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间四月天(精)
分类
作者 林徽因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作家、诗人、中国第壹位女性建筑学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建筑师梁思成的妻子。1928年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1949年受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担任《中国建筑史》课程并为研究生开《住宅概论》等专题课。1953年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担任《建筑学报》编委、中国建筑研究委员会委员。对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及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书评(媒体评论)
她(林徽因)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
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
《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一时无二。
——汪曾祺
目录
此情可待成追忆
悼志摩
惟其是脆嫩
山西通信
窗子以外
蛛丝和梅花
究竟怎么一回事
彼此
一片阳光
大珠小珠落玉盘

九十九度中
模影零篇
一身诗意千寻瀑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深夜里听到乐声
情愿
仍然
激昂
一首桃花
中夜钟声
山中一个夏夜
秋天,这秋天
年关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深笑
风筝
别丢掉
雨后天
记忆
题剔空菩提叶
黄昏过泰山
八月的忧愁
静坐
时间
去春
人生
一串疯话
病中杂诗(节选)
独上高楼望天涯
平郊建筑杂录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我们的首都
精彩页
悼志摩
十一月十九日我们的好朋友,许多人都爱戴的新诗人,徐志摩突兀的,不可信的,惨酷的,在飞机上遇险而死去。这消息在二十日的早上像一根针刺猛触到许多朋友的心上,顿使那一早的天墨一般地昏黑,哀恸的咽哽锁住每一个人的嗓子。
志摩……死……谁曾将这两个句子联在一处想过!他是那样活泼的一个人,那样刚刚站在壮年的顶峰上的一个人。朋友们常常惊讶他的活动,他那像小孩般的精神和认真,谁又会想到他死?
突然的,他闯出我们这共同的世界,沉入永远的静寂,不给我们一点预告,一点准备,或是一个最后希望的余地。这种几乎近于忍心的决绝,那一天不知震麻了多少朋友的心?现在那不能否认的事实,仍然无情地挡住我们前面。任凭我们多苦楚的哀悼他的惨死,多迫切的希冀能够仍然接触到他原来的音容,事实是不会为体贴我们这悲念而有些须更改;而他也再不会为不忍我们这伤悼而有些须活动的可能!这难堪的永远静寂和消沉便是死的最残酷处。
我们不迷信的,没有宗教地望着这死的帏幕,更是丝毫没有把握。张开口我们不会呼吁,闭上眼不会入梦,徘徊在理智和情感的边沿,我们不能预期后会,对这死,我们只是永远发怔,吞咽枯涩的泪,待时间来剥削这哀恸的尖锐,痂结我们每次悲悼的创伤。那一天下午初得到消息的许多朋友不是全跑到胡适之先生家里么?但是除去拭泪相对,默然围坐外,谁也没有主意,谁也不知有什么话说,对这死!
谁也没有主意,谁也没有话说!事实不容我们安插任何的希望,情感不容我们不伤悼这突兀的不幸,理智又不容我们有超自然的幻想!默然相对,默然围坐……而志摩则仍是死去没有回头,没有音讯,永远地不会回头,永远地不会再有音讯。
我们中间没有绝对信命运之说的,但是对着这不测的人生,谁不感到惊异,对着那许多事实的痕迹又如何不感到人力的脆弱,智慧的有限。世事尽有定数?世事尽是偶然?对这永远的疑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有完全的把握?
在我们前边展开的只是一堆坚质的事实:
“是的,他十九晨有电报来给我……
“十九早晨,是的!说下午三点准到南苑,派车接……
“电报是九时从南京飞机场发出的……
“刚是他开始飞行以后所发……
“派车接去了,等到四点半……说飞机没有到……
“没有到……航空公司说济南有雾……很大……”只是一个钟头的差别;下午三时到南苑,济南有雾!谁相信就是这一个钟头中便可以有这么不同事实的发生,志摩,我的朋友!
他离平的前一晚我仍见到,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他次晨南旅的,飞机改期过三次,他曾说如果再改下去,他便不走了的。我和他同由一个茶会出来,在总布胡同口分手。在这茶会里我们请的是为太平洋会议来的一个柏雷博士,因为他是志摩生平最爱慕的女作家曼殊斐儿的姊丈,志摩十分的殷勤;希望可以再从柏雷口中得些关于曼殊斐儿早年的影子,只因限于时间,我们茶后匆匆地便散了。晚上我有约会出去了,回来时很晚,听差说他又来过,适遇我们夫妇刚走,他自己坐了一会儿,喝了一壶茶,在桌上写了些字便走了。我到桌上一看:——
“定明早六时飞行,此去存亡不卜……”我怔住了,心中一阵不痛快,却忙给他一个电话。
“你放心。”他说,“很稳当的,我还要留着生命看更伟大的事迹呢,哪能便死?……”
话虽是这样说,他却是已经死了整两周了!
现在这事实一天比一天更结实,更固定,更不容否认。志摩是死了,这个简单惨酷的实际早又添上时间的色彩,一周,两周,一直的增长下去……
我不该在这里语无伦次的尽管呻吟我们做朋友的悲哀情绪。归根说,读者抱着我们文字看,也就是像志摩的请柏雷一样,要从我们口里再听到关于志摩的一些事。这个我明白,只怕我不能使你们满意,因为关于他的事,动听的,使青年人知道这里有个不可多得的人格存在的,实在太多,绝不是几千字可以表达得完。谁也得承认像他这样的一个人世间便不轻易有几个的,无论在中国或是外国。
P2-4
导语
林徽因是一个传奇性的女子,集温婉含蓄与坚强刚毅于一身。在这温婉的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的背影永远嵌镶在春天的油画里。
领略一代才女的浪漫与诗情,体味情感世界的细腻与精微。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为保持原作风貌,《人间四月天(精)》所选篇目习惯用字、通假字和标点用法。
序言
一代才女林徽因
萧乾
一九三三年深秋的一个下午,我照例到文科楼
外的阅报栏去看报。那时我住在临湖的六楼,是个
刚从辅仁英文系转到燕京新闻系的三年级生。报栏
设在楼前,有两架:一边张贴着北平的《华北日报
》和《晨报》,另一边是天津的《大公报》和《益
世报》。忽然,在《大公报·文艺副刊》版尽底下
一栏,看到《蚕》和我的名字。那是前不久我寄给
沈从文先生请他指教的,当时是准备经他指点以后
再说的——俏若可以刊用,也得重抄一遍。如今,
就这么登了出来,我自是喜出望外。尽管那是把五
千字的东西硬塞进三四千字的空间里——也就是说
,排字工人把铅条全抽掉,因而行挨行,字挨字,
挤成黑压压一片。其实,两年前当熊佛西编《晨报
》副刊时,他也登过我的一些短文,记得有一篇是
谈爱尔兰小剧院运动的。然而这毕竟是自己的创作
第一次变成了铅字,心里的滋味和感觉仿佛都很异
样。
然而还有更令我兴奋的事等在后面呢!
几天后,接到沈先生的信(这信连同所有我心
爱的一切,一直保存到一九六六年八月),大意是
说:一位绝顶聪明的小姐看上了你那篇《蚕》,要
请你去她家吃茶。星期六下午你可来我这里,咱们
一道去。
那几天我喜得真是有些坐立不安,老早就把我
那件蓝布大褂洗得干干净净,把一双旧皮鞋擦了又
擦。星期六吃过午饭我蹬上脚踏车,斜穿过大钟寺
进城了。两小时后,我就羞怯怯地随着沈先生从达
子营跨进了总布胡同那间有名的“太太的客厅”。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林徽因。如今回忆起自己那份窘
促而又激动的心境和拘谨的神态,仍觉得十分可笑
。然而那次茶会就像在刚起步的马驹子后腿上,亲
切地抽了那么一鞭。
在去之前,原听说这位小姐的肺病已经相当重
了,而那时的肺病就像今天的癌症那么可怕。我以
为她一定是穿了睡衣,半躺在床上接见我们呢!可
那天她穿的却是一套骑马装,话讲得又多又快又兴
奋。不但沈先生和我不大插嘴,就连在座的梁思成
和金岳霖两位也只是坐在沙发上边吧嗒着烟斗,边
点头赞赏。给我留下印象的是,她完全没提到一个
“病”字。她比一个健康人精力还旺盛,还健谈。
那以后,我们还常在朱光潜先生家举行的“读
诗会”上见面。我也跟着大家称她做“小姐”了,
但她可不是那种只会抿嘴嫣然一笑的娇小姐,而是
位学识渊博、思想敏捷,并且语言锋利的评论家。
她十分关心创作。当时南北方也颇有些文艺刊物,
她看得很多,而又仔细,并且对文章常有犀利和独
到的见解。对于好恶,她从不模棱两可。同时,在
批了什么一顿之后,往往又会指出某一点可取之处
。一次我记得她当面对梁宗岱的一首诗数落了一通
,梁诗人并不是那么容易服气的。于是,在“读诗
会”的一角,他们抬起杠来。
一九三五年七月,我去天津《大公报》编刊物
了。每个月我都到北平来,再来今雨轩举行个二三
十人的茶会,一半为了组稿,一半也为了听取《文
艺副刊》支持者们的意见。小姐几乎每次必到,而
且席间必有一番宏论。
一九三六年我调到上海,同时编沪津两地的《
文艺副刊》。那是我一生从事文艺编辑工作最紧张
、最兴奋,也是最热闹的一年。那时,我三天两头
地利用“答辞”栏同副刊的作者和读者交谈。为了
使版面活跃,还不断开辟各种专栏。我干得尤其起
劲的,是从理论到实践去推广书评。什么好作品一
问世,无论是《日出》还是《宝马》,我都先在刊
物上组织笔谈,然后再请作者写创作那部作品的经
验——通常一登就是整版。我搞的那些尝试,徽因
都热烈支持,并且积极参加。
那一年,我借《大公报》创刊十周年纪念的机
会,除了举办文艺奖金,还想从《文艺副刊》已刊
的作品中,编一本《大公报小说选》。谁来编?只
有徽因最适当,因为从副刊创办那天起,她就每一
期都逐篇看,看得认真仔细。我写信去邀请,她马
上慨然答应了,并且很快就把选目寄到上海。她一
共选了三十篇小说,有的当时已是全国闻名的作家
了,如蹇先艾、沙汀、老舍、李健吾、张天翼、凌
叔华,有的如宋翰迟、杨宝琴、程万孚、隽闻、威
深等,当时并不大为人所知。
她还为这本选集写了一篇“题记”,其中她指
责有些作家“撇开自己熟识的生活不写……因而显
露出创造力的缺乏,或艺术性的不真纯”。她号召
作家们应“更有个性,更真诚地来刻画这多方面的
错综复杂的人生,不拘泥于任何一个角度”。她还
强调作品最主要的是诚实,她认为诚实比题材新鲜
、结构完整和文字的流丽更为重要。
……
徽因瘦极了,但依旧那么充满活力,并且在操
持着家务,因为什么事她都比旁人先想到。饭菜一
样样端上。然后,我们就聊起来。主要是听徽因一
个人谈。傍晚五点半,就得靠一支蜡烛或者一盏油
灯来生活了。八点半就只好上床去睡觉。没有电话
,只有一架留声机和几张贝多芬、莫扎特的唱片。
有热水瓶,可没有咖啡。毛衣也不少,就是没有一
件合身的。有被单,但缺少洗涤的肥皂。有笔,可
没有纸。有报纸,可都是几天以前的。
最后,费正清慨叹道:
住了一个星期,大部分时间我都在患重感冒,
只好躺在床上。我深深被我这两位朋友的坚毅精神
所感动。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仍继续做学问
。倘若是美国人,我相信他们早已丢开书本,把精
力放在改善生活境遇上去了。然而这些受过高等教
育的中国人却能完全安于这种农民的原始生活,坚
持从事他们的工作。
现在要出版的《林徽因文集》里所收的作品,
从数量上来说,同徽因从事文艺写作的漫长岁月确
实是很不相称的。一方面,这是由于她一生花了不
少时间去当啦啦队,鼓励旁人写,另一方面,也是
因为她的兴趣广泛,文艺不过是其中之一。她在英
美都学过建筑,在耶鲁大学还从名师贝克尔教授攻
过舞台设计。我在她家里曾见过她画的水彩,一九
三五年秋天曹禺在天津主演莫里哀的《悭吝人》时
,是她担任的设计。
我不懂建筑学,但我隐约觉得徽因更大的贡献
,也许是在这一方面,而且她是位真正的无名英雄
!试想以她那样老早就被医生宣布患有绝症的瘦弱
女子,却不顾自己的健康状况,陪伴思成在当时极
为落后的穷乡僻壤四处奔走,坐骡车,住鸡毛小店
,根据地方县志的记载去寻访早已被人们遗忘了的
荒寺古庙。一个患有残疾,一个身染重痼,这对热
爱祖国文化遗产的夫妇就在那些年久失修、罩满积
年尘埃的庙宇里,爬上爬下(梁柱多已腐朽,到处
飞着蝙蝠)去丈量,测绘,探索我国古代建筑的营
造法式。威尔玛在她的《梁思成小传》中曾引用梁
思成于一九四一年所写而从未发表过的小结说:截
至一九四一年,梁思成所主持的营造学社已经踏访
了十五个省份里的两百个县,实地精细地研究了两
千座古建筑,其中很大一部分林徽因大概都参加了
的。
徽因的这些作品,有一部分是我经手发表的,
如《模影零篇》。我不懂诗,但我十分爱读她的诗
。她的小说,半个世纪前读的,至今仍留有深刻印
象。这里,我再一次表示遗憾:她写得太少、太少
了。每逢我聆听她对文学、对艺术、对社会生活的
细腻观察和精辟见解时,我心里就常想:倘若这位
述而不作的小姐能像十八世纪英国的约翰逊博士那
样,身边也有一位博斯韦尔,把她那些充满机智、
饶有风趣的话一一记载下来,那该是多么精彩的一
部书啊!
一九八四年七月三日
内容推荐
《人间四月天(精)》收录了林徽因的经典文学作品,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悼志摩》《九十九度中》。四月,是人间最美的时节,到处孕育着爱和希望,诗人写下她的“爱的赞颂”。全书体裁涵盖了散文、小说、诗歌等创作,她的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风。可以说,她的文字拥有超越时间的魅力。此外,本书还精选了她谈建筑的三篇文章,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交相辉映,每篇文章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由于该书较为突出地显现了林徽因创作的思想内核和行文风格,现特编排出版此精装版,以备收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17:07