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一回 嵩山寺僧侠识英雄 睢州城宦裔取泼贱 第二回 为幽欢琐奴除眼障 闻奸计拾子动心机 第三回 述尸变险语惊人 哭主灵伤心逐仆 第四回 侦阴谋掀翻戕夫案 验颅骨昭雪覆盆冤 第五回 走铁鏊淫妇忍奇刑 探玉觚健仆逢异叟 第六回 空堂谈剑事事骇闻 深夜贻书种种不测 第七回 尸解证功风尘留迹 剑术剖秘仙侠同途 第八回 甄女解示易筋经 张安邂逅贩布客 第九回 谈盗迹骡踏袁时中 走危途店落妲己庙 第十回 来贵客转惊店媪 杀盗探巧救章娘 第十一回 过天风乔装酸枣岭 马鹞子战贼张耳崖 第十二回 张安马陷落贼巢 云姑穷途逢壮士 第十三回 奋智勇云姑救主 脱陷阱张仆诛凶 第十四回 搜山寨主仆喜无恙 认黑痣姐弟巧相逢 第十五回 真切切下探地囚牢 错惺惺误收沙氏女 第十六回 赴祥符命妇登程 拟详稿干员取巧 第十七回 闻俚语张安起情思 盗马匹陶六丧残生 第十八回 祥符县刑政清明 瞽先生风尘游戏 第十九回 访官声刺客留鸿爪 慨仕途归思动莼鲈 第二十回 结红丝双侠良缘 署下考一官敝屣 第二十一回 祥符衙法晖露机锋 怀沙马日张安逢将弁 第二十二回 楚材口述藩王宫 张安志作风云气 第二十三回 卜年命闲谒吕仙祠 赴期约重游河洛地 第二十四回 觅花狸小婢窥春 聘飞熊伧夫入座 第二十五回 炫武功器量矜夸 述活佛神通广大 第二十六回 闹库伦蒙王失地 游藏地险遭烹煮 第二十七回 觇凶惨从井救人 捉盗窃小题大作 第二十八回 西藏路商客戒程 乌梁墩英雄聚首 第二十九回 祈神符道出红柳海 拜圣迹相现摩耶宫 第三十回 人穹庐浑忘主客 涉瀚海别有风光 第三十一回 张安独力诛群盗 从厚谈话警淫夫 第三十二回 购金符妄冀邪缘 作道场纵观法相 第三十三回 打魔鬼千奇百怪 走包帐一箭双雕 第三十四回 韩依仁纵欲倾生 郝世隆闲情逗衅 第三十五回 小鬟愤诉中蓠事 大侠结客少年场 第三十六回 逞豪兴踏月寻芳 费金资兴谗彼妇 第三十七回 沙氏女暗箭伤孤雁 吴大用明局捉肥羊 第三十八回 赤手翻斗来霹雳 黄金借客起风波 第三十九回 玉河桥酒肆逢异人 仙樵峪月夜觇侠隐 第四十回 知白子艺服燕飞来 紫金杯巧盗左乡宦 第四十一回 信谗言郎舅失欢 闻毒计婢女告密 第四十二回 马鹞子拳打郝世隆 乖毛儿压倒沙氏女 第四十三回 嵩山寺英雄求剑术 伙夫房噩梦感秋心 第四十四回 苦心学艺方下死功夫 感昔衔杯又逢旧朋友 第四十五回 两镖客杯酒说原因 一少年旅途恣浪荡 第四十六回 村农指路潞阳山 俞娘玩客乌梅镇 第四十七回 赤枫涧俞娘剪径 乌梅镇镖客羞颜 第四十八回 辞少林远寻琵琶女 探山寨夜渡飞索桥 第四十九回 当场风月动杀机 假意云雨缩淫具 第五十回 巧比剑慨应婚事 假入赘暗赚镖银 第五十一回 赤枫寨气走俞娘 太原城忽逢张勇 第五十二回 秦王营张安买马 大同镇姜瓖玩兵 第五十三回 较武功管豹一斑 擒土寇云程初步 第五十四回 拜义父英雄归本姓 接娇妻夫妇判衷肠 第五十五回 甄云姑冷眼薄繁华 瞽先生热心再游戏 第五十六回 大侠济人识兵气 宵人作乱造童谣 第五十七回 反大同姜壤弄兵 拒荥河辅臣赴敌 第五十八回 踹清营威震满洲兵 绝冠缨气夺八王子 第五十九回 王辅臣大战荥河 瞽先生三劝侠隐 第六十回 甄侠女神弹稳军心 姜总镇危城闻败耗 第六十一回 八王子擒敌打虎沟 黑云军渡险瓦口寨 第六十二回 涵星楼佳人溅血 燕市酒壮士悲歌 第六十三回 充贱役荣枯无定 承天眷富贵逼人 第六十四回 感皇恩御前供职 拜经略内室倾谈 第六十五回 结勇士宠赐月来 扣刺客巧逢金缕 第六十六回 定云南经略奏功 镇曲靖辅臣专阃 第六十七回 虚宝贵英雄溺志 招隐逸仙侠深情 第六十八回 闹军筵辅臣挥拳 赂朝贵平凉移镇 第六十九回 反平凉英雄末路 吊虎墩侠隐续诗
精彩页 第一回 嵩山寺僧侠识英雄 睢州城宦裔取泼贱 剑术之起,其源实出于道家。虽以刚为体,却是以柔为用。全在静以制动,功不成不居,如神龙一般隐于无形,然后方能神变自由,不随尘障。却不可驰骋于功名之会,如一落世网,再加以声色货利扰其心智,断断没有好收束的。修道之士须断恋爱,剑术亦何莫不然?所以唐人聂隐娘传中老尼语云:“此后行事,当先断其所爱。”可见这剑术一事,纯以阴柔为用,如置身功名之间,自然是处处滞碍了。所以古来侠客无不足迹难测,岂真性与人殊?术使之然耳。今且将作者胸中一篇绝妙文字写将来,请教诸公。语非无稽,事可徵信,自谓奇情壮彩,颇复可观哩。闲话少叙,书人正传。 且说明末年间流寇之乱,海宇鼎沸,朝廷全力剿抚大股匪众尚且不暇,哪有余力肃清地面?所以一处处揭竿而起的草头王不一而足。其时河南地面越发闹得一塌糊涂。如刘洪起、袁时中等人,都聚集着数万人,打家劫舍,所以当地各村堡都结寨自保。便是山谷间也不得安生。其时嵩山少林寺内有个法晖长老,知识非常,少林技击本是天下闻名,这法晖武功剑术自不消说。这当儿便有当道重聘到山,请他去教练军伍。法晖婉言谢绝。不想当地官绅又放他不过,一起起书币敦请,要他教办团练,捍卫地面。法晖付之一笑,依然谢绝。寺众觉得他架子端得太足,便从容叩其所以。法晖道:“老僧非恝然于物,不思济众。特吾术所托,在势不行。剑术之授,须视其人德质,非尽人可为。且剑术之用,又在阴以济物,不得显张其功名。当今官绅又未见有忠尽之诚,不过慕名豪举,思增己誉,以邀功名。吾奈何与之流转?稍一因循,世法可慕者甚众,不但艺术,且恐牵缠己身哩。” 寺众听了,尽皆悦服。从此法晖只在寺内与寺众潜修功行。恰是声闻所被,无端贼寇哪里敢向寺左近踏一脚。因此那一带颇为安静,这也不在话下。 一日,法晖晨起信步踅出山门,只见旭日瞳咙,群峰青翠,正在策杖欣赏,只见从远远山径中笠影一闪,转出两骑,一面指点景物,一面徐驱踅近。法晖仔细望去,前面马上那人年可五十余,缓带轻装,气度安雅,神态之间是个官长模样。后面恰是个少年仆人,青衣大帽,手握丝鞭,生得猿臂蜂腰,丰颐广颊,两目灼灼,有如点漆,一张俏脸便似羊脂玉一般。更奇的是双眉蚕卧,浓翠异常。乍望去便如世俗画的吕温侯图像。 法晖一见,不由暗诧道:“怎的这等骨相,却辱在厮养?”连忙和南迎上。那仆人已翩然跳下,将前面那人扶下马来,大家厮见过,相逊而入,到禅房落座献茶。 那人道:“下官张名德,今赴任祥符知县。路过宝山,特一瞻仰尊宿。” 法晖逊道:“老衲伏处待尽,曷当盛奖?” 名德笑道:“大师成名遍于中州,前些时下官贱名,辱在敦请笺启之末,难道大师便忘记了吗?” 法晖一想,果然有这官儿,便道:“尊官棠荫不是曾在彰德吗?” 原来这张名德精干廉明,甚有官声。更能折狱锄强,所以到处知名。当时名德笑道:‘‘正是哩,便是上宪垂爱,调任祥符。” 法晖惊道:‘‘那么此去须经过袁家寨地面,尊官轻骑简从至于此.只怕不甚妥当吧。” 说到这里,那少年仆人恰好递上茶来,垂手一旁,不由微微一笑。法晖眼光甚锐,不由点头。恰见名德笑道:“实不相瞒,下官辎重也有十余车辆,便连敝眷都赴任所。今现驻在山下村店。,’说罢,一望仆人,笑道:“皆因此人还有粗气力,途路之间稍可放心。他名张安,便是河南人氏。”说罢,即命张安拜过。 法晖扶起道:“好好。”趁扶起之势捏了他一把,张安屹然不动。法晖大笑道:“端的好资质哩。”于是命他别室歇息。 这里知客僧人也自踅来,行童摆上素点,大家一面吃一面谈,甚是投机。法晖待了一霎儿,潜自踅出,要寻张安谈谈。刚踅过前殿,只听后院中一阵喧哗,寺众黑压压转在那里。走去一望,只见张安正拽起衣襟,骑马式站稳,一手叉腰,单手把住石鼎之足,喝声“起”,登时鼎起过顶,刚要挺身拽步,忽见法晖到来,连忙放在那里,面不改色。寺众都诧道:“真好膂力。” 法晖也是喜悦,方要与他讲话,恰好后殿檐上一个鸽雏争食跌落,法晖心中一动,忙走去手起一杖,登时击毙。张安忽地失声道:“这却可惜!” 法晖一见,不由投杖长叹,便挥退寺众,与他谈了一会儿,方知他虽勇力绝人,但是世俗武功还不曾晓得剑术。便笑道:“足下天资委实可爱,可能随老衲山居吗?” 张安听了,略一沉吟。法晖大笑道:“且去去去。” 正这当儿,知客僧寻来,说张官儿就要下岗,于是法晖同张安匆匆踅去,张官儿已步出禅房,与法晖握手道:“大师有暇何妨辱临敝衙,早晚得聆高论,一洗俗吏风尘如何?” P1-3 导语 赵焕亭作为民国武侠小说作家,在南派武侠盛行时期独掌北派武侠局势,促成了“北派五大家”的产生。他1923年开始的《奇侠精忠全传》一出世,便和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并称。赵焕亭的小说生动逼真,注意武打动作的一举一动,语言平实,情节丰富多彩。我社“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赵焕亭卷”收录其作品二十余部,编辑成十七册,《马鹞子全传/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为其中一部。 序言 赵焕亭及其武侠小说(代序) 赵焕亭,民国时期著名武侠小说家,被评论界和学术 界称为“北赵”。他本名赵黼章,但发表作品上均写作赵 绂章,生于清光绪三年正月初六,卒于1951年农历四月, 籍贯直隶省玉田(今河北省玉田县)。 据新的有关资料记载,赵焕亭祖上是旗人,隶汉军正 白旗,始祖名赵良富,随清军入关,携家落户在距离丰润 与玉田交界线不远的铁匠庄。第五代赵之成于乾隆三十六 年考中辛卯科武举,于是赵家迁居至玉田县城内西街,由 此在玉田生活了一百多年,至赵焕亭已是第十代。 赵家以行伍起家,入清后应有相当经济地位,但无籍 籍名。自赵之成考中武举,赵家在地方上开始有了一定名 声。之成子文明曾任候选布政司理问,孙长治更颇受地方 好评。据光绪《玉田县志》载:“赵长治,字德远,汉军 旗籍,监生,重义气,乐施济,尤能亲睦九族,世居丰之 铁匠庄。悯族中多贫,无室者让宅以居之,捐附村田为义 田以赡族。卜居邑城西街,遂家焉。嘉庆癸酉、道光庚子 ,两值饥,豁全租以恤佃者,计金三千有奇,乡里称善人 。” 赵长治的儿子赵大鹏克承家风,再中己酉科武举人, 至其孙赵英祚(字荫轩),则一变家风,于清同治九年中 举人,同治十年连捷中第二百七十二名进士,位列三甲, 曾三任山东鱼台知县,一任泗水知县,还曾署理夏津、金 乡等县,任内主修过鱼台和泗水县志。 赵英祚生四子,长子黼彤,附贡(即秀才)。次子黼 清(字翊唐)光绪二十年中举,二人似未出仕。三子黼鸿 ,字青侣,号狷庵,光绪十九年举人,二十一年二甲第七 十六名进士,人翰林院,三年后散馆以工部主事用,1903 年复人翰林院,1907年选任为江苏奉贤知县,但被留省, 直至次年年底方才正式到任。辛亥革命爆发,他弃官而走 ,民国时又担任过常熟县知事。据说他和著名藏书家铁琴 铜剑楼主人有交往。赵黻鸿大约于1918年去世。四子黼章 就是赵焕亭。 抗日沦陷期间,《新北京报》上曾刊登了一篇署名雨 辰的《当代武侠小说家赵焕亭先生小传》(以下简称《小 传》)。作者自承“与先生为莫逆,知之甚详,因略传梗 概”。据该文介绍,因赵英祚长期在山东为官,赵焕亭的 出生地实际是济南,玉田系籍贯所在。 赵焕亭在济南念私塾,还和其二哥、三哥一起,拜通 家至好蒋庆第和赵菁衫二人为师,学诗和古文。 蒋庆第,字箸生,玉田人,咸丰壬子进士,文名响亮 ,著有《友竹堂集》。他历任山东武城、潍县、峄县、章 丘等地知县,官声很好,甚得百姓拥戴。赵菁衫,名国华 ,丰润人,进士出身,曾为乐安知县,“以古文辞雄北方 ,长居济南”,著有《青草堂集》。《清稗类钞》中说他 “清才硕学,为道、咸间一代文宗”。赵自署的集句门联 很有趣:“进士为官,折腰不媚;贵人有疾,在目无瞳。 ”(赵的左眼看不见。) 赵焕亭的开蒙师父叫赵麟洲,栖霞人,学问好,对教 学有独到见解。 兄弟三人在名师的指导下,学业大进,在济南当地读 书人中号称“玉田三珠树”。据《小传》所述,赵菁衫看 了兄弟三人的习作,曾感叹道:“仲、叔皆贵征,纪河间 皆谓兴象,且早达。季子虽清才绝人,然文气福泽薄,是 当作山泽之癯,鸣其文于野耳。” 果然,黼清、黼鸿二人很快先后中举、中进士,黼章 则“独值科举废,不得与焉”。根据赵焕亭在小说中留下 的只言片语,他参加过乡试,而且应该不止一次。在短篇 小说《浮生四幻》开头,他写道:“光绪中,予应秋试于 洛(时功令北闱暂移河南)……” 北闱秋试移到河南举行,在清代科举考试历史上是独 一无二的,发生于光绪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考试地点在 今河南开封。原因是受到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等事件的影响,本该于光绪二十六年举行的乡试被迫停办 。赵焕亭究竟参加了其中哪次乡试不详,但显然没有中举 ,之后科举就被清政府宣布废除。 在其武侠小说《大侠殷一官逸事》第十七回中,也有 一小段作者的插入语:“……原来那四十里的石头道,自 国初以来,一总儿没翻修过。您想终年轮蹄踏轧,有个不 凹凸的吗?人在车子里,那颠簸磕撞,别提多难受咧!少 年时,人都应试,曾亲尝这种滋味……” 据最后的寥寥十几字推测,赵焕亭在河南参加乡试之 前,还曾经参加过在北京的顺天府乡试,估计以光绪二十 三年丁酉科可能性最大,他当时已经二十一岁,正当年。 其兄赵黼鸿、赵黼清分别于光绪十九年、二十年中举,那 时他不过十六七岁,一同参加的可能不是完全没有,但应 该不大。 无论如何,赵黼章一袭青衿的秀才身份应该是有的, 只是两次乡试都不成功,待科举废除,就再没机会了。传 统上升之路中断之时,他还不到三十岁,但没有因此而茫 然,继续认真读书。《小传》中说他“砣砣治诗文辞如故 ”,同时大约为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 北之辽沈,南浮江汉,登泰山,谒孔林,登蓬莱、崂山, 揽沧溟,观日出而归”。游历之余,他还注意记录、搜集 山东、河北等地的风土人情、逸事趣闻,老家玉田本地的 名人掌故逸事更是他一直关注和搜辑的对象。这一切都为 他后来的小说写作积累了大量素材。这些素材和人生经历 是上海十里洋场中的才子们所不具备的,也是赵焕亭终成 为“北赵”,并与“南向”分庭抗礼,远胜同期南派武侠 作者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赵焕亭正式开始投稿卖文的写作生涯,据其在1942年 《雨窗旅话》一文所述,始于民国初年。文中写道:“民 国初,颇尚短篇之文言小说。一时海上各杂志之出版者风 起云涌,而文字最佳者,首推《小说月报》并《小说丛报 》,以作者诸公,如恽铁樵、王西神、钱基博、许指严等 ,皆宿学名流,于国学极有根底也。余见猎心喜,乃为《 辽东戍》一篇,试投诸《小说月报》,此实为余作小说之 动机,并发轫之始。” 《辽东戍》刊登于《小说月报》第五卷第二期,时间 是1914年4月。但据目前发现,早在1911年6月的《小说月 报》第二年第六期上就刊有署名玉田赵绂章的短篇小说《 胭脂雪》。关于这篇小说,赵焕亭在《辽东戍》篇末自述 中是承认的,他写道: ……有清同光间,吾邑以诗古文辞鸣者,为蒋太守箸 生、赵观察菁衫,世所传《友竹堂集》《青草堂集》是也 。予以通家子,数拜榻下,伟其人,尤好拟其文,随学薄 不得工,顾知有文学矣。时则随宦济南,书贾某专赁说部 ,不下数百种,于旧说部搜罗殆尽。余则尽发其藏,觉有 奇趣盎然在抱。后得畏庐林先生小说家言,尤所笃嗜,复 触夙好,则试为两篇,各三万余字,旋即售稿去,复成短 章《胭脂雪》一首,邮呈吾兄于京邸。兄颇激赏,以为殊 近林氏。兄同年生某君,则驰书相勖,后时时为之…… 赵黼鸿1907年离京赴江苏任职,辛亥革命爆发方逃回 北方,是否在京无法确定,由此推测,赵焕亭的两篇试笔 小说以及《胭脂雪》或许写于1906至1907年间。只是《胭 脂雪》何以迟至1911年才发表,且赵焕亭似乎并不晓得此 事,令人有些费解。倒是他自承笃嗜林氏小说,连所写短 篇小说路数都被赞极有林氏风格,倒是研究赵焕亭包括晚 清民国作家作品的一个新方向。 …… 就这一点而言,“北赵”之侠或又可称为“儒侠”。 “南向”“北赵”之别不仅在于两人的地理位置之不同, 也在其侠客属性有所不同。 作为“儒侠”的对立面,自然是“恶徒”,武侠小说 中不能没有这样的反面角色。赵焕亭自然不能例外。值得 一提的是,赵焕亭小说中的不少主要的反面人物并不是一 出场就开始作恶,甚至很难说是一个恶人,如《奇侠精忠 传》中的冷田禄,虽是名师之徒,但屡犯淫行,品行不佳 ,但在杨遇春的不断劝诫与行为感召下,心中的善念在与 恶念的斗争中,曾一度占了上风,于是冷田禄力求上进, 千里赴京,追随杨遇春投军,在平苗战役中立了不少功劳 ,但最后还是恶念占了上风,彻底滑人邪魔外道中。又如 《大侠殷一官逸事》和《殷派三雄》中的赵柱儿,本是聪 明孩子,性格上有缺点,虽有师父、师兄的提点、劝告, 但终不自省,终于蜕变为真正的淫贼。《马鹞子全传》中 的主人公马鹞子,由乞丐小童成长为武林高手,然而不注 重品德修养,逐渐热衷功名富贵,不论大节与是非,反复 无常,最后羞愧自尽而亡。马鹞子王辅臣是真实的历史人 物,最后结局确实如此,小说中发迹前的故事多是赵焕亭 的自行创作,讲述了一个武林好汉如何变为热衷功名、三 二其德的朝廷走狗的历程。 上述这类角色身上都或多或少反映了人物性格的复杂 和多变,赵焕亭或许并非有意塑造这样另类的武林人物, 但与同期包括之前的武侠小说相比,大约是最早的,有些 角色也是比较成功的。 对于这些角色包括书中的真恶人,其为恶的途径与发 端,赵焕亭却处理得很简单,基本归于一个字——淫。恶 人无不是好色之徒,也往往由各类淫行,终于走上为恶不 归之路。更有甚者,普通人物也往往陷入其中,招致祸端 。如此处理人物未免过于简单,只是赵焕亭在这类事情上 的笔墨也花得有点儿过多。 顺带一提的是,时下论者都认为“武功”一词用于形 容功夫系赵焕亭所创。其实他用的也是成品。清朝著名笔 记《客窗闲话》续集里有《文孝廉》一文,其中就有“我 虽文士,而习武功”一语。准确地说,赵焕亭的贡献是在 民国武侠小说中率先使用而非创造该词的新用法。赵焕亭 自己肯定没有想到,这个词竟然成为日后百年间武侠小说 作者的必用词语,也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 赵焕亭的武侠小说具有其他名家所没有的“世俗风情 ”,以此似完全可以单独撑起一个“世情武侠”的门户, 与奇幻仙侠、社会反讽和帮会技击诸派别并立于武侠小说 之林。 作为掀起民国以来武侠小说第一波高潮的领军人物“ 北赵”,作品无疑极具研究价值,可惜一直未能得到应有 的重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有零 星的赵焕亭武侠作品出版,至今二十多年间,仅出版过四 种。 此次中国文史出版社全面整理出版的赵焕亭武侠作品 ,大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后从未出版过的,所用底本也尽量 选择初版或早期版本,即使如出版过的《双剑奇侠传》《 奇侠精忠传》《英雄走国记》和《惊人奇侠传》,也都用 民国版本进行校勘,由此发现了不少严重问题。《奇侠精 忠传》漏字、漏句和脱漏段落十余处,近2000字;《惊人 奇侠传》漏掉了大约15万字;《英雄走国记》20世纪90年 代的再版只是正编。这些意外发现的问题已经在此次整理 中全部加以解决,缺漏全部补上,《续编英雄走国记》也 将与正编一起出版。 此次出版的作品集中,还有几部作品需要在这里略做 说明: 《南阳山剑侠》是赵焕亭写于20世纪20年代的文言武 侠小说; 《江湖侠义英雄传》,又名《江湖剑侠英雄传》,系 春明书局1936年出版的长篇武侠小说,封面、扉页均未署 有作者名字。从赵焕亭所撰序言看,也许另有作者,他则 如版权页部分所示,为“编辑者”; 《康八太爷》和《风尘侠隐记》都是未曾结集的报纸 连载,也没有写完。为了让广大读者和研究者全面了解赵 焕亭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不同时期的小说特点,特地予 以抄录,整理出版; 《殷派三雄》在天津《益世报》上一共连载四十回, 未完。天津益世印字馆出版单行本三册,仅三十回。此次 出版据报纸补充了未曾出版的最后十回,以示全貌予读者 。 笔者多年来一直留意赵焕亭的有关资料,幸略有所得 ,今效野人献芹,拉杂成文,期副出版方之雅爱,并就教 于识者。 是为序。 顾臻 2018年8月20日于琴雨箫风斋
内容推荐 赵焕亭著的《马鹞子全传/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叙述的是大侠马鹞子张安(王辅臣)既想悟道求道,又不能灭俗念,追求功名,自甘堕落,最后家败人亡,悔恨无状,凄然自戕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