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马骁毅著的《实践理论--阿伦特与马克思的思想对话》聚焦于实践理论,展开阿伦特与马克思的比较研究,运用文本分析、理论分析与比较对话相结合的方法,在马克思的思想视野中回应阿伦特对马克思实践理论的批评,比较阿伦特与马克思的实践理论,批判地吸收阿伦特的合理创见,探讨马克思政治实践理论的相关问题,深化马克思实践理论研究,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理论视野和思想路径。 作者简介 马骁毅,山西晋中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研究方向为历史唯物主义、政治哲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山东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2017年入选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扬帆资助计划”。 目录 导论 一 阿伦特实践理论的当代凸显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 基本思路及主要观点 第一章 阿伦特实践理论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定位 第一节 公共领域的遮蔽与现代社会危机 一 人成为被处境规定的存在者 二 公共领域的遮蔽 三 人丧失思考能力来理解我们的时代 第二节 极权主义的历史考察 一 极权主义分析及其定位 二 极权主义与公共领域的遮蔽 三 极权主义与现代性危机 第三节 “实践”在阿伦特思想中的定位 一 “实践”是阿伦特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 二 “行动”是实践的特殊形式 三 行动的场所是“公共领域” 第二章 阿伦特实践理论的主要观点与基本内容 第一节 实践的三种类型及三大领域 一 劳动与私人领域 二 工作与社会领域 三 行动与公共领域 第二节 行动与人的复数性 一 行动是复数的人参与的活动 二 复数的人通过言语和行动进入公共领域 第三节 行动与价值 一 行动的风险:不可逆性和不可预测性 二 行动风险的解决途径:宽恕和承诺 三 行动的价值目标:自由和平等 第三章 阿伦特对马克思实践理论的批评及当代回应 第一节 劳动解放与公共领域的复兴 一 “劳动解放”遮蔽“公共领域的复兴” 二 总体性的劳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二节 实践中的暴力与支配 一 实践暴力蕴含主体性支配模式 二 暴力发源于社会系统结构的矛盾运动 第三节 政治实践:纯粹性还是总体性 一 政治行动具有纯粹性 二 实践的总体性不排斥政治实践的相对独立性 第四章 马克思与阿伦特实践理论的比较 第一节 问题意识:资本主义批判与公共领域复兴 一 总问题:资本主义的总体性超越与公共领域的复兴 二 关注焦点:实践的总体性结构与政治实践的复苏 第二节 研究方法:辩证方法与现象学方法 一 辩证的实践观与现象学的实践观 二 实践:自我创造还是自我显现 第三节 理论内核:实践的总体结构与三种类型 一 实践:总体结构’或三种类型 二 实践的总体性观点与类型学的差异 第五章 阿伦特实践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 第一节 阿伦特实践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的相关性 第二节 从“实践”到“政治实践” 一 实践总体性结构中的政治实践与劳动实践 二 政治实践与劳动实践的区别与联系 三 政治实践对于劳动实践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节 政治实践的结构性与多元性 一 政治实践的内部结构和多元形式 二 现代国家结构中的政治实践 第四节 政治实践与公共性问题 一 极权主义不良倾向的规避与克服 二 人民民主的政治实践与公共性建构 第五节 政治实践的价值意蕴 一 政治实践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二 政治实践的工具性与价值性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马骁毅著的《实践理论--阿伦特与马克思的思想对话》采用文本分析、理论分析与比较对话相结合的方法,从“诠释”走向“激活”,在阿伦特与马克思的思想对话中激活相关文本,在实践问题的当代探讨中激活阿伦特与马克思的思想观点。 本书聚焦于实践理论,展开阿伦特与马克思的比较研究,剖析阿伦特的实践理论,回应阿伦特对马克思实践理论的批评,在当代语境中深化马克思政治实践理论研究,对于拓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理论视野和思想路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