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寂静的春天(8上导读版)/统编语文教材配套名著阅读丛书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美)蕾切尔·卡森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蕾切尔·卡森著的《寂静的春天(8上导读版)》以寓言为开头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通过充分的科学论证,大量的事例,表明DDT(杀虫剂))引发的情况实际上在美国的各地发生。从陆地到海洋,从浮游生物到鱼类、鸟类,直至人类的生物链,都遭到了破坏。《寂静的春天》描写的是“看不见”的污染,看的见的问题。作者呼吁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代替化学物质对昆虫的控制。此书一出版,便引起了巨大反响,吹响了全世界环境运动的号角。美国前副总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戈尔评价此书为里程碑式的著作。 目录 致谢 前言 一 明天的寓言 二 忍耐的义务 三 死神的灵丹妙药 四 地表水和地下水 五 土壤的王国 六 地球的绿斗篷 七 不必要的浩劫 八 再也没有鸟儿歌唱 九 死亡的河流 十 天降之灾 十一 超越博尔吉亚家族的梦想 十二 人类的代价 十三 透过一扇狭窄的小窗 十四 每四个中就有一个 十五 大自然在反抗 十六 隆隆的雪崩声 十七 另辟蹊径 后记 附录 中外名家眼中的蕾切尔·卡森和《寂静的春天》 名句大观 刷题大闯关 阅读札记·读后感 序言 为了春天不再寂寞 ——开启《寂静的春天》的警示之旅 1962年,《寂静的春天》在美国出版发行时, 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就畅销50万册,在美国社会引 起了巨大反响。《寂静的春天》一书标志着人类首 次关注环境问题,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 类环境和健康的预言,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化学生 产工业与相关经济部门的口诛笔伐,也极大震撼了 美国的广大民众。1992年,该书被推选为近50年来 最有影响的书。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为卡森的《寂 静的春天》(1994年版)所作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作为一位民选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 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 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 。” 1907年5月27日,《寂静的春天》一书作者蕾切 尔·卡森出生于美国匹兹堡附近的斯普林代尔小镇 ,在此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她自幼热爱阅读和 写作,并且展现了突出的写作才华,后进入宾夕法 尼亚女子学院学习,在此期间,她逐渐对生物学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1932年,卡森毕业于约翰·霍普 金斯大学生物海洋学专业,并获得了硕士学位。 1939年,卡森任职于美国鱼类与野生生物调查署, 她于1941年出版第一本个人专著《海风之下》,但 是并没有获得多少关注。直到1952年,她的第二部 著作《我们周围的海》问世,此书大获成功,卡森 也因此一夜成名,此后,她辞去公职专心致志于写 作。1958年,一封朋友的来信引起了卡森对杀虫剂 问题的高度关注,于是,她开始广泛收集资料,致 力于创作一部环境污染方面的作品。令人扼腕叹息 的是,1960年春天,她发现自己罹患乳腺癌,尽管 如此,她忍着巨大的疼痛与病魔进行顽强搏斗,终 于在1962年完成了这部人类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开 山之作。正如戈尔副总统在前言中指出:“《寂静 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 、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为了更明晰作者的创作意图,我们有必要深人 了解《寂静的春天》一书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政治氛 围。当时的美国,新一轮物质极大富裕,大众具有 强烈的社会从众性,怀疑和排除异己的“冷战”的 政治气候正值顶点。化学工业乃是战后技术最主要 的获益者之一,也同样是美国繁荣的主要贡献者。 与此同时,卡森个人的成长经历也让她对环境 污染问题有着深刻的切肤之痛。在她青少年时期, 第二波工业革命的浪潮正在把匹兹堡变成一个西方 的钢铁之都。卡森的家乡斯普林代尔小镇夹在两个 巨大的烧煤发电厂之间,变成了一个满是灰尘的荒 原。由于排放化学物质,空气异常难闻,河水也被 工业废物所污染。卡森恨不得立马逃离此地。她观 察到这些工业的领袖对她家乡的污染置之不理,不 负责任。这个经历让她永远对诺言“化学让生活更 美好”产生了怀疑,对口号“技术创造更灿烂的未 来”也疑窦丛生。 《寂静的春天》一书用一则明天的寓言开篇, 以一个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使旅行者感到心旷神 怡的虚设城镇突然被奇怪的寂静所笼罩开始,到处 蔓延着死亡的气息。接着,作者讲述了人类对自然 改造的步伐胜过了自然环境自我修复的步伐,致使 地球的生命和环境平衡遭到破坏,指出人们使用杀 虫剂已经造成了一些问题。作者紧接着分别从杀虫 剂原理、水循环圈、土壤系统、植被系统四个方面 进行解读。由于人们频繁大量使用杀虫剂,昆虫会 产生抗药性,人们不得不加强杀虫剂药效,如此循 环反复,其结果并没有消灭昆虫,反而使有害物质 在生物体内积蓄地越来越多,而杀虫剂通过各种途 径渗透到水中,造成水体污染,水循环恶化进一步 扩散了污染,再通过食物链积累循环,使其危害无 处不在。作者接着又从土壤的产生过程、微小生物 的腐烂降解作用实现生物圈循环以及一些生活在土 壤里的昆虫的作用等方面谈起,说明土壤与生命之 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而杀虫剂会杀害土壤中的有 益共生体,破坏土壤的生物平衡,残留的化学药剂 长期滞留在土壤中积累起来,从而被土壤上的植被 吸收,污染毒害食物源。同时,由于生态系统遭到 了人为的破坏,导致附近的其他生物也随之消失, 土地变得贫瘠、退化,不适合动植物的生存,进而 影响更多的生态系统,人类也因此付出了相应的沉 重代价。 《寂静的春天》一书的第七章到第十章,作者 不厌其烦举例说明使用杀虫剂引发的破坏环境的惨 痛案例,其中包括:美国中西部为了消灭日本甲虫 所进行的大喷洒,为治理榆树病喷药导致的知更鸟 几近灭绝,喷洒的化学物质进入水体从而导致鱼类 的成批死亡甚至灭绝,为控制火蚁导致的野生动物 灭绝,等等。作者用大量篇幅重点强调了喷洒化学 农药的危害,并列举了日常生活的几个血淋淋例子 来阐述其危害之巨,作者还谈到化学物质的毒素会 存储在人类身体的肝脏中,影响肝脏正常功能的发 挥,并降低肝脏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引发肝炎、肝 硬化等疾病,并且用大量的生物学专业知识来论述 氯化烃和有机磷酸盐干扰细胞的原理,对线粒体和 DNA的破坏和致癌作用。 在本书的最后几个章节中,作者先叙述了昆虫 超强的繁殖能力,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杀虫剂是消灭 不了昆虫的,虫灾会在几年后卷土重来,破坏性更 变本加厉。更糟糕的是,杀虫剂的药效并不是选择 性的,它会不分青红皂白把害虫及其天敌一起杀戮 消灭,作者指出,有效的昆虫控制需要由自然界生 物控制来完成,狂轰滥炸肆意喷洒杀虫剂只会让昆 虫出现抗药性,随着昆虫抗药性的不断强化,人们 不得不寻找新的杀虫剂替代品,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人类将会面临万劫不复的深渊。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最为迫切的一个问题。人 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和环境息息相关,一旦环境遭 到破坏,则必定会危及人类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 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为世界人民所关注。习近平总 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高瞻远瞩地指出:“人与自然 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 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 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 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们要建设 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 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 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 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长期以 来,“人定胜天”“征服大自然”这样的标语一直 是耳熟能详甚至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一种口号,但 是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 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吗? 《寂静的春天》的作者蕾切尔·卡森以“深切 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文字”,以及大量不 容置辩的事实和血淋淋的教训,希望唤醒愚昧无知 、贪婪自大的人们,在大自然面前不要再骄横跋扈 不可一世,应该始终保持一份谦卑之心,一份敬畏 之情,反省人类行为给自然环境造成的巨大伤害, 改正自己的错误,从而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爱护 环境最终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它不仅仅是一部热情洋溢通俗易懂的科普作品,同 时也是一部文字优美冷静理智的经典文学作品,如 今我们重温经典走进卡森的心灵世界,依然无时无 刻不受到强大的冲击和震撼,我们依然会被卡森女 士卓越的才华和深邃的远见所深深折服,更为她坚 持人道主义、坚守精神家园,关怀人类命运的情怀 而肃然起敬,她远在半个世纪以前发出的呐喊,如 今依然振聋发聩响彻云霄,她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 化学工业利益部门,这种卓尔不群的大勇气、大担 当、大智慧、大境界永远值得后人景仰膜拜,她坚 持真理、永不妥协的科学精神恰似一盏熠熠生辉的 指路明灯,照亮人类通往未来的漫漫长途。 导语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激起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于1962年出版。它描述了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将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后记 四十年前,《寂静的春天》对公众意识产生了 巨大的震撼,给环境保护运动注入了新的实质和意 义。有关杀虫剂和其他有毒的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和 公共健康的影响已经记录颇多,但是却散布在各种 技术性文献中。环境科学家知道这个问题,但是一 般来说,他们只集中关注自己狭隘的专业部分。正 是得益于蕾切尔·卡森的努力,把知识合成一种单 一的概念,才使每个人包括科学家和普通民众都能 够轻易理解并接受,即使是科学界也急需这样一本 书。 当这位性情温和的水生植物学家在研究“寂静 的春天”的时候,从社会声望和民众支持的角度来 看,生态学在科学的各种学科中无足轻重。甚至几 乎没有什么人知道这个单词的意思,后来发展最迅 猛的学科之一——保护生物学,当时并不存在。 那时候,科学文化十分迷恋引人注目的分子革 命的成功,这样就让物理学和化学成为生物学的基 础。作为一名年轻的博物学者接受生物学的专业训 练,我当时忙于与有机化学家合作破解蚂蚁用来建 立蚁群的信息素密码。同时,环境也被排除在主流 的政治议程之内。 20世纪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早期,美国是一个 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国家。在和平时期经济增长 最高值的带动下,伦理道德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然 而,陷入了威胁我们生活方式的冷战之中,这个国 家容易受到包围我们的强大对手的攻击。苏联在核 武器上面已经赶上了美国,而在太空竞赛方面,更 是打败了美国。在亚洲大陆,中国和我们军事处于 对峙状态。为了我们的繁荣和安全,我们极为重视 发展科学技术,极为信任似乎一贯正确的物质新颖 性。其造成的后果是人们对环境的警告显得非常急 躁且不耐烦。 在人们记忆中,祖先已经在广袤的大陆内地殖 民定居,他们的国家从未输过任何一场战争,对于 这样的平民来说,限制和节制几乎好像显得不太爱 国。和平利用原子的概念是时代特征的缩影。联邦 政府计划用低当量核爆炸来开挖海港和水路时,这 一情况达到顶点。 工程师认真考虑过这样一个计划,用一连串精 确定时的爆炸方法,立即建设一个与巴拿马运河平 行的、海平面高度相似的海峡。幸运的是,那个特 定的梦想只停留在画板上。除了外国政策的错综复 杂,一直想把一个中美洲国家一分为二以外,还涉 及一种生物的存亡。 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我在此机构任初级成 员)审查了此计划,并且提出了警告。我们指出,生 活在太平洋东部浅水区的动物群和生活在加勒比海 的动物群大不一样。由于隔着巴拿马海峡,这两种 动物群几百万年以来各自独立演化,这两种动物群 将被来自太平洋洪流混合在一起。在多种可能的不 幸后果中,加勒比海水的入侵会带来有毒的海蛇和 海黄蜂(一种刺人的水母)。 我凑巧经历过的第二起全国性的狂热事件是美 国农业部的火蚁灭绝计划。在《寂静的春天》一书 中,蕾切尔·卡森称这起事件为“谋划糟糕、执行 不力,在大型控虫方面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的实 验,同时耗资巨大,却造成动物大量死亡,公众对 农业部信心丧失殆尽,真不可理喻,居然还有人在 继续投入资金”。 此次惨败的目标是进口的红色火蚁,它们被进 口到亚拉巴马州的莫比尔港,很有可能装在和从阿 根廷运来的货物一起。每一个蚁群都含有成千上万 锐意进取的工蚁,构筑的蚁巢被覆盖在高达一英尺 的土丘下。火蚁的名字来源于它蜇针,皮肤一靠近 ,就感觉像被燃烧的火柴烧灼了一样。火蚁蚁群在 美国建立起来的确切时间尚不清楚,但很可能是在 20世纪30年代的某个时间。极其凑巧的是,我是第 一位非官方记录此事的人。1942年,作为一名13岁 的童子军,我在我家附近的莫比尔码头研究蚂蚁, 发现了一处发展势头很好的进口红色火蚁蚁群。 7年后,当火蚁已经在当地泛滥成灾,我受雇于 亚拉巴马州政府对其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做一次彻 底的研究。我发现火蚁从莫比尔呈放射状朝外蔓延 ,速度大约为每年5英里,已经抵达佛罗里达州和密 西西比州的边界处。通过这种推进,也通过搭载苗 圃和农场产品的顺路车,它们注定未来几十年将继 续在南部从南北卡罗来纳州到得克萨斯州的广大地 区扩散。 红色进口火蚁过去是一桩非常麻烦的事,而且 将一直持续下去。它的蜇针让人很难受,毒液偶尔 会导致致命的过敏性休克;人们已经知道幼小的工 蚁会侵害玉米幼苗、其他庄稼以及地面鸟巢里的小 乌。它的土丘很大,数量众多,让大型农场机械难 以作业。虽然它造成的经济损失没棉籽象鼻虫、吉 普赛蛾、欧洲玉米螟以及其他破坏性昆虫造成的经 济损失那么严重。但它显而易见而又颇具威胁的行 为还是给美国农业部发出了足够的警告,在化学工 业部门的热情支持下,开展了一次剿灭行动,不仅 仅是要控制住它们,而是让它们从美国的土壤上彻 底消失。1958年,1000000英亩的土地喷洒了烈性的 狄氏剂和七氯。 正如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写 道:这给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通过直接和间接 地与受污染的水接触, 精彩页 二 忍耐的义务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实际上一直是生物和其周围环境的互动史。很大程度上,地球上植物和动物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由周围环境所塑造,如果考虑到地球整个生命周期的话,生命改造环境的反作用是微乎其微的。直到一个新的物种——人类的出现,尤其是到了20世纪,生命才拥有巨大的改变自然的力量。 在过去的25年中,这种力量不仅仅增长到令人不安的程度,而且它的本质发生了改变。人类对环境的所有威胁中,最骇人听闻的是用危险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壤、河流、大海的污染。很大程度上,这种污染是难以挽回的。它引发的恶性连锁反应不仅影响了生命赖以生存的地球,而且深入渗透到生物体组织内部,这一恶性连锁反应很大程度上是无法逆转的。 在这普遍被污染的环境中,化学物质和辐射一样,对改变世界的本性,起着危害的作用,而这一作用往往又不被人们所熟知。核爆炸释放出的锶90进入大气层中,伴随雨水和颗粒物降落到土地上,滞留在土壤中,而后进入草、谷物、小麦中,假以时日会进入人的骨头中,逗留于此,直到人的死亡。与此相似,喷洒在农田、森林、花园上的化学物质滞留在土壤里,再进入生物组织中,通过生物体的中毒和消亡在彼此间相互传递着。它们也可以通过地下水流转,等到重见天日的时候,会在空气和阳光的作用下,结合形成新的物质形式,这种物质可戕害植物、危及牲口,不知不觉毒害从干净的水井中饮水的人们。正如艾伯特·施韦策所言:“人们几乎无法识别自己一手创造出的恶魔。” 如今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从无到有花费了千百万年——在此时间以内,生命一直在不断发展、进化、演变,同周围环境达到一种协调和平衡的状态。而环境——严格塑造并支配生命的环境中,包含着对生命有害和有益的元素。某些岩石放射出危险的射线,就是太阳光中也含有具有杀伤力的短波射线,而所有的生命正是从太阳光中汲取能量。假以时日——不是以年为单位来计算,而是以千年为单位来计——生命不断调整适应,最终达到一种平衡。因为时间是基础的要素,但在现代社会,已经无暇调整了。 随着人们激烈而轻率的步伐,新情况出现的速度和变化之快难以预料,超过了大自然的从容步履。在地球上还没有生命以前,辐射就已经存在于岩石的放射、宇宙射线爆炸和太阳紫外线中了;现在的辐射是人类干预自然的产物。生命需要调整适应的化学物质也不仅仅是从岩石中冲刷出来,然后被江河带到大海中的钙、硅、铜和别的无机物里了,它们还包括人们富有创造力的头脑在实验室发明出来的、在自然界里没有与之对应的人工合成物。 对大自然而言,调整适应这些化学物质是需要时间的,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一生的时间,而是需要好几代人的时间。即使由于某种奇迹出现使得适应成为可能,也是徒劳无益的,因为新的化学物质如同涓涓细流般从实验室流淌出来,仅仅在美国一个国家,每年几乎有500种化学物质被实际投放使用。这个数字令人震惊,隐含的意思也不易把握——人体和动物每年需要适应500种新的化学物质,而这些化学物质是生物体完全没有体验过的。 这些物质中的很多种都被应用于人类和自然的战争之中,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人们已经研制了200多种基本的化学物质来消灭昆虫、杂草、啮齿动物以及其他的日常生活中被称为“害虫”的生物。这些化学物质以几千种不同的商标名出售。 现在,农场、花园、森林、房屋几乎都在普遍使用这些喷雾药、粉剂、气雾剂等——这些未加选择的化学物质几乎可以将所有的昆虫一扫而光,不管“益虫”还是“害虫”,它们让鸟儿不再欢唱,让溪流不见鱼儿欢跃,让树叶蒙上了一层致命的薄膜,它们还会被滞留在土壤之中——尽管原本的目标可能只是几种杂草或昆虫。在地球表面“狂轰滥炸”似的喷洒农药,却不会对所有的生物造成不适,会有人相信吗?它们不应该被称为“杀虫剂”,而应该被称为“杀生剂”。 农药的喷洒似乎陷入一个永无止境的螺旋上升过程。自从滴滴涕开始于民用以来,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一直在继续,在此过程中,必须寻找更加有毒的物质。按照达尔文适者生存的理论,昆虫向高级进化,对某些特定的杀虫剂产生免疫,因此,必须研发更加致命的杀虫剂。这种情况也会因为我后面将描述的原因造成,那就是,在被喷洒过后,害虫通常会“复燃”,或者叫卷土重来,而且数量更加庞大。可见,化学药品之战不可能获胜,所有生命在激烈的交火中进退维谷。 和核战争会引起人类的灭绝一样,我们时代的中心问题是人类整个环境已经被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潜在危害力的物质所污染——这些物质累积在植物、动物的组织内,甚至渗透到生殖细胞,破坏或者改变决定未来形态的遗传物质。 一些未来的潜在设计师总期待这样一个时代,能通过设计改变人类细胞的原生质。但是,我们现在仅仅因为疏忽就可以做到如此。很多化学物质和辐射一样,能够引起基因的改变。像选择杀虫剂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居然可以决定人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