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昆虫记(嵌式阅读)/部编版指定阅读书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法)法布尔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本书只节选部分重点章节。本书是概括了昆虫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目录 1 阅读引擎 本书文学地位与历史影响 本书历史背景图解 本书昆虫图解 本书作者生平图解 本书故事图解 本书地标物语 2 阅读辅导 3 原著阅读 蝉和蚂蚁的寓言 蝉和蚂蚁 蝉出地洞 螳螂捕食 灰蝗虫 绿蚱蜢 大孔雀蝶 小阔条纹蝶 象态橡栗象 豌豆象 菜豆象 金步甲的婚俗 松树鳃角金龟 意大利蟋蟀 田野地头的蟋蟀 圣甲 圣甲虫的梨形粪球 圣甲虫的造型术 西班牙蜣螂 米诺多蒂菲 南美潘帕斯草原的食粪虫 粪金龟和公共卫生 隧蜂 隧蜂门卫 老象虫 朗格多克蝎的家庭 朗格多克蝎 附录:法布尔一生大事记 4 阅读钵验 感悟作品 嵌记解读 5 阅读拓展 本书的阅读链接 本书的文化链接 嵌记链接 序言 人类最伟大的思想、最伟大的智慧在哪里?无 疑 ,在那些最伟大的著作之中。 那些最伟大的著作在哪里?在图书馆里,在我 们 家的书架上。 但是,如果没有阅读,这些著作就是一堆废纸 。书籍的生命是通过阅读唤醒的。伟大的思想,伟 大的智慧,也是通过阅读,才能“嵌入”我们的心 灵。 成人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品位、阅读 能力,与我们从小开始的阅读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 关系。我曾经说过,儿童的秘密还远远没有发现, 童书的价值还远远没有被认识。儿童时期的阅读, 对人的精神成长,乃至对于整个人生的影响,无论 怎样评价都不为过。 美国著名生理学家玛莉安·伍尔夫通过研究儿 童阅读时的大脑变化发现,儿童阅读是左右大脑两 个区域一起运行的,而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语言的 能力开始退化,我们成年人在阅读时,往往是只有 一个大脑半球在工作。 科学家认为,父母是否在小孩5岁以前经常给他 讲故事,影响着孩子今后阅读技巧的形成。同时, 人在14岁以前的阅读体验,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人生以后的历程,只不过是前面14年所阅读的东 西的展开。事实上,孩子长大以后,是用在14岁以 前所阅读、所体验、所经历的东西,从书本、从生 活中获得的基本价值观,建设属于他们的世界,开 创属于他们的人生。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美国诗人惠特曼在谈及 儿童早期阅读的重要性时曾经说,有一个孩子每天 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另一位著名作家格林 也说:“或许只有童年读的书,才会对人生产生深 刻的影响……孩提时,所有的书都是预言书,告诉 我们有关未来的种种,就好像占卜师在纸牌中看到 漫长的旅程或者经由水见到死亡一样,这些书都会 影响到未来。我想这正是书令人激昂兴奋的原因。 从人生前14年所读的书中,我们获得激励与启示, 如今从书中所获得的,怎么能与之相比呢?” 可惜的是,我们许多父母和老师并没有真正意 识到阅读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一 项调查表明,59.2%的学生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时间 来阅读课外书籍,甚至有6.2%的学生阅读时间为 零,只有12.3%的学生花在阅读方面的时间比较多 。我一直认为,根据孩子读教科书和课外书的情况 ,可以分为4种类型:第一种孩子既不爱读教科书也 不爱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肯定是愚昧无知的;第 二种孩子既爱读教科书又爱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 必然发展潜力巨大;第三种孩子只读教科书不读课 外书,这样的孩子可能成绩不错,但是却没有什么 发展潜力;第四种孩子是不爱读教科书只爱读课外 书,这种孩子也许成绩不理想,但未来还是有希望 的。 在学校教育中,阅读与学业从不矛盾。苏联著 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 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 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 和其他的资料来源,这两套大纲绝不是相互矛盾的 ,而是相互促进和补充的。现在很多父母和老师只 盯着分数,其实是忽视了两个重要事实:一方面, 成长绝对不仅看分数,阅读能够给孩子的成长打好 精神的底色;另一方面,阅读只会让教育变得更加 美好,取得更好的分数。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十多年 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 旦他们离开校园就将书永远地丢弃在一边,教育一 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普普通 通,但是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身学 习和阅读的习惯,一定比单纯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 远。学校教育实际上不仅仅像母乳一样给我们最初 的滋养,最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让我们学会自由飞翔 。 这正是现代出版社出版的这套新课标必读名著 “嵌入”式阅读丛书的价值。 首先,邀请优秀译者进行经典重译,让经典名 著以不同的风貌呈现。虽然目前不少国外经典名著 已经有不少好的名家名译本问世,但其中不少版本 翻译的时间比较久远,语言表达的方式与习惯与当 下有一定的距离。这套书尝试着邀请一些优秀的译 者进行经典重译工作,本身值得探索。同时,新课 标书目中许多是公版书,在各个出版社竞相出版的 过程中,出现了鱼目混珠、粗制滥造的乱象。所以 ,应该鼓励负责任的出版社。用心地出版一些高品 质的经典著作新译本。 其次,导读编写有创意有特色。每本书分为五 个大的板块:用“阅读引擎”介绍每本书的文学地 位、历史影响、作者的生活背景、书中人物图解、 故事图解、地标物语等;用“阅读辅导”引导读者 对全书进行深入的解析与欣赏;用“原著阅读”在 原书的精彩片段与教材文字边上做了嵌入式的批注 ;用“阅读体验”从语言品位、情感体验、角色体 验、人生思考等方面感悟作品,以及读后感;用“ 阅读拓展”介绍相关图书、影像与文化链接等。作 为图书的向导,这些设计显得细致人微、别出心裁 。虽然学术界对是否需要把原著这样“嚼烂”了喂 给孩子有不同的争论,但是,对于那些需要阅读“ 拐杖”的读者,无疑是有益的。 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对每本书一一细读。就 已经翻阅的部分书稿来说,还是让人欣慰的。感谢 现代出版社和各位专家的辛勤劳作,为孩子们奉献 了这样一套有品质的经典名著导读本。希望面世以 后,能够在听取读者意见的基础上继续修订完善。 更希望这套丛书,能够让那些伟大的思想、伟大的 智慧,“嵌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之中,成为他们 精彩人生的动力之源。 导语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亨利·法布尔呕心沥血创作的不朽巨作。在他的笔下,昆虫世界妙趣横生、生机盎然。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书中客观真实、轻松有趣地描写了昆虫世界,将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熔于一炉,让读者在领略虫性的基础上反观社会与人生。《昆虫记》将昆虫学与文学巧妙的合二为一,表达了作者热爱生命和自然的同时,又传播了科学知识,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深受全球读者追捧。 精彩页 蝉和蚂蚁的寓言 不论人还是动物,他们的名声大多是靠故事和传说而来,而童话比这些故事和传说就更胜一筹了。 特别是昆虫,它们怎样吸引我们注意的呢?就是因为有很多关于它们的传说和故事,而这种传说和故事的真伪则不是那么重要了。比如,大家都知道蝉吧!至少也是知道一点吧。在昆虫的家族里,还有比它名声更大的吗?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它总是只顾歌唱而不管以后的生活。人们用简短易懂的诗句来揶揄它们:当寒风呼啸、严寒来临时,一无所有的蝉跑到它的邻居蚂蚁那儿讨食物。乞食者四处碰壁,得到让它很难堪的讥笑挖苦,这反而让它声名大噪。蚂蚁说了两句粗俗残酷的话:您唱了又唱!我听着不错,好吧,现在您就跳吧。这两句话给蝉带来的名声远大于它精湛的唱功带来的声誉,这深深地印入了孩子们的内心深处,永不会磨灭。 蝉生活在油橄榄树上,很多人并不熟悉它歌唱的本事,但它在蚂蚁面前的窘困,大家却知道得一清二楚。 名声缘于此!一个就如自然史一般的其道德遭受蹂躏的故事,一个好处只在于短小精湛的奶妈讲的故事,它成为一种名声的基础,而这种名声会像《小拇指》中的靴子和《小红帽》中的烙饼一样紧紧地支配着岁月留下来的一些记忆痕迹。儿童的记忆非常好,习惯、传统等一旦进入他们的脑子,就再也抹不掉了。蝉的名声应归功于儿童,是他们在牙牙学语时,结结巴巴地说出了蝉的悲惨遭遇。那些组成寓言内容的荒谬浅薄的东西因它们而保存下来:每当冬天到来,蝉将忍受饥寒交迫的困难,尽管再也没有它公开露面的身影了;蝉将永远乞讨几颗粮食,尽管它那柔软的吸管根本不能吃这种食物:蝉还将讨要些苍蝇和蜜蜂,尽管它对这种食物感到无比恶心。 这些荒谬的错误应该由谁来承担呢?拉·封丹,他的大多数寓言都描写得细致入微而让我们牢记,不过对蝉的描述却是一带而过。他非常熟悉他早期寓言里的那些主角,如狐狸、狼、猫、山羊、乌鸦、老鼠、黄鼠狼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动物,所以他在描写它们时,非常生动,入木三分。它们都是高地动物,也是他的好伙伴。他每时每刻都能观察到它们所有的生活,不论是公开的还是秘密的,不过,在兔子亚诺欢蹦乱跳的地方,蝉却是难得一见的。 拉·封丹从未听过它唱歌,也一直没与它谋过面。他觉得,这个著名的歌唱家肯定是一只蚱蜢。 尽管格兰维尔的插图与拉·封丹寓言配合得完美无缺,不过他也犯了一样的错误。在他的插图中,蚂蚁是一副勤俭持家的主妇打扮,站在门槛上,身边有成袋成袋的小麦,鄙视地背对着伸手的乞讨者。而戴着18世纪阔边女帽,胳膊下夹着吉他的第二个人物形象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蝉,与蚱蜢一个模样。 格兰维尔也不清楚蝉的真实模样,他生动地再现了那个以讹传讹的错误。 在这个毫不生动的小故事里,拉·封丹也只不过是个转载者。蝉备受蚂蚁嘲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就流传开了。古雅典的儿童在上学的路上已经开始嘟囔着这个早已妇孺皆知的故事了:“冬天,辛勤的蚂蚁在太阳下晾晒自己受潮的食物。一只饥寒交迫的蝉前来讨要几颗粮食,小气的蚂蚁这样回答:‘你夏日里唱歌,那冬日里就蹦跳吧。’”尽管故事有些无趣,不过那正是拉·封丹有悖常理的主题。这个寓言出自古希腊,那里是著名的油橄榄和蝉的故乡。伊索真的是这个寓言的作者吗?这令人难以相信,但也没有关系,因为讲这个故事的人是希腊人,是蝉的老乡,他应该很了解蝉。我们村子里没有这么无知的农民,他们知道冬天根本没有蝉。冬天的时候,人们用锨给油橄榄培土时,会挖出蝉的幼体来。他们经常在小路旁见到它,所以知道当夏季来临时,这个幼体会从自己修建的圆洞中爬出地面,爬到细枝上,背上裂开一条缝,蜕去硬硬的外壳,颜色由浅慢慢变深,最后变成了一只蝉。阿蒂卡的农民并不愚钝,他们都注意到了连目光最短浅的人也能看出来的情形,他们也同样知道我那些乡村邻居所清楚的东西。不管这则寓言是谁创作的,他都处于很有利的条件,想必对这件事也是了如指掌的。那么,他故事中的错误是怎么来的呢?P8-10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