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荣跃明、黄昌勇主编的《一带一路(城市空间新格局文化发展新动力)》为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和上海戏剧学院等单位合作举办的2017年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的论文集汇编。书中共收录了有关上海城市发展与文化建设的专题论文四十余篇,与会专家学者主要围绕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创新、延续城市文脉和保护城市特色等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各篇论文对于文学中的上海、影视中的上海、有关上海的公共文化建设等也有具体的个案研究和分析。整本论文集对于世界大都市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的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借鉴意义。 目录 序言 “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 融合与共享:“一带一路”城市文化发展取向 一带一路: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机遇与前景 再生、融合与创新——构筑21世纪海上丝路港市文化的可能取向 “一带一路”与城市外交 新面向、新机制:上海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 敦煌大剧院在“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探索上海全球城市的高端发展之路 新时代中国城市文化发展新愿景 当今文化发展建设之时代演变及创新谋略 城市文化建设的大空间与小空间 空间的金融化和首尔城市士绅化的文化政治 “一带一路”:城市空间新格局,文化发展新动力——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2017)经济 后城市空间与文字符号的角逐——论诠释工具对传统内核的一种消解 城市后空间与国家身份:香港故宫博物馆的定位与经营 地图文献与城市社会历史变迁 文脉、场所精神与城市文化地理学 空间,还是时间?在知识理论的全球化高压下——论中国城市文学理论的构建 北京杨梅竹斜街公共空间的保护与更新 城市印象与人文交流机制的相关性——以土耳其学生对北京上海的观感为例 二阶价值文化语境下的城市交流 晚清民初“美人”话语与中西文化交流——以上海大众传媒为中心 以城市之名的设计:城市认同的显像工程 当代中国时尚的情感结构——以两部当代电影的社会反应为例 作为地方品牌战略的环球城——以菲律宾博尼法西奥(Bonifacio)环球城为例 西部城市发展治理的10个难题——以甘肃城市为中心 俞镇午的《上海的记忆》与消失的“国际歌 跨境界写作的困境——张赫宙《春香传》中的国族、传统、性别 公共文化发展的中国道路 物质存在和虚拟再现:博物馆在全球化世界中的位置 博物馆4.0时代的物质叙事与空间融合 高校博物馆提升“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影响力的实践与思考——当敦煌艺术走进同济大学 参考美国加州博物馆,对国内博物馆业的几点建议 如何通过青年参与振兴台湾乡土文化?以文史导览员为例 突破与困境: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体制改革 当代图书馆重要实践问题的理论探索——公共图书馆与其他业态融合发展的思考 探索建立文物所有权、监护权与经营权“三权分置”管理制度的思考 海洋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的唐宋时期长三角对外贸易港口体系的变迁与功能研究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新时代上海城市发展的挑战与机遇——联手台湾在世界传播妈祖文化 汉学在土耳其的发展刍议 论青年与城市关系的疏离——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几个文本为切片的文化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