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一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 少有大志,卓尔不群 雁门救驾,初露锋芒 抗击魏刀儿阵中救父 结交天下,广招豪杰 第二章 劝父起兵反隋朝 世民逼父造反,李渊晋阳起兵 首战西河郡,与李密结盟 霍邑之战全歼宋老生 军围河东,分兵转战长安 正式建立唐王朝 第三章 秦王的赫赫战功 薛举父子的覆灭 西凉王李轨的内乱 刘文静被杀,李世民痛失帮手 与刘武周的战争先败后胜 山东的另一个豪杰王世充 河北豪杰窦建德 窦建德、王世充双双覆灭 第四章 李唐王朝一统天下 一战定江南,剿灭萧铣 河北刘黑闼造反 李世民再次出征 刘黑闼卷土重来终被杀08() 唐统一天下 第五章 “玄武门之变”成就一代帝王 功高过人,英才遭嫉妒 向往皇权,兄弟互拆台 祸根深种,兄弟矛盾日益激化 不战屈人,智退突厥兵 人心叵测,秦王遭到暗害 随机应变,血染玄武门 李渊退位,太宗即位定天下 第六章 稳定皇位的措施 采取宽大政策,清除东宫余党 礼葬前太子,重用东宫旧属 河北、山东政局不稳成隐患 魏征宣慰山东,安辑河北 第七章 立章建制,开创新局面 制度改革,设定三省六部 完善府兵制度 分封之议 制定《贞观律》 维护庶族地主,重修《氏族志》 第八章 任人唯贤,安定天下 敢于纳谏的魏徵 富于谋略的房玄龄 善断大事的杜如晦 名相辈出 唐初十八学士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门神——秦叔宝和尉迟恭 第九章 开创“贞观之治 节用爱民,常思民疾苦 以简为德,正人先正己 以史为鉴,务实不务虚 实事求是,有法必依 不拘一格,广纳天下英才 贞观盛世的到来 第十章 尊崇儒学,实行开放政策 偃武修文,以文冶守成帝业 外来文化的传播 外来物的引进 玄奘印度取经 众商云集的国际化大都市长安 第十一章 兵征突厥 依附于突厥的梁师都部覆灭 李靖长途奔袭,拿下突厥王庭 李靖再次奇袭突厥 东突厥的消亡 唐太宗获赠天可汗 第十二章 平定西域,保障丝路通畅 初战吐谷浑 李靖再次挂帅出征 李靖平定吐谷浑 要保住老命只有投奔于阗 高昌与唐王朝分分合合的关系 远征高昌 高昌国覆灭 把高昌设置为西州 第十三章 统一边疆的众多战役 册立东突厥可汗对抗薛延陀 平定薛延陀 失败的东征 以和亲与吐蕃修好 讨伐龟兹国 唐太宗与西突厥的战争 西突厥的灭亡 第十四章 唐太宗晚年的懈怠 意骄志满,臣僚退化 大兴土木、战争连年,消耗巨大 服丹最终导致暴亡 营葬于昭陵
精彩页 少有大志,卓尔不群 隋开皇十八年(598)一月二十八日,在夕阳的余晖即将消失之际,一个男婴在京兆郡武功县诞生,这便是日后名垂青史、被誉为一代帝王楷模的唐太宗李世民。 相传李世民出生的那一刻,人们在渭水北岸的天空中,忽然看见两条金鳞银爪的巨龙游弋在彩云之间,这两条巨龙相互嬉戏玩耍,三日之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武功县内的百姓无不称奇,互相奔走相告。当然,这类奇异的事情只是统治者为维护皇权而采用的粉饰和自我吹捧的把戏,和汉高祖刘邦斩杀白蛇之类的描述相类似。而史书上记载李世民六岁那年,算命先生就预言他“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这当然很难让人相信,皇帝的出生、经历必然与奇人、异人相匹配,这样老百姓才能“愚从地认为是天命所致”。但是李世民中“世民”这两个字,其深层寓意确实有“济世安民”的含义,表达了作为父亲的李渊对这个儿子的殷切希望。 李世民出生在隋朝的强盛时期。隋文帝杨坚于581年建立了隋王朝。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勤俭治国,施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大力发展农业,从而使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隋朝的粮食、丝帛储备之丰厚,与历朝历代相比都是首屈一指的。但是隋朝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很大的危机,突厥、高句丽王国是隋朝首当其冲的外患,因此,隋朝时期对边防和军队就显得格外重视,朝廷中武官的地位也非常高。 李氏家族世世代代都是武将,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本身也是武功卓绝的。这从他与妻子窦氏的姻缘中就可以看出来,窦氏的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公主,窦氏的舅~舅,也就是北周武帝,非常喜欢这个漂亮、聪明的外甥女,从小就把她养在宫里。而她的父亲窦毅也对女儿另眼相看,为她选婿采用了比武招亲的办法。他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约定最先射中孔雀眼睛的人就可做他的乘龙快婿。这次比武,李渊来晚了,等他赶到的时候,已经有几十个人铩羽而归了。李渊是最后一个上场的,只见他连发两箭,各中一只孔雀的眼睛,这段美好的姻缘也就此开始了。 窦氏为李渊生了四男一女,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女儿平阳公主。其中,三子李玄霸也就是小说中被称为天下第一好汉的李元霸,只可惜这是虚构的,李玄霸其实很小就夭折了,史书上除了记载李渊称帝后追封他为王的内容外,就再也没有其他消息了。 李世民是这几个兄弟中最卓尔不群的。作为军事贵族子弟,从小就演习弓马,驰骋猎场。他身强力壮,所用的弓箭要比一般人用的大一倍,而且在百步之外能够洞穿门板。他所受的军事锻炼非常严格而且全面,除熟练操练兵器以外,还要诵读兵书。李世民最常学习的兵书是曹操注解的《孙子兵法》,少年时就能和父亲谈论兵策。 李世民虽然出生在武将世家,但父亲经常在外地做官,他也随父亲历经陇州、坡州、荥阳、楼烦等地,十四岁时又来到了京师长安,一直住到十六岁。他在这段经常漂泊的日子里,游遍了祖国各地的河谷山川、军事要塞,又接触了很多民情风俗和社会现实情况。这使得他的成长经历与安居深府的贵族少年有很大区别:他少有大志,且见多识广,头脑冷静,处事果断,并勤于思索。 李世民少年时期的成长,和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叔父、堂兄弟中有许多善于军事的将才,如江夏王李道宗、河间王李孝恭、淮安王李神通,这些人都在李唐王朝创立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军事贵族的出身还让李世民非常重视军人的荣誉感。 (P4-6) 导语 立下了赫赫战功却未能如愿被立为太子,最终发动了射杀亲兄弟的玄武门之变,而后对自己的父亲实施逼宫,从而登上皇帝之位。这些事情都给李世民留下了不孝不悌、罔顾手足之情的形象。但他在继位后政治上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文化上复兴文教,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一切又给他立下了从谏如流、为政开明的美名。很难用一言来简单论断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过,具体如何评说,也许还得等看完国学经典文库丛书编委会编著的《唐太宗李世民》了解完所有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才能略说一二。 序言 历史的车轮渐渐前行,中国历史已有五千多年 。自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末 代皇帝”溥仪退位,这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朝代 更迭,沧海桑田,但封建帝制从未间断。在中国封 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总共有四百九十五位皇帝( 包括驾崩后追封者),其一直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是专制集权统治的象征和代表。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的皇帝就如这条 河流的顺风船,趁势前行;有的皇帝就如逆流中的 航船,逆势而上;有的皇帝如漫漫散沙,无稳固根 基;有的皇帝如中流砥柱,坚固牢靠。历朝历代的 皇帝,不管是雄才伟略的英明之君,还是草菅人命 的暴君,抑或苟延残喘的傀儡,他们举手投足、指 点江山,无不牵动着百姓的神经,无不以独特的方 式推动着历史的发展进程。 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里 所谓的“史”,正是经历时间积淀的历史。翻开历 史,我们会发现,每一位皇帝即是每个时期的缩影 ,作为今人,史海钩沉,传述他们的治国方略、逸 闻趣事,于今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 本系列丛书重点选取了历朝历代最具代表性的 十位皇帝,分别是秦始皇赢政、汉武帝刘彻、唐太 宗李世民、昭仪皇后武则天、宋太祖赵匡胤、元太 祖孛儿只斤·铁木真、明太祖朱元璋、康熙帝爱新 觉罗·玄烨、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稹、乾隆帝爱新 觉罗·弘历。每一位皇帝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 深的烙印,成为历史传奇。 此刻,让我们以历史发展的先后为序,共同来 一睹为快,先知梗概,然后明细节。 秦皇汉武,雄才伟略,文治武功。秦始皇是中 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素有“千古一帝”之誉。 六国征战,诸侯争霸,中原大地的战火熊熊燃烧。 是秦始皇纵横捭阖、叱咤风云,最终在中原大地上 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统一的国家。他在位期间,政治 、经济、文化、思想渐趋完善,却又浮华奢侈,阿 房宫、骊山墓、万里长城,耗尽了无数人的血汗, 一生功过是非,只留后人品评。汉武帝刘彻堪称前 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位皇帝。他开疆拓土,击溃 匈奴帝国、东臣朝鲜、南服百越、西逾葱岭、征服 大宛,奠定了中华疆域的版图。他的雄才伟略、文 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盛世唐朝,唐太宗与武则天都是典型代表。唐 太宗选贤任能,重用文臣武将,休养生息、励精图 治,开创“贞观之治”,建设出我国乃至当时世界 上最鼎盛的封建王朝。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 女皇帝,她在通往权力的道路上,不仅洒满血泪, 还有超凡的智慧、勇气和卓越耐力,曾经倾权一时 ,最后却步履维艰。对于她传奇的一生,只留无字 碑,让人遐想。 宋太祖和元太祖分别作为宋朝和元朝的开创者 ,前者鉴于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局面,集中兵权, 加强了中央统治,将宋朝治理成为安定公平的社会 ,文学、哲学、美术、科技、教育等也比较发达, 经济和文化达到了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后者 人称“成吉思汗”,在他的率领和指挥下,开展对 外征服战争,一时间,蒙古骑兵横扫千军,征服地 域远达中亚和东欧的黑海之滨,建立起了中国有史 以来疆域最大的一个王朝。 明太祖是中国历史上身份最为特殊的一位皇帝 ,真正出身于贫穷布衣之家。他从小只是最底层的 放牛娃、四处要饭的小和尚,经过自身的不懈奋斗 ,逐渐成长为元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再到明朝开国 皇帝,人生经历堪称传奇。朱元璋是一位杀戮无数 的皇帝,也极为关心民间疾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推动了明朝社会的发展。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出现了康熙 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位最具代表的皇帝。康熙帝 少年承运,力挽狂澜,智擒鳌拜、裁撤三藩、亲征 噶尔丹、收复台湾,在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 征,或决胜千里。他兢兢业业,辛苦经营六十一年 ,奠定了清朝几百年基业。雍正帝敢于革除旧弊, 办事雷厉风行,是康乾盛世的有力推进者,是促进 清朝历史发展的政治家,是可以肯定的历史人物。 乾隆帝统治下的清朝,没有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但 是他平衡政权、平叛安邦、锐意进取也不容忽视。 当然,他重用奸臣和珅、包容腐败、大兴文字狱, 也为他的一生留下了污点。 每一位帝王都是一部信息资源庞大的史书,供 今人探究;每一位皇帝都是一面能发人深省的明镜 ,供今人领悟。我们秉承“读正史,学真知”的宗 旨,编写了这一系列丛书。以通俗化的语言、纪实 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每一位皇帝的生平事迹。 总而言之,本系列丛书史实性和趣味性兼具, 相信广大读者在阅读之后,会领略诸多知识,也会 用新的价值观去评判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并通过 历史去感悟自己的人生。 由于时间和水平原因,本书仍存在不足或欠妥 之处,望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内容推荐 国学经典文库丛书编委会编著的《唐太宗李世民》详实、全面讲述唐太宗李世民生平事迹。唐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他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史学家公认的封建社会开明帝王之一。他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为唐朝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本书的编著者以时间为序,查阅了海量资料,讲述了唐太宗从降生人世,到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登上皇位,一直到去世的一生经历,并以客观的视角点评了他对历史做出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