 上篇 茶酒论 第一章 酒之美,轻盈的肉身 第二章 茶之兴,饮事探微 第三章 书写秘密:因酒而茶,好话与坏话 第四章 生活常态:左手执酒,右手饮茶 第五章 茶与酒:水与火的交融 第六章 茶酒在饮食、礼仪中的地位 第七章 仕与隐:无可回避的今天 第八章 仕与隐:身与心 中篇 品的艺术 第一章 宜饮与不宜饮——良时与胜地 第二章 欢与不欢——形态以及营造 第三章 酒品与人品 第四章 酒之道 第五章 陆羽论水 第六章 品茶,三不点 第七章 斗茶与斗人 第八章 泡茶三昧手 第九章 你好,十二先生 下篇 茶酒,选择与道路 第一章 那些为酒身死的人啊 第二章 竹林七贤,所谓魏晋酒风 第三章 陶渊明的酒 第四章 斗酒学士王绩 第五章 陆羽与茶 第六章 汉语中那神奇的舌头 精彩页 第三章 书写秘密:因酒而茶,好话与坏话 茶从酒那里获得了话语灵感,并从唐代起,开始了一套独立的美学建筑。需要指出的是,在唐代,与酒比较而言,茶更具民间性。 陆羽被封为茶神,寺院的大力推广,加上非产茶区域外民族的饮茶习惯也开始发力,以及唐肃宗时代的禁酒也为茶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茶成为商品(茶马古道形成),这些都让茶得到空前的发展,继而茶税出现。 在茶同步发展之时,酒依旧是生活与文化的主体,雅文化还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这些。只有极为少数的几个士大夫,比如自居易是茶酒不弃之人,其他如李白者,只是偶然提及茶。我们都知道,李白是酒中仙,他写过许多关于酒的卓越诗篇,诸如《把酒问月》《悲歌行》《将进酒》《月下独酌》之类。得益于酒,时间与空间被打碎,人不再受累于百岁之虞。但李白书写茶的唯一一篇,正好解答了悬而未解的问题。 在《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的序言中,李白交代了自己写茶诗的缘由,非常耐人寻味,那几乎泄漏了所有茶叶书写者的秘密。 首先是产茶的地方很奇妙:寺庙附近的乳窟,这个乳窟里不仅有玉泉,还有以饮玉泉为生的仙鼠(即千年蝙蝠),还有碧玉般的茗草罗生;其次,产茶地的水好,由物及人,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家,因为长年喝玉泉,居然面色如桃李。 接下来就好理解了,奇特的地方、养生的水,生长出来的茶自然非同寻常,竟然“拳然重叠,其状如手”,连茶都长成人样了。不作诗是不行的,更何况,李白知道他是第一个为此茶作传的人,意图也很明显:“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其诗云: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士大夫李白未必懂茶,但懂茶的高僧大隐未必有李白的才华,鉴于李白的才华与自信,他一出手,必是佳作,那这“仙人掌茶”名扬天下、百世流芳就不在话下。时至今日,仙人掌茶依旧是湖北当阳一代的特产,活在许多人的口舌之间。 一旦茶变成像酒一样的媒介进入广泛的社会交往生活,前所未有的裂变也就开始了。 拥有茶的话语是激动人心的,这种植物更能焕发出异常的精神特质。 接着你便会发现,茶在高僧、大隐、士大夫天衣无缝的合谋下,至少在汉语里开始了代表着华夏最高饮食美学形态方向的构筑。茶再也不是一种简单的饮品,喝下去的是茶,散发出来的却是精神,没有比这更令人振奋的了! 在这一套绝妙的汉语书写体系里,物质和精神的二元对立最终通过茶而高度统一起来——禅茶一味,就连佛祖都被改造,以适应这套茶学体系。他们声称,菩提达摩禅定时居然睡着了,羞愤交加的达摩割下了自己的眼皮,而那些落地的眼皮后来就变成的茶树。后来佛祖愿景的实现,全赖于吃了自己的眼皮变成的茶叶。 很显然,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其要义无非就是说,只有通过茶,才能接近佛祖,也只有茶媒,才能让人的精神进入物我两忘的禅定状态。弃茶就意味着远离佛祖,放弃精神追求,多么可怕的后果,又是多么严密的逻辑。 能与高僧、大隐、道士、士大夫这些名士大德匹配的元素是什么?维系这样一个茶学体系,就需要调动汉语中所有能调动的绝妙好词。 于是乎,茶的产地一定就是好山好水(这些地方也绝大部分是寺庙的地产),喝茶的地方自然也是名山大川(幽林小筑亦佳),即便这些都不具备,有茅屋一问也无妨,只要水灵具精茗上乘(水一定有灵性,茶具一定有来头,茶只作佳茗),佳人(只要是女的一定是佳人)侍坐,也会怡然自得。哪怕多出一个南郭先生,只要他也爱茶,就是贤人,喝茶也变得热闹起来,像极了酒会,聚会之人越来越多,才思涌现中多了显耀和哲思小语。今天,随便一个卖茶小妹,都对这套好词倒背如流,“禅茶一味”,“从来品茗似佳人”张口就来。 认识到这一点,至关重要。茶的美词体系如此牢固,等到后世有人想说茶“坏话”的时候,便会发现,所有的“坏话词汇”都不支持这样的反驳。这与酒完全相反,酒是坏话太多,要绞尽脑汁才能阐释出喝酒的必要性。“酒池肉林”就不说了,这“灯红酒绿”也中性不得,花天酒地、酒肉朋友、酒囊饭袋、酒后无德之类更是令酒鬼们心碎不已。 作家古龙笔下酒鬼甚多,茶人写得极少(酒鬼与茶人,多么大的区别啊),秋鼎风是个特例,古龙意外之笔却把一个爱茶之人写得令人好生敬仰。陆小风千里追凶,来到鸟不拉屎的西北黄石镇,在线索中断穷途末路时,却意外地在简陋不堪的旅馆里发现了上好的茶具和茶叶,从而揪出藏身于此的品茗高手——巴蜀剑派的掌门人秋鼎风。一个掌门人化装成庸俗不堪的独眼龙,不管外部环境是何等恶劣,还忘不了边品 导语 在中国,人们不可能不品茶,不可能不饮酒,我国的茶酒文化源远流长,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茶近玄,近禅。茶宁静、淡泊、隐幽,类似水传达的意向和精神,茶是内向的;而酒热烈、豪放、辛辣,更类似火传达的气质和精神,酒是外向的,他们在不同的人那里体现出不同的品格性情和不同的价值追求。 左手执酒,右手饮茶。捧书一卷,书香、茶香、酒香交织。 周重林著的《茶与酒两生花:中国文化的浓烈与清浅》不仅仅是两种熟悉物质的比较,而是讲诉了通过二者,中国人点燃了精神与自由之火,并走上了各自的超越之路。 序言 杯笔晓人,酒肉朋友 古人喝茶讲究环境,名山大川好,幽林小筑亦 佳,即便这些都不具备,有茅屋一间但也无妨,只 要水灵具精茗上乘,佳人侍坐,也会怡然自得。 文人逸士流传下来的文字,都集汉语之好词, 大有喝茶便贤有女 便佳之意。然心有尘埃者,却非茶可涤净。不 如抱酒一壶,就此沉醉。茶酒之于人,各有况味。 宋以来,喝茶变得热闹,文人笔下多了显耀和哲思 小语,茶遇到 像东坡先生这样好营造之人,更是喝出了酒后 那种壮观,难得看到唐 时代乐天居士那般独自品茗的感受。然自古以 来,俯首处皆是酒徒,拾级而上才能见到茶客。古 龙笔下酒鬼甚多,茶人写得极少。秋鼎风却是个例 外,意外之 笔却把一个爱茶之人写得令人好生敬仰。陆小 凤千里追凶,来到鸟不拉屎的黄石镇,在线索中断 穷途末路时,却意外从简陋的旅馆里发现了上好的 茶具和茶叶,从而揪出伪装成独眼龙的品茗高手— —巴蜀剑派的掌门人秋鼎风。秋鼎风是四川人,那 里可是茶生活开始的地方啊。 多年前读到作品的时候,我还在想,一个人边 喝茶,边梦想金银财宝,是多么美妙的事情!接着 ,我就过上了这样的生活。茶台上,银壶金盏真是 太普遍的存在。 杯子之所以是杯子,因为它长期是空的。只要 它是空的,就一定会有人为它满上。只要杯子满上 ,就一定会有故事发生。无论茶与酒。那些年,我 在等人喝酒,在等人倒茶,在等杯满,也在等杯空 。桃李春风一壶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有多少人能 陪你走过10 年?那个把“不成大器非为宿命只因懒 ,要做丈夫既贪诗酒也恋花” 挂在门口的少年人,终究还是要取下来,要去 四海八荒寻找自己的江湖。 古龙的江湖在人性,可怕的人就是你朋友,你 没有理由不醉,你也没有理由醉。楚留香、沈浪、 小李飞刀、陆小凤,总是想醉而不得,那是古龙的 悲哀。古龙之酒,在其怜,不在其好。 金庸也有酒,喝者如令狐冲者,宛如牛饮,令 其心痛;萧峰者,本来豪迈,酒如水般下肚,然势 态发展,偏偏惹出诸多民族国家事端,后国不为国 ,情不为情,横死他乡。纵有美酒又有何用?金庸 智近狡,酒多玩弄。 这些年来,我把酒友麻友沧浪客、张大白与边 民数人成功变成茶友。每次麻将场上,人人带着微 醉而来,桌上喝茶,手里有子,顺便谈谈天下事。 那些日子,美好得令人不敢去怀念。 有一年,我离开麻将桌,来到四川绵竹。 在那个夜晚,我闻着剑南春的酒香,写着第二 天要演讲的“茶与酒”的主题,等我觉察到累的时 候,天已经发白,电脑统计字数,居然有3万之多。 后来回昆明,我再次与几位有趣的“古人”相遇, 写成了这本书。 五年前在上海的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决定出版这 本书的时候,不知出于何种原因,面世时只有4万字 左右。五年过去了,我对茶与酒的感受并未发生多 少变化,茶、酒依旧是我生活中重要的部分,没有 茶、酒,我无法完成自身的精神越狱。 可喜处是,我喜欢的茶、酒,剑南春、五粮液 、泸州老窖、茅台和普洱茶,这些越陈越香的东西 ,都奇迹般地都在大西南的一个版块上,我称之为 “后发酵食品圈”,如果加上各种酸菜,老干妈为 代表的豆豉,各种的臭豆腐。我想我是被“过期食 品”滋养出来的人。在家乡师宗还有一道叫“血辣 子”的菜,是用猪血加上红辣椒腌制出来,想到就 会流口水…… 过去为自己书写序言,我总是强调治学的缘由 ,谈道路问题。直到今天我才发现,不是我选择了 茶、酒,而是茶、酒选择了我。我是那种天生就要 做这件事的人。 所以我邀请你做酒肉朋友,谈谈生活的苦楚与 希望。 只要杯不空,我们总会有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 周重林 2018年8月9日 内容推荐 茶与酒,不仅仅是两种熟悉物质的比较,而是讲诉了通过二者,中国人点燃了精神与自由之火,并走上了各自的超越之路。任何一个描述它的词语都有着滑向其反面的可能,而与他们相关的人事,也往往扑朔迷离,需要拨开重重迷雾,才能更进一步认清。那么我们看到的酒事、茶事事典,就不仅仅是故事,而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跌宕起伏、一群人的挣扎与煎熬。周重林著的《茶与酒两生花:中国文化的浓烈与清浅》引经据典,对历史旧事娓娓道来,用另一种视角,通过茶与酒来看中国文化,讲诉中国历史上具有创造性和继承性的文人典故,并通过这些人和事,阐释中国文化的精神与精髓。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