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利科著的《论解释--评弗洛伊德》源于保罗·利科1961年秋季在耶鲁大学所做的名为特里讲座(Terry Lecture)的三次报告。本书涉及弗洛伊德而非精神分析;这意味着它缺少两样东西:精神分析经验自身和对后弗洛伊德学派的思考。同时,本书不是心理学书,而是哲学书。它是对人的新理解,这个人是由对于利科有重要意义的弗洛伊德引入的。 从意志现象学转向解释学的《恶的象征》开始,利科不断为解释学开疆拓土,扩展着解释学的应用范围,从宗教、精神分析到隐喻、叙事。本书就是利科拓展解释学领域的尝试。在本书中,利科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定位为一种文化解释学。它和利科先前发表的《恶的象征》一起构成了利科从意志现象学转向解释学的标志性著作。和《恶的象征》相比,本书对利科解释学思想的阐发更加系统和完备。而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阐释为一种解释学的关键,就是将“文本”概念扩展应用到精神分析理论中。 目录 译者序 文本概念的扩展 前言 第一卷 问题:弗洛伊德的处境 第一章 论语言、论象征和论解释 1.精神分析和语言 2.象征和解释 3.对象征的一种批评 第二章 解释的冲突 1.解释的概念 2.作为意义回想的解释 3.作为进行怀疑的解释 第三章 解释学方法和反思哲学 1.象征对反思的求助 2.反思对象征的求助 3.反思和歧义的语言 4.反思和解释的冲突 第二卷 分析论:对弗洛伊德的解读 引言:如何解读弗洛伊德 第一部分 能量学和解释学 弗洛伊德学说的认识论问题 第一章 一种没有解释学的能量学 1.守恒定律和计量装置 2.走向场所论 第二章 《梦的解析》中的能量学和解释学 1.梦的工作和注释工作 2.第七章 的“心理学” 第三章 在元心理学作品中的冲动和表象 1.场所论——经济学观点和冲动概念的确立 2.表现和表象 第二部分 对文化的解释 第一章 梦的类比 1.梦的优先权 2.艺术作品的类比 第二章 从梦到崇高 1.解释的描述和临床方法 2.解释的发生学道路 3.元心理学问题:超我概念 第三章 幻想 1.幻想和欲望策略 2.说明的发生学阶段:图腾崇拜和一神教 3.宗教的经济学功能 第三部分 爱若斯,死亡冲动,必然性 第一章 快乐原则和现实性原则 1.现实性原则和“第二过程” 2.现实性原则和“对象选择” 3.现实性原则和自我的经济学任务 第二章 死亡冲动:思辨和解释 1.弗洛伊德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辨” 2.死亡冲动和超我的破坏癖 3.在爱若斯和死亡冲动之间的文化 第三章 提问 1.否定性是什么? 2.快乐和满足 3.现实性原则是什么? 第三卷 辩证法:对弗洛伊德的一种哲学解释 第一章 认识论:在心理学与现象学之间 1.精神分析的认识论诉求 2.精神分析不是一门观察科学 3.精神分析领域的现象学方法 4.精神分析不是现象学 第二章 反思:一种主体考古学 1.弗洛伊德与主体问题 2.原我的现实性,意义的理想性 3.考古学的概念 4.考古学与反思哲学 第三章 辩证法:考古学与目的论 1.意识的目的论模式:黑格尔现象学 2.生命和欲望的不可超越性 3.隐含于弗洛伊德主义的目的论 第四章 解释学:走向象征 1.象征的复因决定 2.象征的等级秩序 3.升华问题和文化对象的辩证重审 4.信仰与宗教:神圣的暧昧不清 5.一种宗教精神分析的价值与界限 主要人名对照表 主要术语对照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