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轻噬,处处留痕:从托尔斯泰秘密性生活到苏菲派禁欲神秘主义,从评论经典作品到指点世界政治。《时光噬痕(观点与评论)(精)》包括多丽丝·莱辛的多篇散文、评论,涵盖简·奥斯丁、穆丽尔·斯帕克、弗吉尼亚·伍尔芙、D.H.劳伦斯等众多对象,涉及文化、时代等诸多主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时光噬痕(观点与评论)(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国)多丽丝·莱辛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时光轻噬,处处留痕:从托尔斯泰秘密性生活到苏菲派禁欲神秘主义,从评论经典作品到指点世界政治。《时光噬痕(观点与评论)(精)》包括多丽丝·莱辛的多篇散文、评论,涵盖简·奥斯丁、穆丽尔·斯帕克、弗吉尼亚·伍尔芙、D.H.劳伦斯等众多对象,涉及文化、时代等诸多主题。 内容推荐 简·奥斯丁的“淘夫婿”小说为何口口相传?文豪托尔斯泰的私生活里有什么鲜为人知的秘密?D.H.劳伦斯、弗吉尼亚·伍尔芙、穆丽尔·斯帕克等文学名家缘何历久弥新?多丽丝·莱辛以幽默精确的笔触,分享文坛轶闻,介绍各方名著;点评时代大事。书写养猫心得。 《时光噬痕(观点与评论)(精)》集合了菜辛多年随笔创作的精华,从中可见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写作生涯里,她如何不断地以文学解读这个世界。 目录 简·奥斯丁 D.H.劳伦斯的《狐狸》 《卡莱尔的屋子及其他速写》——新发现的弗吉尼亚·伍尔芙作品 聊聊托尔斯泰 《爱孩子的男人》 《卡里来和笛木乃》——《比德佩寓言》 2002年在比戈获阿斯图里亚斯王 子奖感言 审查制度 《被遗忘的士兵》(盖伊·萨杰著) 为《传道书》(詹姆士一世版)序 写自传 《令人刮目相看的维多利亚人:乔治·梅瑞狄斯传记》 布尔加科夫与《不祥的蛋》 走近穆丽尔·斯帕克 司汤达的《一个自我中心主义者的回忆录》 《失落的文明:石器时代》 亨利·汉德尔·理查森 《金色笔记》之再版 安娜·卡万 菲利普·格拉斯 《追寻羽人》 威廉·菲利普斯,逝于2002年 书籍 尼克诺·图齐的《在我之前》 《归家歧路》 传记 说说猫 《麦米的信件》 奥立芙·施莱纳 当我年轻时…… 《2003年作家与艺术家年鉴》之序言 西蒙娜·德·波伏瓦 我的房间 改变我一生的一本书 《一个不知名的印度人的自传》 (尼拉德·乔杜里著) 老年 《马顿斯教授的离去》 今非昔比 《纳粹童年》 《知晓如何致知:苏菲传统中的实用哲学》 《英国人的手记》 A.E.科珀德 伊德里斯·沙赫的《纪念文集》 猫的九种情感生活 《穆克瓦:非洲的一个白种男孩》 《克拉丽莎》 概述:写在伊德里斯·沙赫离世 之后 歌剧 试读章节 简·奥斯丁 如果说有一本英文小说在社会的各阶层都很流行,那就是《傲慢与偏见》。它一直流行到最近才被一个成功的电视版所取代。自简·奥斯丁的第一部作品《理智与情感》问世以来,她一直表现不俗,这一点为社会及文学界的精英所公认。《傲慢与偏见》的英国味非常浓郁,由此外国读者对我们的追求——社会地位和金钱——有所质疑。诸如生命与死亡之类的伟大主题被置于何处?于是各种批判之声接踵而来。我们的回答是,该小说中的角色都是通过社会地位和金钱来定义的,而女作者本人更是受限于此。鉴于此,我们将该书的真正主题暂时放置一边,先来探讨探讨这两个问题。 简·奥斯丁的亲朋好友多属中产阶级家庭,也有个别家庭融入了贵族阶层,但她的家庭较为清贫。为了解决子女——两女四男——的吃饭、穿衣、谋职问题,她父亲将幼童招入家中教授。每年中的教学时段,家里难得安宁,到处是吵吵闹闹的男童。简和姐姐卡桑德拉感觉自家在亲戚中算贫穷的,受到的也是穷亲戚的待遇,她们的生活需亲戚接济方可维继。一些富裕、大方的亲戚时常给她们送来一些礼物,或请她们去做客,或施舍些别的东西。直到简后来通过写作挣了些钱,她才开始尝到自食其力的滋味。在当时的欧洲,她的情形对于一个未婚女性来说非常普遍。 在人们的描述中,简经常是一个保守的老处女形象,这种情形或多或少是玛丽·米特福德造成的。她对简的描述不大友好,说简正直不阿,善断是非,是个“正经人”。也有人说简为人怨毒刻薄——这位评论家是弗吉尼亚·伍尔芙,她引用了别人不怎么吸引人的言论。简的不朽名作都是她在房屋的某个角落里写成的,她随时准备放下手中的活儿,参与到别人吃茶点或唠家常的活动中去。此时的她是怎样的一个人?一位我儿时见过的那种女性,一位未婚的阿姨,随时都准备着为人效劳,没有自己的生活,形象可怜。人们眼中的奥斯丁见识狭窄,我们经常读到的也是这样的文字,乡村生活和狭窄的中产阶级圈子就是她的全部。 德米特里厄斯·开普坦纳克斯,一位当时很有影响的评论家,1943年冬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一家很有影响力的刊物《新文字·曙光》(第四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以下文字引自该文:“在简·奥斯丁小说的每一页上,我们都能感觉到十八世纪英国家庭的藩篱,‘理智’的藩篱,逻辑的藩篱。或更准确地说,这种逻辑是在稳定社会过着稳定生活的人的逻辑。简·奥斯丁也有一套毋庸置疑的价值体系的保护……”事实胜于雄辩。首先,她身处上流社会,却是穷人处境,所以需抛头露面——即使以文学创作为生计,她在社会中的位置也算非常糟糕的了。她的一位表姐妹,也是她的闺中好友——可能是沃伦·哈斯丁的私生女,属于上流社会,嫁给了一位后来被送上断头台的法国伯爵。法国革命及其影响对于她而言近在咫尺,就如自家事务般清晰。她的兄弟经常离家参战,加入海军对抗拿破仑,以身涉险,家里的其他人则成天提心吊胆。最为突出的是,简的周围都是些女性亲戚和朋友。她们一直在怀孕、哺育、接连不断地生产,而当时的小孩很容易夭折。最后,对简影响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她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进了寄宿学校。她在学校里被人忽视,过着简·爱式的凄苦生活。 正是在如此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素材的基础上,奥斯丁开辟出了一片小小的世外桃源——她称之为自己的艺术领地。她的艺术成就也就体现在这里。她去粗存精,琢石成玉。即使是那些对那个时代知之甚少的人,也能感觉到她创设的场景虽然狭小,但很明亮,而当时的时代背景,却是阴云密布、危险丛生、悲剧频现。奥斯丁的小说中从未有贵族被杀头或妇女因产褥热而死去的事发生。妇女也不会如她妹妹伊莱莎般生下智障儿童。痛苦和悲伤被爱心、善良或亲吻所治愈。但是,我很难想象奥斯丁的小说中会有超越纯洁的亲吻——如果那样,小说精致的纹理和笔触便会遭到破坏。 简·奥斯丁曾有过如痴如醉的美好恋情。对方是位爱尔兰人,也很爱她,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段姻缘应该是天作之合。然而,对方很穷,还要养活母亲和几位姐妹,所以必须娶一位有钱人。虽然双方都明白不得不放弃,但仍然深爱着对方,人们普遍认为,这种痛苦在《劝导》中得到了体现。 后来,在她单身生活最为困难、难以为继之时,附近一位富有、拥有豪宅的庄园主向她求婚。由此她将经营庄园,做颇有社会地位的人之妻,生儿育女,将穷人身份永远抛在身后。这种诱惑太大了,她接受了对方的求婚。但第二天,她改变了主意,拒绝了他。在我看来,这个举动对她心理的折射不亚于任何其他情形。有人说,与汤姆·莱弗洛伊的爱恋留给她的记忆使得她不可能再嫁他人,但是不要忘了,卡桑德拉曾描述过简未婚、无羁绊时的欢乐时光。她怕什么羁绊?很显然,是生育的羁绊。我们一次又一次读到她的某位堂表姐妹或朋友死在了生育第八或第九个孩子的分娩床上,要么就是多年里一直在怀孕、在哺育。在简和卡桑德拉看来,结婚是无益健康的。现在回头去看,我们颇易得出这样的结论:或许那些被人轻视的老处女倒是受害最轻的人。P1-3 书评(媒体评论) 在本书的文章里,我们听到了莱辛犀利、毫不妥协、充满勇气的声音,正是这些使她成了一位象征思想自由的偶像。 ——伊莱恩·肖沃尔特,《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