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具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也是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兆申、陈春苗著的《绕梁之美--曲唱的理论与实践》在对昆曲音乐性、演唱的审美传统研究以及曲唱理论的梳理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习唱昆曲的体会去理解古人留给我们演唱的经验与理论,记录自己习曲的一些心得,分享昆曲演唱该如何习得、传承和发展的经验。本书在昆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有特别的意义,对喜爱演唱昆曲的读者来说,提供了一个学习与思索的空间。 目录 第一部分 曲唱理论的回顾、思考与探索 引 论 曼声长歌,绕梁三日 ——曲唱的审美传统 歌之为言长言之也 ——曲唱发声理论初探 附录:昆曲发声练习大纲 昆曲念白艺术刍议 附录:昆曲念白课程(一) 附录:昆曲念白课程(二) 唱诵课程(一):唐诗唱诵 唱诵课程(二):五代及宋词唱诵 曲音理论的形成 昆曲曲音的当代探讨 曲唱的节奏观 附录:散板唱法举隅 不识字能否唱昆曲 释字正腔圆 ——汉语曲唱发声的秘诀 五音发声练习 第二部分 昆曲演唱艺术的当代实践 引论 唱念做舞,唱念先行 ——蔡正仁谈曲唱 清唱与剧唱的相互补充 ——汪世瑜谈曲唱 唱得越讲究演出越可观 ——岳美缇谈曲唱 舞台表演启发了唱法 ——张继青谈曲唱 规范的讲究先于艺术的处理 ——王奉梅谈曲唱 家学、师承与领悟 ——侯少奎谈曲唱 昆曲表演唱为主道 ——计镇华谈曲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