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韬奋译述爱情小说三种(精)/韬奋著译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麦葛莱//露易斯·乔丹·米恩//葛露妩斯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韬奋译述爱情小说三种(精)》由麦葛莱、露易斯·乔丹·米恩、葛露妩斯著,邹韬奋译。这三篇小说先后连载于《生活》周刊上。《生活》周刊创办于1925年10月11日,次年10月邹韬奋接任刊物主编,直至刊物被迫于1933年12月停办为止。作为都市通俗文化生活的杂志,刊物围绕青年男女社交公开等问题刊发了大量文章。这些文章在表示赞同的同时,指出了社会过渡时期男女社交公开所带来的危险和流弊,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这三篇小说自然是其中的主打文章,环环紧扣的故事情节也成为了刊物好的宣传品。译者邹韬奋配上大量的“译余闲谈”,结合国情和社会风气,对故事情节进行点评,同时积极为青年男女介绍恋爱攻略。 目录 一位美国人嫁与一位中国人的自述 原著[美]麦葛莱 一位英国女士与孙先生的婚姻 原著[美]露易斯·乔丹·米恩 一个女子恋爱的时候 原著[美]葛露妩斯 序言 邹韬奋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出版家、第一流 的记者和编辑、一位笔耕不辍的作家,还是一位优 秀的翻译家,他的事迹被收入了《中国翻译家辞典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年版)。根据韬奋 先生的自述,他的文字发表生涯正是从翻译开始的 ,早在他读初中时,便从英文杂志上翻译一些文章 投寄给《申报·自由谈》发表。在1920年代初,他 曾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正式从事过翻译工作,出版过 编译的“职业教育丛刊”。他一生中翻译出版的书 共有十多种,其中最著名译作的当属《革命文豪高 尔基》,鲁迅在出版前看到周刊上的广告,便主动 写信给邹韬奋,称“这是给中国青年的很好的赠品 ”。相比于邹韬奋一生以时势政论为主流的宏大激 扬的文字,本书所选的这三篇爱情小说可谓自成一 道风景。 这三篇小说先后连载于《生活》周刊上。《生 活》周刊创办于1925年10月11日,次年10月邹韬奋 接任刊物主编,直至刊物被迫于1933年12月停办为 止。作为都市通俗文化生活的杂志,刊物围绕青年 男女社交公开等问题刊发了大量文章。这些文章在 表示赞 同的同时,指出了社会过渡时期男女社交公开 所带来的危险和流弊,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这三 篇小说自然是其中的主打文章,环环紧扣的故事情 节也成为了刊物最好的宣传品。译者邹韬奋配上大 量的“译余闲谈”,结合国情和社会风气,对故事 情节进行点评,同时积极为青年男女介绍恋爱攻略 。 《一位美国人嫁与一位中国人的自述》曾在《 生活》周刊1927年2月27日(第2卷第17期)至12月 25日(第3卷第8期)刊出。1928年6月,由生活周刊 社出版单行本,署名“邹恩润译述”,并标为“生 活周刊丛书”第一种。书中的男主人公梁章卿的原 型就是邹韬奋在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中院( 相当于中学)二年级念书时的英文老师黄添福,对 于邹韬奋来说,黄老师的教导使他终生受益匪浅, 并在《经历》一文中专门回忆了这位老师。这位黄 先生旅居美国多年,是密歇根大学的法学学士,英 文流利畅达,口音 纯正。小说中介绍,梁章卿“一方面在上海一 个规模最大的大学里面教授高等英文,兼任别校的 国际公法讲习,同时执行律师职务”,后来又曾去 北京政府中任职。 《一位英国女士与孙先生的婚姻》曾在《生活 》周刊1928年1月1日(第3卷第9期)至1929年4月 28日(第4卷第22期)刊出。1929年12月,由生活周 刊社出版单行本,署名“邹恩润译述”。此书为姚 颂馨先生看到《自述》的连载后推荐给邹韬奋继续 翻译的。姚颂馨1924年毕业于伊利诺大学铁路机械 科,供职于中华职业学校,并曾短暂担任过校长, 因而与邹韬奋过从甚密。此书原名为Mr.and Mrs.Sen,1923年美国A.L.Burt出版公司首版。作 者为路易丝·乔丹·米恩(Louise Jordan Miln, 1864—1933),米恩1864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 孩提时代曾拜访过居住在旧金山的亲戚,有机会接 触到那里的唐人街。19世纪末,她以演员的身份和 同为演员的丈夫乔治·克赖顿(George Crichton )一起来到中国,她把自己的这些经历都记录在《 一个西方艺人的东方印象》(南京出版社2009年4月 中译本)一书中。后来,她转而学习东方文化,成 了东方文化的崇拜者。米恩至少有13部关于中国的 作品出版。她的主要作品出现在赛珍珠的名作之前 ,以一种唯美的笔调描述了中国的风土人情,为西 方读者认识中国打开了视野,在美国一度极为风行 。 《一个女子恋爱的时候》曾在《生活》周刊 1929年5月5日(第4卷第23期)至1931年6月20日( 第6卷第26期)刊出,另有附录《迎来送往》刊登在 第27期上,阐发了作者对此书的看法,并讲明自下 期起将刊登甘地的自述。1929年12月,生活 周刊社出版此书的单行本,署名“笑世译述” 。此书原名When A Girl Loves,l928 年美国 Grosset & Dunlap公司首版。作者露丝·杜威·格 罗夫斯(Ruth Dewey Groves,邹韬奋译为葛露妩 斯),是一位情感女作家,写过不少小说。 邹韬奋的翻译文字读起来很舒服,即使现在读 也毫无佶屈聱牙之感。关于韬奋先生在翻译上的见 解,幸好有艾伟先生的辑录。艾氏曾经发出上百份 翻译问卷,但只收回了十四份,其中便包括一份作 答认真、署名邹恩润的问卷。艾氏整理后,在1929 年的《中央大学半月刊》第1卷第2期上发表了《译 学问题商榷》一文,其中有很多在今天看来仍然不 失其意义的见解,譬如:“鄙意以为译书之最大要 素在使看的人懂,而且觉得畅快舒服,若使人看了 头痛或糊里糊涂,不但不足劝人看书,反而使人懒 于看书。”值得注意的是,韬奋先生这些翻译体会 背后最大的实践支持,无疑是当时他忙得焦头烂额 之余仍在坚持翻译的爱情小说。 这三篇小说中,前两篇的主题都是中外的跨国 婚姻,而且是以中国男青年作为主导的婚姻,这种 选择无疑会给中国青年莫大的自信感。但不幸的是 ,这两个故事都以男性英年早逝而悲剧收场。从美 国的麦葛莱与梁章卿的相爱到结婚生子到最后的天 各一方,没想到是这样的结局。最后梁先生因为风 寒去世了,麦葛莱女士一个人养着三个孩子,生活 极其困难。在孙钦露的故事中,他克服种种困难, 最终与英国的爱翡喜结连理,并育有一子一女,但 却不幸为病魔夺去生命。这样的结局固然让人觉得 心里很难受,但是好在都只是全书最后一次连载中 的突然结局,并不影响全书的基调。在整个叙事过 程中,作者所透露给大家的都是一种温暖的感觉, 没有凄凉,没有怨恨,也没有抱怨。因此让人觉得 他们的爱情是美好的,是值得怀念的,是任何其他 的人事所不能摧毁的。经过努力,他们幸福地生活 在一起,而一切障碍,如与中国的婆婆相处,则只 是一种温馨的烦恼而已。第三篇小说则是两个不同 阶层的外国青年之间的情爱纠葛,它更像是一个虚 构的故事,但是感情描摹依旧细腻入微。 这些故事固然有一定的时代背景,譬如今天男 女青年之间的交流远较民国时期开放,家长也更加 开明。但是爱情是人类的一个永恒主题,永远不会 过时。那些情窦初开的欲说还羞、欲迎还拒的感觉 永远是那么真切,能让你回味起自己的青春,或者 珍惜自己当下的青春,或者渴望青春的到来。此外 今天的跨国爱情的障碍犹在,每一位家长也未必有 梁章卿的父母开明,因此书中种种为人处世之道, 乃至表白和见家长的方法窍门也毫不过时。这本书 将让我们在欣赏纯真爱情故事的同时,也可体会民 国风情、跨国风情,以及韬奋先生的文字风采和谆 谆告诫之情。 导语 《韬奋译述爱情小说三种(精)》由麦葛莱、露易斯·乔丹·米恩、葛露妩斯著,邹韬奋译。 看民国“网红公知”邹韬奋如何答各类“奇葩网友”提问。 你想知道民国时期每日的“热搜”话题吗?大龄剩女、留学、刑事案、女性歧视……各种话题应有尽有——当下人们所焦虑关心的,民国时期的老百姓也同样焦虑关心! 120篇精彩问答,篇幅不长,万花筒般的生动案例,读来轻松有趣,偶引人深思。 以民国初版为底本,史料价值高,是相关研究者的案头必备书。 复古设计精美雅致,全套购买,装点书房。 精彩页 二十 章卿因爱我而不愿迁就家族劝他娶妾的主张,上文已经讲过;后来我觉得章卿倘若当时肯迁就家族的建议而娶妾,简直可以暗中实行,同时尽可以瞒着我,尽可以使我一点不知道这件事情。况以中国宗族观念的牢固,养成严肃的气概,讲到家里彼此的个人关系方面,即有问题发生,为顾全家族的和平与尊严起见,彼此都缄默淡漠,不事张扬。在这种情形之下,就是章卿娶了一个妾,和我一起住在他的大家族里面,我一定也是糊里糊涂的,不至猜疑他娶了一个妾。 上面所说的那几种情形,有的我自从到了中国以后就知道的;有的是章卿从家乡回到上海那天和我谈起才知道的;还有其他的,是后来渐渐知道的。但是自从章卿由家乡回到上海的那天起,我们俩的关系更是海虽可枯,石虽可烂,而我们的情爱是始终如一的。我们俩更十二分的永远相信,无论什么极小的事,彼此都不致使对方失望。在我的心坎里,觉得发生了一种心灵安泰的热烈情绪,好像点了一盏永远发亮的灯。我们俩从前本是互相恋爱,经了这番波折,我们更深信我们的爱是透心彻骨,无丝毫疑虑存在之可能。我们经了这番波折之后,彼此的愉快非可言喻;好像青春乐趣复现,满腔的高兴,满腔的热望;好像秋杀的气候将临,忽然由不可思议的魔术,一变而为温和可爱的春天。 自从那次章卿回到故乡去走了一趟,他的家族也就时常有信来,并且时常附笔向我道候。这个时候我们和他家族显然已恢复了友谊的感情,但除了这种友谊的感情之外,也就没有再进一步的接近。这种好结果已经是我们初意所不敢希冀的,现在居然达到这种地步,我们也就觉得心满意足了。 我想章卿一定有一次去信提起他的身体日渐衰弱,所以他母亲有一封很挂虑的信来,叫他再回乡去走走。章卿以事务羁绊,难于脱身,决意不回去,写了回信去婉却她。 有一天早晨,我正坐在走廊上从事针黹,我们的仆人阿秦忽然走到我的面前,用洋泾浜英文,很镇静的对我说道:“主人的母亲,她在楼下。”我听了莫明其妙,对他望着,既而问道:“你说什么?”阿秦听这一句,走得更近些,举起一只手,慢慢的按次屈着手指,算着他嘴里所说的字眼,很忍耐的用洋泾浜英文问我:“主人不是有一个母亲吗?”我说“是的!是的!”他又用洋泾浜英文说:“对了,就是她来了,她在楼下!” 我立刻立了起来,心慌意乱得了不得,为生平所未有。幸而我当时穿了一套中国衣服——穿了一条黑裙,一件蓝色的绒袄。我当时站在那里,极力要使自己镇静的时候,因为穿了一套中国衣服,心里觉得这样衣服在我见婆婆的仪式方面,很有好处,很是重要。我要和婆婆相见,心里本已想了许多次数,现在居然到了这个时候了,反而觉得手足失措,不知所为。我心慌意乱的向着楼下,很快的跑了几步,又倏然停止,再慢慢的向前走去。假使当时章卿在家,我便可向着他跑,一切可以由他主持;但是当时却凑巧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当时心里只想到一个意见——就是要尽力使我自己能够获得婆婆对我的爱。就主观方面说,我所听过的关于中国做婆婆的许多事实,却很使我担心;我记得在此事发生以前,章卿也曾经对我谈过中国做婆婆的威严,他说:“做母亲的在中国家族里所占的位置异常重要。她的丈夫因有公事,常常在外,无暇顾及家务;除了她丈夫之外,她在家里简直是好像一个专制国的皇帝,对于她的儿子、媳妇、仆人、亲戚,以及其他各人,简直有无上的权威。她自己年轻的时候虽须领受限制和训练,一到她年岁大了,做了一家的主人,便完全相反。”我走到客厅的门口,忽然停步,第一次看见了我丈夫的母亲!我未见她以前,心目中好像把她当作神怪小说里所说的可怕人物;现在实际看见了她,觉得她也是真的活的一个人,倒觉得有些奇怪起来。她当时在客厅里坐在一张很大的长背的椅子上面,把两只手平平的放在两膝上面。她的面孔,和章卿从前给我看过的相片里面年轻母亲的面孔一样,不过现在老了些,样子稍为比以前严厉些。她穿的衣服是黑色摹本缎做的,折得很平,折痕毕露,更增加她的尊严态度。在她的旁边,立着一位陪她同来的男亲戚——是一位中国老式的上等人,穿着一件黑色丝料的长袍。在这位母亲的后面立着一个女仆,两个男仆。 我知道这位母亲一点英语不懂;我自己呢,对于她的南方土语也一点不懂。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两个人对视,一个客厅里面都静默无声,在那个顷刻间,简直是万籁俱寂。P70-7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