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报章里的改革史(精)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刘昆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后记
即将付梓的这本《报章里的改革史》,记录的
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些瞬间、一些片断,因为它
比较真实地还原了历史的大量细节,这些细节又折
射出当时一些重大的社会命题,并且还在对当下产
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所以我们认为它有着作为史的
独特价值。
文摘报编辑部在酝酿《旧报新读——改革开放
40年路上的人和事》这个专栏时,设想以1978(改革
开放元年)、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12(党
的十八大召开)作为重要时间节点来组织文章。先期
推出的20余篇文章,记述的大体是1978前后的人和
事,也是构成本书的主体内容。随着改革开放40年
宣传的持续推进,还将有更多精彩的有价值的内容
奉献给读者。
在编辑这个专栏文章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触
到这段不平凡历史的脉动,一直被一种高尚的情操
激励着。新闻记录历史,新闻也影响历史。本书集
纳的文章作者,有的既是这段历史的记述--者,又
是深度的参与者和贡献者,更多的,则是作为同道
或是后来者的瞻望,他们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对
共和国这段历史的温情和敬意,作为编辑,感受到
他们文字里的温度,并以虔诚之心,传递给亲爱的
读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慧眼识珠,决定出版这本
书,并派专人专程来京商讨具体事宜,给予我们莫
大的支持和鼓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
闻出版广电局有关领导在本书编辑出版过程中给T'
的指导和帮助,令人感动至深。
在推出《旧报新读》栏目过程中,光明日报社
的领导和同事给予了各方面的鼎力支持,的勉励和
指导,让我们感到温暖。从他们身上,进一步领会
到“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这一社训的富内涵

这里还要特别感谢中国记协国内部殷陆君主任
,他以新闻人的眼光、管理者的担当,给予我们智
慧和力量,鼓励我们努力把有价值的事情做到最好
。与他同道同行,当引为人生幸事。
由于成书过程比较匆促,我们未能与文章及图
片作者一一取得联系,不当之处,敬请联系编者,
并给予批评指正!
编 者
2018年10月
目录
春天里的心跳,40年不停歇
40年,这部作品仍令人念念不忘
韩琨事件:使大批科技人员免除牢狱之灾
蒋筑英英年早逝:知识分子待遇改善的分水岭
人才流动的闸门是如何开启的
王选的一次“政治冒险”
吹进六安农校的春风
让知识分子入党,告别一个时代之痛
马寅初:党有这么大的勇气很了不起
怀柔事件与教师节的诞生
杨小民杀人案始末
潘晓讨论: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寻求
少年班: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
《乡恋》:歌声里的改革信号
那年的崔健,那时的“一无所有”
模特风波:美的启蒙与道德争论
一篇文章里的朦胧诗历史
《班主任》:改革开放的文学先声
塬上的雪
40年高考作文题的变迁
“小岗大包干”是如何被发现的
改革元年稷山集市贸易存废之争
“关广梅现象”与“社资”之争
范敬宜:莫把开头当“过头”
杨西光与真理标准讨论
附录一: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附录二:走向改革史的深处寻找新闻人的足迹
后记
精彩页
“没想到我们报界前辈的报道和这些重大改革关系这么密切!”这句话是笔者近段时间经常听到的,说这话的往往是较年轻的新闻同人。让他们产生如此感触的,是我们推出的《旧报新读——改革开放40年路上的人和事》(以下简称《旧报新读》)栏目。
从2018年2月10日开始,《文摘报》开辟了《旧报新读》栏目,选摘各大报刊刊登过的、曾经对改革开放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旧闻”,并配发新的解读文章,至今已刊出20余期。这个栏目是《文摘报》结合自身的“文摘”特点,创新报道视角及形式,做好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报道的有益探索。
一种价值,经受了时间的考验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已经改变了中国,并将持续改变中国。作为中央党报《光明日报》的子报,《文摘报》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应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服务重大主题宣传。在改革开放40年的宣传中,《文摘报》需要化被动为主动,结合自身特点,做出点“花样”来。过去,《文摘报》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一些重大主题宣传中,如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宣传等,与母报《光明日报》同频共振,通过做专题、开专栏,积累了一些主题宣传的经验,但是因为“文摘”性质的局限,缺少原创元素,基本上仍是“就米下锅”式的宣传,力度不大。开辟《旧报新读》栏目,是一次有策划的行动。
“旧报新读”,可以说是针对新闻报道的再次报道。正如《文摘报》在开栏的《致读者》中所说:世间文章千千万,总有那些“不寻常”,如航标、星宿,熠熠发光。它们或是岁月的刻痕,或是历史的见证,或是时代的坐标,或是命运的呐喊,或是人世的长歌……这些文章不仅“美”,而且“真”,还很“实”,彰显出文字的劲道与力度。
改革开放这一重大主题,可挖掘的历史信息和思想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用今天的视角去讲述改革开放40年路上的人和事,容易扣人心弦。40年的进程,无论是宏大叙事,还是小人物的命运变迁,都回味无穷。开办《旧报新读》专栏,就是要将此间那些动人而“不寻常”的篇章重新打开,重新唤醒,重新编排,请读者读,请读者品,请读者思,把读者带回到改革开放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引导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好地投身改革开放的大潮。
对于栏目的名称,我们当初颇费思量。“旧报”是针对目前的时间点而言,所谓的旧,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自当有耳目一新甚至石破天惊之感。“新读”是针对过去的时间点而言,站在新时代,重温这些文章,回顾那段历史,既为了一种长久的思想文化价值,也为了一种继续前行的动力;既为老读者读,更为新读者读,每一期的内容也据此分为两部分:旧报道+新解读。
《旧报新读》栏目首篇刊发的,是时任光明日报记者王晨(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8年6月18日发表于《光明日报》的长篇通讯《深入宝库采明珠——记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研制历程》,在刊发这篇40年前“旧闻”的同时,配发解读文章《春天里的心跳 40年不停歇》,介绍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等中国科技工作者开展青蒿素研究40年来取得的成就,揭示了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时代主题,让读者明白,为什么青蒿素研究的领头人屠呦呦能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为什么说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科技事业带来一个又一个春天。
紧接着,《旧报新读》栏目刊发了40年前著名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节选)》,并配发解读文章《40年,这部作品仍令人念念不忘》。很多读者说,新旧两篇文章读来荡气回肠,感慨万千。40年前的1978年,是改革开放元年,也是中国科学事业唤来春天的一年,著名作家徐迟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描写了数学家陈景润的感人事迹。经历过“文革”后的中国知识分子,从这部作品受到鼓舞,受到教育,受到鞭策,在全社会兴起了尊重知识,热爱科学,报效祖国的良好社会风气。这种追求和理想,不仅在当年显得珍贵,在今天的社会同样具有巨大的价值。有读者说,《文摘报》这组文章引导我们回顾那段难忘的历史,增强了“四个自信”,激励着人们更好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新闻记录历史,改变今天,影响未来。通过这个栏目,我们相信,人们会对“改革开放40年路上的人和事”有更真切的理解,对新闻的价值有更深刻的判断和体悟。
一种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拓展
报纸毕竟是新闻纸,读者读报,首先,为了满足对“新闻”的需要。其次,时代在发展,新闻实践也在发展,特别是新媒体的勃兴,催发了新闻观念的深刻变化。过去我们理解,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今天,新闻的时间边界实际已经被打破。新近,已经变成了“即时”,一个事实在发生那一刻,往往就已经同步完成新闻的生产和传播。如果一定要从时间之新来界定,新闻应该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在新闻传播的实践中,定义新闻,除了时间这一维度,还有一个更开放更有价值的讨论视角,就是让事实的信息(无论是过去发生
导语
改革开放这一重大主题,可挖掘的历史信息和思想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报章里的改革史》用今天的视角去讲述改革开放40年路上的人和事,扣人心弦。在这40年的进程,无论是宏大叙事,还是小人物的命运变迁,都回味无穷。
为改革立传,媒体的镜头可宏阔可细腻,宏瞻是江河奔流,细观则是飞珠滚玉。当改革开放让中国与世界相融,中国科学探索之路始自哪里,走向何方,都可以在“旧闻”与“新闻”的对比中找到。
刘昆主编的《报章里的改革史(精)》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文摘报》中《旧报新读——改革开放40年路上的人和事》专栏文章集结而成。
序言
40年前,中国的大门敞开了。一个改革开放的
时代,如壮丽画卷,徐徐铺展开来。改革开放40年
,中国在醒来,中国在蜕变,中国在腾跃,中国在
飞翔。这个进程波澜壮阔,这个过程扣人心弦,这
个历程令人回味无穷。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新闻人是书写者,
也是建设者。他们的文章千千万,总有那些“不寻
常”,如航标,如星宿,熠熠发光。它们或是岁月
的刻痕,或是历史的见证,或是时代的坐标,或是
命运的呐喊,或是人世的长歌……这些文章不仅“
美”,而且“真”,还很“实”,彰显出文字的劲
道与力度。朱光潜先生说过:“年代久远常常使最
寻常的物体也具有一种美。”何况,一些篇章一开
始就如此“不寻常”。这些记录并影响历史进程的
名篇佳作,是新闻史的重要部分,也是改革开放史
中的华章。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2018年初,光明日报
社报业集团下的《文摘报》开办了《旧报新读——
改革开放40年路上的人和事》专栏,将此间那些动
人而“不寻常”的篇章重新打开,重新唤醒,重新
编排,意在重温那些曾影响时代的新闻,让跌宕的
故事复活,让历史的现场重现,让后人能随亲历者
一起,回到那些风云际会的时刻。该栏目中的精彩
文章,最终汇聚成了眼前这本《报章里的改革史》
。“过去史在我的现时思想活动中才能复苏,才获
得它的历史性。”诚如此言,《报章里的改革史》
记录的改革史,每一个故事的核心都是变革,但“
昨天”与“今天”却能在时间的延展性中形成整体
的叙事——
比如,书中的首篇,是1978年6月18日发表在《
光明日报》的长篇通讯《深入宝库采明珠——记抗
疟新药“青蒿素”的研制历程》,报道记录了青蒿
素的研制过程和中西医结合的医学探索之路。30多
年后的2015年,文中那位“解放后从北京医学院毕
业的实习研究员”屠呦呦,成了首位因中国本土科
学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中医中药也
迎来了世界舞台上的高光时刻。当改革开放让中国
与世界相融,中国科学探索之路始自哪里,走向何
方,都可以在“旧闻”与“新闻”的对比中找到。
再如,书中的另一篇“旧闻”,是作家徐迟写
数学家陈景润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1978
年2月16日,当时只有四个版的光明日报,拿出两个
半版面的篇幅转载了《人民文学》杂志的这篇文章
。文章影响了一代人的心灵史,知识界无人不读,
无人不知,而对中国普通公众,陈景润和“哥德巴
赫猜想”几乎成了普及度最高的数学家和数学范畴
。当时,中国正处于“只待新雷第一声”的历史转
折点,《哥德巴赫猜想》极大地凝聚了全社会砥砺
向前的共识;今日,新时代的中国面临着全面深化
改革的历史重任,面临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改变,
更需要唤醒知识界与家国共担当的精神,重读此文
正当其时。
为改革立传,媒体的镜头可宏阔可细腻,宏瞻
是江河奔流,细观则是飞珠滚玉。改革开放40年,
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
持续思考中,在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贫
穷”的持续探索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四个自信”成为
中国底气,经济发展取得史诗般的进步,改革与创
新精神成为时代精神,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些历史性变革,说到底
,都是由每个中国家庭的变迁组成的;这个崭新的
民族面貌,仔细看来,都是每个社会个体的表情。
《报章里的改革史》所采撷的,正是这些微观历史
层面的人物、场景、故事,但恰恰因为微观和具体
,更能使读者清楚地看到改革行进,看到社会转型
,看到文化嬗变,看到思想浪潮,看到我们的历史
如何大浪淘沙,奔涌向前。
以写历史的虔敬写新闻,《报章里的改革史》
所收录的优秀作品及作者,给今天的新闻人做出了
示范,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肩头的责任。以历史
昭示未来,《报章里的改革史》当然又不仅仅是新
闻行业的一次自我梳理,它更试图从40年中沉淀些
什么,为新时代披荆斩棘推进改革大业的人们提供
点力量,可能是一点信心,可能是一点底气,可能
是一种长路同行的默契。
内容推荐
刘昆主编的《报章里的改革史(精)》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文摘报》中《旧报新读——改革开放40年路上的人和事》专栏文章集结而成,以“旧报新读”的形式,对改革开放40年路上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反映改革征程中人们思想观念的激荡和转变的典型性人和事进行解读,是一部记录新闻媒介技术发展、新闻事业时代嬗变,回顾40年中国改革开放时代进步的主旋律作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0: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