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名誉领事/步客口袋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格雷厄姆·格林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格雷厄姆·格林著的《名誉领事》讲述了巴拉那河岸的一座小小的港口城市中,一场阴差阳错的绑架行动过后,所有当事人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无辜被绑的名誉领事,骑虎难下的游击队员,备受良心煎熬的英国医生,在情人与丈夫之间犹豫不决的年轻妻子,还有冷酷无情的政客……宗教教义、社会理想、人性底线,在这场阴差阳错的混乱中,他们各自究竟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目录 序言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二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三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五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序言 我刚二十岁出头的时候,曾应“手枪玛丽”之 邀同格雷厄姆·格林一起喝茶。玛丽是一位性格泼 辣的老天主教教徒,她是在茅茅起义期间在肯尼亚 认识格林的。她住在里斯本郊外的一座小山顶上。 格林和他的朋友利奥波德·杜兰神父每年都要开车 穿过西班牙边界,去她那优雅的客厅里做弥撒。 我已无法回忆起第一次会面的细节,只记得和 我握手的那个人是个瘦高个子,面部扁平,一双蓝 眼睛水汪汪的,好像刚从大风中走出来。当时他住 在法国的昂蒂布。他说他很怀念英国香肠和草莓。 饮料托盘一送来,他赶紧冲过去拿威士忌瓶。他开 玩笑说,在法国,他们管这种品牌叫“梵蒂冈六十 九”。 不过,我还清晰地记得谈话中的一个小细节。 我问他,他认为他的哪一本书最好。“《问题的核 心》,”他说,“但我讨厌那个主人公。”他最喜 欢哪一本?他不假思索地说:“《名誉领事》。” 他的回答令我非常高兴,因为《名誉领事》是 我读过的格林的第一本书。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个人 原因:该书出版那年(1973年),我的家人来到了 布宜诺斯艾利斯。小说中所涉及的许多境况我们都 曾身临其境。那是后来被称之为“肮脏战争”时代 的开始,天天都有人被绑架。自从人们断定我的父 亲——他是总领事,后来又改任代办——是绑架目 标后,便由六名前特种航空警卫队队员对他二十四 小时贴身保护。这部小说之所以引起我的共鸣,还 因为我曾经在事发地——阿根廷科连特斯省的一个 大庄园里当过几个月牧牛工。那个大庄园很像查利 ·福特纳姆的庄园。后来,我想在维多利亚·奥坎 波的木屋里完成一部小说。那座木屋在马德普拉塔 。当时,格林已开始在那里写他的小说了。从十六 岁第一次读到《名誉领事》,它对我的影响直到现 在——格林一百周年诞辰的今天——我才开始认识 到,并明白了格林为什么认为这部小说“也许是我 最喜欢的一部”。 1969年(格林首次造访阿根廷也是在这一年) ,在汉堡大学发表演讲时,他描述了“不忠的德行 ”如何激励了他的创作热情。格林从很早的时候就 了解了不忠行为的特征与表现。 …… 然而,没有一部电影能使他感到神秘,也没有 一部电影能使他的感官觉得乏味。格林兰可能存在 于本身虚幻的细节里——“我不能胡编乱造”—— 但艺术氛围是他自己创造的。他承认,他从康拉德 那里捕捉到了拿抽象事物对比具体事物的技巧(“ 像细雨一样的沉寂”;妓院老鸨的仁慈就像一副眼 镜放错了地方)。如果我们记得他的散文,很可能 就能从中发现类似的形象。看看他是如何利用这种 惯用手法描写那些并不存在的事物的吧,比如阿基 诺缺失的手指:“缺了指头的手看起来就像是用渔 网从鳗鱼出没的河里捞上来的什么东西。” 《名誉领事》是在格林六十九岁那年出版的。 他从一开始就对他的这一成果抱有信心。“我本人 确实认为这本书相当好……”他在信中对朋友说。 评论家保罗·奥普雷认为这是他“最精妙,最复杂 ,最出色的一部小说”。格林本人也有同感。他去 世的十年前曾对玛丽一弗朗索瓦·阿兰说过:“我 最喜欢,最不担心的书就是《名誉领事》,其次无 疑是《权力与荣耀》。” 导语 《名誉领事》是作者格雷厄姆·格林自认为成功的得意之作。 小说将南美大陆风云变幻的历史,以冷酷血腥与勇气温情相交织昏暗为背景,无情体现了现实中的人性裸露。 小说高超的叙事技巧,将悬疑推进善恶交锋里面,将故事层层递进,情节扣人心弦,让人手不释卷。 精彩页 第一章 巴拉那河的小港口周围栏杆纵横交错,黄色的吊车林立。爱德华多·普拉尔医生站在那里,凝望着一股浓烟呈水平方向漫卷过来。那浓烟笼罩在城市上空,悬浮在落日的两缕红霞之间,犹如一面国旗上的条纹。普拉尔医生发现,当时的港口上,除了那个在海员大楼外面站岗的水手外,只有他一个人。此时正值傍晚时分。说来也怪,越来越暗的暮色加之周围弥漫着的一种不知是什么植物的气味,竟能使一些人找回童年的感觉以及对未来的希望,而使另一些人回忆起几乎忘怀的往事。 栏杆、吊车、海员大楼——这就是普拉尔医生在他所移居的这个国家所看到的景象。这些景象多年来没有什么变化,不同的只是添加了一股浓烟。他刚踏上这片国土的时候,远在查科省一隅的这个地方的地平线上尚无这股浓烟。冒出这股浓烟的那座工厂是二十多年前他跟随母亲从北方的共和国南下时建成的。那时候,母亲每星期从巴拉圭来这里做一次礼拜。他还记得父亲当年站在亚松森码头小内河船短短的跳板旁边时的形象:他身材高大,面色苍白,胸脯凹陷。他面无表情地以一种乐观的口气向他们保证说,他很快就会回到他们身边的,一个月——也许三个月之内——他所表达的上述希望卡在他的喉咙里吞吞吐吐,支支吾吾,就像一台生锈的机器嘎嘎作响。 他的父亲亲吻妻子的额头时总是怀着某种敬意,仿佛他所亲吻的是一位母亲,而不是与他同床共枕的伴侣。在一个十四岁的孩子看来,这事虽说算不上什么稀奇,却也的确颇不寻常。在那些日子里,普拉尔医生认为自己很像西班牙人,跟他的母亲一样。他的父亲则具有明显的英国人特征。他的父亲具有正当的理由——而不是仅凭护照——属于那个传奇式的冰雪覆盖、雾气弥漫的岛屿,属于狄更斯和柯南·道尔笔下的那个国度,尽管他十岁时就已经离开的那片土地很可能没有给他留下什么真实的记忆。就在父亲乘车离开英国的最后时刻,他的父母买了一本画册——《伦敦全图》——送给他。那本画册父亲至今仍保留着。后来,亨利·普拉尔医生经常翻开那些灰暗的画页给自己的小儿子爱德华多·普拉尔看:白金汉宫、伦敦塔、牛津大街远景图——大街上满是双轮双座马车、马拉出租车,还有手提长裙的女士。普拉尔医生很久以后才知道,原来他的父亲是一个被流放者。这一大片土地是一个流放区。被流放到这里的有意大利人、捷克人、波兰人、威尔士人和英格兰人。普拉尔医生小时候曾读过一本狄更斯的小说。他是以外国人的目光读那本书的。由于缺少别的证据,他只能认为书中读到的一切现在仍然一如既往。这很像一个俄国人。那个俄国人相信,奥利弗·退斯特”还被关在伦敦某处的一个地下室里,怯生生地请求再多给一碗粥喝;而郡长和棺材店老板也还生活在那个时代,仍在千他们的老行当。 十四岁的他无法理解父亲为什么滞留在这个河畔古都的码头上。直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住了好几年之后,他才开始意识到,一个被流放者的生活并不简单——有那么多的文件必须填写,还需要经常去拜访当地的政府机关。简单的生活只属于那些合法出生在当地的人,属于那些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能够逆来顺受的人。西班牙语来源于罗马语,但罗马人是一个很简单的民族。西班牙语的machismo——大男子气概——与罗马语的virtus是同义词,与英语的“勇气”或“坚定沉着”毫无关系。他的父亲选择留在巴拉圭边界的另一边,独自面对日益增加的危险。这一不寻常的举动,也许正是为了模仿“大男子气概”,但他在码头上表现出来的仅仅是“坚定沉着”而已。 在去那个南方共和国嘈杂的大首都的路上,年轻的普拉尔和他的母亲到达这个河运口岸时,几乎也是在傍晚的这个时分(由于发生了政治示威游行,他们出发的时间耽误了几个小时)。他当时看到的景象已作为一种异乎寻常的和平景象的象征深深地印在年轻的普拉尔的脑海里:殖民地时期的旧房子、码头区后面那条街上的一堆灰泥瓦砾——长凳上拥抱在一起的一对情侣——月光下的一尊裸体女人塑像和一尊刻着普通的爱尔兰名字的海军将军半身塑像——一个饮料摊子上方像熟透了的水果似的一串大灯泡。所以,许多年后,当他觉得亟须找个地方,避开那一幢幢的摩天大楼、交通阻塞、刺耳的警车与救护车的警报声、骑在马背上的解放者的英雄塑像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地选择回到这个北方小城工作,成了一名来自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颇有声望的资深医生。关于他这样做的动机,他在首都的朋友以及在咖啡屋里结识的熟人中没有一个人了解。大家都信誓旦旦地对他说,他肯定会发现北方的气候炎热而潮湿,不利于健康。再说,那是个什么事也不曾发生过的小城,连暴力事件也没有发生过。 P48-5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