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著的《林家铺子》写一个小镇上一家洋广货店的故事。1931年日寇悍然侵入中华大地,各地爱国青年掀起抵制日货的运动。江浙地区一个小镇上,林家铺子老板的女儿明秀,因穿了自家铺里的日本产旗袍,遭到同学鄙视后回家哭闹。林老板则贿赂商会会长并在其默许下继续出售日货。为了挤垮同行,他费尽心机招揽生意,在赢利的同时,也受到高利贷盘剥和当地官员的敲诈勒索,明秀更是险被警察局局长霸占。虽然林老板苦心经营,但在封建官僚、资产阶级的层层盘剥下,林老板还是破产了。他偷偷带上别人的货款与女儿一走了之,有权有势的债主们闻讯前来争夺封货,而老弱孤寡的债权人却面临更可怕的结局。
茅盾(1896-1981),中国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916年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1年与郑振铎、王统照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32年完成长篇小说《子夜》。此外还发表了《林家铺子》《春蚕》等小说及一些散文随笔。主编《人民文学》和《译文》等刊物,撰写《夜读偶记》等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论著,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有《茅盾全集》行世。
茅盾的创作实践,为读者提供了认识中国社会的生动教材,显示了革命文学的实绩,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尤其是《林家铺子》,它将民族战争、城乡经济、社会政治投影在一个小小的店铺、一户小小的人家身上,短短的篇幅却线头纷繁,波澜迭起,细致绵密,称得上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国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对其有这样的评价:《林家铺子》写一个小镇上一家洋广货店的故事,层层剖剥,不漏一点儿,而又委曲人情,真可算得“严密的分析”,私意认为这是他最佳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