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管理的本质/包政管理经典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包政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自工业化以来,管理逐渐浮出水面,得到工商界、学界以至于整个社会的重视。虽然其肇始于分工理论,如西方效率工程师的动作研究,但所幸的是,从巴纳德开始从组织层面思考,使得每一个人有活力、整个组织有活力。由此,一百多年来管理学家沿着这个脉络逐渐推进,逐渐深入。包政著的《管理的本质》首先提出了管理的基本命题;然后,从泰勒、法约尔到巴纳德、西蒙以及德鲁克,这些管理学大家梳理出对管理基本命题的思考,并指出其理论对在哪里,错在哪里;最后,作者提出了管理的基本概念,既回答了管理的基本问题,也对管理做了清晰的定义。 作者简介 包政,中国著名管理学者,“社区商务”理论创立者,“深度分销”理论构建与实践者,中国管理咨询行业开创与领导者。 深度参与包括华为在内的数百家企业的管理咨询和内部决策,先后出任包括华为、TCL在内的十几家知名企业的管理顾问,拥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咨询顾问经验。 包政是包子堂创始人,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曾兼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教授。已出版《营销的本质》等近10部著作。 目录 前言 管理是什么 第1章 管理的范畴 1 管理的基本命题 2 管理理论的产生 3 理论研究的推进 4 组织理论的产生 5 组织理论的困境 6 被误读的组织理论 7 分工与管理 8 组织与管理 9 分工与组织 10 分工理论的错误 思考题 第2章 管理的职能 1 管理与管理者 2 管理的五项要素 3 管理的任务 4 管理职能的特殊性 5 对管理职能的误读 6 管理工作的存在 7 被实践误读的管理 8 经理人的产生 思考题 第3章 管理的体系 1 管理体系的存在 2 管理体系的构成 3 管理体系的演进 4 管理体系的突变 5 管理的合法性 6 二次创业的实质 思考题 第4章 管理的层次 1 管理的三个层次 2 高层管理的职责 3 梅奥诊所的实践 4 中层管理的职责 5 对流程纵向授权 6 构建价值创造流程 7 基层管理的职责 思考题 第5章 管理的运作 1 战略导向的概念 2 选择正确的事情 3 把事情做正确 4 业绩导向的运作逻辑 5 管理的形式化 6 管理的行政化 7 行政化管理的理论 思考题 第6章 管理的新世界 1 价值创造的系统 2 复合系统的演变 3 管人的真理 4 通用电气的故事 5 知识劳动者的特征 6 复合的知识系统 7 互联网的应用 8 产业发展的逻辑 思考题 思考题答案 后记 参考文献 序言 管理是什么 我读过丹尼尔的《管理思想史》,说句老实话 ,不满意。它既没有底层概念,也没有内在逻辑。 我不知道外国人读了以后会有什么感觉,反正我读 完了脑子是一团糨糊。能把管理学读明白的人不是 很多,绝大部分人不知道管理这门学问因何而来。 德鲁克说,管理是组织的一个器官。这说明管 理是因组织而来,是为了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行。管 理本身没有目的性,它的职能是统一组织,统一组 织的正常运行。这意味着不能为管理而管理,不能 向管理要效率,而是要通过组织提高效率。管理只 是有效组织的一种工具,只是组织有效性的一种工 具。 从历史的逻辑上看,管理这门学问是从泰勒开 始的,那个时候只有分工理论,还没有组织理论。 所以,我们还不能说管理因组织而来,而应该说管 理因分工而来,是为了弥补分工理论的缺陷而来。 分工导致的结果是供求分离,在工厂内部就是 上道工序和下道工序之间的分离,需要把它变成一 个整体,即“一体化”。一体化就是组织,一体化 的状态就是组织状态。 分工原本应该与组织对应。然而,历史却阴差 阳错,由于组织理论的缺失,分工对应的却是管理 。等到巴纳德的组织理论问世,管理又进一步与组 织相对应。 看过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的人会产生一 个疑问:他讲的究竟是组织理论,还是管理学?有 管理学者把巴纳德的思想归入管理学的协同理论, 似乎两者是一回事。如果是一回事,那他何必又写 了一本书《组织与管理》呢!显然组织与管理是两 码事。 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只有当我们弄清楚组织的 机理之后,经理人员才能够通过自己的职能工作, 赋予组织应有的机能,简称“赋能”。并且我们可 以这样认为,这项管理赋能工作的核心内容应该是 ,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接下来 ,我们只需要仔细地研究或弄清楚组织和管理的边 界就可以了。 至此,我们似乎已经把以往的概念梳理清楚了 ,即管理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分工之后的一体化问题 ,以弥补组织理论的缺失,等到组织理论问世之后 ,管理就成了组织的一项职能。 我所知道的组织理论有巴纳德的《经理人的职 能》、西蒙的《管理行为:组织中决策过程的研究 》、德鲁克的《公司的概念》。三位大师的理论风 格不同,巴纳德有哲学范儿,西蒙有经济学范儿, 德鲁克有社会学范儿。 “公司的概念”就是“企业的性质”,从词义 学上说,两者是同一个意思,“公司”和“企业” 这两个名词是可以通用的。概念往往是由事物的性 质定义的,科斯写了一篇传世的文章,取名就是《 企业的性质》。 在这些大师那里,工商企业、企业、公司、机 构、生产者、供应者等,都可以理解为一个组织, 前者是具象的,后者是抽象的。在巴纳德那里,组 织就是协调的协同关系体系,其他物理学意义上的 东西都被抽象掉了。 如此说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就产生了。管理难 道就是组织的职能吗?管理就是组织的一个器官吗 ?管理职能就不管分工了吗?一个工商企业或一个 组织机构难道不包含着分工吗?没有分工哪来效率 ,没有分工哪来协同,没有分工哪来组织? 由此而论,分工理论与组织理论是不能单独成 立的,分工与组织是不可以分开讨论的。法约尔在 管理的14项原则中重点强调了分工原则,第一条原 则就是分工原则。 退一步说,我们现在这个产业社会,是从斯密 的分工理论开始的;产业社会的物质文明进程及其 创富能力,也是从工商企业的分工开始的。 再往前说,一万年前,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自 然分工”的状态,劳动生产率因此获得了提高,创 富的能力获得了提高。财富的质量和数量都获得了 提高,这才有了斯密“自觉分工”的理论,有了人 类社会创富的财智。 这里的关键在于,“分工”不是一个简单的动 作,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这种分工劳动的 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交往的关系之上的,有了这种社 会交往的关系作为基础或前提,分工劳动的关系才 能够成立,参与劳动分工的人们才能够有良好的预 期,才能在预期的分工一体化关系体系中,发挥个 人的才干,谋取最大的个人价值。 可以说,过去我们把工商企业理解为一个组织 是不对的,或者说,组织这个概念是有缺陷的。应 该把组织理解为“一体化的关系体系”,把工商企 业理解为“分工一体化的关系体系”。 尽管德鲁克在《管理》一书中明确指出,“分 工是实现社会目标的一种有效工具”。但是很遗憾 ,他只说过“管理是组织的一项职能”,没有说过 “管理是分工的一项职能”,更没有说过“管理是 分工一体化关系体系的一项职能”。 这是以往理论的缺陷,无论是经济学还是管理 学,无论是组织理论还是管理学,都没有把这两者 对应起来,没有建立起分工及其一体化的理论,没 有建立起基于分工和组织的企业理论。当然,更没 有建立起基于分工和组织的产业理论,而是把企业 间分工一体化关系的建立交给了看不见的手去协调 ,即市场协调,通过市场价格的竞争协调供求关系 。 这样说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迄今为止无法对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进行准确的定义。为什 么管理学要么跟着分工理论走,代替组织理论,去 处理分工之后的一体化命题;要么跟着组织理论走 ,成为组织理论的一部分,并导致管理职能的扩大 化,混淆了组织机理与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本书 将对这些问题给予剖析及解答。 包政 2017年10月12日 导语 打通分工与组织的关系,帮助企业完成思考,学会构建中国人自己的商业理论,包政30年研究经验首次集中分享。 包政著的《管理的本质》带你系统温习管理经典理论,重新认识现代管理实践,打通分工和组织的关系,帮助企业完成思考,学会构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商业理论。 后记 企业是什么? 企业就是分工一体化的关系体系。 管理是什么? 管理就是构建并深化分工一体化关系体系的职 能。 写《企业的本质》和《管理的本质》这两本书 的目的,不是想得出这两个结论,何况这两个结论 并不重要。这两本书以及《营销的本质》的出版对 我本人很重要,我的使命完成了,这回真的可以退 休了。 非常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感谢王磊 、石美华和张竞余。 这几本书的完成,对“包子堂”的伙伴们也是 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们一直期待着,非常确信 我能。究竟能写成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要不是 他们的厚爱与期待,下辈子也未必能完成。 非常感谢包子堂的研发团队,感谢张林先、孙 伟、郝剑青、肖岚、Stefan Zimmermann,他们提 供了很多帮助,诸如案例研究、观点与措辞质疑, 并且一遍又一遍地审阅稿件。 非常感谢包子堂的伙伴们,感谢何明强、陈会 杰、熊壮、赵士宏、韩勇、李庆、郑坤、杨馥嘉、 王颖、高建明、林素梅、卢向明、吕亚玲、付东、 刘丽莎。 最后,要感谢我的妻子郝慧娟,她一直承担着 家里几乎所有的事情。 包政 2018年1月3日 精彩页 管理的基本命题 管理的基本命题来自管理的实践。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很多,每天都有,到处都是。 按照德鲁克的说法,管理就像一盘下不完的棋。不像爱情小说所描述的那样,有一对恋人历经千辛,战胜了恶魔,后来就永远幸福地生活下去了。 作为管理的理论学科,只能探索其中的核心命题:调动劳动者的工作动机。剩下的只能交给管理的应用学科去做了,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这个命题的提出,与亚当·斯密的理论缺陷有关。他认为,工商业主只要让渡利息就可以获得资本的使用权,让渡地租就可以获得土地的使用权,让渡工资就可以获得劳动力的使用权。也就是说,通过市场交易法则,获得生产三要素(资本、土地和劳动力),创造物质财富,获取剩余价值或利润。 斯密理论的要害是分配,把分配权交给老板或工厂主,同时把劳动者变成生产要素。老板或工厂主就成了配置资源的人,具有任意处置的分配权,利润或剩余价值就成了配置资源的结果,成为老板的权益。 但是,这个主张并不符合真理,并不符合天道。 真理何在?显而易见,劳动力不是商品,不能把劳动者说成劳动力,不能把劳动者当作资源,与资本和土地相提并论。 工厂主支付了工资,并不能获得劳动力的使用权,劳动力的使用权永远归劳动者;劳动者获得了工资,依然是自己劳动力的支配者和使用者。劳动力无法从劳动者的身体中让渡出去,工厂主必须通过劳动者本人来使用劳动力。 天道何在?把劳动力作为商品并不公平,并不符合社会公平的原则。 一般而言,在自由的商品交易中,交易双方都是自由缔约人,遵循诚实守信、等价交换的原则。任何卖方在出让商品的时候,都会守住成本底线,力争获取利润。在劳动者一无所有,只能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售的情况下,公平交易的原则就很难成立。 劳动者几乎丧失了讨价还价的谈判地位,并且劳动者根本守不住成本底线,劳动力往往被过度使用,如延长作业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等。有资料表明,19世纪的劳工,平均寿命只有40岁。 顺便提一下,迄今为止,很多人依然把工作者当作人力、当作资源纳入管理的范畴加以开发和利用,称作人力资源管理。这是主流经济学的思想,不符合管理的实践。按照德鲁克《管理》一书的说法,富有责任心的员工队伍是企业的财富,是企业创造财富的源泉和力量所在。 有伟人把劳动力当作商品是一大发明。发明和发现是两回事,人类可以发现真理,但不能发明真理。发明是人之所为,是斯密价值立场的需要。 这原本是经济学的命题,与企业的管理没有太大瓜葛。然而,斯密的创富学说恰恰是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之上。这就给企业带来一个重要的问题,分工之后如何变成一个整体,即一体化。 对经济学来说,分工之后的一体化不是个问题。西方社会有契约精神,以及基于基督教义的职业精神,外加社会性的制度安排。遵守工厂纪律是天经地义的。无论劳动者是不是商品,一旦进入工厂就可以视同为要素,就要服从管理。1937年,科斯写了一篇文章《企业的性质》,依然持有这种理所当然的理念。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