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孟子/线装经典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战国)孟轲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孟子是儒家学派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后人尊封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孟轲著的《孟子/线装经典》为《四书》之一,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哲学、伦理、经济、教育、文艺等多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目录 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章句下 公孙丑章句上 公孙丑章句下 滕文公章句上 滕文公章句下 离娄章句上 离娄章句下 万章章句上 万章章句下 告子章句上 告子章句下 尽心章句上 尽心章句下 序言 孟子(公元前385-前304年),名轲,字子舆,又 字子车、子居,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 家。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 ,家庭贫困。孟母含辛茹苦地将他抚养成人,著名 的“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反映的便是孟 母教子的用心良苦。孟子师承孔子之孙子思(一说是 师承子思的学生),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 为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代儒学宗师,有“亚圣”之称 ,后世将他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曾效仿孔 子,带领众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的各国所接 受,遂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有《孟子》传世。“ 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的出发点,其主要主张有“仁 政”“王道”等。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认为《孟子》为孟子自撰, “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 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见《史记·孟子荀卿 列传》)”。但也有观点认为,《孟子》的编订者是 孟子的弟子,大约成书于战国中期。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着 力阐述仁政理论,强调民心在政治、军事中的决定 性作用。《孟子》一书思想深邃,词锋犀利,譬喻 精辟,气势如虹。汉文帝设置《论语》《孝经》《 孟子》《尔雅》博士,称“传记博士”。因此,虽 然在《汉书·艺文志》中,《孟子》仍然处于“诸 子略”中,被视为子书,但不难看出,《孟子》在 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是解释“经书”的“传书”了 。到五代时,后蜀主孟昶命人用楷书将“十一经” 刻石,其中就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 被列入“经书”的开始。南宋时,儒学大家朱熹把 《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 并称“四书”,《孟子》自此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 内容。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 的语录体散文,但它与《论语》又有明显的不同。 《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中却有许多 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 后世散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外,《孟子》中众 多的精彩名言或警句,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尽信 《书》不如无《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 幼以及人之幼”等,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本书除原文外,还辅以平实通俗的注解和译文 ,以方便读者领悟《孟子》中蕴涵的智慧,唯愿广 大读者能在阅读中感受国学经典的无穷魅力。 导语 孟轲著的《孟子/线装经典》是记录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孟子》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散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外,《孟子》中众多的精彩名言或警句,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尽信《书》不如无《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精彩页 本篇主要论述了对个人意志的锻炼以及仁政的人性根基。孟子在与弟子公孙丑的问答中,对如何做到“不动心”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不动心”是指对个人意志的锻炼,以期做到对礼义道德在选择上的高度自觉性。要做到“不动心”,一要“知言”,一要善养浩然之气。“知言”,在认识上是要对各种错误言论进行分析批判,辨明其所犯的是何种错误,以及错误是如何导致的;在道德修养上,“知言”又必须和“养气”相结合,以“心”来判断“言”成为“不动心”的必要条件之一。浩然之气,孟子认为是难以言传的,它属于精神范畴,但偏重在伦理道德方面,即指由道德情操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气,是先秦各学派常用的一个哲学概念,如黄老学派就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孟子在气上附加了道德属性,即浩然之气必须配以道与义,认为人通过理性思维认识和掌握了道与义,再继续加强修养工夫,浩然之气就会充塞于天地之间;但如果离开或违反了道与义,思想意识中产生内疚,这时气也就馁了。培养浩然之气,是道义与气相结合的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操之过急,这实际上是一种艰苦的意志锻炼。孟子在论述仁政的人性根基时认为,人生下来就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是四种“善端”,仁义礼智就是从这四种“善端”中发展起来的,因而人的本性就是善的。“不忍人之心”是仁的善端,正因为人具有这种“不忍人之心”,所以先王可以行“不忍人之政”,即仁政。仁政来源于先王“不忍人”的善心善性,这就为基仁政论提供了哲学根据。 第一章【原文】 公孙丑问日:“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日:“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日:‘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楚然日:‘吾先子之所畏也。’日:‘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日:‘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日:“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日:“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日:“以齐王,由反手也。” 日:“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日:“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日:‘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铉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日:‘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注解】 公孙丑:姓公孙,名丑,孟轲弟子。当路:当权。管仲:名夷吾,曾辅佐齐桓公建立霸业。晏子:指晏婴,字平仲,是齐景公的宰相。许:犹“兴”。曾西:曾参的孙子。 P56-5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