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朝花夕拾(双色插图珍藏版)/读名著学语文/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鲁迅
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朝花夕拾(双色插图珍藏版)》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它由十篇散文组成,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成长道路。
在回忆往事的基础上,鲁迅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使它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我们可从这些文章中,透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这本散文集是现代回忆性散文的典范之作。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姓周,幼名章寿,字豫山,后改豫才。1898年起,改名周树人。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始用笔名鲁迅。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卒于上海。鲁迅从小阅读兴趣十分广泛,看过很多野史、杂记,对民间艺术也有深切爱好,这些都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资源。
鲁迅也被誉为“青年导师”,受他提携、指点和教导的后辈学生非常多,如孙伏园、丁玲、萧军、萧红、罗家伦、冯雪峰、台静农等,都深受鲁迅的影响。
目录
名师快速导读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地位与影响
故事梗概
艺术特色
典型人物形象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序言
名师快速导读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出生于一个
破落的封建家庭,从小勤奋好学,7岁开始读书,12岁就读
于私塾“三味书屋”,后因家庭的一次变故,饱尝了世人
的冷漠和蔑视。1902年东渡日本学医,当他目睹国人的愚
昧和麻木不仁时,毅然决定弃医从文,用文笔来唤醒国人
的灵魂。回国后,先后在北京、杭州的几所大学任教。
1918年,第一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从此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五四运动前后,鲁迅参加
《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到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的最前沿,并先后创作了《呐喊》、《彷徨》、《野草》
、《朝花夕拾》、《华盖集》等著作。他后来所创作的杂
文更加深刻、犀利,并著有《二心集》、《南腔北调集》
等,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写作背景
鲁迅在写这些作品的时候,社会正经受着北洋军阀当
局和各种敌对势力的严重压迫。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教育
部部务会议决定,要求小学生要读经,上海出版的《男女
百孝图全传》被定为“家庭教育的好模范”的必读本。在
这样的背景下,鲁迅将自己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对现
实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批判了封建的教育制度对儿童
天性的抹杀行为,批判了封建礼教。
1926年3月,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先生因
为支持学生爱国运动而受到反动派们各种流言的攻击、毁
谤和反动政府的通缉。为此他不得不转到厦门大学任教,
但是在这里还是受到了反动势力的排挤。然而,在《朝花
夕拾》的每篇文章中,他都不忘与反动势力做斗争,对他
们的反动言论作了有力的回击。
地位与影响
《朝花夕拾》是鲁迅最重要的散文集之一。它开创了
现代白话文的回忆性散文创作的先河,成为以后人们模仿
的典范,也成为最经典的读物之一。鲁迅对封建社会制度
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对当时北洋军阀统治的嘲讽和对反动
势力的回击,使许多革命青年在丛书中得到了战斗的热情
和反抗旧势力的决心和勇气,从此开始走上真正的进步的
道路。
鲁迅对于白话文的呼唤和对儿童教育的关心,直接对
当时的文化进步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鲁迅和他的作品已
经成为时代永远的经典,他的书已成为我们整个民族精神
食粮的一部分。
故事梗概
《朝花夕拾》中的文章,记述了鲁迅从童年生活到青
年时求学的不同阶段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这10篇文章
基本上是以时间为顺序的,从《狗·猫·鼠》到《父亲的
病》这7篇,以及《琐记》的第一部分,记述的是鲁迅在故
乡绍兴的生活。鲁迅的童年生活,我们可以从《阿长与(山
海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篇文章中有清晰的了
解。
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作者对保姆阿长妈妈
的回忆是感人至深的。阿长是一个普通的乡下妇女,她让
“我”在正月初一的清早给她祝福、吃福橘等,表达的是
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妇女对美好生活的最质朴的愿望。
但是童年的“我”十分痛恨她对自己的严格,但这怎么都
掩饰不了她对“我”的爱。她给“我”讲故事,让“我”
知道她“伟大的神力”,她不识字还把“山海经”说成是
“三哼经”,却为作者买来了他一直渴望得到的绘图的《
山海经》。文章不仅展现了“我”对长妈妈的怀念,而且
也从侧面揭示了长妈妈的坚忍。
而《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等篇,展示
的是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的画面。《琐记》记述了鲁迅在
南京、日本以及回国后的部分经历,记录了青年的鲁迅为
了寻求救国的真理而阔步前进的足迹。作者对于在南京学
堂的回忆,让我们看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动嘴脸,改良
派软弱无力、不可能成功的实质。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
因和过程,在《藤野先生》中做了清楚的交代。鲁迅鄙视
东京留学生中那些醉生梦死、守旧顽固的清朝派遣的奴才
们,独自去仙台学医了。学医期间,在“幻灯片事件”中
,鲁迅受到了强烈的刺激,痛感医学不可能救治当时的中
国,从此弃医从文,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积极参加民主主
义革命。作品在夹叙夹议中,也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
抨击和嘲讽。
艺术特色
完整的篇章体系
《朝花夕拾》中的这10篇文章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结构
。散文集基本上是以作者的童年和青年生活经历为线索来
安排文章顺序的。第1篇到第6篇主要写童年世界,第7篇和
第8篇写面临人生道路的选择的青年时代,第9篇和第10篇
怀念师友,回顾了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过程。另外,各篇
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第1篇《狗·猫·鼠》从侧面提到了
阿长,第2篇就专门回忆《阿长与(山海经)》;第2篇写
了有趣的“三哼经”,在第3篇就谈到那令人生厌的《二十
四孝图》。接下来的3篇《五猖会》、《无常》和《从百草
园到三味书屋》,从枯燥的背书谈到迎神赛会,再从迎神
赛会谈到令人难忘的无常,最后又从百草园谈到三味书屋
,都是经过作者精心的构思和安排,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童
年生活的情景。
战斗的风格
大家知道,鲁迅的杂文总是带有战斗的风格。《朝花
夕拾》虽然是回忆性的散文,但是各篇中依然保留着鲁迅
先生战斗的风格。《狗·猫·鼠》一开始就顺手投出了匕
首,出其不意地刺向一些反动保守的力量,使得他们措手
不及,无法招架。在《无常》中,鲁迅描写了一个“阴司
间的鬼”,给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个鬼魂世界,这对军阀
统治下的“阳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在《二十四孝
图》中,鲁迅最后说,那些强制儿童学孝子的人,自己根
本不实行,只有“整饬伦纪的文电”。这“文电”就是指
段祺瑞政府的整顿学风文件,这对政府的制度又是一个有
力的抨击。藤野先生对于中国女人裹脚问题的好奇,鲁迅
写这样一件事,不仅突出了藤野先生善于思考和追根究底
的严谨治学态度,也表现出了自己对封建社会女人裹脚这
种荒诞“国粹”的蔑视。
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虽然是回忆性散文集,鲁迅却不是随便地记录记忆中
的事情,他是有选择、有取舍的。鲁迅先生着力抓住一些
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典型细节,把叙述、描写、抒情、
议论等结合,夹叙夹议,以小事情反映更大的社会问题和
更加宽广的社会生活状态。
以人物来看,有勤劳朴实的长妈妈,公正无私、可亲
可爱的活无常,严谨热忱对中国人充满友好情谊的藤野先
生,耿直不阿最后抑郁而死的范爱农,方正质朴又有些迂
腐的私塾老师,甚至故弄玄虚、骗钱害人的“名医”,这
些看起来是平常的人物却是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精心挑选
出来的。通过一系列同样是精心挑选的事件和细节,作者
把这些人物刻画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使他们具有了深
刻的社会意义,反映了不同历史条件下某种社会力量对人
的影响,展示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典型人物形象
长妈妈:鲁迅的保姆。因为社会的影响,长妈妈保留
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如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
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
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因此,“我”对她怀恨
在心。然而,鲁迅对她的印象还远不止这些。她也有可爱
的一面。长妈妈知道“我”喜欢《山海经》,不辞辛劳地
帮“我”买来。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
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
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
也歌颂了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日本的一位医学教授,穿着不拘小节,但
对工作极其认真。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
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来。这个对比手法,写出了藤
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
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
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体现出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
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
,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是鲁迅在日本求学时的同学,一位觉醒的知
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中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
,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
的内心痛苦、悲凉,最后落水身亡。有评论说范爱农是鲁
迅的影子,文章表达了鲁迅对范爱农命运的感叹、悼念和
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
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
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
,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
强烈的爱。
导语
《朝花夕拾(双色插图珍藏版)》是鲁迅先生创作生涯中一部散文集,其中包括十篇散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则写于厦门。这十篇散文,按照鲁迅先生的说法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图,是研究鲁迅先生早期思想和生活的重要资料。
书评(媒体评论)
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
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
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然。
——喻小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
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
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
界。
——陈孝全
精彩页
但是,这都是近时的话。再一回忆,我的仇猫却远在能够说出这些理由之前,也许是还在十岁上下的时候了。至今还分明记得,那原因是极其简单的:只因为它吃老鼠——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
听说西洋是不很喜欢黑猫的,不知道是否确实;但Edgar AllanPoe的小说里的黑猫,却实在有点骇人。日本的猫善于成精,传说中的“猫婆”,那食人的残酷确是更可怕。中国古时候虽然曾有“猫鬼”,近来却很少听到猫兴妖作怪,似乎古法已经失传,老实起来了。只是我在童年,总觉得它有点妖气,没有什么好感。那是一个我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另讲猫的故事了——
“你知道么?猫是老虎的先生。”她说,“小孩子怎么会知道呢,猫是老虎的师傅。老虎本来是什么也不会的,就投到猫的门下来。猫就教给它扑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方法,像自己捉老鼠一样。这些教完了;老虎想,本领都学到了,谁也比不过它了,只有老师还比自己强,要是杀掉猫,自己便是最强的角色了。它打定主意,就上前去扑猫。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一跳,便上了树,老虎却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蹲着。猫还没有将一切本领传授完,还没有教给它上树。”
这是侥幸的,我想,幸而老虎很性急,否则从桂树上就会爬下一只老虎来。然而究竟很怕人,我要进屋子里睡觉去了。夜色更加黯然,桂叶瑟瑟地作响,微风也吹动了,想来草席定已微凉,躺着也不至于烦得翻来覆去了。
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飘忽地走着,吱吱地叫着,那态度往往比“名人名教授”还轩昂。’猫是饲养着的,然而吃饭不管事。祖母她们虽然常恨鼠子们啮破了箱柜,偷吃了东西,我却以为这也算不得什么大罪,也和我不相干,况且这类坏事大概是大个子的老鼠做的,绝不能诬陷到我所爱的小鼠身上去。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隐鼠”,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我的床前就贴着两张花纸,一是“八戒招赘”‘,满纸长嘴大耳,我以为不甚雅观;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 我想,能举办这样大仪式的,一定只有我所喜欢的那些隐鼠。现在是粗俗了,在路上遇见人类的迎娶仪仗,也不过当做性交的广告看,不甚留心;但那时的想看“老鼠成亲”的仪式,却极其神往,即使像海昌蒋氏似的连拜三夜,怕也未必会看得心烦。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轻易便睡,等候它们的仪仗从床下出来的夜。然而仍然只看见几个光着身子的隐鼠在地面游行,不像正在办着喜事。直到我熬不住了,怏怏睡去,一睁眼却已经天明,到了灯节了。也许鼠族的婚仪,不但不分请帖,来收罗贺礼,虽是真的“观礼”,也绝对不欢迎的罢,我想,这是它们向来的习惯,无法抗议的。 老鼠的大敌其实并不是猫。春后,你听到它“咋!咋咋咋咋!”地叫着,大家称为“老鼠数铜钱”的,便知道它的可怕的屠伯已经降临了。
这声音是表现绝望的惊恐的,虽然遇见猫,还不至于这样叫。猫自然也可怕,但老鼠只要窜进一个小洞去,它也就奈何不得,逃命的机会还很多。独有那可怕的屠伯——蛇,身体是细长的,圆径和鼠子差不多,凡鼠子能到的地方,它也能到,追逐的时间也格外长,而且万难幸免,当“数钱”的时候,大概是已经没有第二步办法的了。
有一回,我就听得一间空屋里有着这种“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肋还是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竞醒过来了,渐渐地能够饮食、行走,到第二日,似乎就复了原,但是不逃走。放在地上,也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给放在饭桌上,便捡吃些菜渣,舔舔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舔吃了研着的墨汁。 这使我非常惊喜了。我听父亲说过的,中国有一种墨猴,只有拇指一般大,全身的毛是漆黑而且发亮的。它睡在笔筒里,一听到磨墨,便跳出来,等着,等到人写完字,套上笔,就舐尽了砚上的余墨,仍旧跳进笔筒里去了。我就极愿意有这样的一个墨猴,可是得不到;问哪里有,哪里买的呢,谁也不知道。“慰情聊胜无”,这隐鼠总可以算是我的墨猴了罢,虽然它舔吃墨汁,并不一定肯等到我写完字。
P16-1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