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不论是人性的欲望,还是个人与集体的冲突;不论是对选项本身的描述,还是选项数量的增减,都会在不经意间改变我们的选择。希娜·艾扬格著的《选择(为什么我选的不是我要的)》从7个角度探讨了选择背后的影响因素,以帮助读者理解选择这门艺术,从而做出更好的选择。 选择是一种原始欲望:为何低收入人群患病率高3倍 选择中的个人和集体主义:绿茶、咖啡和糖的故事 选择是一种个性的表达:前卫领带和黑白手机的悖论 选项描述的影响力:90%手术成功vs10%手术失败 善用选择中的感性联想:圣诞节为何只选可口可乐 选择数量与选择优化:24种口味果酱的误区 把选择权交给他人:放弃治疗,关于人性的故事正如作者希娜·艾扬格所说,我们的选择构建了我们的职业、身份、关系和世界观——我们是我们所做选择的总和。期待读者从书中得到指引,做好每一个选择。 作者简介 希娜·艾扬格(Sheena Iyengar),世界前沿心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全球排名前50位的管理思想家,TED演讲累计586万人次观看。因在人类“选择”这一主题上的突破性研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院的赞助,并获得“美国总统青年科技奖”。撰写或共同撰写了30多篇学术期刊文章,文章见于各大平台,如《彭博商业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城市实验室》《财经杂志》。 艾扬格从出生开始便与“选择”纠缠在一起,她的父母选择了从印度移民美国,因此她成了美国公民。她在幼年时患上了色素性视网膜炎,到高中时基本失明,但她选择了坚强应对,凭借毅力和努力,先后获得华盛顿商学院学士学位和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后来她成为教授,研究的主题恰恰就是“选择”。 目录 前言 选择的艺术 第1章 选择,一种原始欲望 生存还是死亡 老鼠的“信念” 选择是人类的生存武器 温柔却危险的囚禁 选择为何能够促进健康? 诉说希望的故事 第2章 我的、你的和我们的 信仰下的婚姻和幸福 规则会束缚人类选择吗? 个人还是集体:绿茶、咖啡和糖 两种婚姻的传说 我的、你的和我们的 从一幅画看出你的世界观 逃离式自由和实现式自由 文化碰撞下的兼容并蓄 第3章 选择是寻找自我的过程 选择与成长性思维 消费习惯暴露你的个性 我想与别人不同,但又担心另类 更高层面的身心一致性 你希望别人怎么看待你? 选择是生命的动态体现 第4章 选择中的理智与情感 你的选择是最优吗? 棉花糖的故事 选项的描述会影响选择结果 直觉选择,决断2秒间 富兰克林的公式 第5章 潜意识、主观联想与选择 淡粉和芭蕾舞鞋粉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两者间是有差别的 蓝色药丸和红色药丸 圣诞节只选可口可乐的秘密 房间里500磅重的大猩猩 网络中的选择 第6章 更多选项,不代表拥有更多选择 24种果酱的陷阱 大量选项带来了迟疑不决 从5到9的选择舒适区 当选项成为障碍 减少选项,得出最优解 放弃冗余,才能拥抱创造性 第7章 有时,请把选择权交给他人 审讯室里的蛋糕 朱莉的早产儿困境 苏珊的放弃治疗选择 比较的代价 两难之间 红色按钮综合征 限制,让选择更珍贵 与其放弃,不如让别人替你选择 结束语 后记 致谢 资料来源 序言 世间的一切都始于一个故事。 ——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bpell) 我生于多伦多,是个早产儿,比预产期提前了一个月 出生。 我出生那天,暴风雪将多伦多变成了一座寂静、银装 素裹的雪城。 始料未及的早产、出生当日罕见的低能见度,现在回 想起来都是不祥的预兆。我的母亲那时刚从印度移民加拿 大,对她而言,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于是她也把这 种双面性遗传给了我。我的父亲那时正在从印度赶往加拿 大的途中,因而未能迎接我的意外出世,而这似乎也预示 了他会早早地离开我的人生。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命运在 出生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我的命运,无论是刻写在美丽 而遥不可及的星空中,还是刻写在地上随处可见的乱石上 ,自我出生那一刻起就已注定,生活的种种情形也仅仅是 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一点。 这只是一个故事。听听我的另外一个故事吧。 你永远都不会知道生活中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不是吗 ?就如同装有小玩偶的玩具盒,尽管你每次都是小心翼翼 地只打开一个盒子,期待玩具盒里装的是小玩偶,但盒子 里弹跳出来的总是五花八门、让你始料未及的东西。我就 是这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突然地—比预产期早了整整一 个月,我的父亲甚至无法迎接我的到来。那时他还在印度 —我母亲魂牵梦绕的故土。尽管对故土无比眷念,但母亲 最终还是来到了加拿大,并在加拿大生下了我。我出生那 天,母亲抱着我,一个人凝望着窗外的飞雪。如同薄薄的 冰片随融化的雪水四处漂流一样,我们也四处漂泊:法拉 盛、皇后区、埃尔姆伍德帕克、新泽西。 但无论到哪儿,我都是与锡克族移民共同生活的。这 些人同我的父母一样,尽管已经离开了印度,却始终带着 印度的烙印。我的父母试图在另外一个国家重现他们印度 式的生活,因此也可以说我是在“国中国”长大的。每周 有三天,父母会将我带到锡克寺里做礼拜。女人(我也在 其中)坐在右侧,而男人则集中坐在左侧。根据锡克教教 义,我一直留着长发,因为长发象征着神造物的完美。右 手戴的钢手镯代表我无所不能、顽强不息的意志,以及对 神的热爱和奉献,它也时刻提醒我,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将 被收入神明那双明察秋毫的法眼。每时每刻,即便是冲澡 ,我都穿着短裤,那代表我的贞节。这些仅仅是我遵从锡 克教教义的一部分表现。同其他虔诚的锡克教教徒一样, 宗教中没有规定的事情都由我的父母决定。表面上,一切 都是为我好。但生活总是喜欢破坏你既定的或是他人替你 制订的计划。 从蹒跚学步起,我总是撞到东西。起初父母只是以为 我比较笨拙。按理说,停车计时器已经大到足以让我看见 并及时避开,可为什么我却总需要别人提醒我当心?当父 母注意到我不是一般的笨拙时,他们带我去了哥伦比亚长 老会医院咨询一位眼科专家。这位专家很快就解开了谜团 :我患有罕见的色素性视网膜炎,这是一种家族遗传的视 网膜病变,视觉敏锐度只有20/400。当我读到高中时,我已近乎失明,唯一能辨别的也就剩下光了。 我想,一个意外的确能让我们做好准备应对更多接踵 而来的意外。 与失明做斗争让我变得更加坚强。(抑或是因我天性 坚强才能顽强地与疾病做斗争?)即使我们认为已经全力 以赴做好了应对一切的准备,我们仍然有可能被生活中的 种种意外击倒。我13岁那年,父亲去世了。 那天,父亲送母亲去哈勒姆区上班,并答应母亲,他 随后会去医院找医生看看他的腿疾以及一直以来呼吸困难 的问题。但医院对于父亲预约的时间安排有些混乱,总之 ,那时没有一个医生能给父亲做检查。父亲非常沮丧,再 加上因为其他的事情备感压抑,他气愤地离开了医院,冲 到人行道上,随即被一辆车撞倒。肇事者将父亲拖到车上 ,并叫了辆救护车。父亲最终被送到了医院,但到达医院 时,他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 我谈起这件事并不是想说明生活仅仅是由一系列不可 预见、不尽如人意的事情组成的,而是我们生活的相当一 部分,也确实充满了许许多多不可预见的事情。如果你只 能预见极短的所谓的“未来”,事情变化之快甚至让你来 不及感叹一声,那么你生活的轨迹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按照 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呢? 等等,我还有另外一个故事。虽然这还是我的故事, 但我相信你能从这个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1971年,我的父母从印度经加拿大移民到美国。与众 多移民者一样,从他们踏上美国海岸、开始新生活的那一 刻起,他们便开始追寻他们的美国梦了。他们很快发现随 之而来的是许许多多的困难,但他们仍然坚持着。我是在 他们的追梦之旅中诞生的,我想我比他们更理解何谓美国 梦,因为比起他们,我更能融入美国文化。尤其是,我已 经充分意识到美国梦的核心价值—它如此闪亮,即使你同 我一样几乎完全失明,你也能看见它,那就是选择。 我的父母选择来到美国,但他们也选择尽可能地保留 他们印度的根。他们与锡克教教徒共同生活,信仰并忠于 教义,教导我应顺从的价值观。从童年时期的吃穿到读书 时期的专业选择,再到工作地点和结婚对象的选择,我只 能顺从锡克教教义以及父母的意愿。上了公立学校后,我 发现独立做出自己的决定不仅是非常自然的,也是非常必 要的。这与文化背景、个性及能力无关,起作用的只是简 单的对与错。 对于我这样一个几乎完全失明、事事被要求顺从教义 的锡克族女孩来说,独立自主是一种强有力的信念。我可 以同父母一样,认为自己的命运早已注定;但我也可以换 个角度,认为我的失明和父亲的去世,仅仅是生活中我们 无法控制的意外而已;如果再换个角度,想想人人生来拥 有选择的权利,可以选择去做一些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 实现的事情,人才会从生活中看到希望。 很多人都只是以选择性的语言编织、讲述生活中的故 事。英语肯定是美国的通用语言,并且它在世界其他地区 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当人们用相同的语言讲述故事时,相互间更容易得到认可。正如我期望本书能够使读者意识到的,“表达选择 ”可以产生很多益处,其中之一便是培养人们的自由意识 。但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为读者揭示,生活中还有其他各种 更为复杂的选择情境,与我在前文中以自己的经历讲述的 关于命运与选择的故事大为不同。 对于“选择”这一课题的研究形式可以是各式各样的 ,但因为“选择”的含义很广泛,没有人能够通过一本书 将“选择”彻底研究透。在本书中,我试图探索与生活最 密切相关、最引人思考的有关“选择”的不同方面,主要 以心理学为基础,同时辅以商业、经济学、生物学、哲学 、文化研究、公共政策,以及医药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力 求为读者展现“选择”的多面性,并借以引发读者思考人 们日常生活中对于“选择”的理解及实践操作。 在接下来的七章里,我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选择, 并试着解决各种困扰我们在生活中做出有利选择的问题。 选择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又从何而来?是 否所有人都会以同样的方式做出选择?如何做出选择与每 个人的身份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为何总是对自己最终 的选择感到失望?我们又该如何最有效地利用选择这一工 具?每个人对每天由自己做主的选择有多少控制力?如果 选择的空间无限,我们又该如何做出选择?我们是否该让 他人替我们做选择?如果是,那么他应该是谁?为什么要 让这些人帮我们做出选择?不管你是否同意我的看法、建 议和结论,我相信,人与人的看法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我 相信,我们共同探讨这些问题的过程无疑将帮助你做出更 全面的选择和决策。无论是对生活琐事的选择,还是对关 系生死存亡的选择,无论选择的机会是否存在,选择都是 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时我们喜欢它,有时 我们憎恨它。但是不管我们与它的关系如何,我们都不能 忽略它。我希望当你看完本书的时候,你能明白选择如何 塑造了你的过去,为什么它现在如此重要,以及未来它将 带你去向何方。 导语 希娜·艾扬格著的《选择(为什么我选的不是我要的)》是一本集认知科学、行为经济学及商业心理学于一身的作品, 它解决了人类关于选择的三个终极问题: 姓名被印在候选人首位,帮助布什赢得更多选票。利用决策分析法找工作的大学生,其第一份工作的薪酬高于其他人20%。 换一种选择描述,可口可乐公司的市值竟然暴增34倍。 赋予养老院的老人琐碎的选择权,就能使其活得更长。 后记 本书的精装版出版后,我便经常发表演讲、接受采访 ,收到很多读者和听众的反馈。其中一部分人表示,他们 非常欣赏书中阐述的关于选择的方方面面,也认为很多研 究非常有趣,并且很有启发性,但同时,选择的复杂性、 海量的信息也让他们茫然不知所措。于是这些读者问我, 是否可以简单地对本书的主要思想做一个指导性的概括总 结?此外,我是否能举出一些更为有效的实例或是小贴士 来帮助他们理解这些思想,从而提高他们自己的选择能力 ?这则后记便是我为满足那些关注本书、提出这些要求的 人而写的。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形形色色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事 件。大学毕业后可以获得一份好工作;酒后驾车导致车祸 ;彩票中奖后一笔抹消你所有的债务;天气突变导致一场 灾祸。 我们试图为自己和亲人的美好生活而努力,但“计划 赶不上变化”。有时,我们认为生活的轨迹是命中注定或 是随机遇而定的,而命运和机遇是我们个人的欲望、行为 和动机无法左右的。有时,我们也认为生活是一系列选择 的总和。或者这三者——命运、机遇和选择——才是决定 我们人生方向的因素,但选择给予我们自主控制的权利, 允许我们积极掌控自己的人生,为我们提供充分利用命运 和机遇的机会。当现实与计划有所出入时,选择使我们得 以恢复、生存,甚至繁荣发展。 在本书的前言中,我讲述了关于自己出生及孩童时期 的三个故事,首先关注的是命运,而后是机遇,最后是选 择。请试着回想你自己的故事,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命 运、机遇和选择——讲述生活中不同版本的故事(或是特 定时期生活的故事)。这些不同版本的故事对你是否有激 励作用?哪一个版本的故事更能激励你向着更远、更高的 目标做更大的努力?哪一个版本的故事给予你力量,激励 你从目前的基点出发、朝着明天的梦想前进? 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那种不需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且有更强大的外在力量决定他们未来的想法会让他们感觉 更好。然而,我们周围的很多人发现,我们能够以自己的 意愿设计我们的生活,从而感受到生活的强大力量。选择 使我们成为自己未来的设计师。 我们生来便有控制的欲望,而选择是实施控制的一种 有效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选择实施的境况或是实 施选择的程度是一致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经历直 接影响着每个人对于选择的不同理解。可能一个人认为某 个选择很重要,具有重大意义,而另一个人则认为这个选 择微不足道,甚至无比愚蠢。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当选 择能增强人们的控制感时,人们才会意识到选择及其带来 的益处。 当我们无去理解他人对于选择的理解和期待时,我们 便有可能将对方认为毫无意义的选择强加给他,或是剥夺 他认为极其重要的那些选择。我们应当以开放的心态了解 别人是如何“说出选择”以及如何将选择融入生活中的一 部分的。 如果你会讲多种语言,想想用不同的语言表达“选择”一词会怎样。“选择”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吗?它是否有 许多近义词?它是否有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含义,或是二者 皆有?主流语言并不能完全反映一种文化对于选择的理解 ,但较为含蓄的语言的选择与较为直白的语言的选择是相 似的。由相同词源发展而来的不同语言,在发音、单词拼 写及相关词汇方面可能会有极大的不同,因此,可以说人 们是在用既相同又有所区别的方式讲述着选择的故事。 尝试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谈谈对于选择的理解。 相互描述一下对对方文化背景的了解。你对异国文化存在 着怎样的误解?这种误解如何影响你对选择在异国文化中 所扮演的角色的理解?知晓我们在知识上的不足,我们就 可以共同努力,增强我们对于选择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多 面性及表达方式的理解。 现代人将选择权视为自由。我们认为选择是在实施自 由,即实现自我、“做自己所想”的自由。我们的选择不 仅仅关于我们的所想或者所需,还有我们是谁。因此在做 选择时,我们常常会问自己非常困难的问题:“我是怎样 的一个人?假如我是这样的一个人,我需要的是什么?如 果这是我所需要的,我又该如何选择?” …… 将选项的数量减少至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较好的情 况是7个选项,选项数量可视情况增减两个,如果要考虑的 因素较多,则可适当减少选项数量;相反,如果选择的情 景是你已经非常熟悉的,则可适当增加选项的数量。切记 ,如果你无法区分不同选项的差别,那么这些选项对你而 言就毫无意义:实际上,你只有一个选择。 培养自己做选择的自信,多听取专家的意见及个性化 的建议。有时删减选项数量的做法并不可取,甚至不可能 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多听取那些更有经验的人的意见或 依赖那些成熟的系统,以便更有效地处理信息。 区分所有可利用的选项或是让供应商来帮你区分选项 。这可以使你成为模拟专家,更清晰地了解每个选项之间 的差别以及每个选项的相关特性和组成部分。 使你面对的选项从少到多、由简单到 书评(媒体评论) 为什么我选的不是我要的?除了希娜·艾扬格, 没有人问过更好的问题,也没有人就这个问题给出过 更发人深省的答案。 ——《异类》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Malcolm Gladwell) 希娜·艾扬格关于选择的研究是开创性的,不断 地给人惊喜。我们需要认真倾听她的见解。 ——《最好的告别》作者,阿图·葛文德(Atul Gawande) 一本文字生动、引人入胜的书,它审视了“选择 ”这门艺术和科学。把它买回家,应该是你可以做的 最简单的选择。 ——《哈佛幸福课》作者,丹尼尔·吉尔伯特 (Daniel Gilbert) 精彩页 尽管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会经历上述极端的逆境(但愿如此),但我们每天也面临着许许多多必须做出的选择。当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我们是积极做出响应,还是畏缩不前,静观其变?是以泰然处之的心态,冷静地接受我们面临的一切,还是坚持不懈地追求我们的目标?我们用不同的标尺来衡量我们的生活:年份、大事记、主要成绩。我们也可以用人生路上不断做出的选择来衡量我们的生活,这些选择最终成就了今天的你我。当我们以这样的视角看待生活时,我们会发现,选择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是决定我们如何生活的重要因素。读到这里,你可能不禁要问,那么选择的力量究竟源自何方?我们又该如何充分利用它呢?老鼠的“信念” 科特·里克特(Curt Richter)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一位著述颇丰的心理学研究者。1957年,里克特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结果令人震惊。为了研究水温对于忍耐力的影响,里克特及同事将多只小白鼠分别放进玻璃瓶中并灌上水。因为玻璃瓶的内壁太高且很光滑.这些小白鼠面临的只有两个选择:溺水而死或是坚持游泳以求生存。里克特甚至通过射入水流迫使小白鼠游泳,而不是浮在水面上。通过这种方式,里克特记录了这些小白鼠在没有食物、不能休息,而且不能逃出玻璃瓶的情况下坚持游泳的时间。 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在水温与健康状况均相同的情况下,小白鼠坚持游泳的时间却相差甚远。部分小白鼠几乎是当即溺水而死;部分小白鼠仅仅坚持了15分钟就放弃了;还有一部分小白鼠似乎下定决心坚持到底,在体力耗尽前,它们坚持游泳的时间平均长达60小时。这一发现令研究人员大为困惑,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大的差别?是否因为部分小白鼠相信,如果它们坚持游泳,最终就能有生还的机会?难道小白鼠也会有不同的“信念”?不然的话,如何解释小白鼠之间差别极大的表现,尤其是在它们的求生本能已经被激发出来的情况下,抑或是表现顽强的小白鼠已经收到能够逃离绝境的信息? 在进行第二阶段的实验研究时,研究人员将小白鼠不时地从水中捞起,每次都允许它们挣脱一会儿。在小白鼠已经习惯这种模式后,研究人员反复将小白鼠放进玻璃瓶,在水面注入气流几分钟,然后又将小白鼠从瓶中捞出,并放回鼠笼。最后,研究人员将小白鼠放进玻璃瓶中进行测验。这一次,没有一只小白鼠迅速放弃求生,在精疲力竭并溺水之前,小白鼠的平均游泳求生时间长达60小时。 可能我们还不习惯说小白鼠作为一种动物也会有“信念”,但看看实验结果,因为得以从鼠笼中逃脱,并在激流中生存,这些小白鼠似乎相信它们不仅能够承受痛苦,更能够摆脱恶劣的环境。它们的经历已经让它们学会掌握自己的命运,或许,希望就在拐角处。不同于卡拉汉和辛普森作为有思想意识的人类,小白鼠的坚持不懈令人惊叹。鉴于此,我们是否也可以说这些小白鼠做出了选择,它们选择在体能耗尽前寻求生存的希望? P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